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常态”下,活出健康本色

2020-07-06胡国清宁佩珊

大众健康 2020年6期
关键词:新常态公众防控

胡国清 宁佩珊

新冠肺炎全球大流行对公众的正常生活造成了巨大冲击。尽管目前我国疫情已经得到有效控制,但境外的情况仍不容乐观。受国际疫情影响,我国居民生活至今无法完全恢复到常态,而且这种状态很可能还要延续一段时间。

长期的非正常社会状态,给公众生活造成了很大冲击,需要每个人主动调整心理和行为方式,更好地维护个体健康。

疫情下的“非常规生活”

1.日常生活

新冠肺炎疫情严重影响了公众外出就餐、旅游、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入公共场所和走亲访友。在疫情严重时期,很多地方采取了保持社交距离和其他严格的防控措施,较大程度上限制了这些活动。即便是现在,餐厅也会控制堂食的人数,旅游景点、公共场所还会有意识地控制人流数量,乘坐交通工具依然需要公众佩戴口罩。不少居民为了降低疫情传染风险,都有意识地减少了走亲访友的次数。在与他人面对面交流时,仍会戴上口罩,并保持一定距离。专业防控机构还建议公众,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对个人手机和其他常用物品进行酒精擦拭消毒。

2.心理健康

新冠肺炎作为一种新出现的传染病,传播力强,病死率相较许多传染病要高。目前对该病的发生、传播和救治还不是完全清楚,疫情传播期间不少公众高度关注的问题仍未得到及时和准确的回答。这既让公众感到恐慌和紧张,又给谣言的滋生创造了条件。微信、微博、QQ以及各种各样的视频和直播平台的快速发展,更是助长了谣言的快速传播。

一些广为传播的谣言加剧了公众的紧张、恐慌和焦虑情绪。这些心理问题在新冠感染者、疑似病例、密切接触者、一线防控人员及救护人员、患有其他基础疾病的公众以及这些特殊人群的家人中表现尤为突出。此外,由于服务行业受“保持社交距离”防控措施的影响,一些从业人员因此失去了工作或收入明显下降,直接影响到他们的基本生存。这势必会让这些人员产生负面的心理影响。如果这些心理问题长期得不到缓解,必然会加重,甚至可能诱发严重的精神疾病。

3.看病就医

按照相关规定疫情期间所有医疗机构均控制了就诊患者的数量,造成一些病情相对较轻的患者挂号难和入院难。所有医疗机构都要求来院就诊的患者遵循相关规定,如戴口罩、走特定的就诊通道、进入医疗区和病房先测量体温等。这些要求都可能给患者造成较大的不便和心理压力,导致疫情防控期间个别患者害怕就医、自行服用处方药,甚至产生暴力伤医等过激行为。

2020年2月25日,武汉一名女子未感染新冠病毒,却自行购买新冠肺炎治疗药物并过量服用,导致出现精神异常、心律失常等症状,最终被送入重症监护室抢救。武汉、广州等地还发生了极个别患者或家属因情绪紧张撕扯医护人员防护服等事件,严重破坏了正常的医疗秩序。

主动适应,让生活继续

按目前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发展态势判断,国内已将疫情防控作为常态,而且这种状态可能要延续较长时间。在此情况下,公众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注意个人的行为。

1.审慎对待网络流传信息

大家应该清醒地认识到,目前网络上广为流传的与疫情防控相关的信息,有相当一部分是不准确的,或者缺乏科学证据支持。有部分不准确信息还假借专业人员或机构名义发布,甚至是由其他人员假借一些社会知名度高的专业人士杜撰而来,极具欺骗性。对于那些公众非常关注,但又无法确认其真实性的信息,建议审慎对待。

一般来说,政府部门或专业技术机构网站或官方微信公众号上传播的信息具有科学依据,可以相信。对于那些官方渠道未提供的信息,如公众迫切想获得的确切信息,可考虑拨打专业技术机构的联系电话进行咨询。对于拿不准的信息,公众还可以查询官方辟谣平台,或拨打专业机构电话进行复核。对于未经核实的信息,建议不要盲目转发。如发现亲戚朋友散播不当或不实信息,应予以阻止和纠正。

2.主动配合疫情防控举措

疫情防控是全社会的事情,每位公民都有责任和义务主动配合政府部门,落实各项防控举措。如出入公共场所、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佩戴口罩和接受体温测量,减少到人口密集处的次数,减少参加各种人数较多的聚會,外出时与他人保持一定距离,配合相关部门或所在单位及时、如实报告个人健康信息,勤洗手,定期擦拭手机等个人常用物品,加强居家和办公室通风,居家吃饭实行分餐制或采用公筷等。

3.采用多种方式舒缓心理不适

参与集体活动、与他人交流是缓解心理不适的有效手段。然而在疫情防控常态之下,面对面地参与集体活动或与他人交流并不被推荐。此时,建议公众采用便捷的网络语音电话/视频电话、文字/语音留言、短信、电话或电子邮件等灵活的方式与亲朋、师长、同学进行交流,交换对一些问题的看法,缓解彼此的心理压力。如果有时问,还可以考虑在线参与一些免费的学术报告会或交流会。公众也可以每天或每周花一点时间参加线上活动和学习(如云旅游、云课堂),重建个人规律生活。如果这些方式仍无法排解心理不适,建议及时拨打专业机构的咨询电话,或到医疗机构或心理咨询机构就诊。

4.主动践行健康生活方式

在疫情“新常态”下,个人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显得尤为重要。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健康饮食、不抽烟、限酒、保持适度身体锻炼、规律作息、保持良好心态、多与他人交流等内容。饮食最好能荤素搭配,多食蔬菜和水果,切忌暴饮暴食。个人应避免采用抽烟和酗酒等方式来缓解压力。在工作单位或居家时,尽量做到不抽烟。建议公众不要长期熬夜,尽量做到规律作息。在疫情中、高风险地区,可采用居家锻炼,如做瑜伽、跳陡身操等。在疫情低风险地区,可采用居家锻炼与户外运动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体育锻炼。锻炼时应注意控制运动强度和时长,长期过量运动,同样会降低机体免疫力。

5.科学就医,文明就医

疫情期间,医疗秩序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公众必须主动适应这种变化。病情相对较轻的患者,如果不能入院就诊,可以通过电话咨询获取医生的指导,合理用药,以控制病情的发展。如病情加重,应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切忌盲目相信网络上传播的不实信息,自行服药或采取其他自我医疗方式。病情较重、必须就诊者,应严格遵循医疗机构的各项疫情防控要求。就诊期间,患者及其家属要充分理解、信任和尊重医护人员。 (编辑 余运西)

猜你喜欢

新常态公众防控
配合防控 人人有责
精准防控 同心战“疫”
防控疫情 从我做起
古代诗人玩转公众号
争分夺秒的防控导弹车组
追踪潮流前线,一定不能错过这几个公众号
魔镜告诉我,你缺少时髦的APP公众号
关于我国公众环保意识的几组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