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博物馆文物保护现状分析与完善途径探讨

2020-07-04郭传敏

中国民族博览 2020年5期
关键词:文物保护管理制度博物馆

【摘要】文物对于文化传承及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都具有独一无二的价值,而博物馆既肩负文物征集、陈列与保护文物的职责,又需要面向公众、科研以及相關组织机构提供展示、研究和交流等服务,使得文物在各个领域体现应有的价值。本文着重分析了目前博物馆在文物保护方面的不足,探讨了通过改善文物陈列和保管设施与环境、规范展品陈列等工作流程和管理制度、确保工作人员的专业性以及合理运用信息技术手段,使得文物不仅可以避免遗失、因人为或环境因素损毁,还能够得到科学的保护和及时的修复,持久保持其应有的价值。

【关键词】文物保护;环境与设施;管理制度;信息化;博物馆

【中图分类号】G264.2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文物承载着人类物质与精神文明成果,是研究特定时代和地域文化、历史和社会生活的关键依据。无论日常生产生活所用的器具,还是拥有较高艺术价值的各类艺术品,亦或以纸张等为载体的典籍史料,都具有独一无二的文化传承与科学研究价值。因此,典藏了各类文物的博物馆,是传播传统文化、保护人类文明遗产和服务于历史学、社会学等领域科研和教学活动的重要公益性机构,在任何国家和地区的精神与文化生活中都扮演了重要角色。

一、博物馆文物保护概述

由不同材质的原材料制做或做为载体的文物,在被发掘和征集到博物馆等专业机构妥善收藏之前,绝大部分历尽沧桑和经受了长时间的环境侵蚀,加之其各种成分的自然老化,要想恢复和长期维持文物的原貌,既要求负责文物修复的专业人员具备高超的技巧、文物产生年代的历史与人文等领域的丰富知识,又必须保障文物的陈列和保管设施和设备功能齐全、环境条件适宜[1]。所以,在文物保护工作中扮演着关键角色的博物馆,必须有与馆藏文物类别相匹配的专业团队,掌握相关文物的修复技能和保护技术,根据需要对所有文物进行鉴定、建档、复制等,而且展室、陈列设施以及库房的环境条件都能够保障文物的展示和存放安全,避免其受到侵蚀、损坏或者遗失。

二、博物馆文物保护工作的不足

(一)文物陈列和保管的环境和设施

由于文物的纸张、颜料及金属等材质对环境温湿度、光线等十分敏感,要想让文物维持原貌并持久流传,必须根据其材质特点精确的控制环境条件。但目前多数博物馆设施相对陈旧,更加关注文物的展示和交流工作,而对文物分类保存和展示空间的条件控制不够重视,导致部分文物所处的陈列设施、库房环境中存在多种问题,致使其受到侵蚀和损坏,极度影响文物的研究和典藏价值[2]。首先在陈列和展示环节,部分陈列柜材质和做工粗劣,密封性不佳且个别材料会释放出腐蚀性介质,不利于文物的有效保护;其次,部分博物馆的库房缺少必要的环境温湿度监控和调节设备,或者在馆藏文物出入库时没有科学地分析其存储条件,导致库房中不同类别的文物存放位置不合理,都会给文物带来不必要的损害。

(二)工作人员的专业性

作为社会公益机构的博物馆承担着文物典藏、展示以及科研等职能,不仅要征集和妥善保管各类有价值的文物,还要对其进行专业化的鉴定、分类和构建系统化的档案,策划对外陈列、展示以及学术交流等活动。因此,博物馆不仅要有保障文物安全的日常巡查和管理人员,还必须有专业化的文物鉴定、修复以及科研团队,才能够基于对文物专业化的保护、研究以及对外展示交流,实现其传播优秀传统文化、为各个领域的科研工作提供研究依据以及丰富公众精神生活的价值。但目前规模相对较小的地方和各类专业博物馆,缺少与自身馆藏文物相匹配的文物研究、鉴定和修复专业人员,使文物保护工作仅仅停留在征集、保管与展示的层面。

(三)工作流程与管理制度

依据相关法律法规以及博物馆的管理制度,文物需要经历入库、建档以及展示等环节,办理一系列的交接、鉴定等手续,才能够确保其得到妥善处置和管理,避免出现遗失、损毁等问题。但目前在博物馆藏品越来越多、陈列展示及对外交流活动愈发频繁的背景下,文物的出入库、运输、陈列展示等环节的工作流程不够规范,存在很多威胁文物安全的隐患。例如在文物运输和出入库过程中,时常没有科学的防护措施,导致部分文物暴露于不适宜的环境条件下,给文物带来一定的损害。而在对外展示环节中,遭到人为损坏的事件也时有发生。因此,博物馆在文物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的规范性方面还存在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四)文物保护理念和技术应用

目前,多数博物馆的文物保护理念相对滞后,技术性手段的运用不够合理。首先,将文物保护等同于防范自然灾害、盗窃和人为损坏,侧重于安保和监控,而忽视了科学的评估每一件藏品的状态,不能够及时对出现老化、变质等问题的文物给予保护性修复,造成大量文物因疏于日常维护而受损;其次,在信息技术等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方面,也同样侧重于安保以及消防等方面,安装了视频监控、消防预警等系统[3],却没有在构建数字化的馆藏资源、藏品复制、个性化服务、陈列设施以及库房环境监测和控制等方面有所改进。

三、改善文物保护状况的途径

(一)配备专业的文物保护团队

为了能够让各类珍贵文物持久保持其原貌和价值,必须针对馆藏特点配备专业化的团队。首先,应招募和培养必要的文物修复专业人员,以便能够在文物出现损坏迹象时进行科学的评估,制定合理的修复方案并使其保持原貌[4];其次,需要有掌握文物保管、鉴定等方面专业知识的人员,以优化现有博物馆的文物保护工作,改进相关管理制度和工作方法,使之更加科学和符合文物保护需要。此外,应引进博物馆管理与运营的专业人才,了解现代博物馆的运营理念并创新服务模式,一方面提升博物馆的影响力与服务品质,策划高水平的文物展示与交流活动,提高公众的文物保护意识、传播传统文化的同时,保障文物的安全;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征集和丰富馆藏,使博物馆在地方或者特定专业领域的文物保护中发挥更积极的作用。

(二)构建数字化的文物档案并创新保护模式

信息技术的应用对于有效保护独一无二的文物可以起到关键作用,首先通过将藏品档案数字化,运用物联网技术对文物进行实时监控,可以基于精准的定位随时查询某一件藏品的具体情况,提高文物管理与保护工作效率;其次,可以运用VR、AR等技术创新博物馆的服务模式,制做文物相关的专题宣传片,使参观者在虚拟现实的环境中感知其文化内涵、了解相关背景知识,既可以避免文物原件因频繁布展、运输等受到损坏,又契合了公众的参观需求。此外,运用3D打印技术、计算机软件建模分析等技术,进行文物复制以及优化文物修复技术方案,也是非常重要的研究方向,有利于提高文物保护和修复水平,降低其在研究、修复、展示等环节受到损坏的概率。

(三)升级硬件环境和设施

目前,博物馆受制于运营经费以及管理理念等因素,导致文物陈列、保管的环境条件相对较差,缺少必要的温湿度等环境参数检测和控制设施、设备。考虑到每一件文物都具有无法复制的价值,相关部门及地方政府应尽量对博物馆给予足够资金支持,使之能够根据馆藏文物的保护需要,升级硬件环境和设施[5]。此外,博物馆也应积极寻求与社会各界的合作,基于主题文物展示、学术交流活动策划以及同业间的交流,获得技术、资金以及资源方面的赞助和支持,以便优化博物館的文物保护条件。

(四)规范物保护工作流程和制度

针对目前博物馆文物在出入库、运输以及布展等环节面临的风险,应着手制定规范化的工作流程。首先从技术性角度确保文物安全,针对不同类别和性质的文物,制定搬运、包装以及运输等方面的技术规范,确保其不会因人为或环境因素受损[6];其次,需要结合当前博物馆的运营特点,完善相关管理制度体系,从日常展区、库房等设施的安保巡查到各类文物的日常检视、评估和修复,乃至常规的鉴定、分类和建档工作都应有系统化的岗位管理制度,使文物在各个环节都得到科学的保护。

四、结束语

博物馆的文物保护旨在持久、完整的保持其原始状态,而不是停留在避免遗失、被窃以及受到人为损坏的层面。因此,应针对目前博物馆侧重藏品征集和安防、忽视前瞻性的保护与修复的现象,完善相关技术规范和制度,配备专业团队并合理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提升文物保护水平。

参考文献:

[1]陆思洋.博物馆文物管理中的文物保护措施分析与解读[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8.

[2]冼永城.现阶段博物馆文物保护的有效途径分析[J].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8,v.2;No.42(6):159,161.

[3]刘静.博物馆文物保护现状分析与完善途径探讨[J].丝绸之路,2017(4):64-65.

[4]高云宵.浅析博物馆文物管理中的文物保护措施[J].文物鉴定与鉴赏,2019(2).

[5]薛云勇.探究博物馆文物藏品管理现状与完善策略[J].文物鉴定与鉴赏,2019,152(5):122-123.

[6]吴茜,肖晏夏.论信息时代下完善博物馆文物保护措施的分析研究[J].文物世界,2019,150(1):74-76.

作者简介:郭传敏(1974-),女,山东威海,汉族,本科,中级,研究方向:方向文物博物。

猜你喜欢

文物保护管理制度博物馆
文物保护利用信息化建设研究
浅析新时期企事业单位管理制度建设
博物馆
地下文物保护首要举措考古勘探程序应前置
当前文物保护工作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措施分析
分析地方文物管理所文物保护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基层农技推广管理制度对农技员技术推广行为的影响分析及完善措施研究
资金管理制度的创新研究
露天博物馆
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