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译者汉语逻辑能力对翻译能力发展的影响研究

2020-07-03

关键词:笔译受试者译者

莫 梓

(桂林理工大学 外国语学院, 广西 桂林 541004)

CATTI(China Accreditation Test for Trans-lators and Interpreters)是目前唯一被纳入中国国务院职业资格目录清单的语言类考试,也是衡量MTI高校翻译专业办学成果的重要指标。但CATTI考试的整体通过率一直不高,根据全国翻译专业资格(水平)考试网发布的消息,MTI学生在校期间必须参加CATTI二级考试,其通过率仅为12%左右。由于MTI考生可以免考综合能力这一科目,因此可视为其外语能力已达到二级证书获得者所需要的语言标准。那么,通过考试的考生与未通过考试的考生是否在其他能力方面存在差异?本研究拟对这一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一、研究背景

自2003年12月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推出“全国翻译专业资格(水平)考试”以来,CATTI在中国已实行15年之久,是目前中国最具权威性的翻译专业资格认证考试。近10年来,学界对于CATTI的研究多集中在宏观层面,包括政策解读[1]、认证体系对比[2-3]、与MTI翻译教学的对接[4-6],也有部分论文聚焦考试本身,如考生现状统计[7]、考生错误分析[8]以及考试的信度和效度问题[9]。但对于通过考试的考生与未通过考试的考生之间能力的差异,鲜有具体实证性研究。根据中国外文局翻译专业资格考评中心公布的结果,CATTI二级笔译考试题量、考点与难度设置合理,基本与大纲保持一致且符合我国翻译教学的现状[10]。那么,是什么导致了语言能力和备考时长无明显差异的考生不同的考试结果呢?

本文通过对比60名英语语言能力相当、备考时长均在300小时以上的CATTI二级笔译考生在翻译过程中体现的汉语逻辑能力差异,探讨译者汉语逻辑能力与翻译能力发展之间的关系,为译者发展提供借鉴。

二、文献综述

(一)翻译能力

翻译能力从最初的双语能力已经发展为包含多重维度的广泛概念。国内外多位学者曾尝试对翻译能力的构成进行拆解和描述。阿尔布雷希特·诺伊贝特(Albrecht Neubert)[11]认为,翻译能力包括语言能力、文本能力、主题能力、文化能力和转换能力,这表明具有良好翻译能力的译者应该在语篇操作层面具备与翻译相关的各种操作知识和策略。西班牙巴塞罗那自治大学学者在其专项研究“翻译能力习得过程与评估”(PACTE)中提出并不断完善的翻译能力模型,已为国内主流翻译学界所接受。PACTE认为,译者能力包括双语能力、语言外能力、翻译专业知识、工具能力和策略能力等五项维度,其中策略能力包括基于合理的分析和推断形成结论的能力,涉及到界定翻译问题、选择翻译策略并对自身翻译行为进行调控,是翻译能力的核心[12]。也有学者从动态发展的角度,将翻译能力划分为双语能力、分析综合抉择能力、语篇处理能力和职业能力四大组成部分,并以训练为主要手段获得必要的策略和方法[13]。因此翻译能力可视为一种包含各种知识、能力和策略的复杂认知网络。

目前,国内大多数翻译能力研究都以PACTE构建的能力模型为参考,认为翻译能力发展受到双语能力、工具能力、语言外能力、翻译专业知识等多种因素影响,需要长期训练方能获得[14-15]。但具体哪些关键因素可决定翻译能力的发展水平,学界尚无定论。

(二)译者汉语逻辑能力

译者逻辑能力是指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对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推断,理解问题实质并做出正确选择的能力。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译者逻辑能力研究逐渐引起国内译界的关注。钱歌川[16]在《翻译的基本知识》中提出:“逻辑是翻译者的最后一张王牌,是他必须具有的基本要素。”20世纪80年代以来,多位学者从逻辑思维角度对翻译学进行阐释,提出“运用翻译技巧必须根据语言所依循的思维方式”[17],“翻译科学应属于应用逻辑学”[18],“翻译理论与实践的探讨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思维活动的研究”[19]。近年来,多位活跃在实践一线的翻译家提出,翻译教学应该着重于培养逻辑思维能力[20-21],甚至有学者认为逻辑分析能力应该取代策略能力,成为PACTE构建的译者能力核心[22]。可见,逻辑能力的发展可促进翻译能力向高阶转化。

译者汉语逻辑能力是指译者具体使用汉语进行思维时的逻辑水平,包括对需要处理的语篇进行抽象思维、有效推理、论证及评价。语言学家王力先生说:语文水平的提高,有赖于逻辑思维的提高[23]。汉语逻辑除了要遵从一般的逻辑事理,还要遵守认识的事理和语用的事理[24],因此汉语逻辑并不单纯等同于语言的客观实际,而是主观与客观的结合[25]。由此可见,译者汉语逻辑能力是译者基于特定语言文化和认知框架,在翻译过程中使用汉语进行思维的能力。

近20年来,译者汉语逻辑能力在翻译中的影响研究主要体现在具体的翻译技巧、案例分析等操作层面和抽象的译者思维过程层面,包括长句翻译中的逻辑分析[26]、语篇重构与连贯[27-28]和译者心理[29-30]等等。但从量化角度来说,译者汉语逻辑能力是否显著影响或在多大程度上影响了翻译能力的发展,这一问题鲜有具体实证性研究。

由于外语“门槛效应”的存在,已具有相当外语水平的译者在阅读外语时,母语能力能够有效进行迁移。因此,译者汉语逻辑思维过程可以发生在阅读母语的过程中,也可以发生在阅读外语的过程中。但为了使研究方法易于测评,本研究所使用的实验材料仅限定于汉语语篇。由于逻辑思维是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并转化为理性思维的过程,表现形式一般包括概念、定义(命题、判断)和推理(分析、综合、概括、抽象、因果),因此用于测试的汉语语篇也采用这三种基本形式。

三、研究设计

(一)研究目的

研究试图解决以下两个问题:1)通过CATTI二级笔译考试的考生与尚未通过考试的考生在汉语逻辑能力方面有无差异;2)译者汉语逻辑能力对翻译能力发展有无显著影响。

(二)研究对象

受试者为多所院校的MTI在读或已毕业学生,总数超过150人,自述CATTI二级笔译考试准备时间从3个月到两年不等。研究者首先从通过考试的学生中随机选出30人为本研究的A组受试者。然后以语言能力再次进行筛选,得到参加过且尚未通过CATTI二级笔译考试、但已通过英语专业八级考试的备考者共95人;从95人中筛选出备考时长达到300小时并已经熟悉各类翻译技巧的备考者56人,最后从56人中随机选出30名人员为本研究的B组受试者。这是为了最大限度地避免语言能力差异和备考时间长短可能带来的干扰。

(三)研究方法

采用汉语逻辑能力测试、问卷调查、回溯性有声思维法和半开放式访谈等方式,观察AB两组共60名受试者在翻译实践过程中汉语逻辑思维的表现及其差异。两组受试者在研究结束前提供了CATTI二级笔译成绩报告。已毕业的学生通过电子邮件或QQ递交了上述材料。

汉语逻辑能力测试包括概念、定义和推理题,要求受试者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概念题和定义题以主观题形式出现,要求受试者对10组行文类似的汉语译文进行对比,分析信息传递的差异并找出译文本身可能存在的逻辑问题,每组译文找出差异和问题的记1分,未能找出差异和问题的记0分;推理题参考GCT逻辑推理题进行编写,以客观题形式出现,共10题,要求受试者选出正确答案,选对记1分,选错记0分。

问卷调查为一套参考彭美慈修订的中文版批判性思维态度倾向性量表CTDI-CV编制的李克特量表,共20题,主要涉及汉语逻辑能力评价,每一陈述包括“非常同意”“同意”“不一定”“不同意”“非常不同意”5级,以阶梯递减形式记5~1分。量表曾在多名英语专业和非英语专业研究生中进行反复试测及修订。对受试者中总分在25%区间的高分组和25%区间的低分组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得到两组在19个变量上T值的显著水平为0,在另外1个变量上T值的显著水平为0.001,说明量表中的20项均具有较好的区别力。量表KMO值为0.842,Bartlett球形检验显著水平为0,拒绝虚无假设;对20项进行内在一致性检验,得到Cronbachα系数为0.922,表明量表具有较好的效度和信度。

回溯性有声思维法要求受试者在翻译数段150~200字左右英汉互译的语篇后立即对翻译过程进行回顾和反思,并对难点进行评价。半开放式访谈则邀请受试者从逻辑思维角度对自身翻译实践发表看法。

CATTI二级笔译考试包括“笔译综合能力”科目和“笔译实务”科目。根据CATTI二级笔译考试大纲,前者检验应试者对英语词汇、语法的掌握程度,其成绩可视为受试者英语语言能力的佐证;后者考查应试者双语互译的技巧和能力,其成绩可视为译者在有限时间内翻译能力的直接体现。

(四)研究结果

1.两组受试者汉语逻辑能力有显著差异

汉语逻辑能力测试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A组受试者在汉语逻辑能力测试中的概念题和定义题中平均得分为7.600分,B组为6.333分,标准差介于0.60~0.62之间。A组受试者在推理题中平均得分为5.967分,B组为4.900分,标准差介于1.42~1.44之间。问卷调查结果显示,A组平均得分为73.333,B组平均得分为60.267,标准差介于5.11~5.90之间。A组在汉语逻辑能力测试和问卷调查中无论是最高值、最低值还是平均值都高于B组,且总体得分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这表明A组受试者整体具有更强的汉语逻辑能力。

表1 研究方法示例Tab.1 Examples of research methods

回溯性有声思维法收集的数据也侧面支持了这一结果。在对翻译难点进行回顾和反思的过程中,A组超过1/2的受试者能够更加准确地定位翻译过程中的逻辑难点,而B组更多受试者则相对较为关注译文语言的表述技巧。

2.汉语逻辑能力与两组受试者翻译能力均显著相关

CATTI二级笔译考试要求考生“笔译综合能力”和“笔译实务”两门科目均达到60分才可通过。根据受试者提交的成绩报告(见表2),两组受试者“笔译综合能力”成绩没有显著差异,说明英语语言能力相当;但考察译者实际翻译能力的“笔译实务”成绩有显著差异,说明A组在翻译能力方面优于B组。

以两组受试者翻译能力(“笔译实务”科目考试成绩)为因变量,以汉语逻辑能力(李克特五级量表、概念题和定义题及推理题得分)和英语语言能力(“笔译综合能力”成绩)为预测变量进行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结果如表3所示。

从双变量相关分析中可看出,翻译能力与概念题和定义题得分高度相关(A组R=0.735,B组R=0.709),与推理题测试结果也高度相关(A组R=0.737,B组R=0.773)。因此汉语逻辑能力这一变量与两组受试者翻译能力发展均显著相关。为了将英语语言能力对研究结果的影响降到最低,在控制了“笔译综合能力”成绩后,对翻译能力和李克特五级量表、概念题和定义题及推理题测试得分进行偏相关分析。得到A组相关系数分别为0.530、0.728和0.673,B组相关系数分别为0.444、0.688和0.758,表明汉语逻辑能力和翻译能力之间仍然存在显著相关性。

表2 两组受试者CATTI二级笔译成绩报告Tab.2 Descriptive analysis of the CATTI level-2 scores under the two groups

表3 Pearson相关性分析Tab.3 Pearson correlation analysis

需要说明的是,李克特五级量表得分与翻译能力相关系数不够高,这可能是因为部分受试者在一些项目上估计偏高或偏低,导致对自身汉语逻辑能力评价不够客观。因此后期还需开发更为科学的译者汉语逻辑能力量表。

另外,A组受试者“笔译综合能力”成绩与翻译能力Pearson相关系数R值为0.467,显著性P值为0.009,两门科目成绩呈较为显著的相关性;而B组受试者两门科目成绩没有显著相关(R=0.235,P=0.211)。B组受试者提供的成绩报告中不乏两门科目分差大于30分的考生。这说明,对于通过考试的考生来说,英语水平越高,对翻译能力的发展助力越大;而对于未通过考试的考生来说,英语水平的提高并不能显著提升其翻译能力。

将李克特五级量表、概念题和定义题、推理题三项合并为一项计算得分,以汉语逻辑能力、英语语言能力作为预测变量,以翻译能力为因变量进行线性回归分析,得到两组R2值分别为0.530和0.402。这表明,这两大预测变量解释了翻译能力的显著部分,在两组受试者中分别能够解释超过53%和40%的方差。其中汉语逻辑能力在两组受试者中均为翻译能力的显著预测变量,而英语语言能力在A组受试者中表现出较为显著的预测作用(β=0.120,T=2.832,P=0.009),但在B组受试者中则没有表现出显著的预测作用(β=0.043,T=0.982,P=0.335),见表4。

表4 汉语逻辑能力对翻译能力预测力的回归分析Tab.4 Regression analysis between translators’ logical thinking ability in understanding the Chinese language and their anticipated translation competence

(五)分析与讨论

上述实验表明,对于高水平的外语学习者而言,汉语逻辑能力对翻译能力发展影响显著,其原因有以下两点。

第一,译者的理解不同于普通读者的理解。译者的理解要接近、达到甚至超过作者的水平[31]。同时,由于翻译需要极为准确的双语转换,译者不仅要理解原文,产出译文,更要在两者之间尽可能达到动态对等,因此全程都需要更为严谨的逻辑思维参与。下面以语篇翻译测试为例进行分析。

例1近年来,有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建设地铁。发展地铁有助于减少城市的交通拥堵和空气污染。地铁具有安全、快捷和舒适的优点。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地铁作为每天上班或上学的主要交通工具。

B组受试者较为典型的译文是:In recent years,an increasing number of cities began to construct subways.Developing subways contributes to reducing the cities’ traffic congestion and air pollution.Subways have the advantages of being safe,fast and comfor-table.So more and more people choose subways as the main means of transportation to go to work or school every day.

初看,译文语言流畅。但5名外教对译文进行审阅,其中4人表示句子之间较为松散,语义连贯性不够,建议修改为:In recent years,an increasing number of cities began to build subways as this helps to reduce the traffic jams and air pollution of the cities.Besides,subways are safe,fast and comfortable,so more and more people choose it as the main means of transportation to go to work and school every day.

从语篇翻译测试结果来看,汉译英中最为匮乏的往往不是高级的词汇、复杂的句型,而是对原文隐含的意义进行推理,并在译文中体现整体的逻辑连贯。

例2今年上半年,中国经济增长7%,单位GDP能耗同比下降,经济增长的质量稳步提高。近来中国出口、投资、工业等部分领域增速有所放缓,经济更多依靠内需、依靠消费贡献,这正是我们主动进行结构调整取得积极成效的体现。

B组受试者较为典型的译文是:In the first half of this year,China’s economy increased by 7%.Energy consumption dropped as a proportion of GDP year on year,and China’s economic growth is also steadily improving in quality.Recently we witnessed a slow-down in exports,investment and industrial output,and growth in China now relies more on domestic demand and on individual consumption.This is an expected and positive result of voluntary structural adjustment.

译文整体用词准确、行文流畅,已经传达出原文的全部字面信息,但分析原文可知,前半部分说的是中国经济在增长,后面却谈到经济增速放缓,因此在理解原文时,需要在“近来”一句之前加上“至于”(as for)等词语,以示上下文之间隐藏的转折关系。

受试者汉语逻辑能力不足也影响了英译汉时对译文的审校。有学者认为,逻辑能力主要体现在译者理解原文的阶段[32],但事实上在英译汉中,译者同样需要理解自己产出的译文。实验发现,部分受试者理解了英语原文,却并不理解产出的汉语译文,也难以发现译文中的逻辑失误。

例3Researchers have found mounting evidence linking loneliness to physical illness and to functional and cognitive decline.As a predictor of early death,lonelinesseclipsesobesity.

B组受试者较为典型的译文是:“研究人员发现,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孤独与身体疾病、功能和认知能力下降有关。孤独预示着早亡,和孤独症相比,肥胖症只是小问题。”

绝大部分受试者表示,他们在查阅词典后都能够确定原文斜体部分的eclipses为“使黯然失色”之意,原文的含义为“在预示早逝方面,孤独使肥胖相形见绌。”可见,受试者是理解了英语原文的。然而即使如此,大部分受试者仍未发现译文的含义与原文是有出入的。predictor和eclipses两词在意义上相关,表述的逻辑是孤独和肥胖都可视为早亡的预兆,而汉语译文却没有体现这一内在关联。原文第二句可译为:“孤独比肥胖更能预示人的早逝”,以明晰原文的逻辑关系。可见译者汉语逻辑能力高低决定了对原文和译文理解的深度,是决定译文整体质量的关键。

第二,英汉及汉英互译中,涉及汉语的部分毋庸置疑需要译者具备严密的汉语逻辑能力;在涉及英语的部分,由于译者通常已经具有较为熟练的外语水平,已经跨越语言门槛,因而母语阅读能力能够有效发生迁移。对于高水平的外语学习者而言,母语迁移能力主要体现在文意总结、评价性理解等深层次阅读理解活动中[33];译者调动母语迁移过程中的强化和抑制机制,构建连贯的心理表征[34-35]。此时汉语逻辑能力实际上同时负担英语和汉语的双重理解任务,因而对译者策略能力这一核心能力的影响显著加大。

四、结束语

在研究结束后进行的开放式访谈中,部分受试者表示,虽然经常进行翻译实践,自我感觉准备较为充分,但多次参加CATTI二级笔译考试实务科目都未能通过。本研究表明,严谨的汉语逻辑能力能够有效促成翻译能力向高阶转化。可见,在英语语言能力达到一定阶段并积累了一定翻译经验后,译者想要突破翻译能力发展的瓶颈,需要重视自身汉语逻辑能力的锻炼。

猜你喜欢

笔译受试者译者
涉及人的生物医学研究应遵循的伦理原则
涉及人的生物医学研究应遵循的伦理原则
浅谈新型冠状病毒疫情下药物Ⅰ期临床试验受试者的护理
跨学科口笔译研究的百科全书——Researching Translation and Interpreting介评
疫情下普通患者应如何进行肺功能检查?
论新闻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
如何有效应对当前市场对商务英语笔译的需求
英语翻译中的笔译要点研究
英文摘要
英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