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融入生命观教育,创新组织学与胚胎学教学理念

2020-07-06李晓英李攀阳郭海杨红梅

课程教育研究 2020年12期
关键词:课程思政

李晓英 李攀阳 郭海 杨红梅

【摘要】针对当前医学生生命观存在的问题,根据现在的课程思政的理念,我们在组织学与胚胎学教学中尋找生命观教育的切入点,把生命观教育渗透到医学专业基础课教学中,做了一些积极的、有益的尝试和探索。

【关键词】生命观教育  组织学与胚胎学  课程思政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12-0254-02

生命观教育是医学生人生价值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心灵基石。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微博、微信和QQ等新媒体的普遍使用,虚拟世界活动在医学生日常生活中的比重日益加大。同时价值多元化、信息多渠道化,也导致学生精神世界的丰富多彩和虚无缥缈,特别是一些充斥着极端主义和暴力倾向的网络游戏的风生水起,医学生生命观教育的迫切性尤为突出。目前生命观教育多包涵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心理教育课以及校园文化之中,与医学生的专业设置联系较少。根据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的指导思想,我们尝试充分利用现有的教育资源,寻找合适的切入点,在组织学与胚胎学教学中融入生命观教育,培养学生认识生命、珍爱生命、敬畏生命的理念,培育生命责任意识,增强生命第一观念,形成积极向上的生命观。

1.生命观的源起及生命观教育现状

从狭义上来讲,生命是指人的自然生命。马克思指出:“全部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无疑是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而人区别于动物,是因为人具有思维和意识,所以人不仅是自然的,具有自然属性,还是社会的细胞,具有社会属性。生命观是对自己生命和他人生命的看法和态度的总和。

生命教育是依据生命本质特征,遵循生命发展原则,以学生自身潜在的生命基质为基础,通过选择优良的教育方式,唤醒生命意识,启迪精神世界,开发生命潜能,提升生命质量,关注生命的整体发展的综合性教育模式。国外,美国学者杰唐纳华特士于1968年首次提出生命教育的思想,随后美国等西方国家和我国港澳台地区进行了多年生命教育理论与实践的探索。国内虽然起步较晚,但是也越来越引起教育工作者的广泛关注。生命观教育是医学生人生观、世界观教育中必不可少的内容,医学生处在世界观逐步成熟的阶段,如果不能形成正确和健康的生命观,会严重影响到自己和他人生命品质的提高。

2.当前大学生生命观现状

生活方式紊乱,变相虐待生命。进入大学后,离开了父母的照料和管束,很多学生像出笼的小鸟,生活随意性大大增加,部分学生甚至开始放任自己,熬夜上网,早晨萎靡不振,无法按时上课,饮食不规律,挑食偏食,暴饮暴食,迷恋快餐及其他垃圾食品。这些都是变相虐待生命,慢性自杀。

安全意识淡薄,意外事故频发。高校中因交通事故、溺水、火灾等意外事故而丧生的例子不胜枚举。除了少量的不可抗外力外,很多是因为生命安全意识淡漠,缺乏最基本的安全意识,安全常识和求生技能所导致。

习惯自我中心,无法直面挫折。父母和老师的过度保护,使现在的在校大学生缺乏抗挫折能力,在面对学业、感情的波动、挫折或者失败,乃至于生活中的一点点不顺心的琐碎小事,就感到沮丧、彷徨、迷茫,甚至采取极端方式不顾一切地放弃自己的生命。

医学生只有真正懂得生命的意义,才会珍惜自己、珍惜他人以及一切形式的生命,在将来的工作岗位上才会懂得他人病痛之苦,增生怜悯之心,才会竭尽全力去挽救他人的生命。

3.组织学与胚胎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健康生命观的尝试

组织学与胚胎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课,是研究正常人体微细结构和相关功能,以及生命的发生、生长和发育过程,是生理和病理学科的基础。在组织学与胚胎学教学中寻找生命观教育的切入点,把生命观教育渗透到专业基础课教学中,我们做了一些积极的、有益的尝试和探索。以组织学与胚胎学课程的受精一章为例:

首先,受精的过程是本章的重点内容,也是同学们非常感兴趣的一部分内容。通过图片和视频做理论讲授,使同学们掌握受精的过程以及特点。

其次,在讲解结束后,引导学生思考:数以亿计的精子突破层层屏障,最终只能有一个精子与卵子成功的结合,所以生命的诞生不是百里挑一,不是万里挑一,而是亿里挑一。即使精卵结合了,由于遗传或环境的影响,有些胚胎的发育过程也并非一帆风顺,最终则会导致各种各样的先天性畸形。所以每一个健康的生命都来之不易。

第三,通过导入案例让学生讨论生命的唯一性、不可重复性以及我们对待生命的正确态度。比如2013年复旦大学研究生林森浩故意投毒杀害室友黄洋,当年的这一事件引发了人们的叹息和广泛关注。在感叹生命如此脆弱的同时,也更深层次地思索发生在如此高学历、高智商的青年才俊之间的恩怨情仇的思想根源和社会根源。每年在校大学生因为感情或学业问题杀人或自杀的案件数不胜数,通过小组讨论和分享让同学们体会到生命的唯一性和无法重复性。

除了这些极端的例子,医学生自伤,伤人以及变相虐待生命的现象更加广泛。2002年,清华大学学生刘海洋为“考证黑熊嗅觉是否灵敏”,在北京动物园竟以硫酸泼向黑熊,造成一只黑熊双目失明,五只黑熊皮肤粘膜烧伤,最终被依法刑事拘留。针对上大学以后部分同学生活方式不健康,变相虐待生命的现象,我们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展开更深层的讨论。但课堂的时间毕竟有限,讨论不止局限于课堂,还要联合思想政治课老师,辅导员以及团委、学生工作部老师将这项工作深入下去。要求学生分小组讨论自己和周围同学存在的不健康生活方式并制定出相应的改善计划,以自己定计划,组内成员相互监督的方式,定期总结对照计划完成情况。

最后,通过“珍爱生命、敬畏生命”的主题教育,培育医学生建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医学的最高境界是敬畏生命,医学生职业发展过程中始终蕴含着敬畏生命的理念,医学始终将维护生命健康和提高生命质量作为毕生追求。医学生必须牢固树立敬畏生命,善待病患的职业道德观。在寒暑假,组织学生开展志愿服务和医疗下乡项目,充分发挥医学生的专业优势,开展义诊、健康知识宣传等。到医院实习和见习,在医院经常可以遇到生老病死的场景,可以使医学生对死亡和生命的认知,对生命的感悟不断的积累和深入。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思考体会生命的本质和意义,正确认识生命、尊重生命、爱护生命,常怀敬畏生命之心,更有责任心地对待他人,服务患者。

“所有的生命都无法被另外的生命所代替,生命具有唯一性,所有的生命都有自己独特的密码,都令人肃然起敬,都值得敬畏;所有生命的行为都无法重复、无法再现、无法替代”。生命教育是人类生存和发展全过程中需要持续关注的主题,而大学生正处于生命观建立和发展的关键时期,在专业课中渗透生命观教育,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补充,真正实现课程思政,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珍爱生命,敬畏生命,是当代医学生人生观的基石,也是新时代医学高校专业课教师面临的新的历史使命。组织学与胚胎学作为研究人体生命创始过程的学科,应动员全体师生树立生命观念,丰富哲学理论储备,增加社会实践,实现自我生命与学科体系的协同发展,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生命活力,繁荣医学教育事业。

参考文献:

[1]严春蓉等.医学生生命观现状调查与教育反思[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17(10):72-74.

作者简介:

李晓英(1980-),女,河南安阳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基础医学。

杨红梅,女,汉族,硕士,教授,研究方向:基础医学。

猜你喜欢

课程思政
高校思政课程的现状与改革措施研究
课程思政理念下英汉口译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