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和潮虫做朋友

2020-07-04孔梦婷

家教世界·现代幼教 2020年4期
关键词:小朋友探究幼儿

孔梦婷

《指南》中指出:“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我们教育者要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从游戏和偶发事件中发现蕴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

序曲

一次户外活动中,我刚准备让孩子收器械回教室。“老师你看这个黑黑的洞里有小小的东西,咦?你们看它还会变成小球呢。”王瀚铭的声音吸引了一帮小朋友,大家都闻声围了过来,纷纷发出自己的疑问。“哇!这是什么虫子啊?”“这么神奇还会变呢!”。这是西瓜虫吧!”“不是吧!”“这是潮虫,我在农村爷爷家看到过。”孩子们七嘴八舌,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我们再去找找还有没有这样的虫子了。”就这样在王瀚铭的带领下,大部分孩子加入了继续寻找潮虫的行列。虽然幼儿很感兴趣,但是如何让幼儿和潮虫做朋友?如何引导幼儿去观察和探究?

回到班里孩子们继续讨论着,“好喜欢它们啊,老师我们把这些虫子带回去吧。”“对,对,想带到班级一起去查查到底是什么虫子,有几条腿。”李老师说:“我觉得孩子们大班了,可以通过科学探究,经历发现和获取知识的过程,体验科学家们研究自然界所用的方法。”科学探究通常开始于观察,所以让孩子们学会观察,将会是一次非常好的科学探究体验,对孩子们今后的学习和生活都有很大的帮助。

第一章幼儿园潮虫观察研究

第一次观察

活动启动,孩子们开始了满幼儿园的寻找潮虫,他们拿着材料在幼儿园的各个活动区穿梭。这次孩子们是带着目的去寻找的,在出发前老师也提出了观察要求:

1.观察的时候要有目的。

2.观察的时候要仔细、要有耐心。

3.将自己观察到的结果画下来。

然而这次的的观察活动却状况百出。

问题一:观察缺乏持久性、草草看过就结束了观察。

有一些小朋友在观察的时候,另一部分小朋友已经开始“自由活动”了,玩会滑滑梯,荡会秋千。老师问:“你们怎么在玩了啊?”“我们已经观察好了。”教师问:“你们怎么这么快?”悦悦说:“我在石头下发现它,然后我就一直看着它,我也观察了很久。”

問题二:无法专注,观察记录变成了寻找记录。

回教室分享交流的时候,我们发现有很多小朋友观察记录里画着好几种动物或者植物,已经不是潮虫了。小朋友在交流的时候还提出了自己的困难,“我想找找潮虫有几条腿,但是他们太小了,我看不清。”“我一碰潮虫就蜷在一起。”老师阐明了自己观察到的问题,孩子们提出了自己遇到的问题。那就一起想解决策略吧l

旭旭说:“我们出去观察的时候不能去打扰别人,也不能大喊大叫(秩序)。”

波波说:“我家有放大镜,这样就可以看清楚潮虫到底有多少只脚了(工具)。”

萌萌说:“我们要记住,自己想观察潮虫的什么方面,不要被其他事情打扰(专注力)。”

第一次的观察是“试误”,经历了失败与挫折,能很快的进行反思与调整,而作为老师,相比于孩子“学到什么”,更应该多引导孩子们“怎么学”。

第二次观察

孩子们听取了老师的建议,自行根据想观察兴趣开展分组,身体结构组、生活环境组、生活特征组,孩子们兴;中冲地与志同道合地小伙伴去制作计划书。

经过上一次深入的反思与调整,孩子们第二次观察就开始了。他们明确各自的任务后,带上前一天计划好的工具出发了。这一次的收获可不小!

身体结构组

“快来看我找到了潮虫,它身体的形状是椭圆形的,快记录下来。”“快让我数一数潮虫有几条腿。”“我们一起来看看它背上的壳,用手摸滑滑的,一碰壳就弯曲了,它的壳有7个小关节,每个关节下面都有一对足。”“潮虫的头在哪里,它有尾巴吗?”“它和我们人一样会有眼睛嘴巴吗,快用放大镜看看。”“我来量量它有多长吧。”

生活特征组

“它们是怎么呼吸的,我来找找,翻开它的肚子只是在一动一动的,是用这里进行呼吸的吗?”“我用棉棒轻轻一碰,你们看潮虫就蜷缩起来了,这是为什么啊?”“好狡猾的潮虫啊,我刚看到这个潮虫还一动不动,我还以为它死了呢。”“快把我们的问题记录下来。”

生活坏境组

“潮虫最喜欢在哪里生活呢?我们快去找找。”“绿草皮下面好多啊!”“我还以为树下面很多呢,怎么一个也没有?”

观察时间结束了,这一次我让孩子们每个人带一只潮虫回到教室里相互分享交流。身体结构组的孩子们叽叽喳喳地分享着自己看到的成果,而生活特征组、生活环境组的孩子们有一些问题,希望能得到一点帮助与解答。

老师请来了身体结构组进行成果分享:潮虫有1对眼睛,2对触角,它的壳有7个小关节,每个关节下面都有一对足。潮虫体长椭圆形,长约1厘米,表面灰色滑滑的,老师:“这上面是层薄油,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明明说:“我知道,这样是为了不被蜘蛛网等粘住。”

老师带着孩子们一起去解决关于生活特征组的一些问题。“我知道老师,我在家看了一个关于潮虫的百科书,它是用腮呼吸的。你们看看手中的潮虫,这就是它的腮。”天天说。“我刚才发现潮虫从手上摔下来的时候就蜷缩静止不动了,过一会又正常的爬走了,我感觉它是假死一样。”“我知道我一碰它就蜷缩这是为了保护自己。原来潮虫是用鳃呼吸,具有假死性。”

虽然进行了缜密的计划,但是实地观察的时候还是有几个小组失败了。他们免不了有点失落。想来他们体验到了,在“野外”观察动物并不那么容易。而那些真正在野外研究动物的科学家们,要经历更多的挫折和更多的失败。

这一次观察的失败经历,对于这群一直做着设计好的实验,总是体验成功和赞扬的孩子来说,是很有冲击力的。“科学家”并没有他们想象中的那么好当。

而大自然的不可控性,也让这群习惯了“自我中心”的孩子心生敬畏。我想这也正是“野趣课程”的魅力所在吧。

第二章潮虫生活环境实验探究

第一次实验

对于生活环境组出现的问题,“潮虫到底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我们一致决定做实验来找答案。

这一次每个孩子都带着杯子和工具,我和孩子们来到了后面的绿色草皮和沙池边,“我们来给潮虫做个家吧!”

就这样,孩子们分别把虫子放在了干干的沙子里、有点湿湿的沙子里,还有的放在了有湿泥土有枯叶还有小树枝,一个光秃秃的环境中。

在各种各样的环境中去观察,并去给自己做的小房子做标记,这是他们的潮虫集中养育的地方,到了午饭时间,孩子们很不愿意离开养育集中地。因此我将潮蟲分发到每个孩子的手中以便孩子更好的观察,一个孩子大声地说:“你们看我的小潮虫躲到了枯叶下。”“我的小潮虫想爬走,不喜欢这个家吧。”……我记录了孩子们的想法,没过几天,放在干的泥土和干的沙子里的潮虫都奄奄一息了,我及时引导孩子把这些潮虫放回了当初发现它们的地方。并带领这些孩子和成功养育潮虫的孩子进行交流和探讨,最后大家一致认为潮虫喜欢潮湿的环境。

第二次实验

知道了潮虫喜欢潮湿的环境,本次我引导幼儿把讨论的重点集中在潮虫对于光的敏感度上,是喜欢阴暗的潮湿环境还是向阳的潮湿环境,我们从发现事物的地点上回忆,可以帮助幼儿发现一些规律。

教师:“你们上次在户外的什么地点发现了潮虫的?”

悦悦:“我上次是在砖头下面发现的。”(教师出示图片)

教师:“砖头下是什么样子的环境呢?那里的环境哪些东西是潮虫喜欢和需要的?”

孩子们众说纷纭。

教师:“你刚才将盒子盖在腐叶枯枝上面,你想要做一个什么样子的环境?”(干燥、阴暗)

“你是觉得潮虫会喜欢向阳的环境,你准备的就是这样有一半的干净有一半是潮湿的光亮的环境。”(湿润、向阳)

部分幼儿找来了营养土放在草皮地下,制造了一个湿润阴暗的环境。(湿润、阴暗)

幼儿每天都来观察,经过几天的时间,突然有一天听到。大家快来看,我这里真的住着几只潮虫,我就知道潮虫喜欢生活在阴暗的地方,因为我就是在草皮下发现潮虫的。”“怎么我们一掀开,潮虫就跑了,难道她不喜欢阳光吗?”‘潮虫又跑到砖头底下去了,你快把砖头放下。”“萌萌你看我们做的潮虫家,我们这个盒子底下潮湿的、暗暗的地方也有潮虫哎。”“我给潮虫做了一个这么漂亮又干净的家,为什么没有潮虫过来呢?”

经过这次的实验与观察,我们共同得出结论:潮虫适合在潮湿、阴暗的环境中,一般栖息在朽木、腐叶、石块、墙角、瓦砾等下面。对光敏感,不喜欢阳光,具负趋光性。

尾声

这一次项目活动,既浅又深。浅的是对于动物的认知,深的是他们对于“观察”这一种科学探究行为的系统体验。他们知道了制定观察计划的重要性,学会了观察的分工与整合;他们操作了多种观察工具,尝试了观察的不同视角;他们明白了观察不仅仅只能用眼睛,知道了观察还需要耐心;他们也体验到了那些观察动物的科学家们的坚毅品质……这些并不是老师“教”的,而是他们在一次又一次的实际操作中体验到的。在这一次项目活动中,他们经历了很多次失败,但是他们都能在失败中积极反思与调整,这可是比成功更加宝贵的财富啊!

猜你喜欢

小朋友探究幼儿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如何让幼儿爱上阅读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让幼儿的每一天充满阳光——论幼儿自信心的建立和培养
找茬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