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健康教育在提高小儿哮喘护理质量中的作用观察

2020-07-09刘家芬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52期
关键词:哮喘依从性家属

刘家芬

(自贡市第三人民医院,四川 自贡)

0 引言

小儿哮喘为儿科、呼吸科常见疾病,主要表现出反复发作性咳嗽、喘鸣、呼吸困难等症状,若不积极干预治疗,会引发呼吸系统障碍,影响患儿生长发育,日常生活学习,应及时规范予以治疗,减轻患儿痛苦,促使其尽快康复[1-2]。但由于患儿年纪尚小,加之家属对小儿哮喘疾病知识掌握情况不佳,在患儿发病后,不能给予积极急救措施急救,易导致病情加重情况出现,因此,在患儿治疗期间,加强对患儿家属健康教育意义重大[3]。本次研究中,选取我院95例哮喘患儿展开相应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95例哮喘患儿,选取时间2016年1月至2019年3月,随机分为对照组(n=47)、实验组(n=48),对照组,男24例,女23例,年龄3~13岁,平均(6.11±1.89)岁;实验组,男25例,女23例,年龄4~12岁,平均(6.08±1.74)岁。两组一般资料分布均衡(P>0.05)。

1.2 入选和排除标准

(1)入选标准:①均确诊为小儿哮喘,诊断依据符合小儿哮喘相关诊断标准。②患儿家属均知情本次研究。③经我院相关部门批准,同意开展研究。

(2)排除标准:①有家族精神史患儿。②造血功能异常患儿。

1.3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主要内容为给予患儿常规药物治疗,提供安静舒适环境,保障患儿有充足的休息时间,告知患儿家属治疗期间注意事项,严密监测患儿血压、心率等生命体征变化等。

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强健康教育,主要内容如下。

(1)组建健康教育小组。由儿科护士长、科主任、主治医生、护理人员等共同组成健康教育小组,组内成员依据患儿年龄、性别、病情、既往病史等临床资料,建立个人档案,同时对患儿病情进行准确评估,结合患儿家属的文化程度、经济状况等制定符合患儿实际病情的健康教育计划,对患儿及其家属展开进一步健康教育。

(2)哮喘疾病知识教育。患儿入院后,治疗时,护理人员可应用通俗易懂语言为患儿家属讲解小儿哮喘疾病的发病原因,诱发因素、并发症、急救与预防措施以及治疗手段,同时再通过为患儿家属发放宣传手册、播放小儿哮喘相关视频等方式,使患儿家属能充分了解、掌握小儿哮喘基本常识,提升患儿家属保健意识,同时告知患儿家属运动对哮喘的优势,如降低哮喘复发等,提高运动依从性,降低疾病复发情况发生。使其在出院后日常生活中能有效规避过敏原,降低疾病复发率。

(3)饮食健康教育。饮食中部分过敏原为导致患儿哮喘发作的危险因素,因此,护理人员对患儿家属进行饮食健康教育,告知患儿家属,易诱发患儿哮喘发作的常见食物,如鱼虾海鲜,过饱或过甜食物等,使其能有效规避,降低患儿因饮食所致的哮喘发作,带给患儿不必要的痛苦。嘱咐患儿家属应给予患儿清淡、易消化、富含膳食纤维蔬菜瓜果等,如梨、香蕉等,禁止给予患儿豆类、地瓜等易引起胀气且难消化食物,防止腹胀压迫患儿胸腔,加重患儿呼吸困难等情况发生。

(4)用药健康教育。对哮喘患儿,临床上常对其进行糖皮质激素、茶碱类激素、β2-受体激动剂进行治疗。护理人员应提前告知患儿家属服药期间注意事项、用药必要性与优势,获得家属理解与配合,同时对已有认知意识患儿进行用药健康教育,应用孩子易于接受的话语,告知患儿积极服药,疾病才能很快得到治疗,才能尽快与其他小朋友玩耍,以此提高患儿服药依从性,针对较为抵触患儿,护理人员可叮嘱家属,对其进行适当管理,保障治疗疗效。除此之外,护理人员还应加强患儿用药期间观察,如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时,应留意患儿是否出现副作用,及时干预。使用茶碱类药物治疗时,应注意严格控制好静脉注射浓度、速度等,减少胃肠道症状出现,给患儿带去不适。传授患儿家属雾化器正确使用方法,保障治疗效果的同时,降低因剂量不规范所致的心悸、头晕等情况出现,加重患儿病情。

(5)心理健康教育。患儿治疗期间,护理人员对患儿进行安抚,针对认知力较强患儿,护理人员可与患儿交流其喜好的动画人物,播放动画片,给予其相应玩具等转移患儿注意力,减轻患儿的恐惧心理,促使其积极配合治疗。患儿家属因担忧疾病,对患儿机体产生伤害,影响孩子健康生长发育等,心理易出现焦虑、抑郁等负面心理情绪,若其情绪长期处于波动状态,不利于治疗工作顺利开展,因此,需加强对其心理健康教育,护理人员应告知患儿家属,治疗的优势,或讲述治疗成功案例,改善内心负面情绪,使其积极配合医生治疗,保障治疗工作顺利开展。

1.4 疗效判定/观察指标

(1)观察两组患儿家属心理状态评分。应用HAMA、HAMD焦虑、抑郁量表,评估干预前后患儿家属焦虑、抑郁改善情况。

(2)观察两组患儿家属健康知识掌握情况[4-5]。观察患儿家属对哮喘发作的病因、预防、治疗、护理等知识掌握情况。各项满分均为100分,分值越高,患儿家属哮喘疾病健康知识掌握越好。

(3)观察两组患儿治疗依从性。统计完全依从、部分依从、不依从等人数。完全依从:患儿积极配合治疗。部分依从:患儿能积极服药治疗,偶有抵触服药情况发生。不依从:患儿抵触服药治疗,需家属对其进行强行约束。

1.5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家属心理状态评分比较

干预前,两组患儿家属焦虑、抑郁等评分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后,两组患儿家属组间焦虑、抑郁评分比较差异显著(P<0.05),见表1。

2.2 两组患儿家属健康知识掌握情况比较

两组患儿家属组间健康相关知识掌握程度比较差异显著(P<0.05),见表2。

表1 两组患儿家属心理状态评分比较

表1 两组患儿家属心理状态评分比较

组别 例数 焦虑 抑郁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实验组 48 16.87±3.65 7.14±2.44 18.59±5.52 6.97±3.31对照组 47 16.85±3.6311.58±3.2918.52±5.6010.09±4.53 t - 0.027 7.482 0.061 3.839 P - 0.489 0.000 0.476 0.000

表2 两组患儿家属健康知识掌握情况比较

表2 两组患儿家属健康知识掌握情况比较

组别 例数 病因 预防 治疗 护理实验组 48 93.58±1.13 95.81±1.76 96.43±1.71 92.81±0.31对照组 47 80.14±2.67 84.58±2.64 84.32±1.93 82.19±2.71 t - 32.067 24.443 32.387 26.974 P - 0.000 0.000 0.000 0.000

2.3 两组患儿治疗依从性比较

实验组、对照组依从率分别为95.83%、80.85%,两组组间总依从率比较差异显著(P<0.05),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依从性比较(n,%)

3 讨论

小儿哮喘为小儿常见疾病,发病原因与遗传过敏体质等密切相关,给患儿带去极度不适,该疾病发病较急,需及时予以药物干预治疗,临床上针对小儿哮喘患儿,常应用到糖皮质激素等药物进行治疗,治疗效果显著。同时,对患儿进行药物治疗时,因小儿机体免疫力较弱,治疗依从性不高等因素影响,除对其进行常规护理外,还应加强对患儿家属健康教育,保障治疗工作顺利进行,提高护理质量,降低哮喘复发率[6]。

常规护理中,护理人员主要对患儿提供护理服务,对患儿家属的关注度不高,且在加强疾病健康知识宣教等方面有所疏忽,不利于患儿预后。而健康教育是通过有计划、有组织的社会教育活动,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达到预防疾病,促进健康的目的。本次研究中,因研究对象为小儿,认知意识不高,依从性不高,因此,主要为对患儿家属行健康教育,力在通过与家属协作,促使患儿更快康复。为保障护理工作顺利开展,首先通过建立健康教育小组,依据患儿及其家属实际情况,制定健康教育计划,保障护理工作能有效开展。小儿哮喘因其复发率较高,病情较急等特点,一旦发病后,需积极采取抢救措施抢救,缓解患儿痛苦,因此,加强对患儿家属哮喘疾病知识宣教,能有效提升患儿家属对哮喘疾病的预防、抢救知识掌握水平,更好控制患儿疾病。其次对患儿家属进行饮食健康教育,降低饮食中过敏原所致患儿哮喘发作情况出现,提升患儿生命质量。再通过用药健康教育,使患儿家属能了解用药必要性,使患儿能最大程度谨遵医嘱服药,保障治疗效果,同时再加强不良反应监测,降低意外情况发生,促使患儿更快康复。健康教育与传统护理模式不同在于健康教育,不仅注重患儿心理护理,对患儿家属心理护理也较为注重,通过对其心理疏导,能有效减轻患儿家属内心压力,获得家属配合,提升患儿治疗依从性,使其积极配合医护人员展开治疗及护理。

观察此次研究中,两组患儿家属心理状态评分、家属健康知识掌握情况、患儿治疗依从性等,实施健康教育的实验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护理效果较好,护理质量得到显著提升。

综上,对小儿哮喘护理中加强健康教育,能显著改善患儿家属不良心理情绪,提升患儿家属健康知识掌握水平,提高患儿治疗依从性,提高护理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哮喘依从性家属
了解并远离支气管哮喘
应用PDCA循环法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对医院感染的影响
随访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出院后依从性影响
如何治疗难治性哮喘(上)
如何治疗难治性哮喘(下)
计划行为理论在药物依从性方面的应用
南平市妇联关爱援鄂医护人员家属
健康教育对改善癫痫患儿治疗依从性的效果
朝韩红十字会商讨离散家属团聚
“三位一体”建体系 长治久安防哮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