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T179次列车脱轨事故浅谈构建重大线性工程地质安全监测预警体系

2020-07-07王文文李勇韩征李敏

城市地质 2020年2期

王文文 李勇 韩征 李敏

摘 要:本文由T179次列车脱轨事故引出重大线性工程地质安全监测预警体系建设的迫切性,通过分析重大线性工程的特殊性,得出监测预警体系需要融合应用多种先进技术建设重大线性工程地质安全监测预警系统,同时需要建立高效的沟通机制,实现预警信息的有效传播,在此基础上充分利用群众警情,建立群策群防机制,由此提出了 “一系统、两机制” 监测预警体系的建设构想。

关键词:T179次列车;重大线性工程;监测预警

Abstract: After the derailment accident of train T179, the urgency of the establishment of major linear engineering geological safety monitoring and early warning system have been concerned greatly. Through analyzing the particularity of major linear engineering,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monitoring and early warning system needs to integrate multiple advanced technologies to establish major linear engineering geological safety monitoring system. The early warning system also needs to establish an efficient communication mechanism to realize the effective dissemination of early warning information. Therefore, it needs to make full use of the general public warning situation, and establish a mechanism of collective policy and prevention. At last, this paper has proposed a conception "One System and Two Mechanisms" on the monitoring and warning system.

Keywords: Train T179; Major linear engineering; Monitoring and early warning

2020年3月30日11时40分,由济南开往广州的T179次旅客列车运行至京广线下行1855km642m处,因撞上滑塌体发生列车脱轨事故,造成机车及机车后第1至8位车辆脱轨,1名乘警殉职、122名旅客和5名列車工作人员受伤,中断京广下行线行车21小时28分、上行线行车22小时08分(广州铁路监督管理局,2020;何勇等,2020)。同日,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下发《关于京广铁路湖南郴州段火车脱轨事故的通报》(安委办明电〔2020〕6号,以下简称通报),通报提出4点工作要求:一是立即组织铁路沿线地质灾害排查治理;二是深入开展铁路运输安全专项整治;三是深化重点行业领域安全风险隐患排查治理;四是认真做好防灾减灾和应急处置。其中在第一点的细化工作要求中明确,铁路沿线各地区和自然资源、水利、应急、气象等有关部门,要与铁路部门建立日常信息沟通机制,及时发布地质灾害、极端天气监测预警信息,督促落实安全防范和防灾减灾措施,统筹推进地质灾害治理工作(江苏能源监管办,2020)。

不仅仅是T179次,2010年5月23日K859次(蒋睿,2010)、2009年7月29日1473次(庞革平等,2009)列车脱轨事故以及2017年7月2日的贵州省黔西南州晴隆县的中石油输气管道泄漏燃烧爆炸事故(安委办〔2017〕20号)也是由山体滑坡引发的,可见地质灾害给诸如铁路、公路、输油气管线、综合管廊等重大线性工程带来严重的安全威胁,且由于重大线性工程跨地域较广,面临的地质环境复杂,由地质灾害带来的安全隐患也是复杂多样,不仅包括崩塌、滑坡、泥石流等突发性地质灾害,还包括因地面沉降、地裂缝、活动断裂等缓变性地质灾害引起的路基开裂、桥墩变形、管道断裂等,影响正常使用或造成人员伤亡及经济损失。因此对线性工程及其相关地质环境的监测及预警对于保障线性工程自身结构安全,以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都是十分必要的。

综上,本文提出建设重大线性工程地质安全监测预警体系,以实现重大线性工程地质安全的调查监测、预报预警和应急响应。

1 建设重大线性工程地质安全监测预警体系

鉴于重大线性工程的特殊性及地质灾害的复杂性,重大线性工程地质安全监测预警体系应以国家级地调部门为中心,协同地方地勘部门共同建设,并将各重大线性工程、气象、应急等相关部门纳入体系,各部门作为体系中的成员,在统一的标准规范下,既作为信息提供方,又作为信息受众,实现监测预警体系有效运转。

重大线性工程地质安全监测预警体系的建设方案应从3个方面统筹考虑:一是建设监测预警系统,实现对重大线性工程沿线地质灾害的监测、预警及信息化管理。二是建设高效的信息互通机制,实现监测预警体系内各方信息互通的标准化、规范化。三是建设先进的群测群防机制,充分发挥群众作用,提高群众警情的利用率。其中监测预警系统是监测预警体系建设的核心,是数据采集、存储、挖掘、决策和分发的中心,控制监测预警体系的运转;高效的信息互通机制是实现信息有效传输的制度保障,为联防联控保驾护航;先进的群测群防机制是充分拓宽信息获取渠道,弥补专业监测漏洞的重要途径,为实现全面监测贡献力量。集合“一系统、两机制”的监测预警体系,将在技术、规范和流程各方面体现其先进性和适用性,全力保障重大线性工程的运行安全。

2 建设先进的地质安全监测预警系统

建设重大线性工程地质安全监测预警系统,应在充分利用已有工作成果和优化整合各方资源的前提下开展,建设内容包括监测网和信息系统两大部分。重大线性工程不同于点状和面状工程,由于线路长,所跨区域多,受到多种不同类型地质条件的影响,因此,监测网布设及监测方法的选取要充分利用区域和沿线地质勘查、地灾评估、岩土工程勘察等资料,并结合地方现有监测点,对存在地质灾害隐患线段进行全面监测。目前,对具有突发性地质灾害隐患的线段,除布设坡体表面位移、深部位移、土壤含水率等传感器外,还可采用InSAR和低空无人机等遥感测量方式,对坡体形变或含水率进行监测(廖忠浈等,2019;陆会燕等,2019;戴可人等,2020);对于具有缓变性地质灾害隐患的线段,则采用传统水准测量、GNSS、分层标、分布式光纤监测的方式,对地表或地层形变进行监测(韩军强,2020;董思学等,2016;张诚成等,2019;罗跃等,2019)。必要时对重点监测点加装摄像头进行实时监控,并在地质灾害高发季,加强安全巡查力度,形成多种监测手段互补融合及人机结合的最优监测网络。

对于信息系统的建设,在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物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化技术基础上,实现对重大线性工程地质安全监测预警工作的信息化管理。首先系统要建立统一的数据标准,以保证信息具有通用性;其次系统要实现与各地方地勘、交通、水利和气象等部门的对接,既要接收各方数据辅助预测分析,又要将预警信息进行分发;再次系统要具备多源异构数据的管理能力,实现对结构化、非结构化和空间数据的融合处理;在此基础上系统要针对不同的地质安全问题,建立相应的预警模型,利用监测数据与调查数据进行各种条件下的预测分析;而且系统要具备应急管理功能,由预警信息触发应急处置,并可将历史应急信息作为预警分析模型的数据源。信息系统制胜的关键不只在先进技术的应用,还包括工作流程的规范、高效,信息系统作为信息产生、流转的中枢,在重大线性工程地质安全监测预警系统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3 建设高效的信息互通机制

在21世纪的今天,科学技术突飞猛进,信息沟通与发布的手段多样高效,阻碍信息互通效率的已不再是技术壁垒,而是理念、体系、流程。部门的职能定位决定专业方向,但是对整个社会共同体来讲,多部门间的协同配合,信息的共享融合,才是实现信息资源价值最大化、解决跨行业业务协同最有效的手段。

信息互通是监测预警体系内各方的共识,不仅要实现信息互通,更要加强信息的标准化、互通流程的规范化,以及提高互通效率,使信息得到高效传输,使警情得到及时应对。T179次列车事故发生前,曾有多名群众报警,但是由于公安与铁路部门信息联动机制的缺失,而未能得到有效处置,因此建立高效的信息互通机制是整个监测预警体系中关键的一环。

信息互通机制的建立,一是应以信息互通規范为保障,国家地调部门应协调交通、气象、水利、应急等各相关部门参与建设地质安全监测预警信息共享规范,对信息互通的内容、格式、频率等进行规定;二是应以信息互通手段为基础,联合利用各种信息化设备及传统沟通方式,做到多点触发、多点联动;三是以信息互通的流程为抓手,针对不同来源、不同级别的预警信息区别建立信息流转流程,重大警情应直接关联应急处置。

4 建设先进的群测群防机制

专业部门的信息获取通常依赖专业队伍的调查和监测,但是由于资源限制,尚无法达到全线段、全天候监测,因此可将基层群众纳入体系中,建设群策群防机制,形成对专业监测的补充。例如北京市开展地质灾害群策群防体系建设以来,有两项非常成功的群防员预警案例,分别是发生在2016年8月5日房山区庄户台村(赵实,2016)和2018年8月12日房山区军红路(张楠,2018)的山体崩塌灾害,均是由群防员预警,并得到及时的应急处置,而未产生任何人员伤亡。

先进的群测群防机制应首先考虑进行有效的科普宣传,可通过微信公众号、电视媒体及互联网新兴媒体或由专业部门建设科普平台的方式向公众开展宣传。例如北京市地质矿产勘查院开发完成e地质公共服务平台并提供手机端APP,积极向公众宣传地质灾害知识,并及时发布地质灾害预警信息,为群众参与地质灾害监测和防灾减灾提供基础;其次应考虑完善上报渠道,在地灾隐患路段,建立标识牌标明灾情上报电话,避免产生群众发现警情而无法上报的情况;再次应考虑信息上报流程的规范化,应设专人接收群众预警电话,并根据上报灾情的类别、紧急程度等设定相应的处置流程,并且建立奖励机制,鼓励群众积极参与,例如北京市房山区的成功案例,群防员均受到现金奖励,在当地形成了良性循环,群众对地质灾害警情的关注度尤其高涨。

5 结语

每一次事故的发生,都是对现存工作机制的一次检验和鞭策。众多因地质灾害引发的线性工程安全事故引出对重大线性工程的地质安全进行监测预警的迫切性,且不仅要实现实时监测、精准预警,更要以成熟的机制保障各部门协作的规范、高效,因此需要建设重大线性工程地质安全监测预警体系。预警体系的建立,可为重大线性工程提供地质专业领域的预警信息,为重大线性工程责任部门与地勘等相关部门开展信息互通共享提供基础,为积极提升重大线性工程地质安全管控的信息化水平和科学防灾减灾提供保障。监测预警体系的建设需要各方共同努力,就像新冠肺炎疫情,面对灾害,没有人能够是旁观者,只有在科学的管控体系下,各方联防联控,才能全面保障重大线性工程的运输安全。

参考文献:

董思学,盛志鹏,郑南山, 2016. GNSS用于杭嘉湖平原地面沉降机理的研究[J]. 测绘通报(5): 57-60.

戴可人, 卓冠晨, 许强, 等, 2019. 雷达干涉测量对甘肃南峪乡滑坡灾前二维形变追溯[J]. 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44(12):1778-1786+1796.

广州铁路监督管理局, 2020. 京广线列车脱轨事故原因:司机望距离不足,停车不及撞上滑坡山体[EB/OL]. 人民日报客户端湖南频道(2020-04-30)[2020-05-06]. https://mbd.baidu.com/newspage/data/landingshare?pageType=1&isBdboxFrom=1&context=%7B%22nid%22:%22news_10597858161293725148%22%7D.

韩军强, 2020. 高精度GNSS实时滑坡变形监测技术及环境建模分析研究[J]. 测绘学报, 49(3):397.

何勇, 孙超, 2020.“3·30”火车脱轨侧翻事故造成1人遇难4人重伤123人轻伤[EB/OL].人民网(2020-03-30)[2020-4-28]. https://wap.peopleapp.com/article/5333391/5242867.

罗跃, 严学新, 杨天亮, 等, 2019. 上海陆域地区地下水采灌与地面沉降的时空特征[J].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55(3):449-457.

蒋睿, 2010.上海—桂林K859次列车遇山体滑坡脱轨[EB/OL].人民网(2010-05-24)[2020-4-28]. http://sh.people.com.cn/GB/138654/11671168.html.

京广铁路郴州塌方路段恢复通车[EB/OL].中国青年网(2020-04-01)[2020-4-28].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62776604806338015&wfr=spider&for=pc.

江苏能源监管办, 2020. 转发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关于京广铁路湖南郴州段火车脱轨事故的通报[EB/OL]. (2020-4-2)[2020-4-28].http://jsb.nea.gov.cn/news/2020-4/202042113840.htm.

廖忠浈, 柯小兵, 杨志军, 2019. 基于土壤含水率的浅层滑坡监测预警模型研究[J]. 矿产与地质, 33(6):1081-1086.

陆会燕, 李为乐, 许强, 等, 2019. 光学遥感与InSAR结合的金沙江白格滑坡上下游滑坡隐患早期识别[J]. 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44(9):1342-1354.

庞革平, 2009. 焦柳线发生旅客列车脱轨事故[EB/OL]. 人民网(2009-07-29)[2020-4-28]. http://society.people.com.cn/GB/1062/9743221.html.

赵实, 2016. 群防员提前警示 房山山体崩塌“扑空了” [EB/OL]. 新京报(2016-08-06)[2020-4-28]. http://www.bjnews.com.cn/news/2016/08/05/412500.html.

张楠, 2018. 北京房山山體崩塌前10分钟,是他们拦下了行人车辆![EB/OL]. 北京晚报(2018-08-12)[2020-4-28].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08508778473282694&wfr=spider&for=pc.

张诚成, 施斌, 朱鸿鹄, 等, 2019. 地面沉降分布式光纤监测土-缆耦合性分析[J]. 岩土工程学报, 41(9):1670-16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