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提高英美文学教学中人文思想渗透的方式方法

2020-07-04崔明

中国民族博览 2020年5期
关键词:英美文学教学

【摘要】现如今,经济全球化的脚步不断加快,世界各国之间的联系也日益加强,现代文化开始向多元化、多样化的方向发展。学生不仅仅要学习中国优秀的文化,还要了解外国文化,这样才能全面发展。在英美文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帮助学生了解文学作品的内涵和特点,着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为此,教师要采取有效的人文思想渗透方法,使英美文学教学更有内涵,从而为学生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英美文学;教学;人文思想

【中图分类号】H319.3 【文献标识码】A

基金项目:山西大同大学2016年教学改革研究项目“英语专业学生写作能力培养模式研究”(项目编号:XJG2016222)。

在很长一段时间中,我国高校将培养复合型人才放在首位,英美文学的教学方向随之发生变化,包括商务英语教学等,这些教学内容都会影响英美文学的教学效果。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虽然英语课程种类不同、内容不同,但在教学模式上并没有很大的差异,许多高校仍旧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并没有发挥出英美文学教学的作用,学生虽然掌握了英语知识,但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并不全面,没有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

一、英美文学的教育价值

(一)反映英语民族的历史文化

许多英美文学作品都反映了创作时代的特点,也展现出了外国的历史和文化,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外国文化。从英语专业的学生来看,英美文学是必修的课程之一,除了具有阅读理解、分析解答的意义外,还能深化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强化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使学生了解西方的语言特点、文化背景等,进而提升学生的文学鉴赏和审美能力,使学生能够更加深刻、全面地感知生活、学习知识,进而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优秀的文学作品并不受国界的局限,所有的优秀文学作品都会蕴含深刻的哲理和丰富的情节,虽然文化背景、语言特色不同,但思想内涵、人文精神等有相似之处,学生学习英美文学知识,既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英语民族的历史文化,也可以帮助学生有对比性地分析中外文学[1]。总的来说,英美文学课程可以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和英语水平,通过欣赏文学作品使学生可以更加灵活地运用语言。与此同时,英美文学课程也能加深学生对外国文化和历史的了解,从而强化学生的跨文化意识,使学生对英语语言有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而不局限于书本教材中的内容。

(二)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我国教育改革落实的时间比较短,许多教师虽然已经改变了教学形式,但还是很难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学生在教学的过程中缺少主动性,导致教学效率低下。如果单纯依靠语法、口语等教学内容很难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英美文学作品则不同,文学作品具有故事性,内容比较丰富,且蕴含了智慧、情感、想象力、原创力、审美意识等多项内容,这些内容不会受到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的限制,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自然会获取到这些信息。不仅如此,英美文学作品的风格不同、流派众多,学生可以挑选自己喜欢的内容进行深入的学习和研究,具有一定的选择性,更容易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英美文学在培养英语专业人才方面的作用

(一)认知功能和艺术价值

文学作品可以体现出作者的人生经验和所处的文化背景,不同国家的文学作品体现出的内容也各不相同。学生可以通过阅读英美文学作品的方式了解不同国家的文化、历史和思想,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认知能力。英语表意功能比较强,选择优秀的英美文学作品进行阅读,可以帮助学生感受英语语言的魅力,同时也能体会西方文化的特点。许多文学作品都具有批判性,通过阅读文学作品学生可以了解西方社会,并具有一定的艺术欣赏能力,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

(二)提升学生语言运用能力

英语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让学生可以利用英语语言进行交流和沟通。在文学作品中,语言具有生动、优美、形象、凝练的特点,学生通过阅读这些文学作品不仅可以提升自身的文学修养,还能强化自身的语言能力。学生可在阅读的过程中体验和观察不同的语言现象,进而收获到多种多样的语言知识,同时也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有助于学生英语水平的提升,使学生可以更加灵活地运用英语知识,即使在不同的场合中、条件下学生也可以冷静地进行交流和沟通,这才是英语教学的终极目标。

(三)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

在英语教学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中式英语”等现象,这主要是因为学生缺少跨文化意识,在学习英语、使用英语、阅读英语的过程中,往往用汉语的习惯和方式去分析和翻译,导致学生表述不清楚或理解不准确。语言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兩种特点,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使学生不仅发挥出英语语言的工具性特点,还能体现出语言的文学性特点。具体来说,中国礼仪和西方礼仪不同,英语的ousin、aunt及un-cle可以对应八个不同的汉语称谓。在称呼方面,汉语言认为年幼的应该尊重年长者,中文中会使用老人家、老太太、老先生、大嫂、大妈等称呼表示尊重和礼貌。但在英文中,除了正式场合中使用先生、太太等称呼外,大部分情况下都会直呼其名,以此表示亲密,西方人并不会认为这样不礼貌,这与中国礼仪恰好相反[2]。这些礼仪上的差异,学生在阅读文学作品的过程中会逐渐有所感受并摸索出规律,久而久之就会形成良好的跨文化意识。

(四)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所谓人文素质,就是人在人文方面具备的综合品质,人文注意与科学主义有很大的区别,人文主义的重点在于人,以人的思想和精神为主。在现代教育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是十分重要的教学任务。一个人如果没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即使有再高的文化也不过是一个知识的容器,并不能发挥出知识的作用。通过学习英美文学课程,学生可以了解经过历史筛选和积淀而成的文明成果,透过这些文明成果学生可以更好地感知生活,并对生活、学习、工作等方面有全新的认识和理解。

三、英美文学教学现状

(一)课程设置不合理

现如今,许多高校都认识到了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性,教育部门也积极提倡开设英美文学课程,以此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但从整体的教育情况来看,许多教师还是更倾向于基础知识的教学,对思想文化的教学不够重视,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花在了语法、口语等知识教学上,忽略了对学生的思想引导,造成学生缺少人文意识,在学生英语知识的过程中并没有意识到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性,进而影响了学生学习英语的效率和质量[3]。在课程设置方面,许多高校虽然设置了英语课程,但没有设置英美文学课程,只有一些英语专业的学生学习英美文学,或者将英美文学设置成选修课程,选择该科目的学生比较少,教师也没有做出相应的引导。

(二)教学方法不创新

从教学方法来看,现代大部分教师都已经进行了教学方法的创新,多媒体设备和网络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愈加广泛。尽管如此,教学方法还是需要创新和完善。有些教师虽然看似创新了方法,但依旧是“换汤不换药”,在教学的过程中,学生的主动性不高,即使采用了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和方法,也没有发挥出这些设备和方法的作用。在课堂上,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较少,教师只负责阐述课件中的内容,根据设计好的教学流程逐步实施。而学生则只负责听教师的讲解,并没有主动思考和探索,对知识的理解也不全面,甚至在课堂教学结束后学生对教学内容的记忆就已经模糊,课后也没有复习、重温的意识。许多文学名著都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内涵,每次阅读都能获得新的观点和认识,但许多学生只会阅读一遍,甚至一开始就没有阅读和学习的兴趣。

(三)教学具有功利性

如前文所述,语言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两个特点,学生学习英语不仅仅是为了使用英语进行沟通和交流,还要通过学习英语了解西方文化。所以,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要掌握语法知识,还要探索语言文化的内涵,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更好地理解书籍、文章的内容,对英语语言的掌握也会更加透彻。英美文学课程可以为学生学习英语开辟更加广阔的道路,在阅读的过程中学生能够产生情感共鸣,也能了解到西方的历史和文化,进而对英语知识有更加全面、客观的认识,同时也能开拓学生的视野[4]。然而,现代高校教育往往将就业放在首位,不论哪个科目的教学都具有功利性,忽略了情感教育的重要性,导致学生缺少人文素养,对国家、民族的感情比较单薄,严重的甚至会影响学生塑造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四、提高英美文学教学中人文思想渗透的方法

(一)明确教学目标,融入人文思想

高校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英美文学教学的重要性,并在英美文学教学中渗透人文思想。为此,学校首先要进行课程的优化和整改,提升英美文学在日常课程中的比重,使学生和教师都认识到英美文学教学的中重要性;其次,教师要明确英美文学教学的目标。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将学生放在主体地位,选择适合学生、学生感兴趣的英美文学作品,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根据学生需求的变化,教学内容也可以适当调整。教师要制定详细的教学目标,每一节课都应该有明确的目标和相应的任务,围绕教学目标展开教学,使教学更加有序、灵活[5]。

例如,教师可以选择弗朗西斯·培根(Francis Bacon)的作品进行教学。以《伟大的复兴》(《Great Instauration》)为主,教师首先要明确教学目标。根据现代教育的要求,教学教师要树立知识、情感、能力三个目标。在知识方面,教师要带领学生了解培根的生平、介绍培根的经历,使学生对培根有初步的认识;在能力方面,教师要培养学生的感受能力、思辨能力、分析能力,使学生可以运用经典进行写作和翻译;在情感方面,教师要培养学生理解、欣赏英国文学圆柱的能力,使学生掌握英国文学的基本知识,促进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根据具体的教学目标,教师可以有条不紊地展开教学,学生的学习方向也更加明确,有利于提升教学效率,加深学生对文学内容的了解和掌握。

(二)创新教学模式,优化教学方法

在现代教育中,教师要创新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将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通过实践教学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知识、阅读英美名著的兴趣和积极性。为此,教师要帮助学生感受阅读名著的乐趣,给学生更好的阅读体验,使学生可以产生情感、思想等方面的共鸣。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选择文学体裁,按照小说、散文、诗歌、戏剧、评论的顺序逐步深入,使学生由浅入深地了解文学知识。在教学内容方面,可以选择名著经典。但如果只阅读片段,会影响学生对作品的理解和判断,所以,教师可以为学生罗列一些阅读清单,鼓励学生整部阅读,使学生掌握故事的前因后果,这样才能深刻地了解作品的内涵。教师也可以举办一些趣味性的课外活动,通过活动的方式来活跃教学气氛,激发学生阅读英美文学作品的兴趣。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朗读比赛、话剧表演、歌剧表演等活动,围绕某一个文学作品或主题设计互动内容。如果以《哈姆雷特》为例,学生就可以选择《哈姆雷特》中比较经典的情节桥段进行表演,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进行创作和改编。教师要对学生改编的内容严格把关,确保学生的创新符合原作思想,有内涵、有深度,这样才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

(三)增强情感教育,丰富教学活动

在英美文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培养学生人文素养,就要增强情感教育。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以文学作品为基础,对文化、历史、价值观、世界观等进行分析和讨论。教师可以确定一个讨论的话题,然后带领学生共同讨论这个话题,每个学生都可以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想法。例如,在《論说文集》(《Essays》)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先对培根的生平进行简单的介绍,然后介绍《论说文集》的主要内容,节选重点进行教学讲解并安排学生在课后全文阅读。学生将所有内容都阅读结束后,可以将自己的感想总结成一篇短文,也可以在课堂中直接就某一个观点进行讨论和表述。其他同学可以共同探讨,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反驳。通过这种方式,使学生更全面、深入地理解作品内容。

五、结语

综上所述,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高校学生的面临着许多发展机遇和挑战,为了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学生需要学习多种文化知识,了解不同国家的文化特点。在高校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利用英美文学课程提升学生的人文思想,使学生成为满足时代发展要求的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赵菊菊.高校英美文学教学过程中人文思想的渗透[J].学园,2017(31):31-31.

[2]王茜.关于大学英语教学中融入英美文学的价值思考[J].才智,2018(8).

[3]刘志耀.试论英美文学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渗透[J].考试周刊,2018(56).

[4]宋广波.人文主义教育与高校英美文学教学[J].大学教育,2017(1):99-100.

[5]张蓉.英美文学教学与大学生爱国主义情感培养——评《英美文学与英语教学》[J].领导科学,2019(12).

作者简介:崔明(1980-),男,汉族,山西省大同市人,硕士,助教,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

猜你喜欢

英美文学教学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类比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探索
浅析英美文学的精神价值和现实意义
浅析学习英美文学的价值和现实意义
在遗憾的教学中前行
英语专业英美文学教学效率影响因素及对策探究
英美文学融入大学英语教学的模式探析
计算教学要做到“五个重视”
英美文学作品译介的小众化和多元化的出版思考
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