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药师干预抗菌药物在药房医嘱单配药中应用的实践效果 分析

2020-07-09江华强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52期
关键词:医嘱药师处方

江华强

(成都市德康医院(成都市精神病院),四川 成都)

0 引言

抗菌药物的发明和使用在近代医药历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1]。抗菌药物让以前微小的手术即可致命的时代划了句号,提高了人们的生存希望。抗菌药物的迭代更新又给细菌的更新换代起到有效控制作用。常见的抗菌药物有大环内酯类、氨基甙类、磺胺类、奎诺酮类等,分别对葡萄球菌、链球菌、革兰氏阳性或者阴性杆菌有较好疗效。而个别医生由于经济效益等社会因素影响,给患者开费用高、甚至药效不如以前的抗生素,同类抗菌药物联合使用,增加了体内药物代谢器官的负担,造成抗菌药物的滥用现象。滥用抗菌药物的危害是及其巨大的,不仅会使得自身的细菌产生抗药性,并且对于患者自身的健康也是十分不利的。因此,对细菌性感染患者合理用药具有重要意义。为探讨药师干预药房处方(医嘱单)配药的实际效果,我们对药师干预后的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药房36张抗菌处方(医嘱单)与干预前对比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

本文选择从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在药房分别在干预前后抽取36张抗菌药物医嘱进行研究。干预前36例医嘱患者中,男性18例,女性18例,年龄35-80岁,平均(49.55±4.53)岁。干预后3例处方患者中,男性19例,女性17例,年龄30-79岁,平均(49.71±4.72)岁。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

2 方法

对选取的干预前36例医嘱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干预前36例医嘱中的抗菌药物联合用药情况,抗菌药物的选择、给药时间、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等无使用抗菌药物指征。筛选出抗菌药物滥用的处方数目以及滥用类别。实施药师干预措施,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干预。

2.1 成立抗菌药物干预领导小组,对全院职工进行教育培训

成立有院长负总则,科室主任、护士长分管,骨干执业药师形成核心力量的抗菌药物干预领导小组,通过会议的方式讨论在全院进行制止滥用抗菌药物的办法,加强抗菌药物耐药性监测和新抗菌药物引进监督[2]。内容包括对全体医务人员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根据有利于病人原则,避免患者的广谱抗菌药物耐药性,联合用药降低患者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的常识,选择高性价比、效果优的抗菌药品。

2.2 药师加强继续教育

执业药师面对干预抗抗菌药物滥用,责任重大,需要不断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不断从互联网上学习获得药品的最新报道。比如通过医院网络系统在国内权威网站,比如知网、万方、维普等网站学习查阅各种资料。在国外知名网站学习国内外干预抗菌药物的切实可行的方法。学习临床上对病人的个体差异实施的有针对性、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2.3 在工作中时刻保持高度警惕,杜绝抗菌药物滥用的行为发生

药师取得处方(医嘱单)后,应当严格、仔细地检查处方中的剂量和配伍,防止患者因配伍问题产生不良反应,药师应仔细审查处方与病情的相容性,以防止出现重复用药[3]。调配结束后,应认真确认调配结果,最终将药品发放到取药护士,指导患者合理用药;严格审核处方签发、处方医生姓名、患者病情信息,有关药物的用法、用量及药物注意事项。如果在在整个患者用药的情况下出现任何不合理的情况,应该及时作出核查,仔细检查患者的病例,并且与患者的医师进行交流,开展综合评价并协商科学的处理方法,由处方医生处理;调配错误严重的,必须立即停止调配,并向患者和处方医生详细告知,做好会诊和讲解工作;对医院出现严重差错的处方,制定相应的处罚措施进行公示,对处方医生进行批评教育。此外,还需要药师每天进行自我反思,总结每天工作中有没有疏漏的地方,并做记录用于年终绩效考核。

3 观察指标

①药物滥用率;②药物使用的合理性。

4 统计分析

用SPSS 22.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比较,计数数据用χ2检验和百分率表示。如果P<0.05,数据将被定义为统计学有意义。

5 结果

5.1 药师干预前后药物滥用率比较

经过为期3个月的干预,干预后药物滥用率明显低于干预前(P<0.05)。比率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病种则较干预前更需要使用。如表1所示。

表1 药物滥用率比较[n(%)]

5.2 药师干预前后用药合理性比较

经过为期3个月的干预,干预后用药的合理性明显高于干预前(P<0.05)。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病种则较干预前更优化。如表2所示。

6 讨论

自从1928年英国细菌学家亚历山大·弗莱明首先发现青霉素以来,抗菌药物在过去的100多年间影响了医学的发展。国家在近年来为解决人们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献计献策,倡导医疗改革,创办新农合。而长期的以药养医、使得医院出现各种大处方不合理用药情况。而社会在进步,人口老龄化导致不需要抗菌药物使用或者减少用量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增多,国家对抗菌药物滥用现象高度重视,出台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等细则,对抗菌药物分成非限制、限制、特殊使用级三级管理。目的在于有效制止抗菌药物的滥用,保护患者对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降低其耐药性。我们执业药师在实施落实这些细则的情况下,承担着应有的责任。给患者合理配药,不仅考验着药师的配药水平,也是关系着医院的发展。近几年,抗菌药物滥用现象屡见不鲜,这样抗菌药物的滥用导致了病菌产生抗药性,对于患者自身身体的康复是有着非常不利影响的,使得患者的疾病长期无法治愈,对于患者恢复健康是不利的[4]。因此,对于抗菌药物必须进行严格的管控,防止抗菌药物滥用,以此才能够更好的保障患者的健康。

表2 干预前后用药合理性比较[n(%)]

抗菌药物不合理情况:(1)选择不合理,医院在选择抗菌药物之时,往往是从疾病的情况医生凭经验为患者配药选药,但是却忽视了患者自身对于抗菌药物的适应情况,以及可能存在的不良反应;(2)用药时机错误。过早用药来帮助患者治疗疾病,预防用药;(3)用药时间过长,这种药物过长时间的使用,导致患者自身对于药物产生了一定程度的抗药性,这样也会增加病菌对于所使用药物的耐药性的增强;(4)相关药物的联合用药,形成抗菌药物药品的“挤出”效应,受到经济利益的驱使,滥用价格高而实际效果比较差的抗菌药物,降低治疗效果。

药师在整个配药过程中的作用是很强的,在医生给患者开具处方之时,药师可以介入抗菌药物的使用,能够及时针对患者的自身情况提出患者适合的抗菌药物的使用,以及使用的时长,能够更加合理的给患者配出药物。药师在工作时,仔细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剂量,有无抗菌药物过量现象,有无轻病用重药,低性价比药品。对于广谱抗生素、三联以上用药,除了急诊用药外,药师需要考虑有没有抗菌药物叠加效应对患者的毒副作用;对于处方不合时间的运用,可以先和临床开具处方的医生沟通,考虑写明用药时间,以免药物代谢不全的重复用药,也不能因为患者病情严重就盲目加大抗菌药物的用量。对于用药持续时间过长的病例,药师应考虑是否是患者产生了耐药性,或者细菌变异,考虑更换其他类型的抗菌药物;根据临床经验,向医生提议曾经此类疾病所用的药物,以便于患者康复,缩短疗程;对于药物剂量多少的问题,可以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和用药史,一般对于首次使用某种或者某类抗菌药物,建议从小剂量开始,逐步增加用量,患者病情缓解即可维持用或者减量停药。对于经常开抗菌药物剂量重,多种抗菌药物联合的医生,可以询问具体情况,翻阅病历,深入临床用温和的态度询问病人,了解患者的病情,可以请上一级药师介入,进一步做药敏实验。如果临床医生不做改进,对抗菌药物滥用情况拒绝调配,及时记录、及时沟通,做到“防患于未然”[5]。

本研究表明:通过药师可行的干预措施,药师的介入可以明显的减少抗菌药物的滥用情况,也能够增加患者用药的合理性。这也说明了药师对于患者用药合理性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很有必要在医师为患者开出的药方之后,药师去及时介入,这样也能够更好的保障患者用药的安全,减少抗菌药物滥用情况。

由于医院采取互联网络办公,医生开具医嘱后,直接联网药房、护士办公室、检验科、收款室等,因此没有纸质处方,以医嘱单的形式流通。这也是本文的创新之处,这样可以使医院抗菌药物使用透明化,在医生开出药方之时,通过网络流程,药师可以在网上及时去发现医生所开具药方之中是否存在抗菌药物滥用情况,也有利于及时反馈和纠错,这样药师就可以很好地运用互联网来对自己所负责的、乃至整个医院的抗菌药物使用进行监督和调配,提出建议和意见,达到临床抗菌药物使用的优化和合理性。

猜你喜欢

医嘱药师处方
药师带您揭开华法林的面纱
药师干预作用在医院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与上报中的作用
人间处方
熊真的活过来了
熊真的活过来了
医院H IS 系统下电子医嘱的规范管理
遵循医嘱
面对“口头医嘱”,护理人员须谨慎
处方
电子医嘱处理本设计与应用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