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南京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 公共资源交易信息化运维初探

2020-07-04费之茵

中国信息化周报 2020年22期
关键词:交易系统公共资源运维

费之茵

近年来,随着《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整合建立统一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办发〔2015〕63号)的深入贯彻落实,“纵向全面贯通、横向互联互通、制度规则统一、技术标准统一、信息资源共享”的 “互联网+公共资源交易”新模式初步建立。

“互联网+公共资源交易”建设的不断深入和完善,对各级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信息化服务部门在工作中如何进行有效的信息化运维管理提出了新的课题。

南京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以下简称中心)采用自有运维和外包运维相结合的管理方式对信息化运维面临的难点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信息化建设现状

中心于2015年开始整合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投标、土地使用权和矿业权出让、国有产权交易、政府采购等交易市场,经过五年的建设实践与实际运用,实现了各类交易活动的全过程信息化。

一是探索实践公共资源交易平台“1+5+N”信息化建设模式。建设1个“互联网+公共资源交易云服务平台”(以下简称云平台),工程、货物、水利、政府采购、产权5个专业交易子系统,以及若干服务于公共资源交易的辅助系统,形成完整的公共资源信息化建设模式。

二是搭建了一体化公共资源交易综合平台体系。以云平台为枢纽,对接各类主体依法建设的公共资源电子交易系统和政府有关部门的电子监管系统,形成公共资源交易综合平台,初步建立了全市统一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体系。

三是实现了各类公共资源交易数据电子化。为基于公共资源交易大数据分析提供了数据基础。其中工程电子交易系统于2008年投入使用;货物电子交易系统于2014年6月上线运行;水利电子交易系统于2015年初投入使用;产权电子交易系统于2016年正式运行;政府采购电子化电子交易系统于2016年开始研发,2018年1月正式投入运行。

信息化运维难点

信息化运维管理,是指单位信息化部门采用相关的方法、手段、技术、制度、流程和文档等,对信息化运行环境(如硬软件环境、网络环境等)、信息化业务系统和信息化运维人员进行的综合管理。随着“互联网+公共资源交易”模式的推进,中心的信息化运维面临全新挑战。

一是涉及应用软件多,数据共享困难。目前中心建有1个云平台和5个专业交易系统以及若干辅助应用系统,按照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整合共享的要求,交易系统市场化是必然趋势,今后接入云平台的交易系统将会不断增加,而不同时期、不同开发商的交易系统存在内部数据存储结构不统一、对接困难、安全性不高、效率较低的问题,数据共享难以实现,直接影响信息化运维效率。

二是使用云网络资源,协调沟通困难。中心网络主要依托市信息中心主干网络(1000M,政务办统用),“不见面开评大厅”开标室单独使用一条100M电信专线。服务器、存储、堡垒机、防火墙等硬件资源全部托管在市信息中心,其中有30台服务器为实体机,其余为虚拟机,实体机普遍服役时间较长,运维难度较大。由于所有设备均由市信息中心托管,一旦发生故障,由信息中心通知硬件运维人员,硬件运维人员再联系系统开发商,中间环节多,沟通有歧义,故障排除响应时间长。

三是外包运维人员多,统一管理困难。中心的信息化运维采用自有运维及外包运维相结合的模式。自有运维由中心信息化部门负责实施,主要承担中心关键业务的电子化建设以及对各类外包运维人员的管理。目前涉及中心软、硬件的各类供应商近20家,常驻中心各类运维外包人员近40人。虽然运维外包人员数量众多,但不同供应商之间技术水平参差不齐,服务标准不统一,有问题不能及时解决。

信息化运维体系探索

■设立专门部门统筹管理信息化运维

中心自2015年整合伊始,即成立信息网络部负责各类应用系统的建设运营管理以及信息网络安全和各类软硬件维护。信息网络部下辖信息科及网管科两个科室,2019年底又增加了大数据科。建立信息化专业部门可以促进业务部门和技术人员的有效沟通,加强信息化统筹管理,从而有效提升信息化运维保障能力。

■通过规范管理提升信息化运维能力

2019年3月,中心开始规范管理年活动,各部门制定业务相关的管理制度、文件、细则等近50项,其中涉及信息化管理的共有10项。

一是制定《信息化管理制度》,对信息系统项目建设管理、信息安全管理、门户网站管理、信息化设备管理、应急管理等具体内容进行了统领性阐述。

二是针对日常工作中出现的软件需求多,系统故障多,硬件设备多,处理流程复杂等问题,制定了《软件需求细则》《故障处理细则》及《信息化设备维护管理细则》。三个细则对软件、故障、设备三种类型问题的处理范围、处理流程等内容做了详细的表述。

三是针对软件公司人员因系统维护登录数据库存在安全漏洞的问题,制定《数据运维机房管理制度》,规范运维人员登录数据库维护必须履行手续,做好登记,方便后續备查。

■运用可视化手段促进信息化运维水平

中心管理的大大小小应用系统将近20个,涉及的网络、服务器、硬件资源众多,日常管理负担较重,如果靠传统人工模式进行管理,势必存在运维成本高。效率低的问题,而通过可视化手段可有效缓解上述难题。

一是运行环境可视化。通过可视化手段加强对服务器和关键应用程序的全面管理,实现对应用系统、数据库、网络、服务器等资源的实时监控,监测中心整个系统资源是否可用、响应时间是否超时,一旦触发告警线,会通过邮件、短信等多种方式即时通知,实现快速定位故障根源、快速预防和恢复,从而提升信息化运维响应能力,变被动式管理为主动式运维。

二是数据中心可视化。采用数据云聚合产品——“数据蜂巢”,收集应用系统间的数据,按照统一格式、数据性质进行封装,形成数据中心后,建立数据调用API接口,连接数据中心对内、对外的应用系统,以轻量级、松耦合的创新方式实现异构应用系统的交互和数据的交换共享,从而减轻信息化运维压力。

三是引入第三方专业外包公司加强信息化运维。按照“专业的事要交给专业的人做”这一理念,引入了第三方IT项目管理公司,采用先进的专业化管理模式,统一的项目管理标准,对各交易系统开发商、云平台应用系统开发商和数据服务系统开发商进行管理,包括项目开发流程管理、项目质量管理、项目安全管理、项目资金管理、日常运维管理、项目配套网络和硬件资源管理,并制定供应商管理办法和考核办法,对系统开发商进行评价和考核。

随着公共资源领域信息化系统复杂程度的增加,对于信息化运维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信息化服务部门不仅要加强自身能力建设,提升运维管理水平,而且要充分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提高信息化运维效率。

?“互联网+公共资源交易”建设的不断深入和完善,对各级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信息化提出了新的课题。

猜你喜欢

交易系统公共资源运维
山东首套ETC匝道准自由流预交易系统正式运行
ETC拓展应用场景下的多源异构交易系统
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构建及体制机制创新
运维技术研发决策中ITSS运维成熟度模型应用初探
风电运维困局
杂乱无章的光伏运维 百亿市场如何成长
下一代高性能交易所数据储存和备份的探讨
云南省积极推进公共资源交易标准化工作
基于ITIL的运维管理创新实践浅析
基于AS仿真的电子商务交易系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