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质护理对结直肠癌患者术后不良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2020-06-30黄小珍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20年23期
关键词:造口直肠癌评分

王 纤,黄小珍

(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广东 广州 510000)

结直肠癌属于恶性肿瘤[1],该疾病在我国的发病率、死忘率也越来越高。目前,为了减轻患者的病痛及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国内常采用手术治疗及化放疗措施,虽然可暂时控制病情恶化,但化放疗干预措施也为患者带来了诸多的不良反应。从而易致于患者出现精神焦虑、抵触配合治疗心理。尤其是该疾病手术治疗属于创伤性操作,术后易出现多种并发症[2]。因此,为了加强结直肠癌患者的治疗效果,降低患者的不良情绪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治疗方面采取了优质护理干预。本文主要探讨优质护理模式和常规护理模式在结直肠癌患者术后的治疗意义,具体如下:

1 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8年10月---2019年6月本院收治的122例结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1例。患者均知情本次实验目的,并经X射线、直肠镜、内窥镜排查确诊为结直肠癌,并排除其它内脏器官损伤及存在手术禁忌情况。男29例,女32例,平均年龄(68.5±7.2);结肠癌患者39例,直肠癌患者22例。所有患者均进行了肠造口的手术治疗,现将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1例,用数字表格法进行对照比较。2组在年龄、文化程度及病程上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比。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方案:密切观察患者的伤口情况、皮肤清洁情况、严控饮食禁忌等。

观察组:实施术后优质护理方案:

①观察病情变化:密切及时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和伤口处的情况,伤口处的敷料清洁程度及有无异常物渗出,有无红肿、体温是否正常等,对于造口处肠道黏膜的血运情况应予以严密监测,如有异常,需立即告知医生处理。

②心理护理:在术后,由于直结肠患者的排便习惯改变,以及本身对癌症的恐惧心理,容易产生焦虑和抑郁情绪,情绪严重者会出现自杀心里念头和行为。因此,责任护士需及时观察和发现患者的心理状态,为患者多勾勒康复后的生活蓝图,让患者从根本上建立康复后重新面对生活的自信和乐观心态。如发现患者精神焦虑或抑郁,及时引导患者根据当时情况进行合理发泄不良情绪,做到对不良情绪的调控。

有错别字,心理护理,然后拔了引流管不塞纱布,尿管也不是术后两周拔,造口护理,有专门的造口师专业指导

③造口护理及并发症预防:密切观察造口皮肤黏膜是否凹陷[4]、脱垂,造口周围的皮肤是否正常,有无皮炎或不光滑等情况,如有发现,急时告知医生处理。及时更换造口袋,避免损伤黏膜。需指导患者每日一次的造口扩张,以防造口狭窄,保持切口处卫生清洁干燥。

④引流管和尿管护理:拔除引流管后需专门的造口师指导造口护理,以防切口封闭或感染难以愈合,并形成无效腔;尿管大约在术后2周可拔除,但在留有尿管的2周内需严格护理,每日2次尿管护理,以免导致尿路感染。

⑤出院相关护理及指导:出院前,责任护士应告知并指导患者及其家属正确更换和选择造口袋,确保患者得到正确的家庭护理。医护人员随时回访患者康复情况及术后的生活质量。同时,对患者及其家属讲述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并告知患者需进行适合锻炼,但避免重体力劳动,遵医按时服药,定期前往医院复诊。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的不良情绪(焦虑、抑郁)评分、生活质量(心理功能、躯体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评分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处理本文相关数据,计数、计量资料分别实施卡方、t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不良情绪评分对比

观察组不良情绪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不良情绪评分对照评分(±s,分)

表1 两组患者不良情绪评分对照评分(±s,分)

组别 例数 焦虑评分 抑郁评分观察组 61 16.88±1.43 16.23±1.52对照组 61 27.18±2.63 28.44±2.62 t/26.87 31.48 P/<0.05 <0.05

2.2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对比

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对照评分(±s,分)

表2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对照评分(±s,分)

组别 例数 心理功能 躯体功能 社会功能 物质生活观察组 61 98.13±0.56 96.32±1.44 96.18±1.54 95.45±1.79对照组 61 78.41±1.34 79.35±1.25 76.29±1.42 78.29±1.25 t / 106.051 69.501 74.161 61.390 P / <0.05 <0.05 <0.05 <0.05

3 讨 论

经探究发现,截止目前虽对结直肠癌的病因敞暂未完全明确[2],但治疗该疾病的最常见方法为手术治疗,作为一种烈性激源[3],手术很容易导致患者产生不良情绪,加之采用传统的常规护理模式,不利于患者的术后恢复,给予患者优质而有效的护理干预就显得非常必要。相对于常规护理模式,在个性化护理模式中,从术前、术中、术后整个过程中,都是以患者为中心,结合患者的实际心理状态和切实身体困难,给予有效的健康教育与心理护理,从而缓解紧张、焦虑情绪,积极主动配合医护人员相关工作,同时,护理满意度切实得到了提升;在术后注重了患者生命体征监测与不良情绪的疏导,尽可能的预防各项常见并发症,切实提高了术后的康复进程及质量。

综上所述,通过本文研究结果可知,观察组的不良情绪评分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在结直肠癌手术中中实施干预优质护理,能够明显减少患者的不良情绪的发生,明显搞高了患质术后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应用中推广。

猜你喜欢

造口直肠癌评分
直肠癌永久性造口患者造口周围皮炎风险的影响因素研究
VI-RADS评分对膀胱癌精准治疗的价值
“互联网+医疗健康系统”对脑卒中患者HAMA、HAMD、SCHFI评分及SF-36评分的影响分析
非离断式底盘剪裁在含支架棒袢式造口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MRI在直肠癌诊断中的价值及预后的应用研究
多晒太阳或可降低结直肠癌发病率
早期结直肠癌患者凝血指标异常及其临床意义
护理质量指标在降低肠造口术后早期皮肤黏膜分离的发生率的临床研究
我给爸爸评分
两种评分系统在脓毒症相关凝血病患者中的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