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余杭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的实践与思考

2020-06-29俞超

大众科学·中旬 2020年6期
关键词:保护利用红色资源红色旅游

俞超

摘要:在新时代文旅融合背景下,发挥红色文化价值,加强红色资源的保护利用,是时代的需求。本文通过对杭州市余杭区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的阐述和思考,为推进区域红色文化发展提供借鉴,从而进一步发掘红色资源,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关键词: 红色资源;保护利用;革命教育;红色旅游

红色资源是一种独特的文化资源,蕴含着深刻的革命内涵,具有历史价值、社会价值、教育价值,是活化的近代革命史教科书。

余杭区红色文化资源类型丰富,是反映余杭近现代政治、军事、社会等方面的历史信息载体。这些红色资源作为余杭重要的精神财富和文化基因,对其进行保护利用具有重要意义。目前余杭红色遗址得到了较好的修缮保护和适当的开发利用,在开展传统革命教育以及红色乡村旅游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一、余杭区红色文化资源的概况

余杭位于杭嘉湖平原南端,东濒钱塘江,西倚天目山,中贯东苕溪和大运河,区域总面积约1228平方公里,从东西北三面环抱杭州主城区,地理区位特殊,地形类型多样,留下了不同类型的革命遗迹。

1、余杭红色资源的分布

余杭东部属杭嘉湖水乡平原,水网密布,便于隐蔽开展地下斗争,又有京杭大运河通往省城杭州,余杭运河沿岸地区,很早就有了党组织活动。现存的中共鸭兰村支部旧址、中共西镇区委旧址、西镇暴动纪念碑是这一时期的主要遗存的党史革命遗迹,展示了大革命时期和土地革命时期余杭境内的红色历史脉络。

余杭西部属天目山余脉,地形复杂,易守难攻,利于抗战根据地建设需要。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余杭军民积极抗战,余杭西部山区成为杭州地区的抗战大后方和重要根据地。双溪抗战阵亡将士纪念碑、鸬鸟抗日标语墙、新四军随军被服厂、忠烈祠等红色遗迹见证了余杭的抗战岁月。

2、余杭红色资源的类型现状分析

通过革命文物专题调查,余杭区目前共有不可移动革命文物29处,类型包括了名人故居、建筑旧址、烈士纪念碑、烈士墓、千人坑、碉堡、墙标等。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处:章太炎故居、仓前粮仓;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处:乔司千人坑;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3处:程全昭墓、宝塔山烈士墓、余杭革命烈士纪念碑、新四军随军被服厂旧址、抗日墙标、中共西镇区委旧址、西南山新四军烈士墓、中共鸭兰村支部旧址、独山碉楼、余杭千人坑、双溪抗战阵亡将士纪念碑、汪馥泉故居、燕担山侵华日军碉堡、黄湖抗战阵亡将士纪念碑;市级文物保护点3处汪馥泉故居、三烈士墓、忠烈祠遗址。

二、余杭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的实践

近年来,余杭扎实推进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开展专题调查,摸清全区革命文物家底;实施修缮整治,改善文物保护状况;拓宽利用途径,传承弘扬革命精神。

1、修缮整治,保护红色革命旧址

红色资源作为重要历史文化遗存,具有不可再生性,加强保护是首要任务。目前余杭各级红色文物保护单位大多得到了有效保护。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余杭推进红色资源保护利用工程,完成中共临余工委旧址修缮整治、仁和汪馥泉故居的恢复、鸬鸟抗日墙标墙体加固等工程22处;为革命文物配备安防设施,开展智慧式用电安全隐患监管服务系统建设。其中章太炎故居、仓前粮仓被评为首批浙江省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利用优秀案例,燕担山侵华日军碉堡被评为杭州市十佳文物修缮项目。

2、充分利用,建设红色教育场馆

革命旧址具有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价值,为科学合理利用革命遗存,余杭利用革命旧址建成多个红色教育场馆:目前已经建成开放章太炎故居纪念馆、何思敬纪念馆等名人纪念场馆;在鸬鸟镇忠烈祠旧址在建立了余杭抗日战争纪念馆;利用周家大院建成余杭共青团历史纪念馆;在中共鸭兰村支部旧址建立党史旧址陈列馆;在仓前四无粮仓旧址建立余杭四无粮仓陈列馆;在乔司千人坑遗址建立侵华日军乔司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

3、有效拓展,举办各类展教活动

近年来,余杭区举办了“追忆·不熄——余杭革命文物展”、“铭记——抗战在余杭”等革命主题临展;开展余杭革命遗迹巡展、主题讲座进校园进社区;开设“红色记忆”研学手工体验课,设计制作《余杭革命遗迹旅游攻略手册》;组织青少年参加“红色夏令营研学活动”。策划红色路线,拍摄制作红色记忆微视频,2条线路被评为杭州市“我最喜爱的红色线路”。结合“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发布红色资源分布图,公布“红色初心之路”主题教育学习推荐路线。

4、整合资源,建立公众传播平台

为了更系统的传播红色文化,整合数字信息资源,2018年,余杭区建立了余杭红色记忆专题资源库(网络平台),入选浙江省文化共享工程地方特色数据库(资源库)项目名单,并被评为优秀项目。余杭红色记忆专题资源库以“挖掘红色文化、传承红色精神”为轴线,收集整理余杭大量的红色史料,分成七个模块展示余杭革命历史、旧址、人物等,资源库内容的呈现形式主要有文本、图片、音频、视频,收集的文本达200余万字,视频217分钟,图片610幅。

三、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的思考

1、拓宽利用途径,充分发挥红色教育功能

红色遗迹与其他遗址不同,不仅有历史价值,还有政治教育价值,要充分发挥其教育功能,做好红色旧址展示利用。红色教育场馆是红色文化的重要载体和主要展示平台,组织、宣传、文化、教育、党史等部门应相互协作,统筹协调区域红色资源保护利用,设立党员教育基地或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拓宽现场教学线路,以红色教育基地为依托,深入开展红色革命教育。目前余杭区各个红色教育场馆已经成为党员开展主题活动和青少年第二课堂教育的重要场所。

2、打造红色旅游路线,致力于文旅融合乡村振兴

红色革命遗迹大多数位于偏远乡村,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发挥红色旧址对乡村社会发展带动作用,具有重要意义。红色旅游不仅给旅游者留下精神震撼, 也为红色旅游景区周边百姓带来商机,扩大就业,增加收入,这也是红色资源经济价值的体现。在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和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改善红色旧址周边的基础设施和环境面貌,做好保护开发规划,加强红色文化资源与红色旅游开发相结合。例如余杭区鸬鸟镇的山沟沟景区,把新四军被服厂等红色景点和周边农村历史建筑、乡村景观串连起来,成为红色文化旅游的经典线路。

3、与时俱进,创新红色文化传播方式

当前,红色文化的受众群体已逐步向90、00后青少年群体过渡,如果红色文化传播仍停留在过去唱红歌、诵红色经典等传统方式,会使传播效应受到限制,脱离时代发展。因此要不断完善宣传载体,拓展平台,创新传播方式,注重教育方式鲜活转变。可以利用互联网、新媒体让民众更直观地感受红色文化:将动漫游戏、互动体验等新生代科技元素融入红色文化传播中,强调体验感、参与感,如手绘地图、红色动漫游戏、趣味研学等互动体验;以微博、微信等新媒体为依托,用更贴合现代人阅读习惯的方式,立体化、多层次地展示红色资源蕴涵的革命精神。

结语

通过对红色文化资源的统筹规划,加强区域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利用研究,充分发挥教育功能,促进文旅融合,打造和谐可持续发展的文化生态,提高城乡文化综合实力,促进区域社会发展。

参考文献

[1]李艳,王劲松   黔北革命老区红色资源开发利用研究.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6 年 2 月 第 13 卷 第 2 期

[2]席宇斌,欧晓琳   上海红色遗迹旅游开发研究.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8 年 10 月 第 18 卷 第 5 期

[3]沈路萍  宜春市館藏红色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及其对策.文化学刊 2019 年 2 月 第 2 期

猜你喜欢

保护利用红色资源红色旅游
Red tourism sees boom 红色旅游正“青春”
年轻人渐成红色旅游主力人群
革命纪念馆红色资源的开发利用
有效发挥红色教育基地作用开展兵团组工干部党性教育
广东省古村落现状与保护利用模式研究
近代上海的“红色资源”为何丰富
红色资源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及实现研究
关于博物馆产业发展路径的探索
红色旅游市场营销与红色文化传承
信阳红色旅游带动6.5万人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