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国工匠背景下的传统手工艺人才培养

2020-06-27江锐

大观 2020年1期
关键词:大国工匠传统手工艺

江锐

摘 要:传统手工艺是蕴涵中华民族精神、文化内涵的瑰宝,更是推进“文化强国”战略的重要载体。高等院校要依托自身学科、人才、软硬件设施,积极承担起传统手工艺人才的培育重任,从课程体系建设、传统手工艺人进校园、传统手工艺项目实践教学等方面,关注并推动传统手工艺的复兴。

关键词:大国工匠;传统手工艺;人才培养战略

长期以来,传统手工艺产业效益低下,关注度低,如传统剪纸工艺、刺绣、陶艺等,很多传统手工艺人被迫转行,导致传统手工艺产业无法传承与延续。传统手工艺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民间文化遗产,其所蕴涵的大国工匠精神,如不畏艰难的钻研精神、兢兢业业的奋斗精神、追求卓越的创新精神、精益求精及一丝不苟的极致品质等等。因此,加强对传统手工艺人才的培养,不只是对优秀民族文化的传承,更是国家从“制造大国”实现“制造强国”战略的重要举措。在这一背景下,高等院校作为人才培养重地,更应该立足自身优势,积极探索、深入探究、全面拓展传统手工艺人的培养路径。

一、大国工匠精神呼唤传统手工艺的发展

(一)高等院校为传统手工艺传承提供了资源优势

传统手工艺历史悠久,多具有观赏价值、实用价值和收藏价值。近年来,随着社会变革的深入,对传统手工艺这门古老的技艺传承,面临更多的现实困境,尤其是传承人“断层”危机。传统手工艺多秉承个体、手工模式来实现生产或制作,制约了自身生存与发展。高等院校具备优秀的人才、技术、智力与设施条件,在传统手工艺的传承与保护领域更具优势。一方面,高校学科分类多,各类人才汇聚,可以让传统手工艺得到有效的保护,借助于教育、教学途径,来形成传统手工艺人才传承长效机制。另一方面,高校人文氛围良好,可以通过传统手工艺进校园、进课堂等方式,丰富高校人文课程建设,整合传统手工艺教育资源,提炼传统民族文化精髓,打造人文特色课程。再者,高校可以依托先进的技术手段,对分散于民间的各类传统手工艺、手工艺人展开调查,借助于理论指导来完善传统手工艺的传承体系。

(二)高等院校为传统手工艺创新发展搭建了平台

传统手工艺的传承与发展,不仅要对手工艺人、手工艺文化进行传承,更重要的是,要从人才培养机制上,为传统手工艺产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依托高校,拓展对传统手工艺的搜集、挖掘与整理。依托高校学术研究与交流平台,开展对传统手工艺的多维度探究,吸取和借鉴不同传统手工艺的传承与保护措施,完善传统手工艺系统化、规范化发展体系。依托高校专项科研平台,建立以传统手工艺为研究内容的科研课题,进一步挖掘和整合传统手工艺与现代文化艺术的关联度,实现传统手工艺资源向文化创意产业的渐进转变,提升高校文化软实力。依托校企、校内外实践教学平台,积极构建连接学校、传统手工艺人及传统手工艺作坊的教育基地,响应国家文化战略与政策要求,整合多方资源优势,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来促进传统手工艺产业得到科学、完整的保护。

(三)高等院校为传统手工艺产业健康发展注入了活力

传统手工艺是民族文化的精髓,对其传承与保护,高等院校更具潜力。长期以来,传统手工艺的传承多采用“口授身传”的方式,这种传承体系多囿于传统的师徒制,传承效果不理想。传统师徒制传承方式,以私人化经验为主,艺术理论、艺术文化等方面存在缺失,继承者以“悟性”来体验传统手工艺的人文内涵。而高等院校采用课堂模式,结合效果艺术设计、艺术理论知识,以专门化教学来实现集体学习。如引入传统手工艺人进课堂教学,对传统民间艺术进行多维化呈现,让学生能够从中获得艺术审视,丰富学生的美学思想。同样,与其他相关课程的整合,如色彩理论等课程知识,让学生更好地把握传统手工艺的艺术特色。另外,引入传统民俗文化,特别是鼓励学生参与民俗活动,来激发学生对传统手工艺的学习积极性,更好地掌握传统手工技艺,在传承中实现创新。

二、高校在传统手工艺人才培养中的发展路径

(一)以传统手工艺课程为切入点,完善人才培养体系

高等院校聚集了各类专业化人才,是培养人才的地方,结合传统手工艺人才培养需要,要从课程建设入手,围绕传统手工艺类别、特色,完善人才培养计划,构建传统手工艺实践、实训、实习基地,协同好创新创业教育环节,让传统手工艺传承与人才培养协同发展。第一,整合师资队伍,构建传统手工艺师资体系。高校要从人才梯度建设上,积极展开传统手工艺人、传统手工艺研究专家、代表性传承人的调研,聘请这些人作为传统手工艺课程教学的兼职教师,再结合高校自身学科专业师资,展开师资结构整合。同时,立足传统手工艺学术交流活动,举办名家讲座,开展传统手工艺竞赛与展评活动,不断提升高校师资的教学、科研、创新能力。第二,推进传统手工艺课程进课堂。结合不同学科专业,对传统手工艺课程进行分类整理,编入相关专业教育体系中。高等院校要发挥自身学科资源优势,在人才培养体系上,丰富学生的课程选择范围,特别是对传统手工艺课程的引入,有计划、有目的地制定具有传统文化特色的手工课程教学体系,遵循传统手工艺形态的传承规律,体现实践实训教学。同时,考虑到传统手工艺自身的原生态性,教师要注重传统手工艺“根”与“魂”的挖掘。在课程体系中,还要增加工艺概论、设计制作、作品赏析、采风考察等教学活动。第三,将传统手工艺融入高校第二课堂。传统手工艺教学与实践,要充分引入现代教育教学手段,依托讲座、微课等方式,对传统手工艺知识、文化等进行全面介绍,鼓励学生自选传统手工艺课程,鼓励学生参与传统手工艺实践活动,利用传统节日,丰富传统手工艺体验活动。

(二)以传统手工艺人“活态”传承为手段,开展文化传承与研究

对传统手工艺的保护与传承,传承人的“活态”传承更是关键。高等院校要结合高校教育与传承人师徒授艺,充分挖掘地方民间艺人,建立传统手工艺人人才档案,与高校传统手工艺师资进行整合,搭建传统手工艺合作育人平台。第一,传统手工艺代表性传承人要参与高校人才培养,高校师资要与代表性传承人一起,共同挖掘、记录、整理传统手工艺及文化。高校要设置传统民间文化艺术研究中心,将地方特色传统手工艺,特别是具有悠久历史的传统民俗文化及活动作为重要研究对象,展开广泛搜集与整理。积极建立传统手工艺展厅、展示中心,对代表性传统手工艺传承人的优秀作品进行展示、收藏,将之纳入到传统手工艺人才课程体系中,便于学生直观地学习、模仿和创作。第二,邀请代表性传承人在高校开设课程,特别是在实践、实训教学领域,由代表性传承人对相关传统手工艺的制作过程进行教学。同时,围绕现代科技手段与技术装备,探索传统手工艺与现代技术的融合,促进成果转化。第三,挖掘代表性传承人“活态”传承路径。高校要积极推进现代学徒制育人模式,将工艺美术专业教师与传统手工艺代表人组建成“1+1”授课师资,由传统手工艺大师进行现场示范教学,总结创作过程与心得体会,专业教师进行现场解读与释疑,归纳人文内涵与艺术价值。

(三)引入传统手工艺项目化教学,拓展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

在推进传统手工艺进校园、进课堂实践中,高校要积极与地方政府、企业等展开多维合作。第一,完善传统手工艺基地建设。在校内基地与校外基地合作上,分享传统手工艺教育教学经验,提升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特别是在手工技艺领域,融入专业实践实训教学。第二,开展研培教育。高校要与文化部、教育部及其他科研院所等展开深度合作,围绕传统手工艺传承人研修研习培养工作,以“强基础、拓眼界、增学养”为指导,展开多方面、系统化人才培養教学活动。第三,与传统手工艺作坊、传承人建立校外实训基地,充分挖掘地域性文化,以项目化教学,来促进学校教育与传承人现场指导的深度配合。

三、结语

大国工匠精神,为传统手工艺传承与发展营造了良好环境。传统手工艺进高校,传统手工艺人进课堂,高校要切实发挥文化知识传承的主阵地作用,结合自身实际,积极拓展传统手工艺人才培养路径,充实和丰富高校人文教育实践。

参考文献:

[1]周翠玲.指间的记忆:华南手工艺人系列之一[J].开放时代,2003(5).

[2]贺超海,李晓岑.中国古代手工艺家群体特征研究[J].自然辩证法通讯,2017(3).

[3]吴刚,洪建中,李茂荣.拓展性学习中的概念形成:基于“文化-历史”活动理论的视角[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4(5).

[4]吴刚,洪建中.一种新的学习隐喻:拓展性学习的研究 基于“文化-历史”活动理论视角[J].远程教育杂志,2012(3).

猜你喜欢

大国工匠传统手工艺
让技工教育成为“大国工匠”的强力孵化器
“大国工匠”张翼飞
西南少数民族地区传统手工艺的保护与开发
试论在高校“产、学、研”中发展现代传统手工艺文化
中国传统手工艺文化重建的路径分析
民族民间传统手工艺品牌化的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