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利用“打比方”巧解中职汽修教学中的难点

2020-07-06李超

课程教育研究 2020年11期
关键词:中职

【摘要】中等职业教育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中的原理抽象、知识复杂。本人通过自身课堂教学实践,经过教育科学研究,结合中职学生自身的特点及本专业的性质,介绍了如何利用“打比方”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兴趣,提高课堂效率,以彰显生动形象的教学方法在中职教育中的重要性。

【关键词】打比方  中职  汽修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11-0236-02

本人从事中职汽修教学已有些年了,在初次讲授《四冲程发动机的工作原理》这节课时,机械地从概念出发,讲解“进气冲程”、“压缩冲程”、“做功冲程”和“排气冲程”四个名词。讲台下的学生一般会听得一头雾水,越听越跟不上课堂教学节奏,从而放弃听讲,自暴自弃。看课外书、玩手机、和周围同学小声聊天、睡觉等现象出现,从而导致教师的教学工作很难再进行下去。

之后,本人经过深刻反思和教育科学研究,另辟蹊径,用起了“打比方”的方法讲解汽修教学中的难点。再上这节课时,本人结合人体的生理特点,将“进气冲程”比作为“吃饭”,将“压缩冲程”比作为“消化”,将“做功冲程”比作为“吸收”,将“排气冲程”比作为“排泄”,并将“燃油”比作为我们吃的“饭菜”,“混合方式”比作为“咀嚼饭菜”。一堂课下来,教师讲得轻松,学生听得认真。事实证明,这种方法减轻了教师的工作量,更为重要的是通过“打比方”的教学方法,把原来深奥枯燥的理论知识变得生动形象有趣,使学生更容易更轻松地掌握汽修这门课程的各种概念定义和工作原理。

“打比方”是一种通过比喻的修辞手法来说明事物特征的方法。就是教师把一个抽象难懂的问题或者事物,通过一个学生比较熟悉、简单易懂的问题或者实物作对比,从而联想问题或者事物的关键特征,另辟蹊径让学生明白。

当今的中职学生,虽然动手实践能力强,对新鲜事物接受能力强,但文化底子薄,知识基础薄弱,学习能力欠缺,理解能力也比较差,对学习理论知识的兴趣不高,然而学习汽修绕不开抽象的理论知识和工作原理,不明白其中的奥秘,只靠教师照本宣科的讲,学生死记硬背,很难将所学掌握,更别提灵活应用,最终会导致教师教的痛苦,学生学的痛苦。所以,对于我们中职教师来说,要在一定程度上克服机械讲解的方式,更加紧密地贴合中职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情况,使汽修理论知识与有用、有效、有趣的教学方法有机结合在一起。将抽象、复杂的知识和理论以形象、生动的形式讲授给学生,把问题简单化、形象化,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了智者。”我国最早的一部教学论专著《学记》说:“安其学而亲其师,乐其友而信其道,是以虽离师而不反。”有些学生讨厌学习,不想上课,是因为汽修很多和知识原理远离生活,尤其遇到困难,常带来不愉快的体验,甚至烦躁情绪,这直接影响他们学习汽修的积极性。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在课堂上利用“打比方”就是一个很好用的教学方法。它通过教师的描述,把两种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进行比较,将被说明对象的特征表现出来,给学生以形象的感受,从而掌握被说明对象的特征。

比如,在讲解《电控发动机的控制系统》这节课时,可以将“传感器”比作“皮肤”,将“电控单元ECU”比作“大脑”,将“执行器”比作“四肢”,这样将使原本复杂的理论形象生动地展示给学生,使教師所教的知识难度符合中职学生的理解水平。在讲解“开环控制”和“闭环控制”这两个理论的时候,可以让一个学生来拍打老师的手,老师被拍手后会有一个躲避的动作,再让他用同样的方法去拍打一下凳子,凳子却没有闪躲,通过这两个情境引入“开环控制”和“闭环控制”的概念。在讲解“涡轮增压”的工作原理时,我们可以将其比作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容易接触到的“鼓风机”:用Turbo把废气吸入压缩后输送到燃烧室中让燃料能发挥出更大的能量,因为增加了压力,就相当于给发动机加了个鼓风机,以前烧煤的炉子想烧得大就加个鼓风机向炉子里吹风,这个道理基本相同只是技术含量高了。在这样的方法下教学,利用“打比方”让学生领会真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加积极主动,学习效率大大提高。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在实际教学中,特别是在汽修专业课的教学中,利用形象、生动的比方,可使非常抽象的原理变得形象、具体,贴近生活,贴近实际,从而符合中职学生的口味,提升他们的信心。在日益强调教学效果的今天,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已经不适应如今的中职课堂教学,教师的教学方法直接关乎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不仅仅是单纯的传道授业解惑,更要通过各种生动形象的教育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升课堂的效率,引起学生学习的共振效应。

参考文献:

[1]谢宗海,张玉.浅谈中职汽修教学中的“打比方”[J].新课程(中),2012(8):78.

[2]申向阳.浅谈中职汽修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经营管理者,2015(6).

作者简介:

李超(1988年-),男,山东东营人,任教于东营市河口区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助理讲师,研究方向:汽修、机电。

猜你喜欢

中职
中职历史课补充内容的实施探索
中职高考与教学研究
果真是“误了百万中职生”吗?
构建中职生成才通道的思考
加强中职生劳动习惯养成教育的思考
中职生健康性取向教育不容忽视
中职农村医学专业发展前景探究
用“第三只眼”看待中职学生
关于中职与高职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