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发性内分泌腺瘤12 例临床分析

2020-07-04袁晶晶杨文君通讯作者

医药前沿 2020年9期
关键词:嗜铬细胞样癌胃泌素

袁晶晶 杨文君( 通讯作者)

(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内分泌科 湖南 长沙 410013)

多发性内分泌腺瘤是一种罕见的遗传综合征,是指在同一个患者身上同时或先后出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内分泌腺肿瘤或增生而产生的临床综合征[1-3]。由于该综合征发病率低,医生对此综合征的认知相对缺乏,与该综合征相关的过早死亡和生活质量下降的风险明显增加。本文统计了2015—2020年就诊于湘雅三医院并临床确诊为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病人,并结合文献,对其临床资料作总结,以求提高医患对此疾病的认识。

1.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收集2015 年—2020 年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12 例临床诊断为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的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整理、分析。

1.2 方法

生化及激素测定:血电解质、PTH、胃泌素、催乳素、甲状腺功能、皮质醇及ACTH、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血尿甲氧基肾上腺素类物质、尿VMA 等相关指标测定。

影像学检查:垂体核磁、甲状腺及甲状旁腺彩超、MIBI检查、肾上腺增强CT、胃肠镜等。

2.结果

2.1 临床一般资料

临床一般资料见表1、表2。

表1:MEN1 患者资料回顾

2.2 受累腺体情况

9 例MEN1 患者中有6 例有甲状旁腺功能亢进,1 例存在高钙血症但未完善相关检查;4 例垂体微腺瘤,3 例泌乳素明显升高,1 例轻度升高;5 例胃泌素瘤,1 例胰岛素瘤;6例有肾上腺占位。其中以高钙血症为首发症状患者此次因消化道出血发现胃泌素瘤,因其发病后未规律检查及治疗,出现了胃泌素瘤恶变,胃肠道多发出血难以控制,病情危重。以反复发作低血糖为首发症状患者入我院前先后3 次于不同医院行胰岛素瘤切除术,效果欠佳,此外合并双侧肾上腺腺瘤、甲状旁腺腺瘤、胃泌素瘤及胸腺9×11cm 软组织肿物(表1)。

3 例MEN2 患者中均有甲状腺髓样癌及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其中1 例患者8 岁时开始出现牙龈、舌体多发赘生物,同时因骶尾部疼痛确诊为脊髓栓系综合征,10 岁时因活动耐力下降体检发现房间隔缺损,22 岁因甲状腺肿物外院手术治疗,术后病检提示甲状腺髓样癌,35 岁体检发现肾上腺肿物,28 岁因阵发性头痛、血压升高入住我院,完善相关检查考虑嗜铬细胞瘤。患者典型类马方体型,体型消瘦、肢体细长、脊柱畸形、关节活动度大、腕指征阳性等(表2)。

2.3 治疗及随访

MEN1 的9 名患者中,5 名患者接受了2 种以上的手术,病程超过15 年的两名患者接受手术次数多,并发症多,预后差(表1)。

MEN2 的3 名患者中,1 例患者起病年纪轻,确诊时间间隔长,首次为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术后6 年甲状腺髓样癌复发。完善基因检测提示完善基因检查,该患者携带有RET 基因p.M918T 杂合突变,为MEN2B 型,恶行程度最高,预后最差(表2)。

表2 MEN2 患者资料回顾

3.讨论

MEN1 是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通常影响多个内分泌腺体。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P HPT)是MEN1 最常见的组成,约95%的患者存在PHPT[4-5]。MEN2 是由于原癌基因RET 突变。MEN2A 是最常见的亚型,其常见临床表现包括甲状腺髓样癌(MTC)、嗜铬细胞瘤(PHEO)、PHPT。MEN2B 是MTC 和PHEO 的基础上伴有粘膜的多发性神经瘤,类马凡综合征面容、巨结肠等[6-7]。MEN2B 的甲状腺髓样癌恶性程度最高,报道最小的髓样癌发病年龄为2 个月,最小转移年龄为3 个月,更具有侵袭性。甲状腺肿物是最常见MEN2 的就诊原因,甲状腺髓样癌为患者最主要的死亡原因[8-9]。

我们上述病例中1 例MEN1 患者因甲旁亢长期高钙血症造成肾功能损伤至尿毒症期,直至因广泛消化道出血发现胃泌素瘤恶变确诊。1 例MEN2 患者8 岁起及出现多发粘膜神经瘤,首次发现甲状腺髓样癌仅行甲状腺部分切除术,后甲状腺髓样癌复发,合并嗜铬细胞瘤,手术风险极大。临床MEN1 患者和MEN1 基因突变的患者应接受生化和影像学筛查,以评估肿瘤随时间的进展。临床MEN2 患者RET 基因突变应根据检测到突变的侵袭性类别行预防性甲状腺全切除术,此外,降钙素或CEA 倍增时间有重要的预后价值[10]。

综上,临床工作中医生需注意收集组成MEN 的其他内分泌肿瘤的症状、体征等相关资料,注意追踪随访,早诊断早治疗能改善患者预后。

猜你喜欢

嗜铬细胞样癌胃泌素
基于SEER数据库的甲状腺髓样癌预后分析
如何通过胃泌素G17检查结果判断疾病
肝嗜铬细胞瘤1例报告
CT能谱成像在鉴别肾上腺意外瘤:乏脂性腺瘤及嗜铬细胞瘤中的价值
促胃泌素释放肽前体对小细胞肺癌的诊断价值
嗜铬细胞瘤生物学行为预测的演变
乙肝合并肝肉瘤样癌1例及文献复习
血清胃蛋白酶原和胃泌素-17对萎缩性胃炎及胃癌患者诊断价值
不同龄段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患者手术前后血压与尿杏仁酸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胃泌素原在结直肠癌中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