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语文民族团结精神有效渗透方式研究

2020-07-04严平

中国民族博览 2020年5期
关键词:渗透方式初中语文

【摘要】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各民族接触、交流更多,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应深挖教材内容,确保青少年形成正确的民族观,深刻意识到民族团结的重要意义,弘扬民族团结精神。在初中语文中渗透民族团结教育,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吸收民族团结精神,是每一位语文教师必须要落实的教学内容。

【关键词】族团结;初中语文;渗透方式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中国是多民族国家,对青少年学生实施民族团结精神渗透是极其必要的,学校作为文化教育的重要阵地,尤其是民族元素较多的语文学科,如何实施有效的民族精神渗透是初中教师要探索的内容。笔者就有效的民族团结精神渗透方式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一些尝试。

一、民族团结精神在初中语文中渗透的重要意义

(一)符合课标要求

《学校民族团结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学校是对各民族学生进行民族团结教育的重要场所”。教材编排中也融入了不少的民族文化内容,不仅有着中华悠久的民族文化成就,也蕴含着大量的优秀民族文化内涵,这些都表明了国家对民族文化的重视和对民族团结教育的要求[1]。

(二)符合学校发展要求

我国现代城市中各民族人民都有,各地学校都有着不少的少数民族学生,学校要维持学生间的和谐,确保校园环境优良,必须将民族团结融入校园文化,减少不同民族学生间的矛盾,确保同学间能够互相尊重不同的民族文化和信仰,因此,利用语文学科实施民族团结精神渗透是十分必要的。

(三)符合社会发展要求

我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虽然社会整体各民族都团结友好相处,但不乏外界因素试图破坏我国各民族的团结和谐,而青少年作为一群世界观渐趋形成的群体,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民族团结教育,能够有效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民族观,有利于维护社会和谐。

二、民族团结精神在初中语文中的渗透现状

笔者通过多年调查和教学实践观察,了解到不少教师并未重视初中语文中民族团结精神的渗透。由于应试教育中,学校更多的是考核学生能力、知识方面的内容,而民族团结精神在语文教学与考试中并未有明显体现,因此,不少语文教师在日常语文教学中忽略了民族团结精神的渗透,将这部分教学任务全权交给政治教师。

三、初中语文民族团结精神有效渗透方式

(一)用教材美文引领学生体验不同民族地区的风光,有效渗透民族团结精神

初中语文教材中,有着不少描绘民族地区优美风光、有趣风俗的美文,如《云南的歌会》《安塞的腰鼓》《济南的冬天》……这些优美的文字中透露出对祖国美丽山河的赞美,渗透着浓浓的民族情。例如,《罗布泊,消逝的仙湖》中描述昔日的罗布泊:“罗布泊使我惊讶,罗布泊像座仙湖,水面像镜子一样,在和煦的阳光下,我乘舟而行,如神仙一般。在船的不远处几只野鸭在湖面上玩耍,鱼鸥及其他小鸟欢娱地歌唱着……”辽阔的南疆地域风光,让人心生向往[2];《云南的歌会》中描绘的:“这条路得通过些果树林、柞木林、竹子林和几个有大半年开满杂花的小山坡。马上一面欣赏土坎边的粉蓝色报春花,在轻和微风里不住点头……”“同是唱歌,另外有种抒情气氛,而且背景也格外明朗美好,即跑马节跑马山下举行的那种会歌。”不仅有着充满野趣的风光,更是有着对“跑马节”这一特殊民俗节日的描述……这些美文中流淌着作者对各民族地区优美环境的热爱,也从侧面激发了学生保护和热爱祖国美好河山以及民族团结精神、反对分裂思想情感[3]。

(二)用有趣民俗引领学生探究民族个性,初步感受民族文化

一方面是可见的物质风俗,各民族人们在生活和生产中积累的服饰等物质财富,这些物质财富人们能够触摸到、观看到,从而被其中的民族情结感受,深化学生民族团结精神。如《安塞腰鼓》中描绘后生进行腰鼓表演的状况:“后生们的胳膊、腿、全身,有力地搏击着,疾速地搏击着,大起大落地搏击着。它震撼你,烧灼你,威逼着你。它使你从来没有如此鲜明地感受到生命的存在……”写出了力量美,让人被这磅礴的力量所感染,这是陕北汉族的民俗舞蹈[4]。从“后生们”豪迈的舞蹈及那撼天震地的鼓声中,将陕北人们豪放而质朴、乐观且坚強的民族个性体现得淋漓尽致。而《云南的歌会》一文中沈从文先生将西南民歌写“活”了:山野对歌中人们的才情智力对抗极为活泼欢快的场面;山路漫歌部分用环境的优美衬托女孩人美且歌美;村寨传歌时场面的恢宏,村民歌声中的气势磅礴以及歌会时的热闹场面。全文以优美的文笔勾勒出了云南独特的民风民情和自然风貌,这些独特的民族风光民俗表达出了对人文和谐、生活美好的向往。而《泥人张》《吆喝》等各地不同的风俗特色,教师在讲课时,也可以将各地风俗、人情等内容拓展融合进去,使学生对各民族、区域不同的文化有所了解,继而激发他们的民族团结思想,确保民族团结精神被学生有效传承。

教师在教学此类课文时,利用各民族学生的特点,让各民族学生展示他们独特的民俗。例如,回族学生介绍他们不吃狗肉、猪肉和动物血液等习俗,他们独特的“清真寺”、传统的圣纪节、开斋节(大尔德)以及古尔邦节。又如,蒙古族学生介绍他们传统的信仰——萨满教腾格里(天帝)、火(火神母)和敖包的祭祀活动,传统的“那达慕大会”体育活动,独特的住房——蒙古包,蒙古族特有的靴子、长袍、首饰等内容。学生也可以将自己拥有的这些服装或首饰展示到班级内部,让其他民族学生近距离感受不同民族风格,通过对比体验深化学生对民族文化的理解,增强不同民族学生的自豪感;同时,将民族和谐、民族发展等内容融入其中,进行有效的民族团结精神渗透。

另一方面是不可见的精神民俗,不同民族发展中也有着不少的不可见的精神民俗,特别是民族禁忌,要确保民族团结,教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也要将独特的民族禁忌风俗带入语文课堂,让学生了解不同民族的禁忌,以便学生更加和谐相处,达到民族团结精神渗透的教学目的。如蒙古族不喜黑色,他们普遍认为黑色代表不详,他们忌食鱼虾海味等;又如,藏族人更倾向于食用偶蹄动物,他们将家禽等奇踢(爪)之类的家禽等动物视为恶物;藏族天葬较常见,且天葬有较多禁忌(如禁止生人观看)。学生间互相了解了各自的优秀文化和民族民俗禁忌,他们交往时能够最大程度避免触犯对方的民族禁忌,继而减少矛盾纠纷,有利于民族团结、和谐发展。

(三)用情集体朗读,激发学生民族团结之情

初中语文教材中不乏富含民族文化的作品,这些精华之作需要用情去读、深入感悟。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品读课文,能够与作者产生共鸣,继而内心与作品对话交流。品读课文不仅是领悟作者情感,更是对课文内涵的深入领会。多民族地区其学校本就有着较多的生活素材,学生集体朗读时读书声洋溢于课堂,师生将有身临其境之感,内心产生触动,更容易激发他们的民族团结之情,顺利将民族团结精神深植学生心间。

(四)运用信息工具实施教学,使学生更直观、感性了解不同民族文化,激发学生民族文化学习兴趣,强化学生对民族团结意义的理解

现代课堂中,教师需要学会使用信息工具,减少教师说教时间,丰富教学内容,将课堂交于学生,给予学生更多自主思考和探究的时间,促进学生民族文化学习热情。例如,教学《云南的歌会》一文时,笔者利用多媒体,将云南少数民族独特的对歌现场盛况播放出来,声音、视觉的直观刺激,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同时,给予学生自我展示机会,让班级内不同民族学生现场演唱民族民歌,不仅有效调节了课堂气氛,而且能够激发学生探索不同民族文化的兴趣,学生将心怀好奇去积极探索并领略不同民族独特的风俗和优良民族文化。学生能够渐渐理解中华文化的博大及各民族间不可分割的情感,深化学生对不同民族文化的认同感,继而产生维护民族团结的责任。

(五)用各类语文活动,增进民族学生团结之情

利用各类语文活动渗透民族团结精神是非常有必要的。一是利用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观、拜访少數民族学生家庭,感受不同的民族文化氛围;二是将民族习俗融入班级日常活动,如若班级有少数民族学生,可以在其民族节日时开展相关主题活动,使民族学生感受到班级的关怀与对其民族文化的尊重,增进不同民族学生间的团结之情。

四、结语

总之,中华民族文化内涵极其丰富、民族众多,语文教师必须积极转变教育理念,深挖教材资源,结合课内外知识,将本土资源、民族民俗、区域自然风光及文物等内容科学融合,精心设计语文课堂活动。运用多种活动深化学生对民族文化感知与认同,利用各民族优秀文化刺激学生民族团结精神。只有将各民族风土人情及独特的伦理道德和习俗等内容渗透进初中语文课堂,才能唤醒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从而有效抵御外来文化侵袭,从而产生强大的民族团结精神力量。

参考文献:

[1]隆胜.初中语文教学渗透民族团结教育浅谈[J].教育观察(下半月),2017(1).

[2]谢小惠,王神华,丁一.初中语文教学中开展民族团结教育的有效途径[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6(7):55-57,3.

[3]吴桂平.渗透语文课堂,传承民族文化——初中语文课堂渗透传统文化教学初探[J].中学教学参考,2019(15).

[4]许海燕.传统文化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考试周刊,2018(5):62-62.

作者简介:严平(1967-),男,汉族,甘肃武威,本科,高级教师,研究方向:初中语文教学。

猜你喜欢

渗透方式初中语文
基于“教、学、评”一致的初中语文作业一体化实践模式
初中语文片段写作的实践路径
群文阅读与单元教学比较谈——以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为例
浅谈初中语文作文教学
国学经典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方式的研究
小学语文教学中怎样渗透思想教育
大阅读在初中语文课中的渗透
法制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情感教育在历史教学中的渗透
在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