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学孔孟专题校本语文课程开发设计研究

2020-06-27李志鹏

知识文库 2020年11期
关键词:校本课程文化

李志鹏

随着《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普及,开发语文校本课程的研究热潮遍布各个高中学校。而语文校本课程的开发必需引入学习任务群这一概念,这样才能改变传统单一化的思维训练方式。本次研究主要是以校本课程开发为目标,以孔孟为专题研究,以学习任务群为依托,通过引导学生学习孔孟文化,让学生了解我国文化经典,引导学生古为今用,促使学生“博学”、“审问”、“慎思”、“明辨”,达到让学生学史明智,与弘扬传统文化精髓的目的。

1 以任务型学习为指向,进行综合性学习

孔孟专题校本课程的开发要有具体的指向性,让学生明白学习什么,教师可以通过任务型的学习方式展开,从而达到让学生集中学习与综合学习的效果。这样也可以提升学生学习的驱动性。孔孟专题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不是单篇的学习,也不是简单的单元组合,也不只是对某一项学习技能的训练,而是综合阅读、写作、诵读的专题性、集中性学习活动,教师需要专门针对阅读、写作、诵读设计专题任务。这种学习方式突破当下碎片化、快餐式的阅读,达到以点带面的效果,让学生深入了解儒家经典,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孔子著述《诗》、《书》、《礼》、《乐》,序《周易》,撰写《春秋》,后人将他的经典语录收录在《论语》一书。而孟子"序《诗》《书》,述仲尼(即孔子)之意,作《孟子》七篇"。孔孟教育专题应该以这些传统经典著作为主要阅读书目。课程开发教师设计任务型学校任务可以参考如下:①论述孔孟的思想,以及孔孟思想对自己的影响;②《诗》、《书》、《礼》、《乐》、《论语》、《孟子》等著述中,任选其中的几篇文章,将对自己思想与行为影响比较深刻的句子抄写下来,并将之翻译成现代白话;③你认为孔孟之道的精髓是什么?为什么孔孟之道到最后演变为“王道”、“霸道”?为什么新文化运动时期,鲁迅会批判孔孟之道?为什么有人认为“孔孟之道”毒害人的思想?你认同他们的观点吗?教师要求学生将这些问题写成800字左右的研究综述。学生由此而开始探究“孔孟之道”的文化内涵与底蕴,例如:他们从《论语》中对“仁”的论述,体会到圣人仁政爱民的思想,并认为“仁”是最理想的治国模式;从《论语》对“礼”的讲述中,认为如果社会上每个人都能够树立“礼”的思想的话,社会必然更加和谐与稳定。学生经过简单研究,普遍能够正确理解孔孟之道,他们认为“文化大革命”时期“打倒孔夫子”的观念是对孔孟之道的曲解。

由于高中语文学习任务群比较多,学生的学习任务紧迫,因此孔孟专题的课程开发不能单纯依靠课堂,应该以任务型的学习方式为指向集中展开,让学生课后进行综合性学习,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提升学生的文化修养。

2 以现实生活为依托,展开综合实践活动

语文的学习不能与现实生活脱节,不能走向背理论、背研究的人云亦云的守旧礼堂。孔孟专题研究的主要目的是传承民族美德,让学生形成良好的文化修养与行为素养。教师不仅应该设计任务型学习活动,让孔孟专题的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贯穿于高中语文教材中,还应该将专题的学习与学生的现实生活建构起紧密的联系,让学生学习先贤高尚品质。这整个过程必然包括实质性的阅读与交流、思辨与写作、调查与研习。学生梳理孔孟著述,积累语言,参与文化研讨,展开学术专题研究,从而倡导孔孟之道,并将之引入校园。

孔子重视道德修养,从“礼”、“仪”、“仁”的角度将人分为五等:庸人、士人、君子、贤人、圣人。学生在学习时,不能将圣贤之书读成死的书、没有的书、静止的书,而是应该学会思考,与圣贤展开深度的会话,学生既要博学、审问,也要慎思、明辨,从而沉淀深厚的人文涵养。首先,学生通过观察研究与举证论述,将周围的同学分为这五等人;继而,分析校园中孔孟之道失落的现象。午休自习课上,有的学生交头接耳,聊化妆、聊明星,哼唱流行歌曲;下课的时候,有的学生手里拎着零食,口里咀嚼口香糖。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很多学生反而不静心学习,而且有的学生拈轻怕重,好逸恶劳。“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而有的学生连学习上的艰苦也承受不了,怎样成为国家未来的接班人。然后,教师针对学生调查与论述的结果,提出诵读儒家经典之作的重要性,要求学生利用互联网,了解孔孟之道在国外的发展情况。学生再一次展开综合实践活动,从孔孟思想、影响入手,结合国外对孔孟文化的重视进行研究,最后,展开综合论述。教师评选出优秀的研究综述,将之刊载在校园网。

从现实生活出发展开综合实践活动,符合校本课程开发的理念,让学生理解孔孟之道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学生必然会打开学习思路,学会融会贯通,学会利用孔孟之道来评价生活现象与社会热点事件。这样的校本课程融合阅读、写作与实践,让学生积累词汇并懂得整合应用,也促使学生以孔孟之道约束自己的行为。

3 以互联网为渠道,建立学习资源库

利用互联网建构孔孟文化学习资源库,共享优质资源,开发数字化的校本课程。这样每一位学生都能够更好地利用学习资源,方便学生之间的交流,实现学生的自主性学习。而利用互联网所建构的学习资料库,也更加直观化,能够最大程度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师应该充分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考虑学生的个性化特点。同时,建构的网络学习资源既要有文本类的,也要有音频类的。首先,教师需要深入研读孔孟文化,要将学习资源分类为若干个学习任务群,并且提出每个学习任务群的学习目的与重难点;同时,要重视每个学习任务群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其次,要符合高中阶段学生语文学习的特征,设计阶段性课程任务,并引入本土资源,让学生更好地解读孔孟文化。然后,要及时更新,完善学习资源库,让学生的学习呈现出可持续发展状态。

例如:设计主题为“仁、义、礼、智、信”的学习任务群,刊载《孟子》中的《公孙丑上》与《论语》中的《为政》、《颜渊》、《子路》、《高离上》,让学生理解儒学的“仁政”。有的教师认为学生不能理解古文,所以选择译文。这并不可取,要传承文化精髓必须让学生阅读原文。所以,这些文章尽量保持原文,教师可以适当旁批,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也可以建立网络交流平台,让学生讨论不理解的语句。第二个学习任务群主题为“礼之用和为贵”,让学生理解礼仪、和谐的重要性。然后,教师让学生讨论:为什么“礼之用和为贵”的观念也适用于当今世界。第三个学习任务群是“学而时习之”,让学生从孔孟文化的学习中端正学习态度,引导学生获取正确的学习方法。以此类推,教师选取一个角度,挖掘孔孟文化的教育价值,不断设计主题,将之刊载到网络資源库。

这样的校本课程的开发符合当今信息化时代背景下的学习特征,学生的学习方式更加灵活多变。在整个过程中,学生汲取孔孟智慧,读书明智,提升个人气质,沉淀个人文化修养。而这样的学习也有助于让学生形成中庸、和谐、礼仪、好学的行为素养,减少校园暴力事件,建设更加和谐的校园,从而让社会多一份儒雅风气。

4 结束语

当今社会各种文化观念充斥着人们的世界,有的学生完全信奉西方文化观点,让我国传统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处于失落状态。中学孔孟专题校本语文课程开发,主要为了营造全校师生共同阅读、探讨与研究的校园学习风气,传承民族优秀文化传统,让学生认可与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关于孔孟专题校本课程的设计,首先,可以以任务型学习为指向,引导学生进行综合性学习;其次,以现实生活为依托,展开综合实践活动;最后,以互联网为渠道,建立学习资源库。这三条设计线索具有独立性,也有联系性,同时,也具有实践意义,值得借鉴。

本文系泉州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第二批)立项课题 课题名称《学习任务群背景下“孔孟”专题校本课程实践研究》立项批准号:QG1352—196部分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福建省南安第一中学)

猜你喜欢

校本课程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ERP原理与应用》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探索
课程思政在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价值导向的校本课程建设——以“兰质教育”校本课程为例
追求“四合” 洋溢“四味”——二十四节气语文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策略
谁远谁近?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自行车的发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