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3+”教学模式在中职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中的应用

2020-06-28邬文娟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20年11期
关键词:音乐课中职技能

邬文娟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各行各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幼儿园在竞争环境下,对幼儿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学前教育专业人才的素质决定着幼儿园教育教学的质量,这就意味着对学前教育专业教师的专业能力、综合素质、教学质量等方面有着更高的要求。笔者从事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工作18年有余,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和观察研究,提出在音乐课堂中采用“3+”教学模式,以提高中职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的实用性,在培养学生音乐专业技能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组织开展幼儿音乐活动的能力。下面,笔者就“3+”教学模式在中职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中的应用谈谈自己的几点粗浅看法,欢迎各位同行批评指正。

关键词:中职学前教育专业 音乐课堂 “3+”教学模式

音乐教育在幼儿园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在幼儿的发展过程中起到极为关键的作用。幼儿音乐教育活动不再是简单的唱唱跳跳,而是有目的、有计划的培养和发展幼儿的音乐技能、音乐感受能力和享受参与音乐活动的快乐等。因此,学前专业音乐教师不再是单纯地只教声乐、乐理、视唱练耳等专业知识,还需转型为既会教音乐专业技能,又会教幼儿音乐教学法,既会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又会教学生如何去培养幼儿的音乐素养等。国家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标准。因此,中职学校的音乐教学必须更新教学理念,采用切实有效的教学模式,为培养符合新时代需求的幼儿音乐教师夯实基础。

一、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存在问题

(一)音乐教学讲台化

音乐教学的讲台化指的就是中职学校的学前教育专业在音乐课的教学过程中,过度强调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地位,忽视了学前教育学生作为受教育的对象在音乐课堂当中的主体地位。这一问题是有我国传统的音乐教育模式导致的。学前教育学生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常常处于被动的位置,接受教师传达的知识,不能真正参与到教学的全过程之中。如果教学的内容是较为枯燥的乐理知识的话,学生对于课堂教学内容的兴趣就会更低。这样的课堂教学模式会让教学效果大大降低。

(二)音乐教学理论化

音乐教学的理论化指的就是中职学校的学前教育专业在音乐课的教学过程中,对于理论知识的教授超过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即重理论轻实践。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内容中,有很多需要实际进行操作的教学内容,比如进行幼儿钢琴的伴奏练习时,教师需要教授给学生大量的和声、乐理的有关理论知识,虽然在课堂教学的后端部分加入了让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进行实际练习的内容,但是实际操作还是没有理论知识在课堂教学中所占的比重高,导致学生在进入社会工作之后,很难适应职业的实际工作需要。

(三)音乐教学整体化

音乐教学的整体化指的就是中职学校的学前教育专业在音乐课的教学过程中,侧重于集体性的教学,忽略个体性的教学。比如:在声乐教学过程中,绝大多数的中职院校,都是通过集体性教学去进行声乐教学活动。由于声乐的学习进行到一个阶段后,学生之间因为个体学习能力的差异、练习时长的不同,对于课堂教学的反应也会有很大的不同。如果在接下来的教学过程,仍然延续之前的教学模式,就会导致一些学生不能完全接受教学的内容,从而影响了声乐学习的实际效果。

(四)音乐教学课堂化

音乐教学的课堂化指的就是中职学校的学前教育专业在音乐课的教学过程中,音乐课的开展只重视课堂教学中教学活动开展,忽视了音乐课后的辅导和巩固。课堂化的教学模式存在于很多的中职学校中,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如果在课堂上没有完全接受教师教授的知识,在课后就不能得到教师相应的辅导。这样的课堂化教育模式,没有充分利用时间,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学生的音乐素养的培养和能力的提升[1]。

二、中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开展的目的和任务

中职学校要想在实践中对学前教育专业的音乐课开展进行创新研究,就必须明确音乐课开展的目的和任务。中职院校的学前教育专业开展音乐课的目的就是为学前教育工作培养具有综合、全面能力的音乐教学人才。通过音乐教学,将音乐的基本素养在学生中进行普及。学前教育音乐教学的主要任务就是普及音乐知识、培养学龄前儿童的音乐能力,让他们在音乐的快乐中养成对音乐的兴趣。中职学校的学前教育专业在明确了音乐课开展的目的和任务后,才能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不断进行改革和创新[2]。

三、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开展的创新途径

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的开展,不仅需要重视提升学生在音乐专业知识上的学习,还应重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为此,笔者提出“3+”教学模式(即主题+活动、技能+综合、专业+职业),提升学生音乐素养和音乐教学职业技能能力,让学生在进入社会工作后,能够适应学前教育的发展现状,针对学龄前儿童的心理和行为特点,做到更好的音乐教学效果。

(一)主题+活动,让音乐教学快乐起来

为解决“音乐教学讲台化”问题,我采取了主题+活动的教学模式。意思是把教学内容归纳为一个主题,以主题形式来组织开展各类音乐活动。每一主题,我都会因地制宜地采用音乐游戏、音乐故事、音乐剧等多种形式的活动展示来完成。

比如在教学《思乡曲》这个声乐作品的时候,我组织开展了“我的鄉愁”主题活动。以“我的乡愁”为主题,第一步:开展配乐朗诵活动——让学生找一篇关于乡愁的散文或者诗歌,配以《思乡曲》的音乐伴奏进行朗诵。学生分小组完成任务,每个小组录制一个伴乐朗诵作品,发给老师,老师筛选优秀作品,在课堂上进行播放、点评和打分。学生通过课前查找、朗诵、录制关于乡愁的作品,加强对乡愁的情感理解;通过配着《思乡曲》的伴奏音乐朗诵作品,不知不觉中熟悉了《思乡曲》的旋律;通过小组合作、展示、竞赛,学生会反复练习,以求作品达到最佳效果,从而使学生在课前就已对作品的节奏、旋律和情感等有了较好的理解和掌握。第二步:在课堂上组织开展节奏活动——对《思乡曲》中较难的“附点”节奏进行练习。我先是带领学生们玩节奏小游戏,帮助学生们理解附点节奏,然后让学生们用奥尔夫小乐器进行演奏附点节奏,使他们对附点节奏有更深的理解。第三步:开展歌唱活动——配合图谱、视频等辅助手段,采用帮助学生学会、唱准《思乡曲》的旋律、歌词。第四步:组织开展“我的乡愁”文艺表演活动——就是围绕主题,各小组选派节目上台表演,师生共同点评、打分。这里要说明的是:文艺表演不是纯粹的叫学生上台唱歌,而是要按文艺演出的标准进行表演。小组可以商议,是以独唱、二人唱、小组唱还是歌伴舞的形式来演唱《思乡曲》,然后小组要为代表准备演出服装(小组中有人有比较适合演唱这首曲子的衣服借给小组代表穿)、设计好演出造型(由小组来帮忙打扮,是披肩长发还是扎起马尾、是要温柔婉约还是要耍帅耍酷),有的甚至是帮忙准备伴舞。文艺演出在多媒体课室进行,有灯光、有音响、有主持(学生担任)、有评委(老师和3位抽到的同学),给学生以仪式感。每次文艺演出活动师生都非常认真对待,学生经过一次次这样的历练,演唱水平、台风、排练节目等能力都有了显著提升。最后一步:“我的乡愁”说话活动——就是让学生小结一下在这个主题中各个活动的收获和体会,有什么更好的意见和建议等。

我以每一个主题为线,在音乐课上围绕主题组织开展说话活动、节奏活动、歌唱活动、文艺表演活动等各种类型的活动。活动的编排要根据音乐作品的相关内容来设计与布置,要进行灵活的构思,细致的考虑,合理的安排,这样,才能组织一个较为成功的主题活动。选择的主题需要遵循容易理解、新颖有趣、善于表现的原则。当主题确定了以后,需要展开丰富的想象,找出适合的形式,把各个活动无缝对接串在一起。全部活动结束后,要进行总结,听取学生的反馈,以便及时改善,从而让活动开展的更流畅,学生的学习效果更显著,最终实现:让学生快乐地参与、快乐地學习、快乐地收获。

(二)技能+综合,让音乐教学高效起来

在音乐课上,教会学生演唱的技能技巧固然非常重要,但是,如果学生只有一把好嗓子,却不懂得如何上台表演,不懂得如何组织合唱排练,不懂得如何组织幼儿开展音乐活动……纵有再好的嗓子,也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幼儿音乐教师。因此,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注重对学生音乐技能训练,更要充分融合单项技能,并使其互为渗透形成更扎实的综合技能。其次,还要具备较好的音乐教学的技能与知识,主要是包含音乐的组织能力、音乐的表达能力、音乐的编创能力、音乐的思维能力、音乐教具的操作与制作能力和音乐的表演能力等。

为了使学生能够达到“技能+综合=一专多能”这个目标,我在音乐课堂上采取了分模块教学的方式。我的音乐课基本拆分成“发声技能训练”“声乐作品教学”“儿歌作品教学”三个模块。“发声技能训练”是跟学生讲解发声的生理构造,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呼吸、发声、共鸣、咬字等技能技巧,带领学生做各种有效的发声练习,让学生练就一个好嗓子。“声乐作品教学”是针对学生本身的嗓音条件教学一些适合学生音域范围的声乐作品。这个模块的教学,我还要融合作者简介、创作背景、作品的分析与处理、舞台表演等方面进行综合教学,让学生不仅会唱作品,还要唱对作品的情感,表演好作品的主题思想,而且还要在学习作品的过程中,增长了音乐知识,拓宽了音乐视野。“儿歌作品教学”是结合幼儿园目前使用的音乐教材,选取小、中、大班各阶段儿歌作品,引导学生进行学习。这个模块,我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的视唱能力(自己学唱儿歌)、试教能力(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模拟试教)、音乐活动组织能力(让学生写音乐教学活动设计方案并组织实施)、音乐创编能力(让学生尝试为儿歌创编歌词、创编动作)等,也就是培养学生将来能胜任幼儿音乐教师的能力。

我在制定学期教学计划的时候,就把一个学期的课程分成上述三个模块,在教学过程中,三个模块不断循环,也就是第一周进行“发声技能训练”,第二周进行“声乐作品教学”、第三周进行“儿歌作品教学”,以此类推,循序渐进。通过这样的分模块教学,逐渐让学生形成了“一专多能”的专业特点,也就是学生既具有一定的专业演唱技能,又有比较丰富的音乐知识,还具有组织开展幼儿音乐教学活动的能力等。通过一定程度的专业培养与才能训练,让学生逐步形成一定的音乐技能和音乐综合实践能力,培养出符合市场需求的幼儿音乐教师,真正是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音乐教学实现高效。

(三)专业+职业,让音乐教学实用起来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主要培养目标是培养从事幼儿园的一线教学的幼儿教师,这要求学生们在他们毕业以后可以有足够的能力胜任幼儿园的日常教学工作。与此同时,在幼儿园进行音乐课的教授时,需要学生可以独自地设计音乐活动课,并且教授该课程。中职学生不但需要具备音乐技能这方面的知识,而且还需要把音乐技能用于音乐教学上,展示给幼儿们,从而引导幼儿感知到音乐的美好和趣味。鉴于此,在学生二年级第二个学期的时候,我的音乐课侧重于开展幼儿音乐教育活动,也就是说专门指导学生如何更好地在幼儿园组织和开展幼儿音乐活动,让学生的专业与职业无缝对接。

首先,我花两周时间对学生进行幼儿音乐教育活动的理论学习,让学生了解幼儿音乐教育的目标、儿童生理心理发展的特点、幼儿音乐活动的组织原则、音乐活动的主要结构等。然后,我每两周指导学生学习一种幼儿音乐活动,分别是:幼儿歌唱活动、幼儿韵律活动、幼儿打击乐演奏活动、幼儿音乐欣赏活动等。之所以每种活动需要花两周时间,是因为我需要让学生一周学习、观摩,一周亲身实践、体验,让学生对每一种活动都即学即用,通过试教,发现问题马上解决。最后,我再花两至三周时间,引导学生在课程设计中,如何关注音乐的特点与展现方式,教会学生利用图谱、贴画、故事、音频、视频等多元化的方式来授课,并教会学生如何使用“游戏法”“演示法”“模仿法”等手段来组织教学,从而保证了音乐教学的有效性和趣味性,使幼儿可以更轻松愉快地得到音乐所带来的美妙感觉。

完成以上教学后,学生刚好到幼儿园开展为期一个月的实习活动,老师所教的幼儿音乐教学活动的相关技能技巧,学生马上在幼儿园可以用上。这时,老师不要因为学生去幼儿园实习而有所放松,应多到幼儿园进行听课,看看学生在真正面对幼儿的时候,她们的设计是否符合实际需要?她们的组织方式是否恰当?在应对突发状况的时候她们的处置是否合适?等等,然后给予学生最及时的反馈和指导,这样,学生的音乐教学能力才能够不断提高。个人认为,到了二年级下学期,学前教育专业的音乐课不应再是侧重于声乐演唱技能技巧的教学,而是应侧重于学生组织和开展幼儿音乐教学活动的能力培养,让专业和职业挂钩起来,使学生毕业就能胜任幼儿音乐教师这个工作岗位,这样,音乐教学才真正实用有效。

结语

笔者在学前教育专业担任音乐教师18年有余,经过长期的教学实践检验,我越来越感受到学前教育专业的音乐课不能简单等同于音乐院校的音乐课,如果一味追求学生的声乐演唱水平,忽略学生的职业需求,那么就算老师培养出了非常优秀的歌唱家,也是无法胜任幼儿园的教学工作的。根据学生的职业特点,音乐老师需积极进行音乐课的创新发展研究,一方面要音乐素养上提升学生的专业水平,另一方面要在幼儿音乐教学上提升学生的教学能力,让学生在进入幼儿园工作后可以适应幼儿音乐教学的工作。“3+”教学模式是我在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上的尝试与摸索,欢迎各位同行、专家、学者批评指正。

参考文献

[1]曹宗楠,谢春玉.浅论职业学校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改革发展[J].职业,2017(31):120.

[2]马金玉.学前教育专业开设音乐课的目的与任务[J].中国校外教育,2013(15):74.

猜你喜欢

音乐课中职技能
高级技能
秣马厉兵强技能
拼技能,享丰收
音乐课的“乐”要大于“讲”
画唇技能轻松
我的成长之路——参加“第七届中小学音乐课观摩活动”有感
上好音乐课的三点思考
观“第七届中小学音乐课观摩活动”有感
浅谈中职英语教育三部曲
果真是“误了百万中职生”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