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线化疗前后血清VEGF改变与小细胞肺癌疗效的相关性分析

2020-07-02李元芹刘文静孙宜田朱洁晨张毛为刘亚南张晓娇赵力朱述阳陈碧

临床肺科杂志 2020年7期
关键词:毒副肺癌病灶

李元芹 刘文静 孙宜田 朱洁晨 张毛为 刘亚南 张晓娇 赵力 朱述阳 陈碧

小细胞肺癌(small cell lung cancer,SCLC)属于恶性程度极高的神经内分泌肿瘤,约占所有类型肺癌的10%~15%,具有生长快、易转移等特征。虽然对放化疗高度敏感,初治缓解率高,但其极易发生继发性耐药,导致肿瘤复发,总体预后差[1-2]。EP方案目前仍为晚期SCLC的标准一线方案,早期判定化疗疗效避免无效治疗至关重要。大量研究证实,肿瘤血管生成在SCLC发生发展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是最强的血管生成刺激因子[3-4]。VEGF通过与VEGFR结合,引发上下游通路中一对中间信号发生级联反应,最终影响内皮细胞生理特性,影响整个血管环境,促进肿瘤生长和转移[5]。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本中心的数据,探讨化疗前后VEGF的改变是否可作为监测SCLC化疗疗效的指标。

资料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收集2017年1月至2019年5月于我院初始治疗的50例SCLC患者作为研究组,其中男性23例、女性27例;年龄42~78岁、中位年龄52岁。随机选择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其中男性15例、女性15例;年龄40~75岁、中位年龄50岁。随访截至时间:2019年6月。纳入标准:年龄≥18岁;ECOG评分 0~1分;组织病理学确诊为小细胞肺癌的初治患者,包括支气管镜活检组织、CT引导下穿刺;临床分期为Ⅳ期患者;至少有一个可测量病灶;采用标准的EP方案(VP16+DDP)化疗。排除标准: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合并其他肿瘤患者;既往接受过系统性放、化疗患者。

二、标本采集与处理

健康体检者抽取静脉血测定VEGF值。SCLC患者化疗前VEGF值:化疗前3天内采集SCLC患者静脉血,测定VEGF值。化疗后VEGF值:一线EP方案化疗后10~14天采集SCLC患者静脉血测定VEGF值。△VEGF=化疗前VEGF-化疗后VEGF。VEGF正常值范围0~142.2 pg/mL。肿瘤标记物NSE、CEA及proGRP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及配套试剂检测。NSE正常值范围0~16.3ng/mL,CEA正常值范围0~4.7ng/mL,proGRP正常值范围0~65.7pg/mL。

三、观察指标

一线EP方案3周期化疗后,影像学评估患者近期疗效,分为完全缓解(complete response,CR),即所有靶病灶消失,任何病理性淋巴结(无论是否为靶病灶)的短轴值必须<10 mm,肿瘤标记物恢复正常。部分缓解(partial response,PR),即与基线相比,所有靶病灶直径的总和至少减小30%。 疾病稳定(stable disease,SD),即与靶病灶直径和最小值相比,既达不到缓减标准、也达不到恶化标准者。疾病进展(progressive disease,PD),即与靶病灶直径和最小值相比,所有靶病灶直径的总和至少增加20%;直径总和增加的绝对值还必须大于5mm;出现新的病灶。总体有效率(overall response rate,ORR)=CR+PR,疾病控制率(disease control rate,DCR)=CR+PR+SD。记录比较△VEGF高低组发生各种不良反应情况,包括骨髓抑制(包括白细胞、中性粒细胞、血红蛋白及血小板改变)、恶心呕吐、肝肾功能不全等,评估治疗安全性。

四、统计学分析

应用统计软件SPSS 13.0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两样本独立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卡方检验。等级数据采用秩和检验的方法;P<0.05定义为具有统计学差异。

结 果

一、化疗前SCLC患者与健康对照组血清VEGF水平比较

我们首先比较了SCLC患者与健康对照组中血清VEGF表达,结果发现:SCLC患者化疗前血清VEGF值(278.56±5.68)pg/mL)高于健康对照组(80.13±2.54)pg/mL,具有统计学差异(t=814.953,P<0.05,图1)。

图1 化疗前SCLC患者与健康对照组血清VEGF水平比较

*P<0.05

二、血清△VEGF高低与SCLC肿瘤标记物水平关系

表1 比较血清△VEGF高低与SCLC肿瘤标记物水平关系

我们首先按照中位数值将△VEGF各分为高低表达组,即△VEGF (低< 131.43 pg/mL,n=25;高≥131.43 pg/mL,n=25),分析△VEGF水平与化疗前后肿瘤标记物CEA、NSE及proGRP之间关系。结果发现:经EP方案化疗后,△VEGF高、低两组的CEA、NSE及proGRP均较化疗前下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表2)。与△VEGF低值组比较,△VEGF高值组CEA、NSE及proGRP下降更明显,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表1)。

三、血清△VEGF高低与SCLC化疗疗效评估关系

进一步我们分析△VEGF水平高低与SCLC患者一线使用EP方案化疗疗效关系。结果发现:△VEGF低值组,ORR为仅为4%,DCR为36%;而△VEGF高值组,ORR为20%,DCR为64%;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提示:通过检测△VEGF改变,可用于预测SCLC患者化疗疗效。

表2 比较血清△VEGF高低与SCLC化疗疗效评估关系[n(%)]

四、血清△VEGF高低与SCLC化疗后毒副反应关系

我们探讨血清△VEGF高低与SCLC化疗后毒副反应关系,△VEGF高低两组之间毒副反应类似,包括骨髓抑制、肝肾功能不全以及恶心呕吐等无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3)。

表3 比较血清△VEGF高低与SCLC化疗后毒副反应关系[n(%)]

讨 论

小细胞肺癌(small cell lung cancer,SCLC)属于恶性程度极高的神经内分泌肿瘤,占所有类型肺癌的10%~15%,易早期发生转移[6]。虽然其对初始治疗非常有效,但大多数患者因疾病相对耐药而复发,当这些患者接受进一步全身治疗,中位生存期仅为4 ~5个月[6]。随着靶向药物、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多种肿瘤中的应用,越来越多的临床试验开始研究其在SCLC治疗中的作用,但总体疗效差,未取得突破性进展[7-8]。目前仍以依托泊苷联合铂类药物(EP方案)为经典的一线治疗选择[9]。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是一种具有高度生物活性的一种二聚体阳离子糖蛋白,它特异性地作用于血管内皮细胞,使之增殖、迁移、管腔形成,并使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血管生成在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肿瘤血管新生的活跃程度是影响肿瘤细胞增殖的重要因素,而VEGF是肿瘤血管生成最重要的促进因子之一,故它可反映肿瘤的发生、发展和归转。通过检测血清中VEGF的含量,可以达到肿瘤早期筛查、肿瘤病人治疗的疗效观察与复发监测、与血管新生相关疾病的辅助诊断、监测与评价、VEGF相关抗肿瘤药物(如贝伐珠单抗)个性化效果评价等目的。研究表明VEGF信号通路激活及血管生成在SCLC发生和演进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10-11]。微血管密度与VEGF水平与SCLC的预后呈负相关[12-13]。Trafalis DT等[14]通过Ⅱ期临床发现,贝伐单抗联合伊立替康对于复发的SCLC疗效确切,副反应可以耐受。Stratigos M 等[5]总结了目前SCLC抗血管治疗的现状,未来仍需大样本、多中心、随机Ⅲ期临床研究来验证。Lin H等[15]通过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得出结论,抗VEGF联合化疗可提高SCLC疗效,毒副反应可以耐受。Meder L等[16]指出联合PD1免疫治疗和抗VEGF可能是未来提高SCLC疗效的方向。

本研究中,我们首先比较了SCLC患者化疗前VEGF表达水平与正常体检健康人群的差异,发现:与正常体检人群相比,SCLC患者血清中VEGF水平明显升高,结果与之前的研究报道一致[3,17]。进一步,我们比较了化疗前后VEGF的改变水平(△VEGF)与SCLC相关肿瘤标记物的关系。结果发现:经EP方案化疗后,△VEGF高、低两组的CEA、NSE及proGRP均较化疗前下降,具有统计学差异。此外,与△VEGF低值组比较,△VEGF高值组CEA、NSE及proGRP下降更明显。提示△VEGF可能会与SCLC一线使用EP方案化疗疗效相关。

接下来,我们分析△VEGF水平高低与SCLC患者化疗疗效以及毒副反应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相较于△VEGF低值组,△VEGF高值组ORR(20% vs. 4%)和DCR(64% vs. 36%)均更高,疗效更好。进一步研究两组之间毒副反应类似,包括骨髓抑制、肝肾功能不全以及恶心呕吐等。因此,检测△VEGF可用于监测SCLC一线使用EP方案化疗的疗效。

由于SCLC对于初始的治疗高度敏感,影像学检查常难以做到更早期、无创以及实时监测。而联合检测化疗前后VEGF的改变,具有无创、敏感、经济等优点,可用于实时监测SCLC患者的化疗疗效。

猜你喜欢

毒副肺癌病灶
对比增强磁敏感加权成像对肺癌脑转移瘤检出的研究
氩氦刀冷冻治疗肺癌80例的临床观察
Optimal UAV deployment in downlink non-orthogonal multiple access system: a two-user case
PSMA-靶向18F-DCFPyL PET/CT在肾透明细胞癌术后复发或转移病灶诊断中的作用分析
培美曲塞和吉西他滨分别联合顺铂治疗晚期肺腺癌近期疗效及毒副反应情况探讨
术中超声在颅内占位病灶切除中的应用探讨
microRNA-205在人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基于肺癌CT的决策树模型在肺癌诊断中的应用
基层门诊药品毒副反应的观察与分析
灵芝孢子粉对恶性肿瘤放化疗的减毒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