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疫情下全球经济何去何从

2020-06-30陈凤英

小康 2020年18期
关键词:全球化供应链世界

陈凤英

陳凤英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世界经济研究所原所长、研究员

这次新冠肺炎疫情是突如其来的全球大流行,是史无前例的卫生危机和社会危机。世界经济自由落体式滑落,没有任何力量可以阻挡,因为已经出现了人们居家不出、商业和经济活动停摆的局面,现在经济下滑还没有见底。

疫情将如何深刻改变世界经济格局,世界经济将由此陷入长期衰退还是会在短暂收缩后步入复苏轨道,中国又将何去何从,都是各界高度关注的问题。

疫情发展决定深度衰退的谷底有多深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最新预测2020年全球经济将下降3%。英国《经济学人》智库预计2020年全球的GDP会收缩2.2%。对于世界经济进行预判,我认为,按季度来看,可能是坡型,但如果按年度来看,世界经济依然可能是V型。底部可能在二季度,深度则取决于疫情的发展,现在仍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一是疫情是否会长期化,二是继以湖北武汉为中心的第一波、欧美地区为中心的第二波之后,会不会出现第三波,即最终冲击到拉美、非洲、南亚等地区。

迄今,美国已经出台了近3万亿美元的防疫救济计划,欧洲出台了近1万亿欧元的救助计划,中国也陆续出台各种政策。如果没有上述联合施救措施,我们很难想象全球股市会跌得多惨,主要国家的失业率会有多严重,世界经济又会滑落到怎样的深渊。

无疑,这次疫情对国际社会、世界经济、国际关系、全球秩序的冲击比“大萧条”时期还要严重。不过,今天比较幸运的是,因为采取了拯救措施,世界经济依然处在卫生危机、社会危机和经济危机中,还没有发生金融危机。美联储为应对疫情,采取了无限量的量宽政策,从最后贷款者变成最后购买者。如果没有采取这些措施,美国股市或将比“大萧条”时期更惨。并且,美国的救助政策非常细化。最新出台的4840亿美元补充救助计划,从国会两院通过到总统签署仅用3天时间,且参议院破天荒以全票通过,这在疫前是不可想象的速度和共识。面临如此大的危机,美国股市能在震荡中回调,并且还没发生金融危机,这与美国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有效性有直接关系。

世界正在深刻改变

疫情可能会给未来世界带来几个大变化,可以概括为:三个常态化、两个恶化、一个加速、一个优化。

三个常态化。一是防控防疫常态化。对疫情,全球都不太乐观,不仅医学界预警疫情常态化,一些国家政府也发出了常态治理要求。不管疫苗什么时候可以研制成功,新冠病毒或将像流感病毒一样长期存在,人们只有做好边防疫边生产的长期准备。二是负利率、零利率、低利率将常态化。为拯救生命和经济,全球所有国家都采取了前所未有的宽松货币政策,各主要央行的利率已经降到无率可降。这种现象或将在较长时期内存在,我们必须适应它。三是高债务、高赤字率将常态化。疫前全球债务高企,疫情中救人、救市、救经济,加之经济衰退,使各国财政赤字飙升,债务率再次空前增加。无论如何,这种高债务、高赤字是压在世界经济头上的大山,无法搬走。世界经济将在高债务风险下艰难前行。

两个恶化。一是贫富两极分化更加严重。一方面,疫情对穷人的冲击明显大于富人。疫情前,发达国家两极分化已经出现,疫情使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如美国富人,依然可以居家炒股,收入没有受到很大影响,且有巨额财富积累,但是穷人往往寅吃卯粮,一旦居家就真的没有钱可消费,如果没有工作,连信用卡都刷不了。社会两极分化在美国、欧洲非常严重。另一方面,疫情对穷国冲击明显大于富国。据IMF统计,目前已经有900多亿美元从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流出,加之石油等大宗商品价格暴跌,一批资源出口国和最不发达国家已经民不聊生,已有80多个国家向国际组织申请援助。随着疫情继续蔓延,战疫失败的国家和破产的家庭可能会大量涌现。二是西方国家政治极化加剧。在应对疫情不力的情况下,美欧等西方国家政治生态正在进一步恶化,指责性文章和污名化现象泛滥,国际环境骤然恶化,加之美国下半年将进行总统大选,国际关系高度紧张,不确定因素集聚,国内政治生态极化非常明显。

一个加速是指新的科技革命进程明显加快。疫情使中国在变,世界未来也会变。疫情倒逼中国经济社会加速网络化、数字化和智能化。疫情中,“宅经济”应运而生,封城、封路、封小区,人们居家难出,由此刺激了网上购物、移动支付、网络游戏、网络办公、网络课程、网络展销、视频会议等新产业、新经济、新业态。中国率先遏制病毒,率先复工复产,经济无疑将最早复苏,将再一次引领世界经济走出衰退阴影。尤其是,疫情加速中国经济转型与产业升级,将使中国经济率先实现网络化、数字化和智能化。这一次真的是网络经济、数字经济、智能经济救了中国。

一个优化是指西方人口优化。由于防控治疫措施不力,在群体免疫的思想指导下,新冠疫情在一些欧洲国家和美国的死亡率较高,尤其是一大批老人、有基础病的人因此而死亡。这虽然是非常不人道的现象,但在倡导“人道主义”的西方国家却活生生地发生着。结果,人口结构反而很不人道地实现了“优胜劣汰”,社会成本也因此减少。

全球化在升级而非逆转

有观点认为,此次疫情将使全球化深度回摆,世界将进入“逆全球化”时代。其实逆全球化不是今天才有,上世纪90年代,NGO联合抵制在西雅图召开的WTO会议,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暴发后奥巴马启动“再工业化”发展战略,包括如今特朗普提出的“买美国货、雇美国人”等等,都是因为认为当时形势对美国不利,对全球化进行纠正。此次疫情中的种种表现,我认为并不能得出全球化形势逆转的结论,只是担忧、防范、管控在上升。

不过,从产业链和供应链的层面分析,此次疫情对全球产业鏈和供应链的冲击较大,促使其发生结构性变化。我认为有几个趋势:

一是安全性上升。疫情后,各国在布局自身产业链和供应链中,安全考量肯定会增加,尤其是人员流动中会更关注卫生安全,如以后可能在签证上加注卫生安全标识。而人员的全球流动会因卫生安全而适度放缓。

二是科技性上升。今天,科技革命已经覆盖所有产业链和供应链。科技因素正在重塑经济全球化,也在重塑全球产业结构。过去,全球化的主要诱惑力在于劳动力成本,未来将是科技含量、人才因素。新的科技革命将驱使全球化无法逆转,除非一国不想发展自己的经济,不想创新自己的产业,不想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而全球供应链也将在科技革命下发生巨大变化,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将使全球供应链更加现代化。

三是区域化更加强化。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已经在调整,区域化趋势明显。疫情后,全球产业链会越来越区域化,而供应链则会更加贴近消费,最终产业链会缩短、人员流动会放慢、中间产品会减少。我一直认为,疫情和科技革命正加快全球产业链真正形成“三足鼎立”格局,即以中国为主、基于东北亚、涵盖整个亚洲的亚洲制造中心,以美国为主的美墨加北美制造中心,以德国为首的欧洲制造中心。疫情后,亚洲是很有可能胜出的地区,因为亚洲疫情会最早结束,产业链调整得最快,科技升级会最好。

后疫情时代,中美博弈是关键

受疫情影响,很多观点在看衰美国。但在我看来,美国没有真的衰退,它在金融、科技、教育等方面的优势依然存在,疫情没有改变这些核心竞争力。疫情后的世界将越来越凸显中国与美国的综合国力,所以我认为中美两国可能胜出。

关键的是,国际关系将出现翻天覆地的调整。虽然这个调整,今天我还没有看到,但是能看到的一个现实问题就是国际秩序要变,不是一般地变,以前是规则改变,未来可能是秩序改变,国际秩序可能会发生我们想象不到的变化。故此,我认为,人们需要更关心疫情后的全球秩序如何调整,其中,中美博弈是关键。

新一轮全球化,以科技为引领,以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为特征,中国迎来了新的机遇,占据了主动。理由是,首先包括金融市场在内,中国正在加快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其次,以科技为引领的新一轮全球化,虽然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核心技术不在中国,但我们有普遍和广泛使用技术的能力,数据是关键,中国最不缺的便是数据;再次,与之前人力成本引领不同,这一轮全球化为人才引领,中国不仅每年都有几百万大学生毕业,还有很多海外留学归国的高端人才;最后,中国庞大的中产阶层正在崛起,市场空间和潜力巨大。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实践中,中国推动引领新一轮全球化,还是要量力而行,一要以周边为主,二要适合产业链、价值链调整的区域化,贴近消费的需求。

目前中国也面临经济下行压力,消费作为经济增长的第一大动力,必须重视。我非常认可发放消费券刺激消费的做法,但是需要注意分层分群体有区别地发放,面对失业者、贫困者等弱势群体可以考虑直接发钱,对中产阶层或工薪层可以发放消费券,对富裕阶层则无需特殊照顾,同时要注意调动企业、平台的积极性、主动性。

新基建和老基建结合,创造就业非常值得肯定。需要注意防止僵尸企业借助疫后复工复产再次复活,清退僵尸企业是中国近年来大力推进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如果僵尸企业不能应退尽退,危害不止于其本身造成的社会资源无效占用与耗费,在更宽视野中,由此导致的一系列负外部效应更是损及中国经济整体效率、质量的提升。淘汰破产不等于失业,僵尸企业退出的同时,需要各方共同努力,推动工人转岗就业。

(本文由记者刘彦华采访整理)

猜你喜欢

全球化供应链世界
海外并购绩效及供应链整合案例研究
为什么美中供应链脱钩雷声大雨点小
新旧全球化
全球化减速:全球化已失去动力 精读
益邦供应链酣战“双11”
益邦供应链 深耕大健康
世界上所有的幸福都是自找的
全球化背景下的中俄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