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良好行为习惯对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研究

2020-06-30李波

新教育时代·学生版 2020年3期
关键词:行为习惯心理健康幼儿

李波

摘 要: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我国的家长越来越重视孩子的学前教育,对孩子心理健康层面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幼儿期能够拥有良好的心理健康状态是对孩子一生都有帮助的。其中,幼儿行为习惯的培养与孩子心理健康的发展是密不可分的。因此,本文就以幼儿行为习惯培养中会产生的问题及心理健康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合理的建议及措施。

关键词:行为习惯 幼儿 心理健康 发展

培养幼儿的良好的行为习惯不仅是其优良品质形成的基础,还是促进幼儿身心健康最简单有效的方式。幼儿时期的孩子正是对各个方面都比较空白的时期,不好的习惯也非常少,所以这个时候就需要通过教师及家长共努力,以身作则妥善引导,使孩子在幼儿时期就能够更加稳固的建立良好的行为习惯。

一、幼儿行为习惯培养与心理健康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幼儿行为习惯与心理健康之间的联系

心理健康,是指人在活动过程中心理状态的各个方面都处于一个良好而正常的情况。经过研究,幼儿心理健康的理想状态是对事物充满好奇、安全感充足与人亲近、不压抑情绪随时流露感情、与人同感乐于沟通并且能接受变化的,行为上还需要表现的与年龄相符、与所处文化相符。所以幼儿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是可以一定程度上对幼儿心理健康发展起到良好帮助的,而心理质素的健康又必然会给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带来好的影响。所以两者之间往往是一种互帮互助、相互促进的关系。除此之外还需要注意的就是,在幼儿成长的关键期,能够影响到幼儿心理健康的因素还有很多,所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和家庭对幼儿的教育理念上一定要做到细心全面,让孩子在事物的认知与学习中不断提高自身的习惯素养帮助健康心理的养成[1]。

2.家庭教育方式的不合理

幼儿阶段的孩子很多行为习惯的养成都来自家庭的影响,孩子各方面的第一任启蒙老师往往都是父母。因为幼儿时期的孩子,对待周围的世界还是懵懂无知的,也缺乏对事物的是非判断,曾经有一个教育学家提到过教育的起源,称其就是来自孩子幼儿时期的无意识模仿,所以在此阶段,如果一些家庭对幼儿时期孩子的教育没有足够的重视,也不对孩子做一些学前教育,而是毫无顾忌地在孩子面前暴露出如吸烟、爆粗口、乱丢东西等这类不好的习惯,甚至在孩子犯错后不及时引导使其改正,而是打骂孩子。也有些家庭的家长还保留着许多错误的思想观念,比如把孩子当作比较炫耀的对象、不尊重孩子的隐私、喜欢把自身遗憾寄托在孩子身上等等的错误理念。这些错误的做法和思想观念不但会对孩子的心理健康造成不好的影响,让孩子在幼年时期就产生阴影,还会使孩子去模仿家长错误的做法,继而影响到身边同样年幼的孩子去效仿,造成恶性的循环。而曾经用在幼年孩子身上的错误思想观念的教育方式,也极有可能会在孩子长大成人后被延续使用给下一代孩子的身上,造成幼儿心理压力的逐渐增大,对幼儿心理健康的发展极其不利。

3.幼儿园整体环境及教师的影响

幼儿时期的孩子往往比较依赖自己熟悉的环境、事物及人物,只有在自己熟悉的环境下才能够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去学习和探索新鲜、未知的事物。但来自家庭的教育始终是有限的,想要孩子能够在未来更好地成长,那么幼儿园便是每一个幼年时期孩子的必经之路。此时孩子从熟悉的家庭氛围中来到了幼儿园这个完全陌生的环境,或多或少都会产生恐惧和焦躁的心理,表现为爱哭闹、烦躁、惶恐不安、无法集中思想、不愿与父母分离等行为。而且因为每个孩子的适应能力不同,教师对幼儿的行为习惯培养就不能同时进行,焦躁情绪也会一定程度地影响到身边的人。除了陌生环境,部分幼儿面对陌生教师的教导时,会从心底产生抗拒不愿意听话,这时,一些职业素养不够的幼儿教师就会在孩子的培养教育上产生不耐烦情绪,不再愿意给予孩子引导及鼓励,甚至有新闻曾频频爆出幼儿教师训斥打骂孩子的案例。因此,幼儿教师应该积极提高自身教学态度、方式及职业素养,用合理的教育手段对幼儿进行教育工作[2]。

二、培养良好习惯促进幼儿心理健康的策略

在了解了我国现阶段对于幼儿行为习惯培养及心理健康发展方面存在的缺陷后,针对上文所言将提出以下的相关的解决措施:

1.日常行为习惯的培养

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其实并不是一项轻松的任务,是需要长时间去坚持并且每天重复练习才能加以巩固的。这个时候,教师就可以与家长一起跟孩子共同制定良好习惯养成的守则,共同去遵循,给孩子树立榜样。比如吃饭不挑食、便后要洗手、早睡早起、按时午休、讲礼貌、爱护环境卫生等。在教师与家长的耐心指导、纠正下日积月累的使幼儿养成良好习惯。

2.环境与氛围的影响

在日常的生活中,幼儿养成一些习惯的时候很大程度上都是以父母和老师为榜样的,所以家长和老师就应该先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以及良好的个人习惯,然后再给孩子做好示范,对孩子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而且也只有幼儿身处的环境与氛围是积极且良好的,才能使其心理健康得到有利的发展。

3.多元化的教育培养

在幼儿园的生活中,教师不仅仅要在口头上对幼儿行为习惯进行规范培养,还应该加入一些多元化的教育方式,比如可以开展良好行为习惯的主题活动,讲一些有关以谦让、诚信、谦虚等内容的小故事、唱一些容易上口且思想积极向上的儿歌、做一些能发挥集体创造力的小游戏等等。并在日常中经常对行为习惯表现较好的小朋友及时给予鼓励,并制定合理的奖励机制,更加有效地促进幼儿积极养成良好习惯。

4.加強教师与家长的沟通

为了能够保证孩子在任何环境下都有保持良好的行为习惯及健康的心理活动,教师和家长应多保持联系,尤其在发现幼儿有异常的行为举动的时候,更是要相互交流沟通,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掌握幼儿的心理状况。

结语

总而言之,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养成对于幼儿的心理健康发展很大程度上产生了的积极影响,所以教师与家长都不可以松懈,共同为幼儿提供优秀的教育环境,尽早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从而更好地保障幼儿的心理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罗世兰,王智,张大均,etal.幼儿心理素质与良好行为习惯、问题行为的关系[J].学前教育研究,2017(04):58-65.

[2]吴飞晓.培养良好行为习惯,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全面发展的研究[J].科学与财富,2017(14):113-113.

猜你喜欢

行为习惯心理健康幼儿
幼儿美术作品选登
幼儿优秀作品欣赏
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多动症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策略
浅谈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重要性
基于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课程
少年儿童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着成中值得关注的48个生活细节
幼儿画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