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读出问题”法教学过程概说

2020-06-30郭国庆

学周刊 2020年20期
关键词:教学

摘 要:“读出问题”教学法是一种注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全程自主参与性的教学方法,即注重学生自己读出问题,主动提出问题,然后自主解决问题的一种教学方法。该方法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热情,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文章从“‘三步教学,学生做主”“‘读出问题的过程该注意什么”“‘读出的问题如何解决”三个方面,对“读出问题”法的教学过程加以概说。

关键词:“三步”教学;读出问题;学生主动性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0)20-0143-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0.20.071

“读出问题”教学法不同于传统的授课模式,也与单纯的问题教学法有一定区别。问题教学法一般是教师提出问题,然后让学生解决问题的一种教学方法。而“读出问题”教学法中问题的提出者与问题教学法截然不同,是由学生在阅读文本时自己发现问题后提出问题,然后与其他学生共同思考解决问题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更注重问题的发现和提出,更倾向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

一、“三步”教学,学生做主

(一)何为“三步”教学法

第一步:积累。包括对作者、作品、文化常识、背景、字词(文言现象)等的课前自主积累,对课文的自主朗读,对要求背诵篇目或内容的自主背诵等。积累部分要在课前预习时完成,课堂上只需通过抽查来检查完成情况。

第二步:赏析。包括对文本的内容、语言、技巧、手法、结构和思想等方面的赏析。这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这部分内容必须结合“读出问题”法进行。赏析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教师对难解难懂的篇目和内容做必要的重点讲解赏析,如《离骚》《湘夫人》等年代久远,字面难懂的部分古诗文作品,以及如鲁迅的《拿来主义》等内容艰涩不易理解到位的作品;另一方面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读出问题”,对课文进行鉴赏。

第三步:探究。这是在前两步的基础上,对课文更进一步、更深层次的加工和挖掘,以培养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甚至是对文本的一种新解读。对于深层次的以及有创新价值的问题,要让学生在探究和研究性学习中展开。如在学《苏武传》一文时,有学生从李陵劝降的劝词中“读”出问题:李陵降于匈奴是真的投降还是被逼无奈,另有隐情?然后让学生展开讨论探究。这样一来,文本问题得以解决,学生的学习能力得以提高,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既授之以鱼,亦授之以渔,两全其美。

(二)“三步”教学法与“读出问题”教学法的关系

“三步”教学法与“读出问题”教学法是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在实际教学中,“读出问题”教学法属于“三步”教学法的第二步,即“赏析”部分,是整个教学过程的一个环节,不是全部环节。

(三)“三步”教学法的优点

1.积累部分,有效解决了课堂上单纯依靠赏析部分的“读出问题”教学法而无暇顾及或者忽视基础的不足。

2.賞析部分,防止了学生在赏析时读出的问题过于肤浅,只在字词等基础知识上纠缠,问题的无效性明显,而不能关注重点的、有效的问题上的弊端。

3.探究部分,是对赏析部分的补充、提高和升华。这一步不仅有利于学生开阔眼界,拓展思维,自由发挥,更有利于对学生思维能力的进一步锻炼和提高。

二、“读出问题”的过程该注意什么

“读出问题”,即让学生在文本阅读中自己发现问题,自己提出问题。那么,如何才能“读出问题”?

(一)教师的备课要有“预设”意识

这种教学法在备课时,教师不仅要有“大备课”意识,更要有“预设”意识。教师不知道学生提怎样的问题,因为学生在课堂上“读”出的问题不拘大小,面面俱到,甚至千奇百怪,和教学的重点相去甚远,“随意性”很大。所以,教师对教学环节只能假设,对问题只能预设。同时,教师的“预设问题”,除积累部分的基础知识外,无论巨细,必须面面俱到,涉及作品的语言特色、艺术手法、结构技巧、人物形象、思想主旨等属于赏析部分的各个方面。

(二)“读出问题”的“方向”意识

因为没有相关要求和限制的课堂问题的随意性和无效性很大,所以,教师必须根据不同学科(语文或英语)、不同文体样式(小说、散文、说明文和议论文等)、不同时段国别(古代或现代,中国或外国)以及不同考试要求(中考和高考),制订出不同的问题要求。这也就是学生“读出问题”的“方向”所在。

(三)学生阅读中要有“文本”意识

问题的发现、提出和解决如若离开其产生的环境本身,犹如涸辙之鲋,无以附从,没有活力,甚至丢失生命。“读出问题”法在语言学科中更是如此,学生在“读出问题”时不能脱离文本而毫无根据地提出问题。所以,学生要有“文本”意识。例如,在快速浏览《祝福》后,让学生明确这是鲁迅的一篇中篇小说,然后再继续对文本进行“读出问题”。

(四)学生提问的“主动”意识

在运用“读出问题”法的课堂上,问题不是教师提出来的,而是学生在文本阅读中“读”出来的,所以,学生在“读出问题”之后必须“主动”站起来提出问题,否则,自己的问题依然只是个问题,自己如果不花时间解决,很可能就留在了课本上。如果提出来和大家“共享”,在教师的引导和大家的共同思考下,问题的答案会呈现出来,不仅使自己的问题得以解决,还可以启发其他学生继续“读出问题”。但是,受很多因素的影响,能自己主动站起来提出问题的学生少之又少,这就要求教师积极引导激发,有时甚至还需要采取“强制”手段,相信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就会主动参与其中。当然,无论如何,学生的积极配合是该方法获得成功的关键。

(五)问题解决的“自我”意识

在运用“读出问题”法的课堂上,问题提出来之后,解决主体并非传统课堂上的教师,而是学生自己。也就是说,当一个学生提出问题后,教师应该让全体学生思考讨论,得出答案,最后鼓励大家展示答案,直至最后得出让问题的提出者,以及全体学生都明白、都理解的答案为止。例如,在学习《廉颇蔺相如列传》时,有学生“读出问题”:本文的主要人物是谁?请说明原因。结果答案有好几个,有的学生说四个:廉颇、蔺相如、秦王、赵王;有的学生说两个:廉颇和蔺相如;有的学生说一个:蔺相如。然后教师让学生通观全文三个故事后再讨论,最后有学生从节选部分主要是蔺相如的事迹内容,未节选部分主要是廉颇的事迹内容,从三个故事的文字多少、主要表现、主要作用等方面可以得出答案,那就是主要人物只有一个:蔺相如。在此过程中,自始至终都是学生在解决和回答问题,是学生主动“读”出的问题。

(六)教师上课时的“引导”意识

我们始终要明白,教学的目的主要是提高学生的能力。正如叶圣陶所说,“教是为了不教”。在运用“读出问题”法的课堂上,问题是学生自己主动提出来的,也是学生“自我”解决的。这种方法杜绝教师既提出问题又解决问题的大包大揽,我们不需要提高了教师能力却让学生无所收获的课堂,而需要提高学生能力的课堂。“读出问题”教学法中,要让课堂问题得到有效解决,教师的角色只是一名合格的课堂引导者,宏观把握者和指挥者,其主要任务是给学生布置积累任务,并督促学生完成,然后检查完成情况。更重要的是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读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当然,这需要把学生的思路往课文的重难点上引导。叶圣陶还说:“教师当然须教,而尤宜致力于导。导者,多方设法,使学生能逐渐自求得之,卒至于不待教师教授之谓也。”教师不是课堂的主角,只是学生的配角。

三、“读”出的问题如何解决

问题被学生“读”出来,并主动站起来提出来之后,就需要解决。“读出问题”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相比,在问题的解决上也不同,教师只是做一名合格的课堂引导者和宏观把握者,及时引导学生把“读”出的问题解决了。

(一)学生思考,学生解决

当一个问题被学生提出来之后,教师要留给全体学生足够的时间思考,然后让学生站起来回答问题,之后还要让其他学生进行补充,直到让问题的提出者明白了、清楚了,让教师认为彻底解决了为止。

(二)学生思考,师生解决

当一个问题的确有一定难度,即使学生共同討论都无法解决时,就需要教师的帮助,而教师的帮助仅限于通过引导启发后继续让学生自己去解决,去回答。并不像传统教法一样,教师担心时间不够,苦于问题没有得到结果,自己焦急难耐,最后讲出答案。这样做就失去“读出问题”教学法的精神要求。

(三)师生难解,课后再解

这种教学法允许出现有些问题即使是全体学生,甚至是教师也无法解决的情况,教师不必担心被“挂”在黑板上而有失颜面。这就要留在课后思考,下节课继续解决。当然,对于学生实在没有能力解决的问题,教师不能坐视不管,必须参与引导并解决。

四、结语

“读出问题”教学法在备课上是对教师个人预设能力的一种挑战。由于未知因素太多,“读出问题”教学法在教学的过程中,更是一种挑战,既是对传统授课模式的一种挑战,也是对教师把控课堂能力的一种挑战,更是对学生自主“读出问题”,主动提出问题和自我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挑战。但是,这样的课堂在形式上是轻松的,正如史建筑老师所说:“要让学生自己做事情,教师引导学生学,语文课应该越上越轻松。”

有挑战才能有机遇。“读出问题”教学法在激发学生的热情,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等方面体现出了极大的优势。通过“读出问题”教学法的实践与应用,学生对知识的识记掌握,对文本的阅读理解,都有了空前的提高。同时,该方法对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个人综合能力的提高等都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印文霞,孙臣.语文教育简论[M].黑龙江: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6.

[2]孙连勇.浅议问题教学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学周刊,2015(25).

[3]郭国庆.“读出问题”教学法面面观[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5(12).

[4]郭国庆.“读出问题”与传统教法在教学设计上的比较[J].中学语文,2019(6).

作者简介:郭国庆(1979.10— ),男,汉族,甘肃庄浪人,一级教师,研究方向:高中语文教学。

猜你喜欢

教学
「微写作」教学实践的思考
“以读促写”在初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
谈高中音乐欣赏教学中的“听、看、想、说、动”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对识谱教学的认识与思考
《可以预约的雪》教学探索与思考
对高等数学教学的一些思考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
初中50米迎面接力跑教学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