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书法教学的读帖、临帖、背帖

2020-06-30徐华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0年11期
关键词:读帖临帖书法教学

徐华

摘 要:书法是中国特有的艺术形式,学习书法能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完善人的综合素质,培养爱国主义情感。书法学习能使人养成细致、专注、沉着、持久的优秀品质。笔者以楷书的读帖、临帖、背帖,谈中学的书法教学。

关键词:书法教学 读帖 临帖 背帖

汉字是流传至今的唯一古文字,已有四千多年的历史。2011年起,教育部先后颁布了《关于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等文件,旨在弘扬民族传统艺术,加强学生的写字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化品位,凸显了书法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性。

一、读帖

读帖的“读”和语文中的“读”不同,不是朗读,而是按照一定的方法,观察、揣摩碑帖上每个字的点画、结构和神韵等。读帖是临帖的基础,读帖的工夫决定着临帖的效果。因此,在书法教学初期,教师教授学生怎么读帖尤为重要。

1.对比法观察书体的整体风格

初中生属书法初学者,以楷书为主。教学中以欧、颜、柳三种字帖为例,教师让学生进行对比观察:三种字体给你们什么感受?经过讨论,学生总结出结论:欧体笔力劲挺,方正严谨;颜体笔力雄强圆厚,庄严雄浑;柳体均衡瘦硬,骨力遒劲。了解了三种字体风格特征,学生临帖时就有了基本概念。

2.辅助线法观察字的间架结构

辅助线观察是借用米字格中的红线,将笔画确定各自的方位,及笔画间的相互关系。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借助横线来判定点画的上下位置,借助竖线来判定点画的左右位置。通过米字格的辅助线,很容易判定点画位置,观察能力便得到很好提升。

3.局部放大法观察笔画形态

《书谱》云:“察之者尚精,拟之者贵似。”道出观察细致的重要。有了整体感知、结体意识之后,学还缺少细致入微的观察,所临写的字外貌很像,却缺少一点内在的骨力,这就是没有把握笔画中细微处的变化。如下图所示,学生习作中,将“九”字的撇写成向外的笔势。经过放大观察,原帖的撇画走势向下,是不是作者的败笔?两者比较下,同学一致认为原帖好。接着展开探讨,认为作者往下走的笔意使全字笔势统一,更利于字的重心稳定。所谓秤砣虽小,力压千斤。

二、临帖

1.先摹后临,摹临并用

艺术源于模仿,书法也同样,康有为说“学书必须模仿,不得古人形质,无自得性情也”。在教学过程中,笔者采用先摹后临的方法,课间给学生十分钟,令其观察字形方扁特征,以透明纸覆于帖上摹写,此时教师强调不能因透明纸能看到下面的字,就凑近描画,而要坐正姿势,以写的要求对待摹。经长期坚持,就能准确把握字形,手部的肌肉产生记忆,为后面的临帖做了很好的铺垫。

摹侧重于手,在于“形状”的像;临侧重于脑,在于“组织”的能力。课堂中提醒学生下笔前,应先观察分析所临的字,注意笔画的起笔收笔,是方是圆?笔画的位置、长短、方向如何?各笔画的组合关系如何?一字中相同笔画有何不同?从一点一画学起,着眼于用笔结构等处,力求每一笔的准确。学书初期看一笔写一笔,不连贯,不生动,这是必经之路。这一阶段只管抓住字的间架结构不动摇,倍加临习,锤炼字形结构能力。慢慢地,手熟了,气贯了,字也就生动了。

2.己字与范字对照纠错

书法教学中,写好字,主要靠练。但传统授课,教师按照教材,讲解欧体的艺术特点:骨气劲峭、法度严谨,平正中见险绝,规矩中见飘逸。用笔结体的规律:利落刚健、遒劲内含,结体紧结、方正浑穆。教师讲得声情并茂,但初中学生未必有能力领悟其中的艺术内涵,往往一头雾水。书本的理论指导怎样才能落实到学生思想上的改变。教学中,笔者尝试己字与范字对照纠错的方法,互相视对方为参照物,检查两组字的差别,有了对比,学生就容易发现问题,既能发现自身的缺点,又能理解名家范字的优点。从而对所临范字认识得更深刻,理解得更透彻。

三、背帖

背帖忌贪多,要逐字、逐句、逐段、逐篇地进行。教学中,遴选好词好句做集字创作的试验,把掌握了的笔画、部首当作零件,进行组装。

从下图的集字创作来看,学生对欧楷的艺术风格特征有了较多的理解,手上对字形的控制能力有了明显的掌握。这种游戏性的小练习,一来可以检验背帖的效果,二来能提高学习的自信,激发学生学好书法的兴趣。

背帖是对法帖形象的记忆,是眼脑手的全面训练,把法帖当作名曲,听它百遍千遍也不厌倦,放慢心态,不急于求成,精于临帖、勤于背帖,持之以恒,学生的书法必会有新的面貌。

综上所述,写一手漂亮的字,并不是一朝一夕之事,但只要持之以恒,围绕读帖、临帖、背帖三个环节,设计科学合理的练习。教学中树立以生为本的理念,多创设情境,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多鼓励表扬,提高学生的兴趣,学生在书法艺术上定会有一番新的境界,更能促进学生養成细致、专注、沉着、持久的学习品质。

参考文献:

[1] 许科建《书法教学中临摹方法的运用及实践探究》,《江苏教育》2019年第21期。

[2] 易国文《书法课堂教学中的趣味性》,《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7年第2期。

[3] 周龙俊《简谈读帖教学的实训策略》,《江苏教育》2019年第37期。

猜你喜欢

读帖临帖书法教学
临帖孙过庭《书谱》
学好书法,重在读帖和临帖
浅谈我对硬笔书法临帖与出帖的理解
临帖创作解说词
读帖浅谈
读帖三式:欣赏·分析·记忆
对隶书体势的全面诠释
浅议小学书法教学
小学书法教学中几点困难及解决方案
我的临帖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