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问题大学问,小先生大课堂

2020-06-28周海燕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20年11期

摘  要:“心存疑问”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因此,问题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切入点,也是实现智慧课堂的序曲。目前部分小学数学教师更关注的是如何引导学生解决问题,而不是积极引导学生自己主动去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如何让学生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做到“好问+善问”,从而变被动学习为主动乐学?在问题助学的课堂教学研究中,我们致力于“以问促学”,课堂中小问题引发出大学问,为学生“秀”出精彩提供舞台,小先生在课堂上“秀”出了个性与自信!

关键词:想问  敢问  好问

智慧课堂,让人憧憬:有这样一种理想课堂,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们的角色是小记者、小辩手和小先生,课堂上不仅有自信的展示与交流,好奇的提问与补充,更有激烈的争辩与质疑。这种充满“掌声、笑声、辩论声”的课堂,才是孩子们所向往的课堂。

传统课堂,令人担忧:在传统课堂上,教师以讲授为主,很少跟学生互动,导致学生处于被动者、服从者的角色,严重束缚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怎样改变现状,真正实现“教”服务于“学”?答案浅而易见:学生“进”,教师“退”。

高效课堂,曲终人乐:在走向高效课堂的蜕变中,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其中的迷茫、顿悟和希望。一路走来一路探索,我们发现:课堂中小问题引发大学问!最终我们欣喜地看到:高效课堂中小先生绽放大精彩!下面谈谈我们在教学实践中的一点做法。

一、奏响理想课堂的序曲——学生“进”的法宝:想问、敢问、好问

(一)利用助学单,助力学生“想问”

课堂中怎样实现“让学生敢于发言”?我们尝试设计利用助学单让学生提前预习新知,从“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入手,在预习过程中记录自己的疑问,让提问者由教师转向学生,学生担负起“问”与“答”的双重任务,有效激发了学生“想问”的欲望。

例如:在学习“分数的初步认识”时,课件出示“问题汇总”后,小组内进行交流解答后将仍然解决不了的问题进行班级交流,其中有这样的一个问题让学生们争执不休:分数中的分子可以比分母大吗?

生1:分子不可能比分母大,比如说1/4,它是表示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4份,取了其中的1份,不可能取到5份的。

生2:可以的,如果我们分的是3个西瓜,平均分给两个同学,每个同学分到的就是一个半西瓜,不就是3/2吗?

瞧,这就是利用助学单自学后学生直接进入课堂问题实战演练的精彩!

(二)营造和谐的学习研究氛围,使学生“敢问”

长期以来,课堂上尽管教师创设了问题情境,但学生还是不敢提问。其原因是畏惧教师不敢问或担心提出的问题不妥当会让同学们嘲笑。教师要创设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不怕“出错”,享受因“出错”引发的精彩,这是学生敢于质疑的前提。

例如:进行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练习时,出示了这样一题“王阿姨花76元批发了4箱葡萄;3箱卖了75元,每箱葡萄能赚多少元?”这时,有的学生认为这道题很简单,3箱卖了75元,那就用75÷3求一箱卖了多少元就行,他们认为卖了多少钱就是赚了多少钱。另有部分学生心存质疑,瞪大了眼睛望着我,试图从我的脸上找出答案。我微笑着说:“谁能做个精明的老板,跟大家仔细分析一下你的想法?”,于是便有的学生大胆提问:“卖了多少元”和“赚了多少元”是一回事吗?这样的一个反问,让很多同学恍然大悟:卖的钱数不都是赚的钱数。在接下来的交流研讨中,大家很快找到了关键的数量关系:零售的价格—批发的价格=赚到的钱数。

(三)采用多种评价措施,使学生“好问”

教学实践中,我们要巧妙地进行激励,采用多种评价措施,启动学生思维的内驱力。为了使学生“敢问、爱问和勤问”,我们充分调动起学生的提问热情,开展评选“提问之星”“最佳问题”等活动,让学生对各位同学提出的问题进行评价,体会各个问题的价值,并能结合生活实际解决问题,从而提高提问的准确性。进而激发孩子们自觉地在学中问,在问中学。

二、唱响理想课堂主旋律——教师“退”的精彩:小先生大课堂

学生是一个个鲜活的个体,我们在课堂活动中通过多种形式,让学生真正做到了想问、敢问、会问,并进而达到问得巧、问得精、问得有思维价值。学生由被动质疑逐步转向主动质疑,名副其实地成为课堂的主体,在此基础上,“小先生”登上课堂大舞台就顺理成章了!

现场回眸:

在学完估算后,照例由本组的“小先生”组织,先在小组内根据所学知识自由提问题并解答。然后选择一个问题在全班进行交流。

师:小头爸爸和围裙妈妈带着大头儿子一起坐车到华联商厦买生日礼物,谁能继续设计几个问题考考大家呢?

同学们争先恐后地举起了小手。

张航:“假设小头爸爸和围裙妈妈住在郊区,要带着大头儿子一起坐车到华联买生日礼物,如果每张车票4元,一共要用多少钱?”

問题一提出,大家露出不屑一顾的表情:这么简单的问题啊?

“李想你来回答吧。”张航以一副小先生的口吻提问了学习比他稍差一点的同学。

“12元。”“答案不准确!”张航斩钉截铁地否定了李想的答案。

“啊?怎么错了?”下面的同学又是一片唏嘘声。

这时,五组的赵鹏问:“小先生我想问问你,大头儿子身高是多少?”

话音未落,赵鹏接着说:“这道题应有三种情况,一种是大头儿子很矮不需要买票,是求2个4元是多少;一种是大头儿子较高要买半票,是2个4元再加2元;第三种是大头儿子身高超过1.5米要买全票,是求3个4元是多少。”此时,教室里沸腾了:

生1:“坐高铁根据身高才有半票吧?”

生2:“咱们威海公交车票价基本都是一元,我们学生卡四五折。哪有半票啊?”

听到同学们的反驳,张航解释说:“赵鹏说得很有道理,这道题的答案不是唯一的,从我姥姥家坐中巴车到威海票价就需要4元,我每次坐车需要2元。现在我们威海的公交汽车虽然大多数票价是一元,但我们小学生身高超过一米二可以办理市民卡享受优惠乘车,一次才四角五分,建议大家都让爸爸妈妈给自己办个市民学生卡,这样很划算的哦。”

……

在问题助学的高效课堂中,学生感受到了来自数学的理性美,感受到了生长的乐趣,每个孩子都能得到适性的发展!小问题大学问,“问”出了学生的思维与激情,“问”出了学生的创造与自信!小先生演绎出课堂大舞台,“秀”出了个性与自信!我们能听得见数学课堂上生命成长“拔节”的声音!

作者简介

周海燕(1974.11—),女,汉族,任教于山东省威海翠竹小学,小学高级教师,曾获得国家级数学创新观摩课优秀奖及教学能手称号,多篇数学方面的教学设计及同研成果在区、市级获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