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灿烂千阳》中的“影身人物”分析

2020-06-29杨瑶

青年文学家 2020年17期
关键词:莱拉

杨瑶

摘  要:文学文本中的“影身人物”指拥有相似特质,在外貌、性情、身世、命运等方面具有相互映照作用的人物。卡勒德·胡赛尼在其作品《灿烂千阳》,以主人公玛丽雅姆为中心,建构了几对影身人物。影身人物的设置在某种程度上对探究小说中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有推动作用,使主人公完成了个体生命的体验和个人价值的升华。

关键词:《灿烂千阳》;影身人物;玛丽娅姆;莱拉

一、“影身人物”概述

“影身人物”(“Doppelganger”)最早出现在德国民间传说中,指每个人都有一个相伴的“影子似的自我”。在现代文学批评中,“影身人物”指“文本中拥有相似特质,具有相互映照作用之人物,人物与人物之间的联系包含外貌、性情、身世、命运等方面”,他们的影身关系往往定义或驱动了作品的情节发展。

二、显性影身人物关系

在《灿烂千阳》中,玛丽雅姆与娜娜构成显性影身人物关系。娜娜与玛丽雅姆是亲生母女,形貌的相似性自然毋庸置疑。娜娜与玛丽雅姆的身世,也具有极大的相似性。

1、有一个懦弱的父亲

娜娜在做母亲之前,曾是扎里勒的佣人。在娜娜怀孕之后,扎里勒的家人近乎疯狂地怨恨、折磨娜娜。而娜娜的父亲觉得脸上无光,和娜娜断绝了关系,远走伊朗。娜娜在泥屋的时候曾对玛丽雅姆说,她希望她的父亲有胆量把他的刀子磨利,去做他该做的事。很显然,虽然娜娜身份低微,但是在遭受侮辱之后,她希望父亲能挺身而出为自己讨回公道,希望讨回自己的尊严。但是她的父亲没有任何勇气去反抗富可敌国的扎里勒,在女儿受欺辱之后,选择置身事外、独自离开。

扎里勒作为父亲的懦弱,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对于玛丽雅姆身份的不承认,二是对玛丽雅姆的抛弃。扎里勒因为担心会有一个门不当户不对的“老婆”来影响自己在赫拉特的声誉,所以宁愿让一个未出世的孩子变成哈拉米来承担自己的罪过,选择每周一次的探望来赎罪。在玛丽雅姆失去母亲之时,面对三位妻子给玛丽雅姆的婚配,他再次一声不吭,任由几个妻子将玛丽雅姆下嫁给并不相配的拉希德。玛丽雅姆对扎里勒的美好幻想,从扎里勒默许她下嫁、实则时抛弃她的那一刻起,所有的愿望都化成了泡影。

2、遭到丈夫的抛弃

娜娜在怀孕之后,扎里勒的几个妻子命令扎里勒将她扔出去。扎里勒没有挺身反抗他的家人、妻子和姻亲,没有为自己做过的事承担责任,而是关起门来,为了挽回颜面,匆匆和家人达成了一项交易,把娜娜送到了泥屋,从此娜娜的生死与他无关,甚至在娜娜生产时,他也没有出现。

由于受制于阿富汗女性地位卑微的传统,玛丽雅姆自嫁给拉希德之初,是男性附属品一样的存在:洗衣、做饭、料理家务,还要听丈夫的话和忍受家暴。在一次又一次的怀孕流产之后,玛丽雅姆于拉希德而言,已经是个彻底的累赘。玛丽雅姆也就是从这时起,从心理上被拉希德抛弃。

娜娜和玛丽雅姆身为女性,生活在父权制达到极端的社会,一生都被男性控制、支配。娜娜的一生一直被父权制压制,最终牺牲在父权制的刀俎之下;而玛丽娅姆在被压抑了多年之后,因为莱拉的出现,用爱感化了她的内心,所以玛丽雅姆最终奋起反抗,实现了自我意识的觉醒和精神的自由。

三、隐形影身人物关系

在作品中,玛丽雅姆与莱拉构成隐形影身人物关系。两人在身世、经历等方面有惊人的相似性,这些相似性也推动了情节的发展、见证了两人命运的跌宕起伏。

1、原生家庭支离破碎

玛丽雅姆自出生起就是哈拉米,父亲不承认她的合法身份,玛丽雅姆就从未拥有过完整的家庭。后来下嫁于拉希德,虽然看似组成了一个家庭,但实际上玛丽雅姆是拉希德的佣人和发泄欲望的机器。

莱拉所处的家庭环境中,从小有父母的疼爱和教育,也有塔里克和哈西娜、吉提的陪伴,残酷的战争先是杀死了她的两个哥哥,而后父母和好朋友也丧命于轰炸中。莱拉为了她与塔里克的孩子,不得不委曲求全与拉希德组成家庭。

2、在家暴的阴影中苦苦挣扎

在作品中,拉希德的“耳光”、“毒打”等字眼反復出现,玛丽雅姆所做的一切,都成了她被家暴的理由,这一切的根源是她没有为拉希德生儿子,而莱拉被家暴则是因为她试图带玛丽雅姆和孩子逃走、聊天时揭穿拉希德的谎言。原本年龄相差甚远、生活轨迹毫无交集的两位女性同时落在了凶残的丈夫拉希德手中。莱拉接受过良好的教育,有自己的追求和梦想,面对丈夫的暴行她没有像玛丽雅姆一样一味地隐忍,而是以一种反抗的态度对待丈夫的毒打和欺压。

四、结语

影身人物设置,折射出主人公的种种复杂的联系,主人公与影身人物内外在的相似、重合,行动上的呼应、对抗,既形成了悬念,也推动了情节的发展。通过描写玛丽娅姆和娜娜、莱拉的影身人物关系,见证了战火纷飞的年代中,女性在战乱与男性压迫的双重困境中挣扎的生活状况,同时也映射出主人公悲惨而不平凡的一生。

参考文献:

[1]卡勒德·胡塞尼.灿烂千阳[M].李继宏,译.上海: 上海译文出版社,2007.

[2]王维倩,李顺春. 试论胡赛尼《灿烂千阳》对爱的书写[J]. 学术交流,2012(10):195-197.

[3]秦玉坤.  美丽心灵的永恒阳光—《灿烂千阳》中的玛丽雅姆人物形象分析[J]. 名作欣赏,2011(27):99-100.

[4]李青霜.  绝望中的希望 拯救生命的力量—评胡赛尼的《灿烂千阳》[J]. 外国文学,2012(6):65-71.

[5]王春,胡其林.  后殖民主义批评理论视角下阿富汗女性身份构建—以《灿烂千阳》为例[J]. 新余学院院报,2018(10):72-75.

猜你喜欢

莱拉
灿烂千阳
莱拉和我是如何环游世界的
公主绑架龙
公主绑架龙
美丽的莱拉,美丽的太阳
——从成长小说角度解读胡塞尼的《灿烂千阳》
家庭系统理论视阈下解读《骨》中莱拉的转变
《莱拉》:透视生命的本真与深刻
法国七旬老翁骗奸300美女
勇斗狂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