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成长的每一步都是幼升小的第一步

2020-06-26

动漫界·幼教365(大班) 2020年7期
关键词:幼小习惯幼儿园

幼小衔接,是炎炎夏日里最火热的话题。

“你家学拼音了吗?”“你家学写字了吗?”“你家英语现在是什么水平了?”“数学思维课要不要报一个呢?”“孩子有多大的识字量比较好呢?现在恶补还来得及不?”

……

时间太少,问题太多。

今年由于疫情,小朋友的“课业”被耽误了很久,因此,家长们的焦虑、忐忑和紧张更甚,面对孩子人生的新征程,各种不淡定、不放心。可是,有必要如临大敌吗?这是一次人生的重大转折吗?这是一次艰难的“爬坡”运动吗?答案显然都是否定的。还记得,去年学前教育宣传月的主题就是“科学做好入学准备”,国内顶级的幼教专家在主题宣传手册上告诉我们——

从幼儿园到小学要平缓过渡。

孩子的感性经验越丰富,后继学习会越好。

学习品质的培养比知识技能的准备更重要。

家长对待入学准备要有“孩子的心灵”。

是的,幼小衔接,不是为了更好的成绩,而是为了更好的适应。幼小衔接,不是知识的衔接,而是能力的衔接。甚至可以说,幼小衔接,不只是大班阶段的事情,而是贯穿孩子整个学龄前各个阶段的事情。它不是一个转折,只是一次转型;它也不是一次艰难爬坡,只是一次简单跨越。

当然,为了跨越成功,我们是需要做一些准备的,但这不是孩子一个人的事情,而是幼儿园、家庭甚至社会一起帮助孩子做的事情。那么,我们都该准备些什么呢?又该如何准备呢?让我们一起来听听各方的声音。

关于“幼小衔接”,他们这样说

幼儿园园长说:

幼小之间,想要孩子顺利过渡,一定不是多识几个字、多做几道题就能完成的,家长要改变对幼小衔接的片面理解,从“重智育,轻德育;重知识积累,轻身心发展;重短期成效,忽视幼儿的终身发展”的误区中走出来,真正从生活的细微处入手,帮助孩子实现心理、能力和习惯三个方面的过渡。

其中,能力方面,除了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动手能力和学习能力,更重要的是帮助孩子建立独立意识,认识到小学老师以教学为主和幼儿园老师以保育为主的不同之处。当然,最重要的还是习惯的养成。针对入学准备,具体而言,可以从四个方面入手——

一是提前准备的习惯,暑期就可以让孩子学会预习,学习整理自己的书包,等等。二是主动识字的习惯,让孩子在游戏、阅读、日常生活中养成主动认字的好习惯。三是坚持阅读的习惯,每天晚上和孩子一起阅读一个小故事,让阅读成为悦读。四是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让孩子在练习写字时坐姿端正、书写规范等。

最后,如果在幼儿园阶段能够帮助孩子养成以下10个小习惯,那么在幼小衔接的过程中,一般是不需要担心的。

1.说了要做                         2.耐心听别人讲话

3.按规矩行動                      4.时刻记住自己的责任

5.用好每一分钟                  6.天天锻炼身体

7.用过的东西放回原处       8.及时感谢别人的帮助

9.做事有计划                   10.干干净净迎接每一天

——南通市如东县新苗幼儿园园长

王红

小学校长说:

在孩子入学准备的过程中,家长要稳稳地做好自己,学习爱的课程,始终与孩子站在一队,信任他、支持他,并保证自己不缺位、不做刷屏党,能够和孩子一起学习,做孩子的助手,甚至做孩子的学生,培养成长型思维的孩子,帮助孩子养成“心在场”的习惯。

不要“恶魔化”小学,更不要丑化小学老师,拿小学学习和生活的种种困难及小学老师的严厉管教来恐吓孩子。相反,我们要和孩子一起认识小学,认识小学生,让孩子爱上小学,爱上学。

要相信成长有快慢,但成长路上,我们和孩子一直在一起。在孩子正式入学后,我们还要和他一起做好五件事:

1.亲子陪伴:和孩子一起阅读、运动、游戏,每天有固定的时间陪伴孩子有计划地进行每一件事。

2.习惯养成:教会孩子安心、静心、专心,从10分钟的专注力训练到15分钟,再到20分钟,最终到45分钟,慢慢在行动上帮助他跟上小学的学习和生活节奏。

3.氛围营造:家是学习场,是家人相互欣赏的阵地,每天给孩子一点具体化的表扬更重要。家长还要学会示弱,学会和孩子相互表达爱。

4.有效沟通:不和孩子冷战,遇到问题要及时表达,也鼓励孩子这么做。

5.课外生活:和孩子一起研究、制订每周的家庭时间表,自主安排学习、运动、娱乐和游戏,用行动实现自我管理。

归根结底,幼小衔接,其实是衔接成长,是让孩子学会学习,学会自律,学会爱。

——南京市南师附中树人学校附属小学校长

陈桥蓉

一年级学生家长说:

幼小衔接那两年,说实话,过得挺纠结的。在孩子班上90%以上的小朋友都在系统进行幼小衔接学科学习的情况下,不是没有紧迫感的。

但我当时正好看到了学前教育宣传月关于入学准备的几个误区解读,他们说:“家长的焦虑心态会带给孩子学习的压力,超前学习的挫败感会导致孩子产生‘习得性愚笨,大量使用电子产品中的学习软件不如孩子的真实体验,分科准备知识不能提高孩子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

后来,我又去听了几场幼小衔接相关的讲座,专业人士都在强调能力准备和习惯准备,但这些其实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所以,在纠结了大概一个月之后,我最终虽然没有给孩子报班学习相关学科知识,但是单独给她进行了一段时间的书写练习。我个人觉得,书写的准备是非常重要的,并且对孩子的专注力培养也有好处。事实证明,虽然我们没有学拼音,刚开学的一个月确实不如别的孩子,但是她学习习惯好,学习兴趣也浓,并且之前已经有了足够的心理准备,所以并没有受挫,反而在越来越好的状态中渐渐建立了学习的自信,而前期的书写准备,让她在各项作业的完成质量和完成效率上

也比较出色。总而言之,现在一个多学期过去了,孩子的学习状态和学习效果不比任何一个系统上过幼小衔接培训班的孩子差。所以,在我看来,在入学准备的过程中,孩子的习惯准备、能力准备和心理准备以及家长的信心准备都是比知识准备更重要的事情。

——南京市力学小学  宁宁妈妈

关于“幼小衔接”,你们怎么看

小班幼儿家长——

焦虑之下,无奈之上

文/李曼硕爸爸

孩子在读:山东省供销合作社幼儿园小五班

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前两天,我刚和孩子一起读了这个“拔苗助长”的故事,其实我觉得,学龄前教育“小学化”正是拔苗助长的现代版。但是,与批判“小学化”相比,我更感困惑的是:为什么许多家长都知道这是不利于孩子成长的行为,却仍然趋之若鹜呢?

回想一下自己陪伴孩子的成长经历,我便对这个问题豁然开朗。也许大多数人都和我一样,每当听说或者看到别人家同龄的孩子报各种班时,就会非常焦虑,不是焦虑别人家的孩子“赢在了起跑线上”,而是觉得自己作为家长很失职,没有为孩子提供更好的教育资源。而当我们也为孩子报了各种班时,这种焦虑感才得到缓解。就好像是,不学点什么就总觉得缺点什么似的。你看,现在我们才上小班,但是班上学英语的孩子已经比比皆是。因此,“小学化”很大程度上源自家长自身的焦虑,而家长的焦虑则源自与生俱来的对孩子成长的关心。既然是与生俱来的,我很悲观地认为:这种现象其实是很难改变的,正所谓“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

但是,从另一个方面讲,在这个家长容易焦虑的时代,能够坚定信念、坚持教育规律、坚决不拔苗助长的幼儿园和教师是多么弥足珍贵。他们用自己的清醒与坚持,努力抵消家长们的“助长”行为,让孩子们既学到知识又享受到童年的快乐,为今后的健康成长打下基础。我是一位拔苗助长的家长,但我欣赏这样的幼儿园和老师。并且,我期待随着社会的进步,家长观念的进一步转变和统一,这些幼儿园和老师的坚持不再那么辛苦,孩子将来的幼小过渡也能更加轻松、自然、顺利。

中班幼儿家长——

让孩子自由呼吸

文/乔李鸣谦妈妈

孩子在读:山西省高平市丹河幼儿园中五班

很多人从小就有一个宿敌——别人家的孩子。在家长眼里,别人家的孩子处处优秀,门门功课第一。家长为了不让自家孩子落后,想方设法地给自家孩子灌输知识,甚至在刚刚启蒙的幼儿教育时期,就将很多学习压力施加在孩子身上,学拼音、做算术、背唐诗成为许多幼儿的必修课,幼儿时期即掌握小学一二年级的知识,生怕孩子从小就输给别人。

在我看来,这样的现象其实就是所谓的“学前教育小学化”。简单地说,就是违背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学前教育规律,将幼儿置于和小学一样的教育环境中,运用小学的教学方式,提前教授小学内容,进行“小学化”教学。可是,教育是有规律的,我曾经看到过这样一种说法:幼儿早期教育达到的目标为“幼儿在各种游戏中欢度幸福童年”。很多专家老师也说过,当孩子对汉字、诗词还没有感兴趣的时候就强行让他们学,一旦到孩子上了小学真正开始接触这些知识的时候,就开始厌倦,提早学习会挫伤孩子对学习的兴趣。

所以,在孩子学龄前,我不会让他提前学习语文、数学、英语等,我更多的是希望通过陪他一起玩,发现他的一些兴趣、爱好,发展他的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以及口语表达能力。玩,并吸收着知识;乐,并吸取着经验。在游戏中寻找乐趣,在乐趣中学习知识,在学习中不断成长。

教育家卢梭曾说过这样的话:“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孩子年龄越小,专注力时间越短:3岁约为9分钟,4岁约为12分钟,5岁约为14分钟。如果长时间注意力太集中,大脑易疲劳,会对神经系统造成伤害。孩子们的智力水平还不具备系统学习的能力,过早地强制灌输,会让孩子产生厌学情绪,这是我们家长最值得警惕的。

事实上,学龄前的这段时期正是孩子发挥天性、快乐成长的时期,家长的陪伴与关爱、家庭生活和游戏对孩子的成长具备不可估量的教育价值。超前教育和强化训练,会过早地给孩子的心灵套上桎梏和枷锁,我们该给孩子们一个自然生长的快乐童年,让孩子们自由呼吸。我是这么认为的,也一直是这么做的。即便到了明年,我们的生活和学习状态也依然会始终如一。

大班幼儿家长——

享受第一个“毕业季”

文/黄冬瑾妈妈

孩子在读:广西南宁市吉祥路幼儿园大三班

作为即将面对人生初次“毕业季”的大班幼儿的家长,这段时间真的感触颇多。幸福快乐的幼儿园生活即将结束,在最后一学期,面临幼小衔接的孩子们开始了各类学科式恶补,拼音、认字、英语、数学等,备战恐慌状态不亚于一次人生高考。

尤其是在受疫情影响的特殊情况下,孩子对学习及各项素质的保持和提高形成了新的挑战,有父母居家陪伴的孩子能够利用疫情期间和家长共同补充一些幼升小的知识,而父母需要上班不能陪伴的孩子在此期间可能无形中多了一份压力。我们家孩子有时候也会问我,班里的某某小朋友都开始学英语了,某某小朋友都会写字了、会算术了……她很羡慕,也担心自己跟不上大家的脚步。

作为家长,我也不得不开始思考:孩子眼看着就要步入小学的校门了,什么都不准备真的可以吗?我应该让孩子做好哪些学习素质的准备呢?我可以让她在这最后的阶段里没有任何负担地继续享受快乐吗?还是让她逐步了解以及适应小学的生活,加入学习各项学科知识的大军呢?

通过一段时间的思考和学习,我也跟孩子进行了充分沟通,最终达成共识——让升学之路顺其自然,不过早地进入小学状态。当然,也不能完全没有准备。所以,我会时不时地给她一些鼓励和引导,让她觉得升入小学是一件特别美好、特别骄傲的事情。同时,我也通过一些渠道和平台,让她掌握一些基本的知识,以此给她一份即将成为小学生的自信。以上这些准备是在家庭中可以轻松自然地实现的。

孩子的成长就应该是顺其自然的,回想起我们自己的儿童时代,不也是如此吗?过早地将学习压力放到孩子身上只会适得其反。我始终認为,知识应该是让人快乐的,而合适的知识就应该在合适的时间里学习。因此,在幼儿园的最后阶段,我会跟孩子一起从容又轻松地迎接毕业的到来,珍惜在幼儿园里度过的每一寸时光!

本表摘自2019年全国学前教育宣传月宣传手册

注:填“是”得2分,填“基本是”得1分,填“否”不得分。得分越高,说明你为孩子做的入学准备越好。

总体上来看,不管是社会、家庭还是校园,对孩子的尊重,对成长规律的遵从,都在观念上变得越来越好了。西南大学博士生导师刘云艳教授说:“其实真正的幼小衔接是从入园的第一天就开始了,而不是非要等到大班才‘临时抱佛脚。如果家长们多掌握一些家庭教育指导的知识就不会焦虑了。”所以,做完上面的自评表,如果你觉得自己做得还不够好,如果你还有焦虑情绪,不妨扫描二维码,了解一下我们研发的“幼小衔接‘全课程”。与其他幼小衔接课程片面对幼儿进行辅导和训练不同,本课程拟从家长课程、孩子课程、亲子共读课程等不同的模块,以及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机构教育等不同的纬度出发,帮助广大幼儿和家长做好幼儿园和小学的“全”衔接。

猜你喜欢

幼小习惯幼儿园
突破乡镇地区幼小衔接的瓶颈
习惯
做好幼小衔接,共促幼儿发展
上课好习惯
苦恼的“幼小衔接”
好习惯
甜蜜欢颜
爱“上”幼儿园
想念幼儿园
幼儿园私家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