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何镜堂:建筑作品要有时代表现力

2020-06-30袁帅

小康 2020年18期
关键词:中国馆世博会建筑师

袁帅

“建筑是凝固的音乐,是石头的史诗”,中国工程院院士、全国勘察设计大师、首届梁思成建筑奖获得者、上海世博会“中国馆之父”、中国全面小康杰出贡献人物、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院长何镜堂很喜欢这句话。在他看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断涌现的重大事件记录了这些变化,见证了一个时代,“作为建筑师,我们有历史责任去记录一个时代,当我们不在了,我希望建筑还能为人民服务。所以建筑师要紧跟时代步伐,表现时代精神。”

放眼全球,那些历经风云留存下来的优秀建筑体现的都是当地的灿烂文化和人类精神的瑰宝。同样,我国的建筑体系发展至今,也体现了中华民族独特、富有魅力的文化历史。虽然这些建筑的实际功能已经改变,但这种变化是与时俱进的。这便是何镜堂团队设计出众多拥有时代表现力作品的重要原因:上海世博会中国馆体现了民族复兴,中国南海博物馆表现了“一带一路”,南京大屠杀纪念馆保留了民族记忆,以史为鉴的同时,开创未来。

学建筑首先要学会做人,这是何镜堂给研究生授课的第一课。“建筑是一个以人为本的艺术工作,评价一座建筑的优劣,要以它能否满足人们的需求作为岀发点,而建筑师的责任就是为人民设计、提供工作和生活的场所。一座较有规模的建筑不可能由一个人完成,它是集体工作的成果,所以建筑师的职业道德之一就是具有合作意识。懂得做人的道理,加上才华才智,才有设计成果。”

2010年上海世博会期间,火红的中国馆成为一道靓丽风景,惊艳了世人。作为上海世博会中国馆总建筑师,中国馆是何镜堂的代表作,是他最喜欢的作品之一,也是最能体现他这一观点的作品之一。“世博会国家馆是表现国家形象的作品,我们最终确定用八个字诠释上海世博会中国馆:中国特色、时代精神。对于如何通过挖掘中国文化来解读这八个字,我們选取了文字、颜色等多种中国元素,譬如用木头搭建中国馆框架,这与欧美的建筑方式不同。在外观造型方面,一定要抽象,一定要是精神上的体现,所以大家会联想到中国馆像斗冠、粮仓,甚至火锅等等。”何镜堂回忆,当时团队曾担心一个占地1.5万平方米的庞大建筑穿上这么红的衣服,与上海的整体环境是否冲突?会不会显得突兀?何镜堂与中国美术学院的专家进行了多次商讨、研究,最终,中国馆外观采用了渐变红。而这一研究成果也被借鉴,用于由何镜堂担任设计总顾问的迪拜世博会中国馆的设计、建设中,可谓时隔多年,对上海世博会中国馆经典设计的传承与致敬。“这些工作都需要团队来完成,不能是一个人单枪匹马在战斗,所以学建筑首先要学会做人。”

对于工作,对于成功,对于生活,何镜堂看得很轻,又看得很重。“不怕输,输多了总会赢的。”何镜堂表示,建筑既有技术一面,又有艺术和文化的一面,所以在这一领域“不存在一百分,没有绝对的精确”。已经82岁高龄的何镜堂仍然醉心工作,“有时也感到辛苦,但一个满意的创作构思或作品又使我精神振奋。我选择了一条设计与研究、创作与教育结合的道路,一条辛苦但快乐的路。”何镜堂直言,做100个作品,不如做一个精品。勤奋、技能、人品、机遇,何镜堂认为这是一个人获得成功的四要素,缺一不可。“当你感到一筹莫展的时候,坚持一步,转机就在眼前;当你满足于周围人对你的夸耀的时候,常常是你走下坡路的开始;当你能够工作的时候,尽心尽力为社会多做有益的事;当你不能工作的时候,大家依然能够想到你,关心你,呵护你,你就会感到幸福。”

猜你喜欢

中国馆世博会建筑师
为申办2030世博会,釜山将全力以赴
威尼斯国际艺术双年展中国馆展览现场
当建筑师
梦想成真之建筑师
晚清世博会参展棉纺织品的分析
2014柏林轨道展“中国馆”及“中国馆日”系列活动
喜游世博会
世博会历史
世博会中国馆昨日竣工
小八腊子游中国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