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立体构成的学习过程对学生设计思维的培养

2020-07-01谢雨珍崔斌

现代营销·理论 2020年10期
关键词:空间

谢雨珍 崔斌

摘要:立体构成作为艺术设计类专业中,基础的三大必修构成课之一的重要科目,该课程目前广泛运用于美术类以及艺术设计方向专业的基础教学中。作为基础类的课程,立体构成有着通过学习,让够思维能从平面视觉到空间思维架构的转变和衍变,是艺术设计学习的的重要一环。但目前课程的主要教学方式还处在与现今艺术类教育向悖论的方向,本文从立体构成的基本概念和空间概念的基本塑造方面进行探讨,并且通过不断地与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新思维的教学学习,并不断地总结经验,优化课堂。

关键词:立体构成;空间;立体思维

立体构成的基本概念指的是在三维的空间里,把握基础的视觉三大要素和立体的形态特征,根据形式美的构成原理对基本的元素进行元素拆分、元素重组、元素拼接等方式,在同一个空间里构建出新的、丰富视觉的、立体三维的作品。立体构成的课程是艺术设计专业必修的重要基础课之一。是唯一一科与空间产生直接关系的,三维的、立体的、实物触感的基础课程。立体构成的学习是从扁平化视觉感官,延伸到三维空间立体视觉感官的基本训练、重要的手段和入门的阶段。与该课程紧密联系直接相关的有包括雕塑造型、工业艺术设计、园林景观设计、建筑室内艺术设计、动漫游戏设计、广告设计等等的艺术设计类相关的行业。

保罗. 杰克逊在《从平面到立体》一书写到“在教学实践中,模型和折叠的二者关键区别在于:模型仅仅是模型,学起来也许十分有趣,做出来也许非常好看,但这个过程并不能教会学生如何将他们的创造性应用到自己今后的设计工作中去。相反,如果交给学生折叠技巧,他们就能够掌握各种基本方法,然后运用到不同的材料上,以适应各种不同的设计需求。环顾四周,我们可以找到很多折叠的案例,它们遍布大自然和人工制造的世界。”[1]这一观点也正是教师在立体构成课程中,应该遵循和实践的方向。在课堂教学上应该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做思维方面主导的启发式的、技术方面的教学方式:在平面思维到立体思维过渡这个过程中,让学生能够在教师所引导下进行发散性思维训练、动手实践模型训练等的过程里,将空间思维和造型形体的关系发生新的思维构建。

一、立体思维构建的过程:

最主要的教学目的应该是“教”会学生能够主动对空间、对造型形体进行思考和不断尝试制作实验。学生动手的过程最主要主要是为了能够对形体的造型进行塑造和训练。通过引导学生的动手实践,从而对空间和立体造型的形态有直接而且更深层次的理解。首先要在平面空间里的思维到立体空间里的思维的转换,要经过三个阶段:

(一)需要先从二点五维作为基础的跳板。平面基础中最主要的材料为画纸,一般手法是通过画笔在扁平空间里进行素描关系的绘画,让视觉上有绘画画面的立体感。从平面到二点五维的立体变化,可以从最基础的触感进行着手,通过凸起肌理的材质如:树叶木棍、纺织面料等易找的基础材料,进行反复叠加、加厚等方法对凸起肌理的立体重塑,来进行简单的二点五维练习。

(二)第二阶段从突出肌理到利用卡纸或者普通纸张的折叠的材料转换,这个过程是需要从所学习过平面构成里归纳、总结并且提取出三大元素:点、线、面进行办立体重塑。利用纸张这一单一的材料,通过折纸的技术和技巧,能够达到从普通肌理叠加到单一元素重新塑造。在此阶段的学习思维过程中,着重强调的是摒弃拿来元素的直接使用,利用“0”元素,同质元素进行立体空间塑造。同质元素进行二点五维的半立体空间塑造到柱体全立体的造型转变的过程,在这一阶段中,最主要的思维方向是能够利用原本构成的基础的元素进行抽象的造型构建。从技术上来说:要了解立体感是用厚度构成来塑造形态的;要符合一定的力学全立体的基本特征,切合物理特性。从艺术审美上来说:作品实体形态与空间关系需要达到相互和谐;作品工艺上要求精细;从视觉审美上需达到美观和具有观赏性。

由此可见,要从平面视觉思维到立体空间思维的转化,必须经过思、考动手作为基本切入点 。

二、立体构成思维的重点:

(一)《设计艺术美学》一书中有提到“无论从什么角度来强调现代设计的特点,同时都不能不承认现代设计在表现方式上首先体现为一种形式的设计。设计的变化显现为形式的变化。”[2]这一论述正是应正了在美术设计教学中,无论是哪一方面的教学,其主要目的都是为了“美”而存在。

(二)在现代设计中,立体构成属于后现代对于艺术设计学习的基础总结和训练的一个方向。通过对三维立体作品实际操作的過程,能够实际触摸体会到:空间中,立体作品的实感。该课程的作业结合了三大构成基础的视觉要素,运用基础要素点和线、线和面或者点和面之间的不断叠加在不同材料上、不同结构中进行空间里碰撞。在造型形体审美上运用了繁与杂、运动与静止、重复与单一等的多角度立体的形势美观。

总的来说通过立体构成作品的制作,能够更直观地将思维和空间、视觉感官更有效得融合起来,加深对艺术设计的认知,以及激发设计思维的拓展。

三、小结

综上所述,立体构成的目的在于了解和熟悉空间的基础物理规律,立体思维的创造方式,以及艺术造型形态的表现方式方法。通过发散性思维训练、基础元素提炼、基础元素概括、造型的表现方式等手段,提高学生的造型艺术能力与艺术审美能力。能够通过在对立体构成的学习过程里在思维和动手技术上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在立体构成的课程中教师应该不断地优化教学的模式,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实际动手积极性,增强动手技术上的能力。1.引导学生能够在对立体构成的学习过程中,重视思考和动手能力。教师在上课过程中应该要多激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偶发性的发散性思维,在课堂上适时及时改正教学方法和课堂策略。 2.在与学生谈到面对立体思维和空间思维的塑造的困难时,教师和学生之间应该进行多沟通,并且是更深入的沟通,在沟通过程中也将部分难点用简单易懂方式进行教学。3、要以“刁钻”的眼光去对待教学,争取精益求精。注重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明确该科目的主要教学目的,能够让学生通过学习掌握独立思考,激发思维真正掌握学科的核心,提升艺术综合素质,在往后的艺术设计方向学习内容中能够融会贯通。

参考文献:

[1] 保罗. 杰克逊. 从平面到立体:设计师必备的折叠技巧[M]. 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12.3:7

[2] 潘鲁生. 设计艺术美学[M]. 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2:199

猜你喜欢

空间
创享空间
空间是什么?
创享空间
日常
创享空间
游戏空间
静谧空间
空间碰碰车
QQ空间那点事
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