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同课异构下的“同”“异”与教师多元化发展

2020-07-04焦健

中国民族博览 2020年5期
关键词:同课异构多元化教育

【摘要】随着我国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标准的出台和国家对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开展,教师教育在“新时代”中成为了一个热点话题,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和义务教育质量成为了事关国家发展和民族未来的“切入点”。“同课异构”在一线教育中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实践。

【关键词】同课异构;教师;教育;多元化

【中图分类号】G635 【文献标识码】A

同课异构是指针对同一课程内容,教师根据不同的学生选择不同的上课方式和方法,这是一种学校的自主教学研究活动,旨在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升教师自主、合作、比较和反思等各方面的综合素质,以育人为本,以素养为导向,充分体现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

同与异作为对立的两面,如何更好地将两者结合在一点上而发挥其极致呢?这就考验的是教师的综合能力,在异中求同,同中探异,同课异构的教学模式在音乐课程上的体现更是丰富多样。此次课程选取的是人民音乐出版社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演唱作品《彩云追月》,三个老师以同一个主题选择了初二不同的班级作为授课对象,并提前对自己所要授课的学生班级进行了学情分析,自主设置了三节别开生面的音乐课。

教师乙在对教学背景(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进行分析后,将教学目标分为音准、节奏、结构三个部分,要求学生掌握典型的短短长句式、五声音阶、大附点和大切分节奏以及鱼咬尾的作品特性,并将教学重点放在背唱A段旋律,难点放在尝试多声部合唱的A段旋律。教师采用参与体验法、示范引导法、合作训练法的综合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歌唱能力和艺术表现力。在教学导入中,通过欣赏《彩云追月》和复习巩固大附点与大切分的节奏型、五声音阶的发声练习后,教授学生循环呼吸和多声部长音的训练方法,为其后的课程教学埋下了伏笔。通过已有的知识使学生判断乐曲的拍子和调式,步步指点、划分乐句引导学生熟练掌握短短长的句式特点。对于节奏的学习,教师如何使学生清楚地分辨大附点和大切分的典型节奏是学生学唱乐谱的关键点,以不同的节奏和学生拍打不同的拍子来感受不同的速度变化,又通过两种不同的节奏所反映出来的感受不同来确定大附点和大切分,如大切分节奏具有跳跃性,运用学生的听觉感受不同节奏的韵律。在新授六声音阶时(宫、商、角、徵、羽、变宫),教师通过多次训练和手势的提示,使学生对六声音阶充分记忆与运用;最后通过多声部的演唱,分组进行练习,由简入繁,调动学生的参与感与多声部合唱能力。在课堂小结中,对学习内容进一步升华,使学生了解作品背景,鼓励他们继续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使音乐作为传统文化传承的一种形式,让课堂的学习成为学生的能力练习,更好地提升学生的素质教育。

教师丙在学情分析和了解学生已具备的能力后,将教学目标分为音准、节奏、节拍、结构和音乐表现五个方面。重点是自然、流畅地演唱歌曲单声部旋律,体会民族器乐的旋律韵味,难点是准确歌唱《彩云追月》的旋律和多声部表现乐曲第二乐段。在教学导入上,教师将江南丝竹、广东音乐和福建南音三种器乐演奏类型让学生加以辨别。在课程新授上,运用已学的字母谱唱音阶进行节奏模仿,带入节奏唱音阶等各个办法,使学生利用之前所学,自主学唱。在每一乐句的教授过程中,教师都以差异性的方法让学生能够准确地演唱该乐句,还十分注意休止符和教学法的使用。节奏的训练、音程的构唱、乐句的模进续写等个性化的教学,不仅丰富了课堂知识的学习,还使学生有效掌握了各方面的学习技能,将乐曲更完整地演唱和表现出来。最后大家一起聆听了民乐版本《彩云追月》,起到了归纳提升的效果。

同课异构,“同”的是教材、作品、年级,“异”的是教师、班级、方法,殊途同归,最终都是为了学生的进步,做到同样有效、同样实用。不论“同课异构”是作为教研活动的新形式还是真正作为一种课程模式,都应以学生为出发点,基于音乐学科的基本认识,使形式为教学内容服务,以学评教。音乐教师作为学生的指导者和启发者,如何选择具有典型性的教学素材,如何分析教材,如何确定教学的重难点,让学生进行针对性的练习,对讲好一堂音乐课至关重要。概括起来就是为什么讲、讲什么和怎么讲的问题。教师要对每一个教学环节有清醒的认识,同样是听一个作品,那么听两遍和听三遍的意义何在呢?变着花样听,为的是使学生为之后的课打下不同的基础,用熟歌学本领,與学生所学的已有知识建立联系,达到新授——复习——运用的良好循环圈,使一堂课有限的课时和有限的规律解决无限作品碰到的问题。

例如,我们回到《彩云追月》中,当同学们唱完5612356时,你再演唱《茉莉花》,孩子们能捕捉到也是五声音阶的作品么?学生们会举一反三,才证明教师教得好。教师不仅要有教学的方法,更重要的是有技术,“术”才是核心所在,我们音乐教师应该让孩子们有音乐的敏感性,学会各种歌唱、欣赏、指挥、编创等能力,进而有文化反应,对作品有较深的文化理解,内化为一种审美能力。同课异构正需要教师有这样的“多面脸”,有对教材的创新性。正如郭宏才提出的:“同课异构是不同教师面对同一教材课题,构建差异性教学策略,同伴参与课堂观察,比较反思,共同提高的一种教研模式。”[1]

同课异构不仅可以提高教师的多元化发展,教师的多元发化发展也同样促进着同课异构的教学水平,两者相辅相成、密不可分。有一句话说:好的学生呼唤更好的老师,那么,教师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能力就迫在眉睫。教师的多元化发展更是应音乐教学之所需,面对不同的孩子,教师如何上好一堂有效+有趣的课,才能将音乐课变成一节有情、有意的课,需要我们大家一起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郭宏才.同课异构的几点反思[J].中小学教学研究,2009(7).

[2]胡云龙.校本研修视域下“同课异构”教研模式实践探索[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9.

[3]朱玉金.基于教师专业发展视角下的同课异构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1.

[4]陈俊杰.“同课异构”在高中数学校本教研活动中实效性研究的思考与探索[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8.

[5]赵美芹.品味同课异构的“同”与“不同”[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9(4):45.

[6]董葆春,刘静.异与同——听初高中音乐欣赏“同课异构”课有感[J].中小学音乐教育,2017(9):34-36.

作者简介:焦健(1995-),女,山西省,首都师范大学在读研究生,中国近现代史专业。

猜你喜欢

同课异构多元化教育
探讨构成因素在当代雕塑语言中的多元化体现
巧用“多元化”,赋能“双减”作业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基于多元与开放的同课异构教研模式研究
2020未来教育新思维
教育教学
专业化PK多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