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际主要设计类期刊评估及预览

2020-06-25南京林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江苏南京210037

关键词:期刊评估学科

张 旸(南京林业大学 艺术设计学院,江苏 南京 210037)

夏 翔(南京艺术学院 设计学院,江苏 南京 210013)

进入21 世纪以来,随着互联网、人工智能、神经科学、纳米科技等技术不断取得突破,世界正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在这一时期,自然科学、人文、技术等方面的发展都在齐头并进,设计领域也随之进入到一个全新的生长时期。学术研究促进学科的建设与发展,并推动学科进步,而任何一个学科的发展都伴随着学术论文的发表与累积。作为学术论文的主要出处,学术期刊正是在学科发展过程中记录与传播研究问题、思路与方法,以及促进研究者之间的学术交流讨论,以实现共同进步的重要平台。这也是现代知识形成与传承的重要途径。

2011 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28 次会议审议批准的《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2011 年)》将原本隶属于文学门类的第四个一级学科艺术学升格为新的第13 个学科门类,即艺术学门类,下设艺术学理论(1301)、音乐与舞蹈学(1302)、戏剧与影视学(1303)、美术学(1304)、设计学(1305)五个一级学科。[1]而在学科目录发生改变的两年之后,即2013 年年底,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指导委员会第十次会议确定的CSSCI 来源期刊(2014-2016)中,艺术学学科的来源期刊目录也较上一年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其中最大的变化就是美术与设计类从原来的1 种扩充为6 种(含设计类2 种、美术类4 种)。[2]在此背景下,设计类学术期刊的未来发展将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3]

一、我国设计类期刊现存问题概述

我国设计学科发展至今,创办的主要期刊已逾百种,然而对这些期刊的评价、归类以及质量评估等始终是尚未解决的问题。而CSSCI 来源期刊中也长期较少设计类期刊的身影。即在设计领域,我们缺少科学而全面的学术期刊评审机制,这是在新时期阻碍学术期刊发展与进步的一个重要方面。2004 年,中国美院硕士研究生高嵬进行的一份针对环境艺术专业的期刊评级,以量化的研究方式进行。[4]其中罗列了七项初评指标,看似全面,但由于缺少理论的支撑,如“对期刊进行评级的科学方法”,其评分标准似乎缺乏一定的有效性,因此并不具备十分的参考价值。2009年第3 期的《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上,刊载了多篇基于CSSCI(2004- 2006)数据,针对来源期刊中的39 种艺术学期刊的量化指标进行分析的文章,其中包括了被引次数、被引广度、影响因子、二次文献转载以及Web 即年下载率等数据信息。然而与中文核心期刊的评选标准不同,来源期刊的遴选一直以来突出的是定量分析,注重对文章引用文献数据的考量,而这一点正是这设计类期刊的软肋。以至于近年来,许多院校出现为了提高引用率而引用的现象。因此,引用率(即影响因子)也并不能完全反映文章的质量水平。此外,由于学科发展的落后与社会认知的边缘化,美术与设计类期刊还存在以下一些问题[3]:1.“偏爱独创性,缺少引用与参考文献”:文中指出由于许多美术与设计专业的写作者过于强调文章的独创性,以示与其他学者的区别,不愿过多引用他人观点,这些学者往往理直气壮地以没有参考文献为自己文章的创新性作辩护。然而,笔者认为,引用参考文献并不意味着没有原创性,创新本身是建立在多重基础之上的。缺少引用并不能证明创新,反而是缺乏论据与逻辑不足的表现。这样的自说自话反映出来的恰恰是学术上的不严谨。2.“较少关注前沿学术动态”:设计类期刊论文对于期刊类文献引用较少。即使引用,部分学者也仅仅喜欢引经据典,偏爱经典文献与材料,同类学科期刊之间的交叉引用很少。清华大学历史学教授仲伟民曾指出,传统人文学科的学科特点以及较为保守的研究方式“与经济学、社会学等学科比较,历史学论文较少征引同行的研究成果,更少评论同行的研究成果,由此也造成历史学专业期刊与社会科学学科专业期刊影响因子数据的巨大差异。”[5]而设计研究在我国往往以历史性研究为主,因此二者之间十分类似。3.“历史原因造成的学科发展不成熟”:我国设计学科起步较晚。美术与设计教育多少年来一直处在非常边缘的位置,常常被人们曲解为是众多素质中的补充而已。设计教育也一直延续着以技能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学生的分析能力、创新能力与综合能力都得不到应有的发展。4.“关心图片资料,忽视文献资料”:我国设计类期刊都是首要考虑视觉因素,期刊中的作品图片和版式设计都非常强调视觉效果。期刊论文中也通常将图像资料作为重要资料,占据较多版面,因此文字数量较为局限。

综上所述,我国目前虽然不乏设计类期刊,但事实上缺少设计研究类的期刊,这其实是由于我们对设计学科本身的范畴仍未有一个与国际上相对统一的认可,因此对于研究方法等也都缺少相应的深入研究和发展而造成的。其次,我们对于设计类期刊缺少相关研究,因此学术研究者对于在什么期刊发表什么类型的文章时缺少一定的参照与指导,对于写作与学术上所应达到的水平也都没有相应的量化指标。此外,我们还缺少可靠的对研究质量的评审机制。

二、国际设计类期刊汇总及排名

学科发展与变革使设计类期刊面临巨大的挑战。目前我国设计研究发展所遇到的瓶颈,面对自身的问题,除了分析内在的原因,我们也应放眼全球设计研究以及学科发展的轨迹,学习国际上具有较高知名度的学术期刊的发展及评估方式,从而为自身的发展寻找最为客观合适的途径。从我国各学科的发展来看,理工科、医学等学科与国际上的交流程度最为频繁;经济学、商科也有很高的融合度;人文社科的各类学科由于不同的文化背景使得关注的重点可能有所不同,但是由于拥有一套系统和普遍认可的社会学研究方法,因此与国际间的院校交流并无障碍;而设计学、艺术学在这方面确实存在着软肋,由于学科发展的局限性,我们与国际学术圈之间缺少有效的交流途径,我们无法使外界充分了解我们在研究与学术发展上的优势和特色;另一方面,我们对国际上的设计思想也往往是生硬地记录、传递,因此可以说缺少的是学术上的深度交流。例如,在理工科、医学以及经济学甚至教育学领域,我们都有大量的文献发表于国际认可的期刊,也有大量的引用率,而这一情况在设计领域却是十分罕见。在全球一体化的今天,学术发展终归不能脱离世界的角度故步自封。要摆脱这样的局面,首先应对国际上目前的期刊有所了解。然而目前对于国际较为普及和影响力较高的设计类期刊,国内给予的关注却很少。

期刊的问题实际上反映的是一个学科发展的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本文对当前国际设计类期刊进行了初步的整理,虽然国际上对于该方面的研究也并非十分充分,但总体来说还是有据可循的。据Mansfield, N.(2016)与Gemser, G., de Bont, C.,Hekker, P.等人(2012)的研究指出,最早的关于设计类期刊的质量评估的研究应该起始于2008 年,Friedman, K., Barron, D.等人的研究。而从国内对于国际上设计类期刊的整理,从所发表的期刊文献来看,相对还是比较缺乏的。较为典型的仅有周志2018 年于《装饰》发表的 “设计类期刊纵览”一文,其中介绍了八类设计研究的学术期刊与六类非学术性的专业设计期刊。[6]文章以介绍这些期刊为主,并未列出相关的质量评估参考以及相关排名。下文主要介绍三个国际上主要的关于设计类期刊排名的研究,整理罗列出一系列国际中普遍认可的具有较好排名以及学术声望的设计类期刊,这也将是我们今后在学科领域放眼全球,相互学习与借鉴的重要资源。

(一)2008 年Friedman,K.,Barron,D.等学者的排名

欧洲设计研究学者认为,早期设计学术机构往往侧重于教学而不是研究,以培养成千上万的设计专业人才为目的。[7]而如今,全球有数千所正规设计学校提供工业设计课程,设计课程早已遍布于商学院、工程学院、技术学院、信息科学学院以及跨学科课程中。学科是通过学术研究和反思积累起来的理论和方法集合。在设计领域,关于设计研究的第一批学术期刊出现于20 世纪70 年代末和80 年代:《设计研究》(Design Studies)于1979 年开始出版,《设计问题》(Design Issues)于1984 年出版,《设计史杂志》(Journal of Design History)于1988 年出版。从那以后,设计的研究基于这样的框架不断发展扩大。设计研究学术期刊的日益增长充分体现了这一点,如2007 年成立的《国际设计杂志》(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Design),同时也体现在各种围绕设计研究的会议的举办,如由设计研究学会(Design Research Society),设计学会(the Design Society),以及设计与情感研究学会(the Design and Emotion society)所主办的一系列会议。2005 年,设计研究协会和亚洲设计研究协会成立了国际设计研究协会(IASDR,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Societies of Design Research),为设计研究建立了一个全球平台,亚洲的各个国家的设计教育通过该平台实现了与国际对话的可能。

学术界经常进行期刊排名研究,以检验其相关期刊的威望和适当性。[8]然而在这样的背景下依然很少有人对发表设计相关研究的期刊进行评估。Friedman,K., Barron, D.等人于2008 年首次对设计类期刊进行了该项工作,列出了一系列以设计为主题导向的期刊。[9]这个清单涵盖了与设计相关的各种不同领域的期刊,包括学术和专业期刊。他们使用的主要的测量与评价尺度是“期刊的受欢迎度”,因此在他们的列表中并没有对期刊的整体质量进行明确的排序。以下为Friedman, K., Barron, D.等人对设计类期刊所进行的排名(见表1)。

(二)2012 年Gemser,G.,de Bont,C.等学者的研究及排名

针对Friedman, K.等人的评估中所存在的不足以及所未考虑到的评价因素,Gemser, G., de Bont, C.等人于2012 年对全球较为知名的40 种设计类期刊进行了评估(见表2)。[10]该研究主要采用社会调查的方法,即提供一份列有40 种设计类期刊的清单给受调查的设计研究专家与学者,请他们根据所提供的评价指标(见表4),对这些期刊进行评估,并从中选择出他们认为最佳的5 种,同时提供他们所认为优秀但是并未列举在清单中的期刊。这项调研涉及地区广泛,参与调研的人员包括了来自于欧洲、北美以及澳洲的众多设计领域的研究者。该研究在掌握初始数据的基础上,同时运用了统计学的分析方法,对影响期刊排名的各种因素进行分析。他们不仅从传统的检索和受欢迎程度来检验学者们对期刊的选择,同时他们还检验了不同因素对学者选择期刊产生的影响,例如学者所处的院校对于他们选择期刊是否存在一定影响(某一院校的学者是否倾向于选择来自他们自己院校所出版的期刊);学者与期刊编辑的关系是否影响他们对期刊的选择等。这样一来使得他们所提供的期刊排名非常科学全面,因此具有极大的参考价值。表3 为Gemser,G., de Bont, C.等人的调研结果,他们从40 种期刊中选出了排名最前的14 类期刊。

表2 国际设计类期刊列表①文中各类期刊名称均提供中英文对照,以便读者作进一步查阅。但其中部分中文名称翻译有待完善。

表3 Gemser,G.,de Bont,C.等人提供的设计类期刊排名

在表3 中,设计研究(Design Studies)和设计问题(Design Issues)在两项质量指标:检索指数(Index)和受欢迎程度(Popularity)中得分最高。这与Friedman, K.等人于2008 年所提供的排名是一致的。他们还根据期刊文章所涉及的研究范围,列出了6 种通用设计期刊(这些期刊在表3 中以粗体加⋆标记显示)和8 个专业期刊,分别专注于设计子学科,例如人体工程学(人因学;应用人体工程学;人机工程学),工程学(工程设计研究),计算机科学(人机交互;计算机辅助设计)或设计史等。经济学领域的先前研究结果表明,期刊越具有普遍性,则其评估的声望或地位往往越高;其专注性越专业,其声誉就越低。[11]这一观点在设计类期刊的排名中却并非一致,因为在表3 整体排名中虽然排名1、2 的期刊是通用设计期刊,但排名第3 至第6 的期刊却是专业期刊。

这项研究还添加了有关期刊是否列入由汤森路透(Thomson Reuters)所提供的科学引文索引(SCI),社会科学引文索引(SSCI),艺术与人文科学引文索引(A&HCI),及其相应的ISI 影响因子(Impact Factor)的信息(见表3)。在样本中排名最高的14种期刊中,有3 种不包括在三个索引中的任何一个中。此外,与列表中的其他期刊相比,前两种期刊的影响因子相对较低或没有影响因子,这表明对于设计研究人员而言,ISI 影响因子并非评估设计类期刊质量的主导因素。进一步的皮尔森(Pearson)相关分析也表明,受欢迎程度(Popularity)和指数(Index)都与期刊的影响因子无显著相关性。

表4 呈现了评估期刊的各项指标的调查结果。该研究的结果表明,期刊的影响因子对于设计研究人员在确定期刊质量方面的重要性并不重要。而文章的总体质量、期刊编辑程序和审稿报告的质量(表4 中前两项)对设计期刊质量评估尤其具有影响力。

表4 Gemser,G.与de Bont,C.等人研究中进行评估的各项指标

(三)2016 年Mansfield,N.在英国进行的研究

不同于Friedman, K., Barron, D.等人与Gemser, G.,de Bont, C.等人采用的调研方法对期刊进行分析与排名,Mansfield,N.的研究则以英国卓越研究框架(REF)所提供的开放数据为参考,对学术机构认为的“最佳”设计研究应在哪里发表进行分析,以相关数据为依据对设计类期刊进行排名。[12]

研究卓越框架(REF)是对英国所有高等教育机构的研究的定期评估,曾经也被称为研究评估活动(RAE)。自1986 年以来,评估活动已举行了七次。2014 年,对不同学科领域内共计36 个专题领域的研究进行了评估;例如:评估单元1(UoA 1)为“临床医学”,UoA 15 为“一般工程”,UoA 34 为“艺术和设计:历史、实践和理论”(HEFCE,2011)。每一类研究都从三个方面进行评估,即产出、环境和影响。评分的形式是显示提交领域的每一项在五个分类中的百分比:“国际领先的”(4⋆;‘4 星级’)、“国际优秀的”(3⋆;‘3 星级’)、“国际公认的”(2⋆;‘2 星级’)、“国家承认的”(1⋆;‘1 星级’),以及“其它”。通过对等级进行数值平均,可以得出“产出、环境和影响”各项的平均分以及总分。这个数字就是“平均分数”(GPA),计分从0 到4 不等。

表5 Mansfield,N.的排名与先前排名对照

Mansfield, N.的分析提供了英国各设计研究机构(以高校为主)对设计类期刊的选择和认可状况,反映了英国机构基于“独创性、重要性和严谨性”的被普遍认可的期刊,见表5。同时Mansfield, N.还提供了这份排名与Friedman, K.与Gemser, G.等人所提供排名的区别,对于我们全面学习和了解国际设计类期刊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从表5 可以看出,在三种不同的研究中,始终居于前10 的期刊包括《设计问题》(Design Issues),《设计研究》(Design Studies),《国际设计学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Design),以及《设计史学刊》(Journal of Design History)。其次,(前20)还包括《设计学刊》(The Design Journal),《应用人体工学》(Applied Ergonomics),以及《设计研究学刊》(Journal of Design Research)。

三、国际设计期刊在我国的影响

基于上述三类设计期刊的评估及排名方式所最终获得的7 种期刊,笔者以我国高校艺术与设计学者为主要调研对象进行了初步考察(目标对象包括来自于全国范围10 所高校,共计121 名设计研究者),主要为了检验这7 种期刊在我国设计研究中的影响力和知名度。结果表明,《设计研究》(Design Studies)与《设计问题》(Design Issues)是最为我国学者所熟知的国际设计类期刊文献,分别有75%和68%的参与者都曾听说这两种期刊;其次是《设计史学刊》(Journal of Design History),47%的参与者有所耳闻;而剩下的四种期刊的反馈情况均不是很理想,例如仅有7%的参与者听说过《设计研究学刊》(Journal of Design Research)。具体调研情况如表6 所示。

表6 七种知名国际设计类期刊在我国设计研究中的知名度

在最为国内学者所熟知的两种期刊中(《设计问题》与《设计研究》),针对其影响力,笔者也作了进一步的调查,发现虽然我国设计学者对这两种期刊较为熟悉,但是对其的了解程度却并不深入,这说明其在我国对设计研究的影响力并不足。在听说过这两类期刊的参与者中(分别为82 人与91 人),分别仅有21%与8%的参与者表示对其十分了解,而“几乎不了解”与“完全不了解”的参与者则均达到了半数。具体结果如下图所示:

初步的调研说明,虽然一些国际知名的设计类期刊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国内学者所关注,但是它们在国内的影响力仍然比较有限。因此,可以说我国设计研究与国际设计研究在一定程度上是脱节的,这不仅不利于学术间的交流,同时对于学术发展来说更是一种限制。

结语

从国际设计类期刊的发展情况来看,设计学科发展越来越趋于朝着综合的,跨学科的方向发展,从这一点而言,我国设计研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要去适应,而我们对设计类期刊所需要提供的平台也有了新的要求。笔者认为,缺乏综合运用和普遍适用性也是设计类期刊长期以来边缘化、小众化以及缺乏影响力的主要原因之一。本文所整理罗列之设计类期刊,尤其是在各项研究中均处于前20 位的期刊具有很好的学术运用价值,为设计研究提供了非常好的学术交流的国际平台,因此希望能够引起国内学者的广泛重视,这能够为我国设计研究进入国际领域打开一条有效途径。这个通道是双向的,它不仅能使我们接触到该学科发展的国际走向,同时也能将我们自身的优势有效地呈现在国际学术圈内,这是互助互进的过程。因此,将更多的国际知名设计类期刊的相关信息和主要文献呈现在中国设计研究者眼前的工作迫在眉睫,旨在引发更广泛的关注与更加深入的探讨。

猜你喜欢

期刊评估学科
期刊更名启事
期刊简介
【学科新书导览】
不同评估方法在T2DM心血管病风险评估中的应用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第四代评估理论对我国学科评估的启示
期刊审稿进度表
“超学科”来啦
借问学科哪家强?尽言洄服有良方
立法后评估:且行且尽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