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交响曲的“前世今生”

2020-07-04曾颖

中国民族博览 2020年5期
关键词:前世今生

【摘要】交响曲具有强大的感染力和深刻地音乐思想内涵,具有厚重的历史文化沉淀和丰富的音乐表现力,当我们去聆听交响曲时,感受作品中沉淀着人类音乐文化的精粹。本文通过分析交响曲这一体裁在音乐中的特殊地位,对交响曲前世今生进行匆匆巡礼,来探究人类音乐文化的精粹。

【关键词】交响曲的前世;交响曲的今生;音乐文化精粹

【中图分类号】J614.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交响曲”这一“高大上”的音乐体裁形式,具有较为特殊的地位。

所谓交响曲,就是将不同的乐器声音组合在一起,和而不同。从西文“symphony”翻译过来的音乐术语概念叫“交响曲”,也有另外一个近义词叫“交响乐”。一般有明确的指示规范,最为典型的交响曲有四个乐章,每一个乐章之间的思绪和情绪具有连续性、贯穿性、统一性等,是一套作品的整体。

一、交响曲的前世

(一)起源与奠基

西方启蒙运动兴起是在18的世纪,交响曲也是诞生在这一运动的大潮之中。随着社会境况:追求平等、自由、民主、理性等思想风潮,交响曲也在其文化条件中慢慢滋长、开始萌芽和快速发展。

(二)海顿和莫扎特

在交响曲启蒙时期,杰出的音乐家代表有海顿和莫扎特。他们在前人的创作基础上,分别从不同的风格、角度和内涵上对交响曲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完成了历史性奠基。

海顿(1732-1809)一生共创作了一百余首交响作品,不断走向新的成熟,是整个18世纪最重要的一组交响曲杰作,在他的手上,交响曲成为了举足轻重的重大的器乐体裁。海顿的交响曲擅长试验与独创,常有奇思妙想和变化多端、创意无穷和令人惊讶之举;与海顿同时代的莫扎特(1756-1791),年龄相差较多,风格也决然不同,莫扎特在交响曲上有非常重要的创新——善于吸收与综合、富于温暖的歌唱、柔美而流畅的线条、工整平衡的感觉不露斧凿。

(三)贝多芬和舒伯特

贝多芬(1770-1827)的交响曲中充满了军号、嘹亮的声音、如火如荼的法国大革命的气息、广场上胜利的狂欢等情绪,同莫扎特和海顿完全不一样。贝多芬没有海顿交响曲那么多,一生只创作了九部交响曲,但是每部作品无论是从篇幅、长度、思绪、情感的复杂等都是空前的,他以一人之力确立了交响曲作文崇高性、叙述性、严谨性和恢宏性的器乐体材的典范,并对其后期整个交响曲的历史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浪漫主义早期的交响曲作曲家,他们一方面要努力地继承贝多芬的衣钵,另一方面又试图打破常规另辟蹊径。19世纪早期德奥系的交响曲作曲家分别是舒伯特、门德尔松和舒曼,他们基本上是继承了贝多芬交响曲中较为传统、范示、规整的作曲模式,同时也使交响曲的色彩感、抒情性、流线型有了更好的创新。舒伯特开创了浪漫主义交响曲的新风,承正宗古典交响曲的大作,被称为“艺术歌曲之王”,也可以说是浪漫中的古典风范。在创作上,一般认为舒伯特是第一位重要的浪漫主义作曲家,人们往往忘记,舒伯特也是一位非常伟大的器乐作曲家,而在这个方面他是贝多芬和古典主义的后裔。

二、交响曲的今生

(一)发展与成熟

19世纪的中下叶,音乐厅文化在欧洲和北美达到了成熟,世界各地重要的大城市中都建立了相关的音乐厅,一些成熟的交响乐团也在这个时候纷纷成立。此时就出现了保留曲目的概念,就是大家开始逐渐形成一套反复演奏的经典曲目。而这其中最重要的保留曲目就是贝多芬的作品。到了19世紀的中下叶,特别是德奥系的作曲家,他们就要继续思考,怎样以自己的创作与贝多芬相提并论。

(二)勃拉姆斯和布鲁克纳

保留曲目这一概念出现后,勃拉姆斯和布鲁克纳两位作曲家,其中一位继承了贝多芬交响曲的宏大雄伟风范,就是勃拉姆斯(1833-1897)。舒曼曾准确预言:勃拉姆斯注定成为德国交响音乐的救星。勃拉姆斯是交响曲传统中贝多芬的正宗传人,他的使命是对古典理想的重建。他坚持纯音乐的写作,坚守紧凑、严谨的音乐思维和结构组织,克服浪漫主义的散漫和放任,保持了交响曲传统最优秀的本质和特征,同时又在表现和语言上有个性的贡整,擅长内省、思辨、稠密与复杂,具有浓重的怀旧与悲天悯人之情;他讲究主题、动机运作的高度复杂与千锤百炼,在和声-复调语言中又将逻辑与色彩进行融合;他的《第一交响曲》1876年首演,立即就被当时的音乐界公认是贝多芬之后最好的交响曲,乃至有人称其为“贝多芬第十”!这是一个极其恢宏和伟岸的引子,非常宏伟的气魄,继承了贝多芬对主题、引子、动机进行细致加工的笔法,丰富的逻辑性、和声色彩的有序进行是最优秀的传统。

与勃拉姆斯同时代的是另外一位奥地利的交响曲作曲大师——安东·布鲁克纳(1824-1896),他的交响曲充满了一种宗教的情怀,音乐中往往往充满了教堂的气氛,作品中有很多的管风琴的音响,他的交响曲是对上帝形象和彼岸理想的世俗性的赞歌。

(三)德沃夏克、马勒和肖斯塔科维奇

在19世纪的后半叶,在欧洲大陆出现了更为丰富的民族乐派的交响之声,其中德沃夏克(1841-1904)将捷克民族的清新旋律、舞蹈节奏韵律同交响曲的传统精髓融为一体,这个时候西方的外部社会发展出现很多矛盾和问题,而这也剧烈地反映在交响曲的音响世界中。其是一个非常多面手的作曲家,修养全面,功底扎实。在所有民族乐派的作曲家中,德沃夏克,与德奥的正统技术和方法结合得最如鱼得水。他的音乐旨趣和风格首先受到了捷克民间音乐滋养,从不矫揉造作,明快清新而富于乡土气息,常有自然和田园色彩,结构工整匀称。

奥地利的马勒(1860-1911)家以交响曲为媒介,力图全面反映和描绘这个世纪末时代的所有困惑,并预示了即将到来的现代世界的繁杂和混乱。他经常以反常的笔法来改变原来已有的惯例表现方法——音乐中的反讽性,这种笔法是音乐中的重要发现,以后剧烈地影响到肖斯塔科维奇等现代作曲家的创作。

到了20世纪,音乐发展更加多元,语言也更加多样。交响曲仍然有很多崭新的推进,但是我们可以看到一个重要的变化,那就是德国、奥地利在18世纪、19世纪是交响曲的主宰中心,这个状况已经一去不返。这一时期,英国、美国和苏俄这些国家的作曲家为交响曲贡献了新的杰作。20世纪公认最伟大的交响曲作曲家是苏联的肖斯塔科维奇(1906-1975),他在苏联特定的历史文化条件下又继承和发展了马勒在交响曲中所表达的反讽与苦涩。

三、音乐文化精粹

自20世纪初西风东渐以来,交响曲在中国也走过了近百年的历程。从演奏形式的引进到中国人自己的创作,我们走过了曲折的旅程,也开始发出具有自身特色的中国交响的声音,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交响曲作曲家们,努力协调中国民族民间因素和西方作曲技术的复杂关系。

交响曲具有强大的感染力和深刻地音乐思想内涵,往往触及的是一个时代人性等方面的深刻命题。了解创作者的初衷,他的匠心是体现音乐文化精粹的重点。比如说莫扎特、贝多芬、勃拉姆斯、马勒和肖斯塔科维奇,每个人的时代都是完全不一样的,他们对人性的体察状况也是完全不同的,音乐的语言、刻画的命题也完全不同,交响曲对作曲家的初衷、匠心和时代的背景的反映。

交响曲具有较厚重的历史文化沉淀。交响曲一般通常有四个乐章,乐章与乐章之间乐思、情绪、思想内涵都作了贯通的创作。虽然各个乐章都有不同的要求,但是乐章的内部也有非常严谨和规范的章法。丰富的音响组织和音乐章节安排,不仅表达了作曲家的个人情怀,而且蕴含着极为丰富和多样的历史文化信息。比如勃拉姆斯的第二交响曲,它的第三乐章非常奇特,在这个乐章中小步舞曲和谐谑曲进行了对峙。小步舞曲是一种18世纪的宫廷音乐,代表逝去的贵族的文化。随后,镜头一换,勃拉姆斯就把情景转切到了19世纪,音乐成为对于当时而言的“现代”谐谑曲,这就形成一种古今的对话。所以,在交响曲中不仅要听音响、听声音,而且要听到声音背后的文化、历史的沉淀。

交响音乐具有丰富的音乐表现力和强大的感染力。因为交响曲使用一个庞大的乐队,它有多彩的音响,交响曲对这些音响进行交织、组合和挖掘。我们知道交响乐队里分弦乐组、木管组、铜管组和打击乐,还有一些特殊乐器比如竖琴等,这么多的乐器放在一起进行各种组合,就会呈现出非常丰富和多彩的色彩和音响。

四、总结

音乐刻画的特点是不具体的、抽象的状态,是创新的思绪,是写实的情景,是写真的情境,需要加入自己生命中遇到的体验进行理解。但正因为如此,音乐就向每个人的生命开放,我们在听音乐的过程中,恰恰可以把我们每个人自己的生命感受投射到这个生命中进行体验,了解交响曲复杂和规范的形式建构,来感受音乐文化中的精粹。

参考文献:

[1]俞璐.舒伯特交响曲创作技法的传承与创新——以结构、和声、旋律分析为例[J].沈阳:沈阳师范大学,2014.

[2]卞祖善.西方交响乐巡礼[J].福建艺术,2010.

[3]江柏安,周锴.音乐的文化与审美[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2007.

[4]曹耿献,方小笛,马西平.交响音乐赏析[M].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13.

作者簡介:曾颖(1989-),女,河南新县,汉族,楚雄师范学院音乐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音乐理论,键盘演奏与教学研究方向。

猜你喜欢

前世今生
精油的“前世今生”
百年史话:引力的“前世今生”
红包的“前世今生”
智能手机的发展与微信的“前世今生”
辩证视域下法治政府评价指标体系的“前世今生”及应然范式研究
一瓶农药的“前世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