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通过游戏调节大班幼儿的消极思维

2020-07-04陆继淑

家教世界·现代幼教 2020年4期
关键词:方方刘老师消极

陆继淑

【摘要】幼儿的情绪影响他们各方面的成长,其中幼儿的消极思维不利于他们身心健康、伙伴关系、家庭关系等多方面。因此选择合适的游戏方式帮助幼儿调节消极思维,非常重要。

【关键词】消极思维游戏大班

一、从案例引发的思考

(一)让大班教师们苦恼的问题

户外活动时,大三班的小朋友们在玩丢手绢的游戏,当手绢又一次“花落他家”时,方方气呼呼地站起来说:“不玩了,总是轮不到我。”其他孩子愣住了。过一会儿,苗苗、周周也说:“我也是,我也没轮上。”刘老师说:“沒关系,这就是一个游戏,每个人都有机会,有的在前面,有的在后面。”但不管她怎么劝说,方方就是不肯回到游戏中。通过调研发现,大班幼儿中这种现象比较普遍。大一班的李老师说,他们班的成成在玩跳绳游戏的时候总是躲在一边,说这是女生们的游戏,他肯定玩不好。大二班的周老师说,他们班的乐乐以前爱举手,但只要老师叫了其他同学,乐乐就会说:“我就知道你不会叫我。”现在,乐乐都不怎么举手回答问题了……

这些现象很是让老师们苦恼,是什么让孩子们这么容易放弃,而且觉得自己一定会是“最不幸运”的那个人呢?如果每次都满足这些孩子的需求,比如把手绢丢给方方,那这种行为会不会让他们越来越以自我中心?让他们误以为是不是以后遇到问题就用这种方式来解决?而且,这样的做法对其他的孩子来说很不公平,万一大家都效仿,班级管理就更混乱了。

(二)消极思维及危害

为了解决这个困惑,我和大班组教师进行了深入的学习和讨论。在查阅大量相关资料后,我们发现这些孩子行为背后的原因是“消极思维”在作怪,具体表现是在面对困难或失败时,往往只会看到事物消极的那一面,进而归因为自己能力不足、机会不好,认为问题是没有办法去解决的。如果让消极思维成为一种习惯,将会对孩子的终身成长带来极大的危害。

根据《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要求,我们要培养具备自尊、自主、自信的儿童,大班幼儿能够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会做的愿意学,能够主动承担任务,遇到困难能够坚持而不轻易求助。遇到挫折就放弃,不仅不利于孩子获得成功体验、培养自尊自信能力,更会让幼儿长期处于消极负面情绪中,不利于其身心健康发展。

(三)大班幼儿消极思维原因分析

通过对具有消极思维的幼儿行为表现进行分析,我们发现当幼儿出现消极思维时,是一种大脑发出的“保护”信号,比如丢手绢时手绢没有落在自己“家”,幼儿感受到了失落,为了不再经受更多的失落和难过,便给自己一个暗示:“没希望了,自己肯定没有机会的。”从而促使自己结束这个活动,以免遭受更多的“失败和痛苦”。美国的心理学家马丁-塞利格曼博士发现具备消极思维的人在解释事情时有三个风格:认为消极事件是永久的,比如我这一次没有成功便永远也不会成功;认为消极事件是普遍化的,比如我不仅跳绳跳不好,游泳也不会游好;认为消极事件是人格化的,也就是说都是自己的错,是我自己太笨、运气不好、这就是针对我的等等。

当然,消极思维的形成与幼儿的家庭教养方式也有密切关系,比如有一些幼儿在家长的“过度赞美”下,活在一种虚假的自信中,为了不打破自己优秀的神话,便不肯尝试,生怕自己会失败。也有的幼儿总是被家长严厉指责和批评,“你怎么这么笨”“你什么都不会”这些恶言恶语贴在孩子脑门上,让他们形成了自己什么都干不好的心理。

二、通过游戏调节大班幼儿消极思维的探讨

如何才能改变幼儿的消极思维模式呢?虽然是幼儿园里的大哥哥大姐姐了,但大班幼儿依然具备自我中心、具体形象思维等特点,用讲道理的方式告诉他们。积极点,别那么想”可能行不通。那是否可以通过游戏让幼儿感知到失败并不是永久的,凡事都有积极的一方面呢?毕竟,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是生活的一部分,在游戏中发现问题(如不愿意玩丢手绢游戏了),然后去体验和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这不仅能够帮助幼儿有效地表达和调节情绪,还能体验和感知一些“人生奥妙”,最终形成宝贵的经验迁移到生活中。

游戏一:暗藏玄机的抽宝箱

刘老师捧着一个抽宝箱,找到方方,“方方,你是一位点子特别多的小朋友,能帮老师一个忙吗?”原来,刘老师要搜集一些好玩的小游戏提供给小朋友们,方方很开心地同意了,用画画的方式把游戏记录在卡片上,一口气画了七个呢。刘老师说:“太感谢方方了,老师想先学学这些游戏,我们把你提供的游戏和其他小朋友提供的游戏卡片都放在纸箱里,抽到哪个玩哪个,好不好?”方方的热情一下子降低了,“要是我的游戏没有他们的好玩怎么办?”“如果我的游戏一次也抽不到怎么办?”“我们先玩一玩,才知道结果呀。”刘老师安慰道,“现在,就我们两个人玩,待会我们投票。”或许是出于对刘老师的信任,方方和刘老师玩了起来。第一轮,刘老师抽,抽中了方方的游戏,两人玩得开心极了。第二轮,刘老师请方方抽,方方有一些抗拒,但还是闭着眼睛抽出一张卡片,“又是我的游戏”方方跳了起来。第三轮,还是方方抽,她又抽中了自己的游戏。到第四轮,刘老师抽中的是其他人的游戏,方方情绪低落了,“看吧,果然不是我的。”刘老师没有说什么,带着方方完成了游戏。第五轮,该方方了,她说:“我觉得这次又没希望,别玩了吧。”“你刚刚想了七个游戏,还有四个没有玩到呢。”方方继续抽,这次她又抽中了自己的游戏。如此循环,在倒数第二次抽的时候,她抽中了别人的游戏,但玩得依然很开心。

其实,这个抽宝箱暗藏玄机。里面的游戏卡片大多数都是方方写的,刘老师只放了两个其他卡片进去。对于消极思维和挫折感比较强的孩子,需要给他们一些信心让他们过渡。在刚开始的时候,刘老师没有问方方为什么非要抽到自己的游戏才可以,为什么要去比较是别人的游戏好玩还是自己的好玩。而是通过游戏,让方方感知到“希望的事情”“不希望的事情”都会发生,打破其原有的“总是会发生”概念。刘老师和方方玩了很多类似的游戏,但在一开始,可以巧妙设置,让孩子看到“希望的事情”发生概率多一些,再慢慢过渡到真实的概率。慢慢的,方方的口头语也从“我就知道不会是我”变成了“好吧,等下一次吧。”

游戏二:白眼镜和红眼镜

为了帮助所有幼儿认识到事情都有两面性——积极和消极并存,也为了让消极思维比较严重的幼儿学会更多地看到事情的积极一面,在和同伴真实地互动中练习和提升这一能力,我们组织了“红眼镜”和“白眼镜”的游戏。戴着白眼镜将会看到事物不好的一面,戴着红眼镜会看到事物好的一面。

我们用制作的不同颜色的眼镜当道具,比如十人一组,可能有3个小朋友抽到的是白眼镜,7个抽到的是红眼镜。教师事先准备几个幼儿常见的场景,比如“下雨了”“玩具坏了”等等。拿到白眼镜的人需要说出“下雨了”有哪些不好的方面,“不能出去玩”“会把鞋子溅湿”等等;而拿到红眼镜的人需要说出“下雨了”有哪些好的方面,如“天气更凉快了”“可以出去踩水玩”“庄稼可以喝水了”“听雨的声音像音乐一样”等等。

在刚开始玩这个游戏的时候,拿到白眼镜的小朋友有的很不开心,他们觉得这是不幸运的事情;而原本有一些消极思维的幼儿拿到白眼镜会觉得尴尬。根据这一发现,我们及时调整了游戏方式,改为孩子们可以主动选择拿哪一种颜色的眼镜。有时候,老师会自己拿起白色眼镜,“今天我的心情很不好,喜欢的东西坏了就是很难过。但当你们说了那么多東西坏了也有好的一面时,我感觉舒服一些了。谢谢你们。”

后来,我们不再需要实体道具了,红眼镜和白眼镜成为一个符号。“一件事情,戴不同的眼镜看,就会看到不同的结果,心情也会不一样。”这正是教师通过游戏带给孩子们的。需要注意的是,我们并不是要幼儿完全否定自己的心情,完全看不到事情坏的一面,而是当他们有消极思维后,能知道还有另一种看待事情的方式。当孩子们因为排队不是第一个而气馁时,老师只要一个提醒“试着戴红色眼镜,会看到什么?”有的孩子便会说“最后一个玩,准备时间更充分。”

三、小结和思考

文中列举的游戏是大班组教师共同讨论后实施的,是有准备、有组织的游戏,如何提升教师有效应对当下发生的事情,把每一个教育契机当成和孩子共同进步的机会依然很关键。另外,幼儿消极思维的改变,还需要家庭的积极配合,如何将游戏渗透到家庭环境中,引领家长客观看待幼儿的消极思维并给予科学指导是下一步工作重点。同时幼儿消极思维的自我调控还有一个从被动到主动的发展过程,因此,教师的主导作用十分重要。教师不仅要为幼儿创设爱与理解的环境,采取转移注意力的手段,允许他们用哭诉、告状等方式合理宣泄消极思维,更要用积极的语言或动作加以调控,这样才有利于幼儿健康心理的形成。幼儿的消极思维就像琴键上的音节有高有低,作为老师,我们应做到细细观察、时时在意、处处维护、把握分寸,从而真正成为孩子情感的合格调控师。

猜你喜欢

方方刘老师消极
从消极隐私保护到积极隐私保护:元宇宙中的隐私风险及其治理进路
幸福的“中暑”
绝妙的减肥计划
让你更美
早知道这样
“咕咚”因何加引号?
借助连环画讲故事
幽默的刘老师
家庭教育:你种的是积极树还是消极树?
“消极保护”不如“积极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