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互联网+”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病学筛查信息平台的构建与应用

2020-06-26徐晓君袁晓丽江智霞李成燕聂晖

军事护理 2020年5期
关键词:流行病学筛查医护人员

徐晓君,袁晓丽,江智霞,李成燕,聂晖

(1.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护理部,贵州 遵义 563003;2.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信息科)

2019年12月以来,湖北省武汉市陆续发现多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以下简称新冠肺炎)患者,随着疫情的蔓延,我国其他地区也相继出现了此类病例[1],国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将其纳入乙类传染病,采取甲类传染病防控措施[2]。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是防止新冠肺炎疫情扩散的关键所在,而流行病学史是新冠肺炎确诊的重要依据之一[3]。国家卫生健康委指出,要充分发挥互联网医疗服务优势,进一步完善“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功能,推动互联网诊疗服务在疫情防控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4]。因此,本研究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构建新冠肺炎流行病学筛查信息平台,实现了新冠肺炎预检工作的快速性、准确性,减少了人员聚集,降低交叉感染风险,不仅有效减少了医院救治压力,同时提升了疫情防控的管理效率。平台经过前期调试,于2020年2月同步运用于临床,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构建流行病学筛查信息平台

1.1.1 流行病学筛查指标集 采用文献分析法,充分发挥“互联网+”医疗资源共享服务的优势特点,认真学习《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四版)》要点[5],梳理新冠肺炎流行病学特征,明确研究目的与思路,奠定研究理论基础。通过专家咨询法形成新冠肺炎流行病学筛查信息平台功能模块指标集及功能实现。

1.1.2 平台构建思路 依托现有的医院信息管理系统,实现新冠肺炎流行病学结构化数据的收集、整理,依据新冠肺炎诊疗方案中流行病学特点,以及卫生行政部门疫情防控救治工作动态所需指标数据,围绕新冠肺炎流行病学筛查需求,结合文献调研和专家论证确定平台管理功能模块设计思路,以快速、准确为原则,完善新冠肺炎流行病学筛查信息平台体系,提高网络化信息管理水平,加强新冠肺炎的防控管理。

1.1.3 开发与设计 根据前期文献查阅法、专家咨询法得出研究结论,初步确定流行病学筛查平台的功能模块,主要包括:(1)个人基本信息模块,主要包括姓名、性别、年龄、身份证、联系电话(至少提供2种及以上信息)、详细家庭住址、采集日期等。(2)流行病学史模块,参照新冠肺炎诊疗方案,结合贵州省疫情分布区域特色进行采集,内容包括发病前14天内有湖北旅居史、发病前14天内有湖北接触史、有其他重点疫区接触史、聚集性发病≥2例及其他。(3)临床表现模块,基于目前流行病学潜伏期1~14 d且多为3~7 d的表现特点,重点将发热、乏力、干咳、咽痛、腹泻、呼吸困难等症状纳入筛查,并结合诊疗方案的修订持续更新。(4)实验室检测及影像学检查模块,主要有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血常规生化检验、胸部CT,并实现检查结果的实时追踪及反馈。(5) 患者去向模块,患者就诊结束后是否需留观、住院隔离、居家隔离或其他去向,并持续追踪记录解除隔离时间,若患者无需隔离则不记录解除隔离时间。(6)数据查询模块,数据查询模块主要应用于卫生行政部门疫情防控救治工作动态所需指标数据,由项目组成员按照设计方案和管理 功能需求完成表单的开发。详见图1。

图1 互联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病学筛查信息平台

1.1.4 信息平台的调试与运行 项目组成员完成功能模块的开发后,完善信息登记的规则、功能以及权限设置,规范各种业务的流程和信息共享机制,将该系统覆盖发热门诊、普通门诊和临床科室,确保患者流行病学筛查信息平台与门诊挂号系统的交互运行,通过试运行检测各功能的运行情况及稳定性,并及时调整。医护人员通过办公电脑系统或网络链接方式即可进入登录平台,平台根据医院管理信息系统自动生成患者的基本信息,工作人员根据提示勾选对应的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采样结果和患者流向模块内容。当患者需要采样时,系统会自动进入子模块,提示需完善咽拭子、血常规、胸部CT等检测的采样结果;当患者需要隔离时,系统自动进入子模块,提示需完善解除隔离时间。完成全部项目填写后,只需点击保存,患者的信息即刻传送至医院数据决策系统,管理者可通过数据决策系统对患者的筛查信息进行管理与分析。

1.2 效果评价 比较信息平台应用前后的预检时间、患者或家属的满意度、医护人员的满意度。(1)预检时间:随机选取平台应用前后就医人员各100人,应用前预检时间由预检护士使用秒表测量,应用后预检开始时间为患者就诊时的读卡时间,截止时间为信息保存时间,时间间隔由后台程序自动计算。(2)患者或家属满意度:因处于疫情防控隔离阶段,采用电话回访的方式了解平台应用前后患者的就诊体验,评价指标包括候诊环境、等候时间、就诊服务等三个方面,采用Likert 5级评分法,非常满意计5分,满意计4分,一般计3分,不满意计2分,非常不满意计1分,如患者本人无法完成,由陪同就诊的家属完成。(3)医护人员满意度:评价指标包括使用方便性、预检针对性、信息沟通等三个方面,通过“问卷星”的方式对平台应用前后出诊的医生和在岗的护理人员分别进行调查。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预检时间比较 两组比较,应用后预检时间短于应用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或家属满意度得分比较 结果表明,应用后患者或家属各指标满意度优于应用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2.3 两组医护人员满意度得分比较 结果表明,应用后医护人员各指标满意度优于应用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3。

表1 两组患者预检时间比较

表2 两组患者或家属满意度得分比较(分,

表3 两组医护人员满意度得分比较(分,

3 讨论

3.1 信息平台有利于缩短预检时间,提升疫情防控的时效性 本研究发现,信息平台的使用实现了计算机辅助护士流行病学筛查,平均预检时间从161.64 s显著缩短至68.24 s(P<0.05),极大提升了预检工作的快速性、准确性。传统预检方式存在耗时多、信息登记不全、效率低下的问题[6],信息平台通过使用身份证或医保卡读卡录入,在保证信息真实、完整、准确的同时,也便于卫生行政部门对患者归属地进行管理,更重要的是患者能在最短时间内得到有效救治和合理分流。平台还实现了与检验信息系统自动连接,接收新冠肺炎筛查病例的相关检验结果,实行危急值管理,在第一时间将结果反馈到临床科室,并电话通知到医生。除此之外,管理人员通过后台数据决策系统也可直观地对新冠肺炎流行病学筛查情况进行管理与分析,形成了医院新冠肺炎信息监测网络,实现医院新冠肺炎监测信息的实时自动报告,早期发现和识别可能的流行病学线索及异常情况,提高医院的快速反应能力和应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

3.2 信息平台有利于缩短患者等候时间,减少医院感染风险 做好医院内新冠肺炎疫情监测预警,是预防医院感染的重要前提,对保障患者医疗安全和医务人员职业安全具有重要意义[7]。医护人员根据信息筛查平台提示对患者进行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就诊经过、采样结果、患者去向等指标的监测,既是对新冠肺炎的预警监测,又是防范和减少医院感染事件发生的重要手段,有助于医务人员更方便快捷地追踪了解患者的检查结果,迅速将患者分流至相应的区域,缩短患者等待时间,缓解患者及家属等待过程中的焦虑不安情绪[8],患者的依从性大幅度提高,整个就诊流程更为高效[9],对等候时间太长的抱怨明显下降,因此患者和家属的满意度得以明显提升(P<0.05)。同时,对患者就诊后的每一个环节进行实时监控,变被动的控制为主动的预防,可有效缓解医院救治压力,减少人员聚集和流动,极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及对医疗资源的优化,也提升了患者在就诊期间的安全系数,增强了防控能力,避免出现交叉感染等不良事件的发生,保障医疗安全。

3.3 信息平台实现数据共享,有利于提高医护人员满意度 医护人员对平台使用后的满意度显著提高(P<0.05),尤其是使用方便性和信息沟通方面。这是因为基于“互联网+”构建的新冠肺炎流行病学信息筛查平台强调对患者就诊期间的全程信息化管理,医院信息管理系统中的相关内容可以自动生成,所有的指标都可以采用勾选的形式,改变了采用纸质版形式对就诊患者基本信息登记的传统管理模式[10],避免了字迹潦草、涂改、二次录入、信息更新不及时、不能预先发现潜在危险因素等问题[11],在强调无纸化办公的环境下减少了医护人员手工填写的繁琐,使其从大量繁重的资料收集、临床核实和统计工作中解放出来,医护人员满意度自然明显提升。另外,录入的所有信息均可以永久保存,医护人员和管理者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各种核对、查询及统计,对新冠肺炎流行病学筛查病例进行全程监测和追踪,从而实现了对新冠肺炎的闭环管理。

4 小结

基于“互联网+”构建的新冠肺炎流行病学筛查信息平台为全面评估新冠肺炎流行病学特征、科学决策和有效预防控制提供了便利,也提出了值得借鉴和推广的新冠肺炎患者信息管理平台的构建理念与思路。但我院对新冠肺炎的防控管理工作仍然存在尚需改进的地方,下一步将完善信息平台与患者之间的沟通,尝试将公众号-患者智能自诊接入医院挂号就诊通道,实现入院前在线填报,自动完成体温采集和数据回传工作,以加快新冠肺炎患者的预检工作,打通医院人工(医生)问诊通道,真正实现医患对接,保障医院业务的高效运转。

猜你喜欢

流行病学筛查医护人员
点赞将“抑郁症筛查”纳入学生体检
昆明市院前急救患者流行病学的调查
预防宫颈癌,筛查怎么做
NRS2002和MNA-SF在COPD合并营养不良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比较
新型冠状病毒及其流行病学特征认识
南平市妇联关爱援鄂医护人员家属
智力筛查,靠不靠谱?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区域流行病学调查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原流行病学调查
帮助医护人员处理好四种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