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2 周综合柔性抗阻训练对强制隔离戒毒成年男性骨密度的影响

2020-06-28张学良

湖北体育科技 2020年5期
关键词:戒毒骨密度受试者

张学良

(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体育和艺术部,浙江绍兴312000)

目前,全国司法行政系统运动康复戒毒管理模式已全面铺开,标志着司法行政戒毒工作迈入新的历史时期。强制隔离戒毒所根据公安部文件精神,针对强制隔离戒毒人群开展专业的身体康复训练,其目的是恢复身体机能和提升体质。但是,现阶段国境外毒品泛滥形势依旧严峻,强制隔离戒毒者低龄化持续加剧,其骨质健康问题也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加之,强制隔离戒毒成年男性生活方式、健康理念趋于静态的转变;同时,在毒品引发的骨健康水平降低和并发症频发的影响下,强制隔离戒毒成年男性的骨量明显降低,骨微结构遭到破坏,骨脆性明显增加;特别是未老先衰的中青年吸毒男性,其骨代谢易发生紊乱,骨量丢失更严重,患骨质疏松症和其他骨疾病的风险增加。

骨健康问题已经严重影响着运动康复戒毒工作的稳步推进,科学运动预防和治疗骨质疾病已成为强制隔离戒毒系统重要的研究课题。运动干预是影响人体骨量和防治骨质疏松的重要手段,如何制定科学合理、易操作、易监测的运动方案以增进强制隔离戒毒成年男性的骨健康,已成为系统内外探索的重点方向。通过文献可知,徐勇灵[1]、宋京林[2]、卢澎涛[3]、王康康[4]、吴志建[5]、徐锋鹏[6]、莫月红[7]、谭克理[8]、王光旭[9]、陈金鳌[10]等专家探讨不同干预方式对人体骨密度的影响,借助针对性的监测指标进行效果评价与分析;其中,干预方式主要集中于素质练习、有氧运动、抗阻训练、辅助外力等领域,而抗阻训练成果和效果较丰富;骨密度监测指标主要有BUA(Brofadband Ultrasound Attenuation,宽波段超声衰减值)、T-score(就是 T 值)、Z-score (就是 Z 值)。其中,BUA 值是骨强度指标,从生物力学及人体结构角度评价骨状况和骨质疏松程度。Z 值是在同种族、同性别和同年龄分组基础上,将相应病人的骨密度值和其参考值进行比较。T 值是同性别内病人骨密度与同种族青年人骨密度参考值之比较。依据运动戒毒管理需求和规范,本文通过探讨强制隔离戒毒成年男性参与12 周弹力带、药球和自重对抗组合的综合柔性抗阻训练前后BUA、T、Z 值等指标变化,探讨干预方案对强制隔离戒毒成年男性骨健康的效用,为制定运动处方和科学运动戒毒提供参考。

1 实验对象与方法

1.1 实验对象的筛选与确定

1.1.1 受试者应同时具备以下条件

因强制隔离戒毒成年男性群体的特殊性,为保证实验安全有效,且符合强制隔离戒毒系统的组织与安排,对实验对象进行条件限定:

1)年龄范围 20~49 周岁;

2)入所半年以内,未经相关强代谢药物治疗,干预期间未注射戒毒药物,且受试者身体初始健康水平等主要身体特征差别不大;

3)在实验前半年内未进行过中高密度的系统锻炼,经健康体检后确认均无相关传染病、艾滋病、高血压等病症,需通过健康与运动风险评估,获得入选资格;

4)在获知本次研究内容和流程后,签署了知情同意书。

1.1.2 受试者排除标准

受试者出现以下情况,不纳入有效样本人数:

1)基测中,受试者无法完成测试项目,研究人员适时、适当调整后仍无法完成,即终止干预;

2)在正式干预前,未能熟悉训练步骤并掌握规范技术动作者,即终止干预;

3)正式干预开始后,出现未报告体感反馈、或未准时参加体质和骨质测试者,应终止干预;

4)受试者未能全周期参与,影响数据完整性,应终止其身份。

1.1.3 确定实验对象

科学筛选年龄20~49 周岁的强制隔离戒毒成年男性38名,其中,20~35 周岁 22 人,36~49 周岁 16 人(见表1)。预考察在综合柔性抗阻训练(弹力带、药球和自重对抗为主要干预内容,针对核心肌群和大肌肉群的综合柔性抗阻训练方案)条件下受试者训练前后骨密度指标值有无差异。

表1 受试者基本情况一览表

1.2 训练方案

1.2.1 训练项目

依据美国运动医学协会(ACSM)的抗阻负荷强度建议,本实验选择安全系数较高的“药球、弹力带、自重抗阻”定期对受试者的下肢、核心肌群进行干预,并确保动作正确规范。

1.2.2 训练计划

依据聂明剑[12]、程加秋[13]、邵梦霓[14]、王兵[15]等学者关 于骨密度运动干预周期及强度的实践与成果,以及王康康[4]、吴志建[5]、徐锋鹏[6]等学者关于运动干预的案例内容,结合美国运动医学协会的抗阻负荷强度建议和强制隔离戒毒人员体质现状[16],制定训练计划并进入实验阶段,要求 3 次/周,90min/次,强度中等;并且负荷控制在65%~75%1RM。根据受试者反馈适时、适当调整内容,每个动作每组8~12 个、单次3~4 组,组间休息2~3min,动作交替进行并保证数量。要求受试者在每次重复动作过程中全程动作尽力保持规范性,时长为12周。同时,记录受试者训练感受和身体反应,适时调整至75%1RM。

1.2.3 运动干预方案

运动是改善骨代谢、提高骨密度和预防骨质疏松症的重要手段之一,运动方式多集中在有氧运动、传统项目和抗阻力训练项目上[1]。目前,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抗阻训练对骨代谢和骨密度有更加积极的影响,但对于强制隔离戒毒者来讲,传统抗阻训练内容和方式存在制约性与局限性。文献可知,关于强制隔离戒毒成年男性骨健康的运动干预方案与成果尚不多见,为方便根据受试者情况及时调整动作的难度、幅度、次数、负荷等,在文献整理和专家咨询基础上,结合实际制定了以弹力带、药球、对抗自重相结合的综合柔性抗阻训练方案。干预过程中设康复教练指导,强度监控和效果评价主要依据课堂表现和体感反馈、数据分析与心率测定等。

1.3 骨密度的测量

1)骨密度指标与评价方法:骨密度全称骨骼矿物质密度,是科学的身体骨骼健康评价指标,其指标包括BUA、T、Z 值等。其中,BUA 值是骨强度指标,从生物力学及人体结构角度评价骨状况和骨质疏松程度。Z 值,Z>-2 属正常同龄人范围。T值,T>-1.0SD 是正常值,-2.5SD<T<-1.0SD 时有较低骨矿和发生骨质疏松的倾向,T<-2.5SD 时为骨质疏松。

2)测试时间:测试受试者 0 周、第 6 周、第12 周的骨密度指标。

3)测量部位:目前测量骨密度最常使用的部位是脊柱和髋部,即人体最易发生骨质疏松及骨折的两个部位[10]。因此,本研究选择腰椎(L2-4)及股骨近端的股骨颈、W 三角区和大转子部位。

4)测量要求:为减小测量误差,保证数据精确,测试严格按照医学标准和执行规范操作。

1.4 数据统计及处理

应用SPSS22.0 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数据分析时设定 20~35 周岁 22 人即为 A 组,36~49 周岁 16 人即为 B 组,采用配对样本T 检验分析A、B 组在综合柔性抗阻干预下骨密度的变化规律;对组内干预前后差异用P 值(显著性)分析,用平均数差值来解释;配对T 检验呈现显著差异时,进一步分析差异幅度(即效应量Cohen's d 值)。考察在相同干预下两组骨密度相关指标变化差异,所有数据均属计量资料,经检验两组数据近似服从正态分布,可采用配对样本T 检验进行分析。

2 结果

2.1 36~49 周岁组(B 组)骨密度指标干预前后数据结果

结果显示(见表2),B 组除SOS 外其他指标无显著差异。SOS 指标第 6 周与 0 周相比,p=0.836>0.05,无明显差异,第 12周与 6 周相比,p=.000<0.01,有明显差异,第 12 周与 0 周相比,p=.000<0.01,有明显差异。

从均值差值看,OI 值总增长 1.512,分阶段增长 0.768和 0.744。SOS 值总增长 7.087,分阶段增长-0.201 和 7.288。T 值总增长 0.306,分阶段增长 0.154 和 0.151。Z 值总增长0.309,分阶段增长 0.156 和 0.153。BUA 值总增长-0.544,分阶段增长2.769 和-3.313。成人比总增长2.85,分阶段增长1.425 和1.425。同龄比总体增长 2.95,分阶段增长 1.463 和1.487。

结合表3,T 值的 0 周测试看,B 组中 5 人 T<-1.0SD,约31.25%的人有骨质疏松倾向,经干预此5 人均已达到正常水平 T>-1.0SD。Z 值的 0 周测试看,B 组中 2 人<-2,约 12.5%的人有骨质疾病风险,经抗阻训练,此2 人均已达到正常水平>-2。BUA 值总体变化不显著,依均值差值看,总体增长-0.544,分阶段增长 2.769 和-3.313。

表2 36~49 周岁组别实验前、中、后各指标配对样本T 检验分析表

表3 36~49 周岁组 T、Z、BUA 值变化表

2.2 20~35 周岁组(A组)骨密度指标干预前后数据结果

结果显示 (见表4),A 组除BUA 外其他指标均有非常显著差异,说明持续运动干预对A 组的整体效果较显著,具体指标分析如下:

结合表5,OI 指标第 6 周与 0 周相比,0.01<p=0.039<0.05,有显著性差异;0.2<d=0.34<0.8,效应中等。第 12 周与 6 周相比,p=0.54>0.05,无显著差异。第 12 周与 0 周相比,p=0.000<0.01,有非常显著性差异;0.2<d=0.46<0.8,效应中等。从均值差值看,总体增长2.523,分阶段增长1.945 和0.578。

SOS 指标第 6 周与 0 周相比,0.05<p=0.961,无显著性差异。第 12 周与 6 周相比,p=0.00<0.01,有非常显著性差异;0.2<d=0.68<0.8,效应中等。第 12 周与 0 周相比,p=0.000<0.01,有非常显著性差异;0.2<d=0.69<0.8,效应中等。从均值差值看,总增长7.055,分阶段增长0.055 和7.0。

T 值 0 周测试中,A 组 8 人 T<-1.0SD,约 36.4%的人有骨质疏松倾向,经干预此8 人中5 人达到正常水平T>-1.0SD,恢复率达到 62.5%。第 6 周与 0 周相比,0.01<p=0.036<0.05,有显著性差异;0.2<d=0.35<0.8,效应中等。第 12 周与 6 周相比,p=0.566>0.05,无明显差异。第 12 周与 0 周相比,p=0.003<0.01,有非常显著差异;0.2<d=0.45<0.8,效应中等。从均值差值看,总增长0.504,分阶段增长0.395 和0.108。

Z 值0 周测试中,A 组2 人处于骨质疾病风险边缘,经干预此 2 人均已达正常水平。第 6 周与 0 周相比,0.01<p=0.036<0.05,有显著性差异;0.2<d=0.35<0.8,效应中等。第 12 周与 6 周相比,p=0.551>0.05,无显著差异。第 12 周与 0 周相比,p=0.003<0.01,有非常显著性差异;0.2<d=0.46<0.8,效应中等。从均值差值看,总增长0.5082,分阶段增长0.3955 和0.1127。

BUA 指标第 6 周与 0 周相比,0.01<p=0.013<0.05,有显著性差异;0.2<d=0.56<0.8,效应中等。第 12 周与第 6 周相比,0.05<p=0.62,无显著差异。第 12 周与 0 周相比,0.05<p=0.241,无显著性差异。从均值差值看,总增长1.587,分阶段增长4.573和-2.986。

表4 20~35 周岁组别实验前、中、后各指标配对样本T 检验分析表

表5 20~35 周岁组 OI、SOS、T、Z、BUA 值变化表

表6 20~35 周岁组成人比、同龄比变化表

结合表6,成人比指标,第 6 周与 0 周相比,0.01<p=0.036<0.05,有显著性差异;0.2

同龄比指标第 6 周与 0 周相比,0.01<p=0.035<0.05,有显著性差异;0.20.05,无显著差异。第 12 周与 0 周相比,p=0.003<0.01,有非常显著性差异;0.2

3 讨论

通过查阅资料可知,在以骨密度为监测指标的抗阻训练研究中,尚未找到以强制隔离戒毒成年男性为受试对象的研究成果,未见此类研究对象有关年龄分层的抗阻训练研究成果;因此,目前尚不清楚抗阻训练对强制隔离戒毒成年男性骨密度的影响以及不同年龄间是否存在差别。虽然本实验中缺少性别对照组,但有文献证据显示,性别内不同年龄组组内、组间对比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本文将结合前人研究成果,依据各项指标数据进行全面讨论。

骨密度是诊断骨质疏松、评估骨质疏松程度以及评估骨质疏松症患者骨折发生危险性的可靠指标[17]。研究证明,运动可使骨密度增加,延缓骨密度下降,有效预防控制骨质疏松症。如RUBIN 等[18]指出对肌肉及骨骼施加较低频次的高应力性规律性运动可能最有益于提高骨量。薛延[11]指出男性一般在30~35 岁左右达到一生中所获得的最高骨量,此后会逐渐减少。MCCARTNEY 等[19]指出对身体骨骼施以重载荷的抗阻训练能提高骨密度。徐锋鹏等[6]指出运动影响骨密度的机制主要靠肌肉收缩和地面反冲击力直接作用而产生,关于两者对骨密度的影响还没有定论,一般认为两者均有促进骨骼生长的作用,并指出不同类型的混合运动方案(包含抗阻训练和冲击性活动)对提升骨密度的效果比单一运动好。LOHMANT 等[20]指出抗阻训练能显著增加骨密度。本研究中,对 T 值、Z 值、BUA 等指标前后配对T 检验P 值、均值差值和效应量分析可知,A、B 组骨密度均呈上升趋势,尤其是A 组在干预6 周时骨密度提高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而第6 周至第12 周A 组干预效果不显著;第12 周与0 周比较看,干预效果仍很显著,且效应量中等。通过与文献成果对比可知,文献中一般制定运动干预周期为18~24 周,且对于抗阻内容多采用强冲击与重负荷的刺激,干预效应量仍居于中等或较高水平。但是结合骨强度指标BUA 值可知,A 组6 周即实现干预效果且具有中等效应量,后期干预对总体效果呈现削减作用,致使第12 周整体效果不具有显著性。所以,强制隔离戒毒成年男性作为特殊群体,20~35 岁的低龄人群干预周期应控制在6 周左右较合理;对于运动内容和强度的选择上,应选择柔性的抗阻训练内容,强度与负荷应居于中等水平。徐勇灵等[1]研究证实24 周综合运动对45~59 岁人群骨密度的改善能起到积极作用,体现在对男性的骨密度提高,且骨密度与年龄增长呈负相关。董宏等[21]指出体育锻炼总体上能够改善中老年人群的骨密度,但不同部位的骨密度受性别、锻炼形式和干预时间、年龄段的影响而不同;体育锻炼对于改善中老年男性人群的骨密度效果较好;但运动训练对骨密度有双重影响,适度运动能增加骨量,过度会导致骨密度降低甚至骨质疏松。B 组T、Z、BUA 值整个周期对比不具有显著性差异,但从均值差值看,干预效果是持续向好的,依据前人研究成果,针对强制隔离戒毒成年男性36~49 周岁群体需要更长的干预时长才能达到统计学上的显著性效果;为达干预效果应扩大干预时长,保持中等负荷和强度,防止过度干预而导致骨密度降低甚至骨质疏松。然而,有关文献中,抗阻训练对骨密度影响结果与上述部分结论相悖。在对男性进行的同类研究中,GLEESON 等[22]认为抗阻训练对改善骨密度的效果并不明显。陈金鳌等[10]研究指出青年和老年男女在5 个月抗阻训练后,整体股骨近端区域骨密度明显上升,其中并无年龄及性别差异,仅股骨颈部位的骨密度增长有青年较老年受试者偏高的趋势。ROCKWELL 等[23]研究表明抗阻训练导致骨密度下降。YARASHESKI 等[24]指出老年男性在3 个月抗阻训练后,股骨颈的骨密度没有明显变化。但从本研究结果来看,综合柔性抗阻训练对改善强制隔离戒毒成年男性骨密度的效果是显著的,并表现出年龄的差异性。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量减少为主要特征、骨组织显微结构变得疏松,并伴随骨脆性增加和骨折危险性升高的全身性骨骼疾病[25]。邱贵兴等[26]指出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可预防、可治疗的疾病。生活方式的改善和适量的体育锻炼是基础的治疗措施。关于吸毒与骨质疏松相关性研究较少,但相关医学研究表明:吸毒成瘾对人体损害后果中尤其对骨骼系统造成的并发症较明显。研究证实骨质疏松症通常是在长期营养不良情况下造成的,海洛因和冰毒等毒品成瘾者通常长期食欲不振,食物质量低;吗啡成瘾会导致骨量减少或降低骨密度,可能全面诱发骨质疏松症。章海凌等[27]与周起敬等[28]均指出吸毒对人体骨钙的增加具有不利作用。其中,章海凌等证实吸毒影响主要发生在骨量缓慢增长期;周起敬等指出日吸毒剂量增加对骨钙减少具有明显的影响。本研究中,对Z 值前后配对T 检验P 值、均值差值和效应量分析可知,A 组较B 组具有骨质疾病风险比率较低,但经干预A、B 组均可恢复正常水平。骨质疏松倾向和严重程度在A 组更显著且相对于B 组不易恢复;一定意义上讲,吸毒者骨质疏松严重程度和骨疾病风险与年龄增长呈负相关,但从干预效果显著性对比分析来看,高年龄组骨质健康水平可逆阻力较A 组更大,与徐勇灵等[1]研究结一致。数据分析可知,A 组骨质疏松率较大,恢复趋势较B 组更显著,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说明20~35 周岁年龄组骨质疏松的恢复阻力相对于36~49 周岁年龄组较小,但是干预过程中表现出波动性,结合相关医学研究成果和戒毒管理系统饮食规范营养管理现状分析可知,毒品不单是因造成的食欲不振诱发了骨质疏松,更是直接导致了骨量的流失而诱发骨质疏松。

4 结论

1)12 周综合柔性抗阻训练对强制隔离戒毒成年男性骨密度的改善作用显著,并表现出年龄的差异性。2)20~35 周岁强制隔离戒毒成年男性运动干预时长应控制在6 周左右,36~49周岁干预周期应超过12 周。且各年龄段均以柔性的抗阻训练内容为主,强度与负荷保持中等水平。3)强制隔离成年男性骨质疏松倾向和严重程度与年龄增长呈负相关,高年龄组骨密度可逆阻力较大。

猜你喜欢

戒毒骨密度受试者
涉及人的生物医学研究应遵循的伦理原则
涉及人的生物医学研究应遵循的伦理原则
预防骨质疏松,运动提高骨密度
骨密度水平分三级
天天喝牛奶,为什么骨密度还偏低
涉及人的生物医学研究应遵循的伦理原则
戒毒人员外出探视管理及戒毒人员意见调查分析
不要轻易给儿童做骨密度检查
涉及人的生物医学研究应遵循的伦理原则
不抛弃,不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