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校园“和”文化建设

2020-07-06蒋子江王松华

课程教育研究 2020年11期
关键词:校园文化校长校园

蒋子江 王松华

【中图分类号】G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11-0177-02

文化建设是学校建设的灵魂,校园文化是以校园为主要空间,涵盖校长、教职工和学生在内,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以文化活动为主要内容的一种群体文化。分显性与隐性文化两种,但其根本来说是隐性的价值观为其精髓,也可以认为是社会核心价值观的基础,受社会核心价值观的导向影响,其最终要通过学生为载体,影响社会的文化走向。就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而言,一字就能概括,那就是“和”。

“和”是社会学和美学,特别是中国哲学的重要范畴,是自然社会不同事物的矛盾统一,是辩证法的适宜度量和最高境界。我想从以下几个方面说明校园“和”文化的建设。

一、文化传承“和”

校园文化首先是传承,很多名校都有一百多年的文化底蕴,校园文化的形成本身就是这种文化传承中的积淀。校园文化的发展必须是在继承的基础上再求发展,革命性的开创工作在某一方面可能行得通,但对学校全面工作或是校园文化来说是行不通的。这种文化的传承本身就是一种“和”的思想,全盘否定地去追求一种新的思想,是一种忘本的行为,就像改革开放一样,我们在学习西方部分先进文化的同时,决不能否定我们自己的优秀传统文化。保住我们的根,我们中华民族这棵参天大树才能茁壮成长,让西方文化侵害了我们的文化本原,这棵枝繁叶茂的大树也很快会轰然倒地。一个校长不要盯住自己学校文化建设上的瑕疵,只想着否定重建,必须要知道让自己学校的校园文化不断丰满,只有一脉相承,不断修正不合时代气息的部分,创新思路,追求校园文化精髓的传承,让其与时代结合,校园文化才能实现逐步提升,随着时间的延续,最终会有大的飞越。

二、干群关系“和”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我们要想做好工作,实现学校教育质量的提升和长足发展,必须做到“人和”,在我看来,学校里最能提升战斗力的就是干群关系“和”。学校工作的引领者是校长,实施者是教师,校长的视野决定了学校发展的理论高度,但实施者教师决定了学校实际水平。校长一味追求自我实现目标上的要求,忽视了教师的认同感,必将产生干群关系的紧张,影响到工作的落实和工作的质量。所以说,校长要想让自己的意向完全落实到学校工作中去,就要特别关注干群关系,改善与维持好干群“人和”才能创造校园文化的大“和”。

三、师生互爱“和”

爱的萌芽需要用爱去浇灌,爱的传承需要用爱来护航,由此看来,爱才是“和”文化的源头。爱是促成校园“和”文化的催化剂,教师只有心里充满对学生的爱,才能赢得学生对教师的尊敬,教师只要心中充满爱,在自己的工作中一切行为都是良好的教育行为,都能引起学生爱的回应,诱发学生爱心的生成,这样看来,师爱是教育的源头,生爱是教育的追求,师生互爱也就形成了校园“和”文化的基础,让校园这个小社会凝聚起带动社会大环境的正能量。

四、制度引领“和”

学校管理最終落脚点就是制度,靠一任校长的人格魅力不会让一所学校长久快速发展,制度建设的出发点和追求目标都要落在“和”字上,那些“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理念在学校管理上不太实用,学校不必有几个名师,但一定要让所有教师能齐心协力,勤奋工作,学校不必培养出几个有名的尖子生,但一定得让所有学生得到最好的发展。学校制度对评价教师和学生都要体现出集体意识和团队意识,引领学校所有相关人员向“和”文化的最高处前行。

制度的制定追求“和”,制度的执行更要体现“和”。一个成熟制度的最终确立,是经过立意、论证、通过实施、反馈纠正和修改再执行的过程。学校想要达到一个新的管理目标,往往要制定一项新的制度,立意肯定是瞄准这一目标的,但在论证时一定要充分考虑新制度带来的改变与学校原有管理模式的冲突,力求循序渐进,让制度顺利落地。在制度的执行过程中,学校的原有制度会因时代发展而碰上一些新情况,新制度又会因考虑不充分而遇到一些执行上的问题,都需要学校班子智慧地化解矛盾,解决问题,维持好学校和谐的育人环境。

五、家校沟通“和”

在校园文化里面本不该涉及到家校沟通,但家校沟通的方式方法却能很好地促进校园“和”文化的发展。在此方面,学校处于一种主动的地位。学校变通方式方法,多渠道的和家长取得联系,打造出一个稳定的交流平台,与家长形成融洽的关系,这本身就是学校“和”文化的一部分,并通过家长向社会辐射,让全社会共同关注和帮助学校发展,达到社会、学校和家庭的共“和”。

以上是关于学校文化的几点思考,愿与各位同仁共同探讨,推进校园文化建设的策略研究,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总体水平。

猜你喜欢

校园文化校长校园
校园文化建设浅谈
以老区精神打造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与探索
论校长的修养
好校长是怎么炼就的?
校长给力“九个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