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刍议信息化技术与几何图形教学的融合

2020-07-06欧阳晓丹

课程教育研究 2020年11期
关键词:几何图形融合信息技术

欧阳晓丹

【摘要】现代信息化技术已悄悄地改变人们的生活,时代在不断发展,我们的教育教学手段也需要与时俱进,不断更新与完善。这是一个大数据的时代,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信息素养,开拓其视野,不断推进教育教学模式,已成我们刻不容缓的事情。本文拟在探讨信息技术与几何图形教学如何融合,在提高课堂效率的同时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关键词】信息技术  爱种子教学模式  几何图形  融合  素养

【中图分类号】G623.5;G623.5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11-0146-02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教学也跨进了现代化的进程,近年来在城区各中小学的课堂上出现了一个教学“新宠”——爱种子教学平台。爱种子教学平台给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在教学中成为我们有力的助手。近年来我们也尝试着把信息化技术融合在教学工作中,之前我们从化地区也用过其它的信息技术教学平台,但都没有一个可操作性强的教学模式配套使用,现在我们的课堂把爱种子教学平台与爱种子教学模式一起配套使用,以其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形象及动听悦耳的声音效果,改变了知识呈现的方式。如果我们能把爱种子教学平台与电子白板结合在一起,两者灵活切换使用,我们的课堂教学将会有一个质的飞跃。

以下笔者以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与第五单元中有关几何图形的知识点为例,对信息化技术的融入作一些实践与探究。

一、善用信息化教学技术,化抽象为形象,亲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对于《角的度量》这一单元的知识,我们认真研读单元目标与整册书的教材说明,其中一项是这样阐述的:“图形与几何的教学,注重对概念和图形的本质特征的认识”。对于概念的教学,过去我们往往也会运用一些实际操作的教学手段辅助学生理解。但对于这个单元来说,概念的理解光靠操作是很难实施了,因此我们要选择恰当的教学手段进行辅助,而爱种子教学平台以其强大的视觉听觉效果,肩负这个教学辅助的重任是再合适不过了。

(一)充分发挥多媒体“色”的演示功能。

爱种子教学平台给我们提供了比较先进的课件和微课,我们怎么运用呢?比如我们在教学《线段、直線与射线》的认识时,可运用这个平台提供的微课进行教学,并灵活切换白板模式进行。在教学线段、直线的概念时,微课生动演示线段向两端延伸得到一条直线,学生便清晰地认识到直线的特征是两端无限延长。从爱种子教学媒体中也可切换电子白板模式,突显这个特征时可以运用“变色”“闪烁”的功能,把线段的两端变色后闪烁再延长。同样,在教学射线时,我们也可在网络上搜集这方面的素材上传到爱种子平台中,在备课端进行修改上传就可以直接使用了,如手电光、激光、太阳光芒等都是射线,都在我们生活当中出现,多媒体的演示可以让我们的学生直观感受到射线向一端无限延伸这一特征。

(二)灵活使用白板“点、圈、画、写”功能。

又如:在学习认识平行四边形时,讲到两组对边分别平行这一特征,我们可利用爱种子平台的课件与电子白板的交互性,从白板的工具栏中选择“书写”功能,用不同颜色标注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突显两组不同平行线“边”的特征;同样在讲到“角”的特征我们也可以运用白板“书写”功能,在两组对角上标注不同颜色的狐线。在整个课件的演示中,可切换白板模式,点击两侧工具栏的“笔”,运用这支神奇的“笔”围绕教学目标进行“点、圈、画、写”等操作,这样学生便能直观地认知,亲历整个知识的形成过程。最后我们还可以利用清除工具中的“垃圾箱”,把之前所圈所点的痕迹清除掉。

(三)根据课程内容运用画图的功能。

我们课室中爱种子教育平台与电子白板可随意切换,我们在教学画图时就可充分利用这一特点。比如:我们讲到平行四边形易变形这一特点时,课件直观演示易变形这一特征后,切换电子白板模式,把平行四边形拉伸变形,直观演示成不同样子的平行四边形。最后再切换多媒体课件,演示课前在网络上搜集的素材,如推拉门、升降机、学校的电动校门、学校对面店铺的铁闸门等。

把一个知识点从抽象转化为形象的方式呈现,最恰当的诠释手段就是多媒体演示功能了。我们在课前可以搜集不同的素材,根据教学用书的课程目标麟选有用的素材进行二次技术处理,打开爱种子备课端中的编辑器,点击上面任务栏就可以上传课程资源,在上课时打开课室的授课端就可以直接使用了,当我们善用信息化技术进行教学时,课堂效率便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了。

二、巧用信息化教学技术,化静态为动态,攻克知识的重难点

通常我们在教学几何形体的知识时,有一些概念或特征学生很难理解,我们可运用多媒体的动态功能进行辅助教学。

例如在教学角的度量单位时需比较两个角的大小,课件分别呈现两个静态的角,分别是两条较长边的角与两条较短边的角,这时我们可运用“平移”的功能,慢慢平移到两角重合。从静态到动态的演示过程,让学生直观地看到其实两个角一样大,角的大小跟边的长短无关。从而我们可让学生进一步思考,要准确测量角的大小,我们就要有一个统一的度量单位。接下去我们可以利用微课播放一个静态的圆是怎么平均分为360份的,老师在演示过程中可进一步说明:这其中一份就是角的单位,我们可据此制作出测量角的大小的工具——量角器。要想知道一个角有多少度,那么就必须知道所测的角包含有多少个这样的度量单位。

又如在讲到“平角”与“周角”时,很多学生不理解,教材呈现出来的只是静态的一条直线,只是多了一个点而已,学生往往会觉得平角不就是一条直线吗?周角不就是一条射线吗?怎么让学生理解:平角并不是一条直线,周角也并不是一条射线呢。在教学中,我们以直角为突破口,先确认直角为90度,再引出平角与周角。插入爱种子平台的微课,给学生演示一条射线绕一个端点从一个位置旋转到另一个位置,刚好旋转半周时就形成一个平角,所以平角刚好180度。这样的动态演示,使学生理解它不是一条直线,而是两条边在同一直线上的角。而周角刚好是旋转一周,所以它是360度,它不是一条射线,而是角的一条边旋转至另一条边重合了。

从静态到动态的演示,把两者有机融合,让学生对所学知识可视化,充分运用爱种子媒体的动态功能,让学生得到直观的认知,便可攻克教学重难点。

三、妙用信息化教学技术,化知识为能力,提升能力为素养

如何把学生所学的数学知识转化成数学能力,成为他们一生当中必备的数学素养,这是我们一线数学老师的终极目标。而我们实现这个终极目标的主要阵地就是三尺讲坛,但随着现代化信息技术的深入推广,我们是否应考虑数学素养的培养也需要与时俱进?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电子产品,离不开信息技术,我们老师应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搜集、筛选、分析信息的能力,研读教材,我们发现培养学生搜集数据的能力也是教材目标培养能力的一项要求。

(一)正确甄选搜索的信息类别:如在教材第66页的例4,是认识四边形之间的关系,课前我布置了一个课前小研究,让学生在网上搜集有关四边形的知识。布置这个小研究时,先在课堂上的多媒体平台演示如何用“四边形”作为关键词在搜索栏上进行搜索,可用哪个搜索引擎,所搜索的信息类别是图片还是网页或是视频,这都需要跟学生一一说明。告诉学生,搜索了有关四边形的图片后,还可以进行网页搜索,了解与这些图形有关的定义或特征,再进行整理分析,进一步了解这些圖形有什么共同特点,或不同地方,在网上搜集素材时要及时作好记录并整理。最后要求学生的作业是用一个思维导图或一个集合图呈现自己所搜集和整理好的素材。在正式上这节课时,我再把自己上网搜集到的大量四边形的素材,供课堂上演示,当有的学生看到老师搜集的素材或内容跟他们一样的时候都非常兴奋,课堂气氛很活跃,纷纷举手发言。对于四边形之间的关系他们在搜集图片或内容的过程中已有大半的认知,在课堂中让他们自己提出搜索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我再进行总结,教学目标就能轻松达成了。

(二)使用恰当的关键词进行搜索:又如在教学《角的度量》这一单元后,可布置学生自行整理与复习,因教材没有呈现这个单元的整理和复习,学生不知从何下手进行整理,我在课堂上也只给他们搭建一个框架,然后布置他们上网搜索,并在多媒体平台上网给他们演示如何用关键词“角的度量”进行网页搜索。当搜索栏出现“角的度量”时,相关的内容都会出现,告诉学生“角的度量单元知识点的概括”,或是“角的度量内容的概括”等等都属于搜索的范围,还有哪些是可以搜索的内容,这就要学生自己判断才能确定了。第二步要教的就是学生在搜集到这些素材以后,怎么整理的问题了,因每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知识的掌握都有其差异,因此在整理这些素材过程中就可看出这些学生对哪一个知识点缺乏认知,课后作业我要求他们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呈现,从中也可了解学生对这个单元的理解与认识。学生通过网上搜索学习并进行数据整理,把所学知识转化成能力的同时,信息素养与数学素养同时也得到提升。

运用信息化技术融入到教学工作中,我们还是起步阶段,我们依然需要不断学习。期盼将来的信息技术能做到课堂中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随时调用或调整原有课件,相信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我们的教育教学模式会有一个华丽的转身。

参考文献:

[1]人教版义务教育四年级上册教师教学用书.

[2]刘北荣.认识平角和周角[J].数学大世界(小学三四年级适用),2015,10.

[3]“角的分类”教学纪实与评价[J].黑龙江教学(小学),2017,10.

猜你喜欢

几何图形融合信息技术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融合》
浅谈小学数学几何图形概念的教学策略
探讨小学数学几何图形概念的教学策略
手工制作在小学数学几何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