APP下载

小学数学课前预习策略的微探

2020-07-09潘敏东

中学课程辅导·教育科研 2020年12期
关键词:有效性小学数学

潘敏东

【摘要】新一轮教育课程改革强调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倡导学生学会学习、自主探究,促进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提高。学会预习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必经之路。预习的效果除了受学生自身因素影响之外,教师在预习任务的设置、预习内容的安排、预习难度的调整、预习期望的表达和预习效果的评价等方面也会影响预习的质量。本文结合实例,探索小学数学课前预习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   预习策略   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20)12-130-01

新课程改革倡导学生学会学习,提高自学能力。而课前预习是提高学习能力的必经之路。通过预习,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有一个初步的了解,联系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做好充分的学习准备,更加有效地构建知识。然而,由于数学学科具有抽象性、逻辑性强的特点,也由于小学生正处于形成初步的学习态度阶段,如果缺乏教师合理的引导,学生在预习时,就会感到一筹莫展或者直接学习教材内容,从而导致预习效果不理想的情况。教师合理的引导对学生形成良好的预习习惯有重要的意义。

一、精心设置预习任务,让学生预习有所依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认为,人的知识不是被动地接受的,而是通过自己的经验主动地建构的。教师精心设置的预习任务,有助于引导学生建构新的知识。

1.明确预习目标。明确的目标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学习动机,还可以减少预习的盲目性,解决学生对预习无从下手的问题,提高预习的效率。例如《小数乘整数》一课中的学习目标为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及算理,而预习小目标可以是让学生回顾整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和原理、回顾小数的意义、小数乘整数与整数乘整数的关系等。

2.准备学习材料。数学是具有抽象性的学科,数学的学习需要借助实物的操作,直观感受,抽象出事物的本质和原理,再运用原理来解决问题。同时,根据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他们的思维方式正处于从具体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逻辑思维。所以让学生准备学习材料是很有必要的,学生也正处于好动的时期,这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乐趣。例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课中,可以让学生准备平行四边形卡片和小剪刀。

3.把握课外拓展的度。例如《圆的面积》一课中的学习是要将圆割补转化成近似的长方形或者其他已学过的图形来计算面积。学生可以搜索相关资料,发现有些计算圆的面积公式是通过理论推导出来的,教师对此要加以限定,避免学生接触不能掌握的知识,降低学习的自信心。

二、合理安排预习内容,让学生预习有所获

预习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将要学习的内容,充分做好学习的准备,而预习目的实现是要求学生踏踏实实地完成预习任务,而任务的安排就是基于预习内容的合理安排。可见合理安排预习内容的重要性。在安排预习内容时要注意以下几个点:安排的内容要以本节课的学习为中心;安排预习学习内容要有一定的逻辑性,要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建构;要有一定的趣味性和前瞻性。

例如《三角形的面积》一课学习中要求学生通过动手探究,将三角形转化成平行四边形来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学习的目标不仅是让学生掌握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来解决实际问题,还要求学生掌握转化的数学思维方法来解决问题。那我们在安排预习的内容的时候,可以先讓学生回顾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将平行四边形转化为长方形),再引发学生思考,是不是可以将三角形转化为我们已经学过的图形来推导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呢?再安排学生动手做三角形卡片(可提醒学生看书,或者提醒学生做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卡片),最后可以安排学生了解中国古代《九章算术》中关于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这样安排有一定的逻辑性,促进学生对知识的迁移,形成较为灵活的思维方式。不管是动手做卡片,或是了解《九章算术》的知识,都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调整预习难度,让每个学生预习有所成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为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同样地,我们在安排预习任务的时候也要考虑每个学生的不同的发展状况,让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得到发展。例如在《分数除法》一课中,可以让所有同学回顾分数乘法的意义,再看书完成简单的任务。而对于基础较好的同学,可以让他们总结分数除法的计算规律。

四、提高对预习的期望和评价,让学生预习有所思

罗森塔尔效应指出教师向学生传达明确的期望,学生会按照教师所期望的方向来塑造自己的行为。所以,要想让学生取得很好的预习效果,表达明确的期望是必不可少的。

而学生的预习效果不能简单地说好还是不好,是需要时间慢慢去提高的,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而在这个过程中,老师要向学生提出及时的经常的反馈和评价。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也强调构建发展性的评价模式,让学生都得到鼓励,更加有信心做好预习。

总而言之,教师对学生预习有一定的研究和给予学生一定的有效的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更高,数学思维也会更加灵活,对学好数学就更加有信心,这样就更有利于实现新课程目标。

【注:本文系广东教育学会教育科研规划小课题“引导小学数学高年级学生预习的实践研究”成果(课题编号:GDXKT22091)】

【参考文献】

[1]马俊梅.如何提高小学中高年级数学课前预习的有效性[J].甘肃教育,2019,14:88

[2]徐爱平.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生本课堂的构建探索[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23:122

[3]谭桂容.浅析数学教学如何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J].学周刊,2020,01:57

猜你喜欢

有效性小学数学
班级家长会有效性的探究
思辨性阅读不能忽视“小心求证”——关于论据的有效性探讨
提高幼儿美术活动有效性的支持策略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高三数学复习课堂有效性初探
靠近“最近发展区”,增强教学有效性
数学错题的自主管理与有效利用研究
建模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