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急性心肌梗死心血管内科治疗的临床观察

2020-06-24何永静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20年14期
关键词:尿激酶左心室心肌梗死

何永静

(成都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四川 成都 61004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选取2017-2018年前来我院就诊的104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并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将104位心肌梗死患者分为两组,两组人数均等分别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患者经过相关检查,确诊急性心肌梗死且无其他疾病。在选择的这些患者中,男性患者为63例,女41例。年龄39-72岁,平均(48.33±10.57)岁。通过对患者病情的分析,发现其中24例患者为左心室后壁梗死,剩余病例均为心尖部位梗死及左心室前壁梗死,且两组患者之间的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差异不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次研究患者及其家属知情且签署同意书。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式,根据患者病情的不同,分别使用阿司匹林、硝酸酯类药物对患者进行治疗,采用皮下注射的方式每天两次注射低分子肝素,且每天服用阿司匹林片剂,在治疗过程当中,如果患者的病情发生变化,再根据实际情况选择药物。

1.2.2 观察组

在对照组治疗方式的基础上进行尿激酶治疗。采用静脉滴注的方式,将10ml生理盐水溶解在100万单位的尿激酶中,同时将100ml的葡萄糖溶液溶于尿激酶中,将给药时间控制在30分钟内。随着治疗的不断深入对患者的给药量进行调整。

1.3 评价标准

在两组患者同时治疗两周后,观察两组患者的相关临床数据。观察标准主要以“心血管药物开展临床试验评价方法”为主,对两组患者的治疗状况加强关注,如果患者的病情出现变化,显效:在ST阶段的心电图范围超出0.15mV。T阶段呈直立状态。波幅控制在50%以上,有比较好的治疗效果。有效:实际在开展临床治疗的时候,ST阶段的心电图呈现良好改善趋势,表明患者病情出现好转,治疗效果为有效。无效:在治疗过程当中患者心电图的波段与患者病情没有出现改变,表明患者病情没有随着治疗产生疗效。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x2检验,计量资料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

患者之间的治疗有效率对比是在治疗显效与有效的基础上进行的,通过对比两组患者之间的治疗有效率,不难发现在观察组中,治疗总有效率93.02%,明显要高于对照组78.57%。由此可见,两组患者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观察两组患者的心功能相关指标

新功能治疗指标是分析治疗结果的主要因素,通过对两组患者之间的心功能治疗观察,经过两周的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数据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数据相比,具有极大的优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心功能治疗指标(±s )

表1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心功能治疗指标(±s )

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mm)对照组 52 8.5±1.5 52.6±3.4 65.3±4.3观察组 52 9.7±1.6 41.3±3.8 56.5±4.1组别 例数 左心室后壁厚度(mm)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mm)

3 讨 论

一般来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会出现的症状主要是心力衰竭和心肌缺血,目前主要采取的治疗方法就是通过应用尿激酶进行治疗。总的来说,尿激酶可以有效溶解内源性纤维蛋白。此次的研究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式,根据患者病情的不同,分别使用阿司匹林、硝酸酯类药物对患者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方式的基础上进行尿激酶治疗。在经过两周的治疗后,通过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结论,发现对照组患者想要治疗效果来说,要远远差于观察组。而且治疗总有效率也要明显低于观察组。从研究结论就可以发现,在对急性心肌梗死进行治疗的时候,应用尿激酶溶栓具有更好的效果。

综上所述,在对急性心肌梗死开展治疗的过程中,应用尿激酶的治疗方法,具有非常好的临床效果,尿激酶的治疗,有效的改善了患者的心功能指标,使心肌梗死的治疗效果得到有效提升,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猜你喜欢

尿激酶左心室心肌梗死
替罗非班联合尿激酶在缺血性脑卒中治疗的应用效果
心电向量图诊断高血压病左心室异常的临床应用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的临床特征分析
左心室舒张功能减低是心脏病吗
胸腔微管引流并注入尿激酶治疗结核性胸膜炎
机械溶栓结合尿激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负压封闭引流(VSD)结合尿激酶溶液冲洗应用于四肢软组织缺损的研究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的护理
中医药防治心肌梗死:思考与展望
初诊狼疮肾炎患者左心室肥厚的相关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