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冬夜燃灯前行

2020-07-04黎金飞

书香两岸 2020年2期
关键词:书店计划疫情

2020年刚刚过去的第一季度,原本在自然的时令中,只是冬春交替的日子,却因一场疫情,恰巧也成为人文世界冬春交替的时节。图书,是构成人文世界的基石,而书店则为这块基石提供了有尊严的容身之所。汹涌的疫情,一度给实体书店笼罩空前的严寒,广西师大出版社联合浦发银行与200余家书店发起的“书店燃灯计划”应运而生,邀请李浩、计文君、顾湘、贾志刚、苏七七、骆降喜、萧易、走走、周云蓬、吴钩、韩浩月、于赓哲等知名作家,与书店里的读书人齐聚云端,为阅读守望,为书店燃灯前行,得到数十家媒体的关注、报道。

如今,冬去春来,春暖花开,实体书店陆续复工走上正轨。作为项目策划人,有幸见证这段难以忘怀的时期,趁记忆犹新,做一回“事后诸葛”,为项目本身踏雪留痕,也将运作过程中的思考与书业同人共享,期待切磋琢磨,砥砺并进。

启程:天时地利与人和

我们古时的先哲认为,要打赢一场战争,要成就一件事情,天时、地利、人和三者不可偏废。同样,做一项决策,也需要综合各方面的时机而定。

2020年开年不久,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使得在经济体系中毫不起眼、利润微薄的实体书店因疫情影响,举步维艰。春节前后,陆续有书店闭店的消息传来。据书业观察专业平台书萌发布的《疫情之下,实体书店生存艰难—2020年春节实体书店紧急调查分析报告》显示,调查报告采集的1021家书店中,90.7%的书店被迫选择停业,超过99%的书店没有正常收入,如果疫情持续,77.62%的书店表示由于入不敷出、资金链断裂,将坚持不到三个月。其中,对于抗风险能力弱小的中小型书店而言,尤为致命。此天时也。

几乎同时,复工前夕的1月31日,我所在的广西师大出版社集团市场运营与服务部,开始了新一年度的工作计划,以及针对疫情而展开的讨论:作为文化机构,我们能为社会做什么?讨论中,大家提出的各项应对措施有一个共同点:将工作重心平移至线上。身处北上广深等文化资源丰富的大城市的同仁可能感觉不到,如今的互联网给我们工作带来的巨大便利,即便我们远在桂北小城,也可以“在云端”突破地域的局限性,而拥有广阔的文化资源。因为疫情缘故,许多单位不约而同地选择了“云办公”,让信息往来实现前所未有的畅通。此地利也。

作为书店业的上游,出版界与书店向来唇齿相依,而我们广西师大出版社旗下的十余家独秀书房同遭此疫,对书店遭受的困难也感同身受。“为了人与书的相遇”是我们出版社矢志不渝的文化宗旨,多年以来,我们持续以“加油!书店”“阅读一小时”等项目关注、支持与助力实体书店的发展。这些项目给我们在全国各地的书店和读者当中,留下了非常好的口碑与信任度。此人和也。

2月8日,正值元宵佳节,天时、地利、人和,一应俱全。“书店燃灯计划”在当晚温暖亮相,甫一推出,即受到广泛关注,200余家书店报名加入,开启燃灯征程。

定名:磨刀不误砍柴工

俗话说,师出有名,从0到1的进程中,定名是至为关键的一步。名字与活动内涵足够自洽,项目才能行之久远,而定名的过程也往往是最为令人殚精竭虑的。从1月31日的内部讨论,到2月8日公开发布,花了整整一周的时间才定名。

最初,我在部门提出项目草案时,比较直白地称之为“广西师大社&实体书店线上分享会计划”。其后,从书店的象征物和活动特征出发,“燃灯计划”“云课汇”“云听计划”“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等名称开始进入讨论中。最终,经过分析与比对,选择了与书店和项目宗旨最为贴切的“书店燃灯计划”。

这个项目的核心聚焦于:书店。书店为无数读者提供了欢快、充实、难忘的阅读时光,让作者才情、思想、探索的结晶—图书有了安身之所,是出版机构休戚相关、风雨同舟的行业下游。尽管在整个经济体系中,书店业占比并不显著,但已经成为我们文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场所,也是一座城市具有文化地标意义的公共空间。很难想象没有了书店,还有怎样的文化空间可以容纳我们亟待安舒的心灵。

“燃灯”来源于书店业化用著名诗人郑愁予的诗句,“是谁传下这行业,黄昏里挂起一盏灯”。原本,第一句为“是谁传下诗人这行业”,却因诗人难以行业化而未能被诗人延续这个意象,结果反而是书店业更为契合,因此被业内一致采纳,用以自表。北京著名的独立书店万圣书园,即挂有这句诗联。疫情袭来,风雨交加,书店这盏灯有熄灭之虞。我们通过出版社丰富的名家作者、内容资源,以线上分享会的模式,联动书业上下游资源,形成一个颇具规模、足够持久的计划,为书店重燃灯火。

平台:逆潮流引领潮流

我们当今处在名副其实的“流量时代”,得流量者得天下。而注意力聚焦之地即流量,即经济,即潮流。如果问,时下最为新潮的业态是什么,那么视频直播绝对是当之无愧的王者。“口红一哥”李佳琦、“淘宝一姐”薇娅、初代“网红”罗永浩、知识分子许知远……一场场直播、一个个爆款、一次次刷屏,令人应接不暇。

在众多争议声中,“书店燃灯计划”首期以及其后绝大多期活动,选择了书店的读者微信群这个平台,语音分享这种形式。这是一次逆流而上的抉择,在视频直播的“降维打击”下看似毫无胜算。必须承认,相比视频直播这种红极一时的方式,微信群语音分享有着许多非常明显的缺陷:不够流畅,每次发言有60秒的时长限制;互动性差,多群之间无法实现实时交流;形式单一,不像视频那样提供场景化、灵活性、丰富性的内容。尽管如此,它有着无可替代的优势:私密性强,作家的分享与读者距离更近、在场感更强,而第三方平台直播读者的参与感弱;使人专注,视听元素太多容易分散人的注意力,而纯粹的语音让人心无旁骛;操作简单,视频直播对作家的镜头感、场景选择和表情管理有着复杂的要求,而微信语音更简单上手。

“嘤其鸣矣,求其友声”,我有个执念,觉得声音是一个作家写作生命或者说人格的一部分—他用文字完成了写作的那部分,接下来要用声音来寻找“知音”,完成写作剩下的那部分旅程。我们听一位作家分享,感触还不会很深刻,当活动持续,十几位作家带着自己独特嗓音、方音向你娓娓道来,和你暢聊阅读、文学、历史、电影、健康、城市记忆,这将有思想交响乐般的质地,是一次名副其实的文化大餐。

“燃灯计划”之后,北京码字人书店策划了“星夜联航”,深圳读书月与北京阅读季南北联手推出“书业同光行动”,成都寻麓书馆开启了“传灯人”系列分享,新京报“文化客厅”与数十家书店开始采用微信群语音分享这种模式。“书店燃灯计划”逆流而上,成为先行的潮头;燃起的星星之火,渐成燎原之势。

合作:共识共享与共赢

对于一个大型项目,众多合作方的加入意味着众口难调,任何一个平台都有缺点,任何一个主题都有人不感兴趣,任何一种互动方式都有人不适应,任何一种选择都会留下遗憾。因而,在相互间的认知差异中寻求共识,求同存异是唯一可行的策略。

“书店燃灯计划”的宗旨在于,希望用精心组织、高效运作、强势联动的线上资源,切实地为书店赋能:帮助书店与作者建立更紧密的联系,形成良性互动;协助书店布局线上,开拓并维护好自己的读者社群;聚集众多书店同道,一起规模化联动,探索行业自救之路;倡导书店在线下之外增加线上销售渠道,缓解经营压力。报团取暖,守望相助,共克时艰,这是我们与200余家书店达成的共识,在此基础上,平台选择、文案设计、技术设备、销售配合、宣传联动、内容审核等执行层面的推进才有了坚实的保障。

从策划初始,“书店燃灯计划”即带有开放共容的属性:每一期分享嘉宾都进驻工作主群,使书店同仁共享资源;将参与报道的媒体邀请入群,使得更多书店享有媒体曝光的机会;不但不排斥书店参与其他主办方的活动,反而不断推荐其他活动给书店;与书店展开电商店铺入驻、外卖平台送书、直播带货、视频号、线上首发等新兴业态的讨论,将燃灯群打造成书业资源共享的平台。也正是在书店人的群策群力、集思广益下,项目才不断臻于完善,成为大家共享的资源平台。

在第一期活动顺利举行后,我们与浦发银行达成跨界合作:由我们策划、主导项目具体运作,浦发银行承担部分费用,提供新媒体平台和流量支持,一起将“书店燃灯计划”推向更广阔的平台。双方将这项计划打造成一项长期的电台节目,在浦发银行App和喜马拉雅平台分别上线“浦发悦读·书店燃灯计划”专栏,让更多读者能够免费享受这场“云阅读”的盛宴,也让燃灯作家们精心准备的文化内容有了更大范围的传播。截至4月上旬,由央广国际频道《轻阅读》主播、“金话筒奖”得主周微导播的“浦发悦读·书店燃灯计划”节目总收听量已经突破300万。

在“书店燃灯计划”的框架中,书店、作家、读者、媒体、出版社、浦发银行均有各自的收获。近期,界面商评刊发的长江商学院《这次疫情,我们发现了3个商业新趋势》一文中,将项目作为“打破原有的合作模式重新整合上下游资源,利用这次‘被迫上线的机会实现业务变革”的案例,注意到了项目达成的共赢效果,而合作带来的多方共赢,正是合作能够持久的重要原因。

两年前,南宁的商务印书馆涵芬楼书店关闭,我同“加油!书店”策划人李迪斐,晚上与书店主理人吕欣待到最后的一刻,见证这家书店和它的读者、和它的工作人员无奈地作别。这次的刻骨经历,让我此生难忘,让我不忍再看到任何一家书店的离开。两年后,仍然保留着涵芬读书会运营的吕欣,也参加了活动,以另一种方式延续书店的功能与尊严。参加完活动的吕欣说:“‘书店燃灯计划点亮的是流连在太空中的精神世界的书灯,想象那是一幅凡·高的星空,是出书人真诚的初心。”得到这样的评价,胜过千言万语。

黎金飞

廣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市场部副主任,“书店燃灯计划”策划人

猜你喜欢

书店计划疫情
疫情中的我
疫情期在家带娃日常……
疫情应对之争撕裂巴西疫情应对之争撕裂巴西
疫情中,中俄贸易同比增长
独立书店联合荐书榜
独立书店联合荐书榜(总第八期)
暑假计划
学做假期计划
学做假期计划
Learn to Make a Holiday Plan学做假期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