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互联网+”背景下的地理双平台的构建

2020-06-27杨颖陈淑云李心柔

教育界·上旬 2020年7期
关键词:互联网+课堂教育

杨颖 陈淑云 李心柔

【摘要】地理双平台是基于“互联网+教育”构建的实际教学平台与网络教学平台。“互联网+教育”的跨界融合,有利于将信息技术融入教学领域,为教与学提供新的方式。教师利用线上、线下双平台的交互,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优化教学管理评价模式,使学习者获得及时的评价反馈。基于此,本文以手机作为教学辅助工具,利用互联网整合相关的学习活动,为实现线上、线下双平台的構建进行实例分析。

【关键词】手机;“互联网+”;地理双平台;案例分析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以平板电脑、手机为载体的应用软件层出不穷,手机也从单纯的通信工具变成集通信、娱乐、学习、社交、支付等多功能为一体的电子产品,成为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个工具。目前,学生几乎都会使用智能手机,可利用手机软件替代厚重的字典快速查找英语生词,利用网络获取大量课本外的知识信息,以开阔自己的视野。智能手机给学生带来便捷的同时,也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学习效率,尤其一些自控能力比较差的学生,可能会沉溺于互联网游戏,偷偷在课堂上玩手机。互联网的发展在给传统课堂带来巨大挑战的同时,也给传统课堂带来了新思路。对于手机和学生学习的关系,我们认为,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教师应该思考如何让手机更好地为学生服务,而不是一味地禁止学生使用手机。

一、研究背景

1.“互联网+”

“互联网+”从2012年提出后就一直被广泛关注,但目前各界对其并没有统一定义。有学者认为,“互联网+”中的“互联网”是一种以云计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而“+”是代表互联网对其他行业的催化作用,通过新形态的互联网引爆传统行业的改革和发展。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互联网+”在很大程度上对我们的生活、工作、学习产生了影响。比如,大家熟悉的QQ、微信就是“互联网+通讯”的结合;淘宝网、京东商城就是 “互联网+零售”的运用;而二维码移动支付就是“互联网+金融”的运用。互联网用它强大的渗透力不断倒逼各行业进行变革发展,显然“互联网+”已经成为传统行业提升竞争力的有效途径,传统行业在互联网的催化作用下迅速发展。

2.“互联网+教育”

基于移动通信与实时通信网络的“互联网+教育”,能够实现各种学习资源的整合和配置。教师利用“互联网+”,不仅可以让地理知识更加形象、新颖、直观,还可以让地理教学变得更加生活化、趣味化、图像化、活动化、多元化,更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互联网+教育”的跨界融合,有利于将信息技术深度融入课堂教学、常规管理和学情评价等领域,为教与学提供了新的方式、新的平台。

3.基于“互联网+教育”的地理双平台

“双平台”一词的含义非常广阔,只要是两个不同的平台相结合都可以称为双平台。在教育类文章中,对“双平台”的解读也有许多。基于“互联网+教育”对地理课堂的影响,本文将研究中的“双平台”界定为实际教学平台与网络教学平台。网络上的信息极其多样,通过网络平台进行课前预习和练习,可以让教师及时得到学生预习的反馈,有助于教师更有针对性地开展课堂教学,做到一定程度的班级个性化教学,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的听课效率。课后作业平台的应用能让教师快速获取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了解班级学情,并且能够利用碎片化的时间及时批改,缩短了学生得到教师反馈的时间,有利于教师快速掌握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情况,并在课后做出更有效的指导。教师利用双平台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优化教学管理评价中的流程和模式,使学生获得及时帮助与评价反馈。个性化学习能兼顾学生发展的多样性,最终推进教育公平,促使教学管理评价发生变革,进而重构教育的生产关系。

二、高中地理双平台的构建案例

本文把手机这一智慧终端作为教学辅助工具,利用双平台的交互、开放,以及拥有大量信息的优势整合相关的学习活动,让学生能够获得有效的资源信息,支持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有效交互活动,为地理智慧课堂的构建提供新的契机。

1.学习内容

本文以高中地理学科为例,选取人教版必修2第三章第三节“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中“大牧场放牧业”为学习内容,构建基于手机互联网的双平台智慧课堂。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不仅要学生分析大牧场放牧业形成的区位因素,还要让学生结合大牧场放牧业的生产特点和生产经验,理解其对我国相同或相似农业区的借鉴意义。该部分的学习难点在于通过对潘帕斯草原大牧场放牧业区位因素的分析,使学生学会归纳区位条件。这对于高一学生来说,确实是个不小的难题。

2.课后反思

借助手机umu软件,通过线上、线下平台,让学生掌握从图表和文字中获取信息的能力,引导学生不断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对信息进行加工、分析,从而提升探究能力。这个过程既加强了学生从书本和网络中自主索取知识的意识,又培养了学生归纳总结图文材料的能力,进而使他们完善认知结构、提升认知水平、实现难点突破。此外,答案的及时上传,也让教师能在第一时间了解学生的完成情况,并对他们进行及时指导。

手机具有便携性和互动性特征,移动终端能融合包括图像、视听等多种形式的学习资源,这些资源经过教师的筛选、组合,形成了优秀的教学资源,从而为教师教学方式及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提供了新的可能。手机所带来的一对一互动学习环境,能为学生提供更为宽广、更有创意的学习空间,让处于不同层次的学生能够结合自身的现实情况,实现个性发展。手机、互联网的普及为地理课程双平台的构建带来了新契机。在地理智慧课堂中,教师可以以手机为工具,借助“互联网+”构建地理学习的双平台,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作用,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进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参考文献】

李丹,王永立.浅谈高中地理智慧课堂的构建——以《常见天气系统》“气旋”一课为例[J].中学教学参考,2017(01):110-111.

肖翠翠.基于Pad教学的地理智慧课堂的构建及案例研究[J].地理教学,2016(23):28-31.

岳玉山,彭立.基于iPad的智慧课堂构建——以八年级地理《中国行政区划》为例[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5,14(08):26-27.

段金叶.基于Pad的教学模式探究——以“城市化过程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为例[J].地理教学,2017(13):12-14.

樊晓霞,高洋,刘敏.“互联网+”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学微课应用现状研究[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9(16):23-25.

刘财.“互联网+”背景下地理课堂教学改革研究[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19(03):77-78.

猜你喜欢

互联网+课堂教育
欢乐的课堂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写字大课堂
2020未来教育新思维
教育教学
一条鱼游进了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