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下马克思主义研究的现实性缺失及思考

2020-07-06任正言苗秋实

青年生活 2020年21期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

任正言 苗秋实

摘要:当下马克思主义研究的现实性存世体现在三个方面:马克思主义研究的错误表现、研究创新力不足问题、传播马克思主义信仰研究不足问题,这些问题的原因有二:一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者的信仰不坚定;二是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增加了研究的广度和深度。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在坚持马克思主义信仰、立场、观点和方法的基础上,立足于时代、面向问题,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研究的深化。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研究困境;马克思主义方法

马克思主义作为中国的主流意识形态,在媒体宣传、理论研究等领域投入资源最大,涉及面最广。然而在解决中国现实问题方面的能力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面对现实土壤滋生出的新生思想流派,马克思主义学界需要进一步加大研究以提升应对效果。

一、马克思主义研究领域存在的主要问题

中国当下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这些成就这来源于对中国实际的正确把握和对马克思主义著作的正确解读。面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方位,马克思主义研究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应该得到充分的重视并积极探索解决的方法。

1、马克思主义研究中的问题表现

马克思主义研究在今天代取得一些成果。但是,另一方面,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界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这些问题表现在:

一方面,一些学者不能正确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马克思主义之间的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马克思主义之间、改革开放前后社会主义之间是继承和发展关系的问题,理论问题的研究还需要进一步深化。部分学者还存在不正确的认识,这表现在用改革开放四十年以来的成就否定改革开放前三十年,不能正确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属性,或者认为改革开放之前的社会主义不是社会主义。无疑,这些观点都是错误的。

另一方面,把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把握不准确,存在泛化、空化的现象。马克思主义作为当代中国的主流意识形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并没有也不可能取消哲学社会科学其他学科的应有地位,马克思主义本身的发展也需要从其他学科汲取影响,马克思主义需要和其他学科一起解决当今世界面临的问题。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泛化问题表现在,用马克思主义来解决各个领域的具体问题。然而马克思主义并不是解决一切问题的灵丹妙药。

2、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创新力不足

有学者指出中国当代马克思主义研究困境的表现形式有三:一是脱离现实,在文章中玩弄没有实际意义的抽象概念;二是单纯地颂扬或者指责某一理论;三是跟风研究成为了学术界的一种潮流。多有无法反驳的常识,少有尖锐明了的观点,或者出现在文章之中多是纯粹的思辨与宏大叙事,这些现象都指向了理论研究的创新力不足[1]。马克思、恩格斯曾经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论述到:“对现实的描绘会使独立的哲学失去生存环境,能够取而代之的充其量不过是从对人类历史发展的观察中抽象出来的最一般的结果的综合。”[2]这种思辨的结论一旦离开现实,其自身的价值就完全被抽离掉了。

3、对传播马克思主义信仰研究和培育能力不足

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共产主义的理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信任,是支撑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精神支柱。随着中国改革开放进入新阶段,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人们对信仰的需求呈现不断增强的态势,而与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不相称的是,对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研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对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培育普及和传播,没有取得应有的效果,马克思主义信仰没有取得应有的地位和优势。

二、导致马克思主义研究困境的原因分析

1、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不足、研究不够

把马克思主义作为一个流派,作为一个理论体系,作为一种政治学说,作为社会科学,是大多数学者的共识。把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信仰,充分认识到马克思主义信仰构建和传播的必要性的学者不多。没有了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维度,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不能达到应有的深度和广度,就不能更好地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当今时代的结合,就不能更好地推进马克思主义信仰转化为人们对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建设和追求实践。

2、时代变迁和科技进步的加快,增加了马克思主义研究的深度和广度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正确性和指导力,推动马克思主义与时代相结合、推动马克思主义时代化,都与时代特征和科技进步不可分割。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逐渐成长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和世界经济格局中的关键性力量,整个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之中,时代的变迁与科技的进步都增加了马克思主义研究的深度和廣度,无疑也增加了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复杂度和难度。如何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基础上,紧密结合时代特征和最新科技发展成果,是一个需要长期艰苦投入的伟大事业,应该说这一领域,马克思主义研究还存在大量的空白空间和需要进一步加深研究的地方。

三、对解决马克思主义研究困境的方法思考

1、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确立,不是一个一劳永逸的事情;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培育和树立,也是一个需要方法不断创新的事情。这需要广泛地占有前沿知识。恩格斯曾经指出,“要确立辩证的同时又是唯物主义的自然观,需要具备数学和自然科学知识。”[3]恩格斯已经很明确地表达了,如果没有数学和自然科学对哲学的支撑,是很难建立起完备的世界观的。相应的,马克思主义区别于别的什么主义的哲学是在于其实践的特性。立足于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实践,推动新时代下马克思主义信仰体系的构建。

2、立足时代、面向问题,推动研究的深入

“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4]为了更好地解释和改变世界,需要不断将前沿科学融入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研究范畴之内。需要对现实中的问题的批判研究,并促进而马克思主义的与时俱进。马克思、恩格斯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指出:“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自己思维的此岸性。”[5]进入新时代以来,我们党面临着更加严峻的国内外形势,处于改革的深水区,这是则更需要批判作为“摸石头”的工具,而其理论成果,则要转变成推动“过河”的根本动力。

在这一过程中,要辩证分析和应对当今时代、当今世界的具体特征和复杂形势;辩证分析和应对国国情的历史文化背景;辩证分析满足当下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具体情况,推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在世界和新时代的更好发展。

参考文献:

[1] 叶险明.当代中国政治经济学批判的缺失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困境[J].学术界,2019(02):14-21.

[2] 李海青.困境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一种反思性的视角[J].哲学动态,2012(03):26-30.

[3]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153.

[4]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385.

[5]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134.

猜你喜欢

马克思主义
浅析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发展状况
如何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
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现条件
警惕对待马克思主义的几个“隐性”误区
Chinese Attitudes towards the 1995—1996 Taiwan Strait Crisis
王晓晖: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
整体性研究视野下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思考
论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在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