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5G赋能金融,行业转型与变革

2020-06-30刘英团

产权导刊 2020年5期
关键词:金融服务金融

刘英团

截至目前,工行、中行、建行、浦发等商业银行已相继推出5G网点。有报道称,全国首个“5G+金融小镇”已在苏州高新区科技城落地。科技创新满足需求。相比2003年非典“隔离”誕生互联网,2020年新冠“隔离”真正诞生了“在线云经济”“非接触经济”。“在线云经济”“非接触经济”不仅是云计算5G时代典型应用,在线医疗、远程医疗也广泛应用在国内外“新冠疫战”上,真正彰显了5G内核价值。与4G相比,5G具有更大带宽、更高速率、更低时延、更大连接等特性,5G通信技术不仅能实现三维图像的高质量传输,还能提供通信信息之外的数据采集、实时定位、远程诊疗等融合功能。从商业影响上的最终结果看,这一轮全民抗疫又是一场举国之力、“恰如其时”的高强度、集中沉浸式用户习惯培养活动,是对5G时代社会经济、生活、生产新形态的集中酝酿。经此一疫,全社会都将步入深度在线化模式。

也许金融科技带给消费者的直观感受在于流程的便利,但对于金融机构而言,与客户增加“实时智能的接触”意义更重大。作为当前信息基础设施的核心引领技术,5G赋能金融,使金融机构的触角能够通过在线方式更敏捷地伸向客户,“屏幕对屏幕”将更大程度上地取代“面对面”。在《5G金融:科技引领时代变革》中,金融银行专家莫开伟、陈明银、邱泉是这样认为,“现代信息技术与金融业相遇所起的‘化学反应,不是简单的二者相加,更不是被动地将信息技术融入金融活动中,而是二者的相互选择、相互适应、相互渗透,更是融合发展与创造创新的过程”,5G对于金融领域的影响可划分为二,一是优化和创新现有的金融服务模式及体验,如连接速度、产品形态、服务模式、触达渠道等,银行致力于提供嵌入生活、实时智能响应客户需求的金融服务,成为一种服务而不单单是一个场所;二是探索金融服务的发展和变革,打造“实时智能的敏捷银行”。

5G技术赋能金融具有很强的变革性、时代性和发展性。一方面,5G为生产、生活方式的创新提供了手段。5G赋能金融,使得金融服务变得无处不在,提升其便利性与可得性。通过技术手段推动金融创新,形成对金融市场、机构及金融服务产生重大影响的业务模式、技术应用以及流程和产品。另一方面,作为整个通信技术革命中移动技术变革的重要一步,5G速度、时延、容量、能耗的改进提升,不仅促使金融业务向更深、更广的领域延伸,泛在网、低功耗、万物互联、重构安全体系等特性又丰富着5G金融的内涵和外延,并推动着金融业发生各种深刻的变革。疫情之下,很多场景并非全新场景,而是疫情突出了这类场景的存在度。如果包括5G在内的银行科技创新能力及时跟上,这其中会有很多场景体验在得到足够改善后足以培养人们形成使用习惯,成为疫后市场竞争中新的杀手级应用。

5G的应用不仅仅在智能手机,其高带宽、低时延的特性将被应用于各行各业。“我知道5G会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无法想象具体会出现哪些变化。”正如小米科技创始人雷军所言,4G改变生活,5G改变社会。未来,不仅仅是金融服务通过开放API进入到各个场景实现融合性更高的金融场景,银行所打造的开放平台势必会孵化出更加符合客户需求和新金融发展趋势的全新金融服务体系,真正实现银行创新教父布莱特·金所描述的“金融常在,银行不再”的场景。从具体实践看,前期各大商业银行均优先选择相对封闭的垂直场景切入,积极布局出行、住房、教育、健康、养老、社区、公共服务、B2C(Business To Customer)市场、B2G(Business To Government)政务、理财与保障、数字内容与新媒体、旅游与酒店、运动、餐饮、跨境服务等15大场景生态领域。5G技术与金融业深度融合,还彻底改造和创造新的金融监管理念、金融发展模式、金融产品、金融场景、金融服务及金融发展方向,并大幅提升传统金融的服务效率、积极应对传统金融的痛点,使得金融业的服务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扩展。

就像1G时代的人很难预言iPhone,2G、3G时代的人无法预测微信和抖音一样,我们现在也无法预见5G将会如何改变世界。借助5G的万物互联、高速传输及泛在网等功能特点,建立与企业的连接,形成企业产业信息化的数据入口,轻松消除普惠金融供需信息不对称的矛盾,根据服务对象主体的需求,提供定制化服务,做到“一对一”、多样化的金融服务。5G时代的金融服务场景将更加丰富和美化,消费者不仅不用到银行营业大厅就可以办理各种金融业务、购买理财产品,在宾馆、咖啡厅甚至远离城市的郊外,只要有移动网络覆盖,就可轻松开展各种金融活动。更为重要的,通过5G万物互联及泛在网功能,既有利于金融机构重新认识自身经营不规范的行为,并使金融机构对金融风险信息的掌握得更加全面,对风险信息的抓取更加迅速和灵敏,借助于大数据分析,几乎可以做到对客观风险进行精准、量化或定性的判断,以及时实施干预,从而使风险监控更全面、更智能、更高效、更精准。

5G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安全审慎与合理应用,极大地促进金融创新,减少信息不对称等因素带来的系统性风险,并提升金融服务的可得性、便捷性、满意度与安全水平,最终实现巩固金融系统稳定性、提升金融服务效能。一是资金配置效率更高。5G使全社会金融投资信息实现了高度对接,闲置的社会资金将最大程度、最大范围被充分合理利用,资金需求将得到更大程度的满足,人们对金融投资的效益有可能获得最大化;二是交易成本更低。5G技术的万物互联功能运用于金融服务,使得金融机构可对所有需要提供普惠金融服务的企业或个人进行市场细分,根据不同的金融需求状况提供定制化、个性化的普惠金融服务方案,提供批量化的金融服务,形成普惠金融优势,最大限度地节约普惠金融成本,实现金融机构提供普惠金融服务成本与普惠金融使用者支出成本的“双低”;三是金融服务更加便捷。5G技术与金融的融合,使得金融服务的便捷性超过以往任何一个时期,金融服务进入一个无所不能、无所不在的“万灵”时期,通过由点到面将银行信息触角从单一企业延伸整个产业链,实现产业链上游、下游、合作企业的数据信息整合,形成垂直行业整合一体化。

作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5G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一方面,5G促进银行、证券、保险等传统金融业态的升级改造,催生新的金融业态;另一方,5G改变着金融的管理方式和经营管理思维。此外,5G赋能第三方支付更加多元化,二维码支付终将退出历史的舞台。第三方支付将迎来颠覆性重构,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的“生物识别”(如“刷脸”)不仅使支付场景更加智能化,对消费者的保护也更加全面可靠。再有,5G技术与金融的深度融合,也使得各金融监管机构之间的部分职能可被相互代替(或融合),这就需要重新整合、划分各金融监管机构的职责和权限,以使监管更加规范合理。基于行政与效率的追求,一家金融监管机构就足以对所有金融业态实施有效的监管,并避免“多龙治水”之下的权力冲突。这意味着,“不久的将来,(不仅)金融混业经营将会得以真正实现,金融和其他行业的界限也会逐步模糊,此前部分被禁止的业务领域将会放开,新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将会诞生……目前金融行业经营规则、行业监管制度、风险防范边界等都需要重新修正,整个金融行业的发挥在那道路将被改写”(莫开伟、陈明银、邱泉《5G金融:科技引领時代变革》)。

5G是一个起点,每一次革命性的技术进步都对产业格局产生深远影响。基于美国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规模投资,以及特朗普“美国一定要赢得5G网络的竞赛”,中美两国在5G上“刀戈相见”基本上不可避免。而新冠肺炎疫情快速席卷全球,在对中国经济增长和社会治理带来短期冲击的同时,也为各产业和全社会加速数字化转型制造特殊契机,为市场生态长期变革埋下深刻伏笔。疫情发生后,传统零售、餐饮、酒店、娱乐、交通、旅游、教育等线下场景几乎全面停滞,部分线上需求“爆发式增长”,线下服务线上化、数字化、智能化进程加速前进。疫战期间,“非接触式”交易和服务新业态异军突起,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等前沿科技应用在医疗诊断、远程配送、便民服务等领域多点开花,成为“科技战疫”和稳增长、保民生的关键支撑。无人零售、数字营销、智能城市等新兴业态蓬勃涌现,为“后疫情时代”中国经济破茧重生、求新谋变创造了积极条件。

应当注意,此次疫情充分暴露出部分行业和企业过度依赖线下服务模式的局限性、敏感性和脆弱性。受疫情影响,不少金融机构的传统营销和服务渠道失速、失能,部分消费金融机构面临较大生存压力,贷款需求减少,资产质量下滑,而在线教育、线上医疗等优质线上场景却集中爆发。5G技术与金融业深度融合,不仅彻底改造和创造新的金融监管理念、金融发展模式、金融产品、金融场景、金融服务及金融发展的方向,还使得金融业的服务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扩展。从实践看,“线下需求通过线上来满足”成为行业趋势,“非接触”支付不仅成为防止新冠肺炎病毒附着在服务体进行人际传播的重要刚需,“自助收银”设备还能有效缓解超市排队压力,减少人员聚集。在疫情逐步解除和社会生产恢复正常后,教育、医疗、企业办公等庞大的在线化市场需求持续激活,有望诞生“超级应用”,并为相关领域的数字科技创新带来新机会。

2020年,5G发展的决战之年。利用5G改造工业互联网内网,引领5G技术在垂直行业的融合创新,深入实施“5G﹢工业互联网”512工程,是未来一段时间内5G“新基建”的主要发展方向。一方面,战“疫”期间5G应用已牛刀小试:来自全国各地的医生通过“5G远程CT协作平台”,共同参与雷神山医院的诊疗;上班族、学生们使用5G远程办公、远程教育软件在家办公和上课,助力疫情防控和复工复学两不误;5G技术把整个工业系统运用互联网连接起来,使工业生产智能、便捷,效率大幅度提升。在经济转型发展方面,5G在培育优势产业集群、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推动经济高质量转型发展方面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牵引和带动作用。另一方面,建立工业互联网是从产业链数字化到企业内部生产数字化转型的必然选择。放眼后疫情时代,5G不仅在支撑、助力疫情防控、复工复产等方面发挥重大作用,在稳投资、促消费、助升级、培植经济发展新动能等方面蕴含着巨大的潜力。

5G的大门,已经打开,正在向我们款款地走来。马斯洛“人本主义需求理论”认为,人类需求从低到高按层次可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爱和归属感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种,5G技术突破了通讯技术格局,满足了我们对金融业的审美与实用、求知与情感的期待。人的社会需求决定着5G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的方向。突破了5G技术瓶颈,接下来就要突破社会需求和商业应用瓶颈,要从“5G能做什么”转向“人们的需求是什么”。作为基础通讯网络,5G不仅像“座架”一样支撑着整个社会的生产和人们的生活,更蕴含着巨大的产业价值和投资机遇。基于对商业攫利与人性贪婪本质的恐惧,纵然5G或5G金融前景无限,甚至可以避免“金融风暴”式的行业灾难,但并不是没有隐忧,我们还应加强对5G时代社会管理和风险防控的研究,以突破原有金融监管框架的各种局限,使我国金融监管(治理)体系适应5G金融发展的需求。

猜你喜欢

金融服务金融
H银行“非金融服务”平台运营策略
工行为农民工提供一站式金融服务
青海省设立4957个惠农金融服务点
省级政府金融权力榜
央企金融权力榜
民营金融权力榜
多元金融Ⅱ个股表现
中国金融出版社
金融大海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