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榆木拐

2020-06-29滕敦太

传奇·传记文学选刊 2020年6期
关键词:榆木祖训拐棍

滕敦太

20世纪50年代的乡医院,会聘请一些有声望的中医坐诊。那天快下班时,陈令名手端着茶杯,在院内活动身子。陈家祖传中医,陈令名是全科,尤擅妇科,是这家医院的一个招牌。

一阵喧闹,几个劳动力用平板车推来一个产妇,产妇已经没了呼吸。陈令名快速上前搭脉:“出血过多,脉微欲绝,大汗亡阳之兆。”

产妇的男人认出了陈令名,扑通跪地:“还有救吗?”

陈令名点头:“再晚半小时就迟了。”

男人面露喜色:“快,往里抬人。”

却听陈令名大声制止:“不能动,一动血流得更多。就放在院子里,等我煎药。”说完,他一个箭步冲进药房,出手如电,在四个药盒里各抓了约四两中药——补气的人参,止血的地榆,补血的当归,滋阴的熟地,几下捣碎,嫌陶罐煎药太慢,一把将药塞进喝水的大瓷茶缸里,浇上开水,放在煤炉上猛火煨药,只一会儿药便烧开。陈令名取过毛巾缠住茶缸把,按在水里冷却后,撬开产妇的牙口灌了下去,先吊住一口气。

接着,他又像刚才那样继续煎药,这次时间较长,有药味飘了出来。给产妇灌下后,他这才擦擦脸:“这药才熬出一半的药效,不过能救她一命了。”

几天后,产妇家人敲锣打鼓地来感谢陈令名的救命之恩。陈令名坚决不要酬金,这是他祖上定下来的两个规矩之一——治病救人不要钱,只为积德。

另一个规矩,却让人不理解了。陈家祖传到陈令名已是第六代了,一直只看病不卖药。但凡诊治病人,只搭脉,诊断,开出药方,然后让人去药店买药。病人不解:“哪有医生不卖药的?有钱不赚吗?”

陈令名就指指书橱的上方:“看到没?那根榆木拐棍是我太太爷留下的。祖上的规矩,咱家看病不卖药,防止后辈为了挣钱影响治病。违反祖训的,长辈就用这根榆木拐棍揍他十下。那可是打脸啊!”

在当地,陈令名先后将十多个大出血的产妇救了过来,成了神一样的存在,有人不免担忧:“陈神医要是被大医院要去,咱看病就不方便了。”“人往高处走,早晚的事。”于是有一些人家早早把女儿嫁出去了,为的是女儿生孩子时陈令名还在本地医院。

果然过了不久,县医院点名要他,就在这节骨眼上出了一件事:当地一名干部的儿媳产后出血,送县医院的话路不好,怕颠。那天陈令名不坐班,那名干部一个电话,用车将县里的医生拉到乡医院。那边,产妇的娘家人也把在家休息的陈令名拉到了乡医院。

县里的医生先用棉球堵血,然后打止血针。陈令名刚巧赶到,一看急了:“这样不行啊!堵不中用,止血针慢,我用中药能快速止血。”

县医院的医生是从名牌医校毕业的,哪里会听乡医院医生的?

产妇的娘家人倒是对陈令名信服,但也不敢得罪大医院的医生,悄悄把陈令名拉到一边:“救人要紧,您能不能先熬药?万一别的医生治不了,还得靠您啊!”

按说这样做会让陈令名很没有面子,可他不在意,当即点头:“救人要紧,我这就准备。先说好了,我治病不卖药,我用的中药,你们得在医院里下账。”

一时间,小小的乡医院里,大医院的专家、当地的名中医同时出手救一个产后大出血的病人。

县医院的专家打完针,又用药棉止血,始终也没见效,产妇呼吸越来越微弱。专家收起听诊器,两手一摊:“我尽力了。”

家属放声大哭。陈令名用手搭产妇的脉,说:“还有脉动,先别哭,我再试试。”

县医院的专家本来要走,听陈令名这样说,就不走了。他冷着脸,准备看下一出。

陈令名端出已经煎好了的中药,用水拔凉,快速给产妇喂下。约一小时,病人發出了微弱的呻吟声。

陈令名一心救人,得罪了权威,在乡医院一直干到退休。回家继续传授中医,还是只开药方不卖药。

一晃到了90年代,中医火了起来,陈令名的一个孙子到县城开诊所,违背祖训开始卖药材,生意很好。那天,一头白发的陈令名出现在县城孙子的中医店里,用榆木拐棍一阵猛敲,把药橱的玻璃都敲碎了。陈令名的孙子急忙低头认错,心里还纳闷:爷爷都这岁数了,哪来这么大的力气?

自此,陈氏一门,还是只看病不卖药。

陈令名活到102岁,无疾而终。当地报纸采访他的儿子,这位陈家传人听说很多山区医疗条件差后,就把陈令名快速治血崩的药方还有“独参汤”秘方公诸于世。虽是好事,可毕竟违背了祖训。回家看到老父的遗照,陈令名的儿子一时心虚,就悄悄把那根榆木拐藏了起来。

〔本刊责任编辑 袁小玲〕

猜你喜欢

榆木祖训拐棍
心目影院:盲人与这个世界的专属约会场所
祖训,一件最有价值的传家宝
“传家宝”榆木桌
榆木:漫画人间烟火,抚慰凡人心意
老人如何挑选拐棍
书法欣赏
祖训家规重传承
树拐棍和拐棍树
拐棍
拐棍最好选四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