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进行超激光照射联合颈夹脊穴电针治疗的效果研究

2020-07-09张辉焰赵学梅张木莹

当代医药论丛 2020年9期
关键词:夹脊根型电针

徐 磊,陈 燕,张辉焰,谷 飞,赵学梅,张木莹

(重庆市南岸区南山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重庆 400065)

神经根型颈椎病是指由多种原因导致脊神经根受到刺激或压迫而引起的一种颈椎病。有研究指出,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占颈椎病患者总数的60% 以上[1]。此病患者可出现颈部疼痛、颈旁肌肉压痛、手指麻木及指尖感觉过敏等症状。相关的流行病学调查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神经根型颈椎病的发病率逐年升高,且此病患者的发病年龄呈年轻化的趋势。本文将在我中心就诊的60 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对其进行超激光照射联合颈夹脊穴电针治疗的临床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2017 年12 月至2019 年10 月期间在我中心就诊的60 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其病情均符合神经根型颈椎病的诊断标准,其年龄均在20 ~70 岁之间,均具有进行激光照射或颈夹脊穴电针治疗的指征,且其均自愿参与本次研究。其中,排除存在意识障碍或沟通障碍、合并有骨结核或严重的骨质疏松症、对治疗的依从性差、临床资料不全或发生椎体融合的患者。本研究已通过我中心医学伦理委员会的批准。将这些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n=30)与对照组(n=30)。在观察组患者中,有男16 例,女14 例;其年龄为20 ~68 岁,平均年龄为(47.53±6.27)岁。在对照组患者中,有男17 例,女13 例;其年龄为21 ~70岁,平均年龄为(48.38±7.65)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

1.2 方法

对对照组患者进行颈夹脊穴电针治疗,方法是:指导患者取坐位,对其颈部皮肤进行消毒。用顺和牌毫针对其颈夹脊穴(选取4 ~6 对颈夹脊穴)进行针刺,采用捻转法运针,得气后留针30 min。在留针期间,将电针仪(华佗牌SDZ-Ⅱ)的导线与毫针的针尾相连接,合理调节电流的强度(以患者能耐受为宜),采用疏密波对其进行治疗。每次治疗30 min,每天治疗1 次,共治疗10 d。对观察组患者进行超激光照射联合颈夹脊穴电针治疗。对其进行颈夹脊穴电针治疗的方法与对照组患者相同。对其进行超激光照射治疗的方法是:用超激光疼痛治疗仪(又叫K2 红外偏振光治疗仪 ,由珠海黑马医学仪器有限公司制造)和SG探头对其进行治疗。用探头对其颈部星状神经节的体表投影点(位于颈部中线旁开约1.5 cm、胸锁关节上方约3 cm 处)进行照射(探头需接触皮肤),将输出功率设为70% 左右。每次治疗10 min,每天治疗1 次,共治疗10 d。

1.3 观察指标

治疗前后,采用颈椎功能障碍指数量表(NDI)评估两组患者颈椎功能障碍的严重程度。NDI 包括十项评分指标,每项评分指标的分值均为0 ~5 分,总分为50 分。患者NDI的评分越高,表示其颈椎功能障碍严重者。治疗前后,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分值为0 ~10 分)评估两组患者颈部疼痛的严重程度。患者VAS 的评分越高,表示其颈部疼痛越严重。依照《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用显效、好转和无效评估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显效:治疗10 d 后,患者的临床症状明显减轻,其颈部的肌力和活动功能基本恢复正常,不影响其生活和工作。好转:治疗10 d 后,患者的临床症状有所减轻,其颈部的肌力和活动功能有所改善,可对其生活和工作产生轻微的影响。无效:10 d 后,患者的临床症状未减轻,其颈部的肌力和活动功能未得到改善,其生活和工作受到严重的影响。总有效率=(显效例数+ 好转例数)/ 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用SPSS 19.0 软件处理本研究中的数据,计数资料用%表示,用χ²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用t 检验,P <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NDI 的评分

治疗前,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NDI 的平均评分分别为(35.84±7.16)分与(35.03±7.25)分,二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NDI 的平均评分分别为(11.13±3.27)分与(20.72±4.68)分,二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详见表2。

表2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NDI 的评分(分,±s )

表2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NDI 的评分(分,±s )

组别例数 治疗前NDI 的评分 治疗后NDI 的评分 t 值 P 值观察组 3035.84±7.1611.13±3.277.76 0.00对照组 3035.03±7.2520.72±4.684.27 0.00 t 值0.983.93 P 值0.330.00

2.2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VAS 的评分

治疗前,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VAS 的平均评分分别为(5.57±1.51)分与(5.58±1.34)分,二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VAS 的平均评分分别为(1.55±0.99)分与(3.04±1.07)分,二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详见表3。

表3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VAS 的评分(分,±s )

表3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VAS 的评分(分,±s )

组别例数治疗前VAS 的评分 治疗后VAS 评分 t 值P 值观察组 305.57±1.511.55±0.9915.24 0.00对照组 305.58±1.343.04±1.077.760.00 t 值0.763.34 P 值0.990.00

2.3 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

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6.67%与83.33%,二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详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

3 讨论

神经根型颈椎病的发病原因主要是患者的颈椎发生病变(如髓核突出或脱出、椎体后方的小关节发生骨质增生或创伤性关节炎、钩椎关节形成骨刺、相邻的椎体间关节、钩椎关节及后方小关节发生松动或移位等),对其脊神经根造成刺激或压迫,进而导致其出现颈部疼痛、颈旁肌肉压痛、手指麻木及指尖感觉过敏等症状[2-3]。目前,临床上主要是采用保守疗法或手术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对此病患者进行手术治疗虽然可取得较好的效果,但对其造成的创伤较大,术后其易出现一些并发症。本次研究的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患者NDI 的评分和VAS 的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这说明,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进行超激光照射联合颈夹脊穴电针治疗,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对此病患者进行超激光照射治疗时,超激光能产生较强的穿透能力,可直接作用于其颈部的星状神经节,进而可抑制其交感神经的兴奋性,减轻其因交感神经过度兴奋而引起的循环障碍,且能增加其椎- 基底动脉的血流量,进而可显著缓解其临床症状。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颈夹脊穴进行电针治疗,可起到促进气血运行、缓解肌肉痉挛、减轻疼痛等作用[4]。

综上所述,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进行超激光照射联合颈夹脊穴电针治疗能显著减轻其临床症状,缓解其病情。

猜你喜欢

夹脊根型电针
不同电针参数在临床应用中的研究进展
基于适应证与解剖相关研究颈夹脊穴定位研究
不同时长电针治疗膝骨关节炎的镇痛疗效观察
Ⅰ型肢根型点状软骨发育不良家系的遗传学分析
多功能治疗仪联合颈通颗粒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治疗效果
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护理方案的运用效果观察
俯卧位手法整复结合电针治疗胸椎小关节紊乱
中药熏蒸联合夹脊、督脉电针治疗脊髓损伤51例临床观察
针灸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取穴规律
健身气功与“夹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