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手术方式治疗急性胆囊炎110例临床效果分析

2020-06-24赵长明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20年14期
关键词:胆囊炎开腹胆囊

赵长明

(盱眙县人民医院急诊外科,江苏 淮安 2117000)

1 前 言

急性胆囊炎多是由于胆囊管发生阻塞或受到细菌侵袭而导致胆囊发生炎症,其典型的临床表现为剧烈的右上腹绞痛,呈阵发性加重,且常伴有右肩背部的放射痛、恶心、呕吐、寒战、发热等症状,经查体可扪及肿大的胆囊,且右上腹压痛,超声检查可见胆囊明显增大,胆囊壁增厚,伴或不伴有胆囊结石[1.2]。对于急性胆囊炎的治疗有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本报告将以2012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在我行手术治疗的110例急性胆囊炎患者为例,对不同手术方式治疗急性胆囊炎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2 方 法

2.1 手术方法

观察组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采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实施常规三孔法,脐下缘切口建立人工气腹,予以1 cm Trocar穿刺置入腹腔镜,剑突下偏右1cm做1 cm切口,行1 cm Trocar穿刺,又肋缘锁骨中线下0.5 cm Trocar穿刺,调整患者为头高脚低位,在腹腔镜下探查胆囊情况,使用抓钳将胆囊颈向右上方牵引,垂直于胆囊总管,钝性分离大囊动脉和胆囊管,电凝钩游离胆囊总管,在靠近胆囊颈处上钛夹,并以钛夹夹断胆囊动脉,仔细剥离胆囊,以电凝止血后或钛夹止血,检查有无出血和胆漏,以齿抓钳将胆囊取出,检查腹腔内无积血和液体后拔出腹腔镜,关闭气腹,拔出套管,以无菌胶膜闭合切口。

对照组行开腹胆囊切除术,选取患者仰卧位,硬膜外麻醉后常规消毒铺巾,在近胆囊处经腹直肌做一10 cm左右切口,将腹直肌纵向分离,暴露胆囊,查看胆囊情况,将胆囊管结扎离断,将胆囊剥离并切除,止血,必要时胆囊床放置引流管,逐层关腹。

2.2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的手术效果,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另外观察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2.3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并发症发生率以(%)表示,数据的比较使用x2检验,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指标以(±s)表示,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材 料

本次报告共选择100例手术治疗的急性胆囊炎患者,患者均为2012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到我院就诊,患者均具有胆囊切除手术指征,所有患者及家属对于治疗方式均知情,并签署治疗知情同意书。排除不愿加入不符合手术指征患者、恶性肿瘤患者及凝血功能障碍患者。根据患者的治疗方式不同将其分组,开腹胆囊切除术者50例作为对照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者60例作为观察组。观察组中男性33例,女性27例,患者年龄28-75岁,平均年龄(50.0±5.0)岁,病程2-6年,平均病程(3.5±1.0)年。对照组中男27例,女23例,患者年龄27-76岁,平均年龄(49.5±5.5)岁,病程1-6年,平均病程(3.6±1.0)年。两组的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分析显示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4 结 果

4.1 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比较

对照组的手术时间、排气时间、住院时间长于观察组,对照组术中的出血量高于观察组,两组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的手术治疗效果比较(±s)

表1 两组的手术治疗效果比较(±s)

组别 例数 手术时间(min)术中出血量(ml)排气时间(h)住院时间(d)对照组 50 108.5±10.2 60.2±5.5 48.5±6.5 7.5±2.0观察组 60 85.6±10.5 28.5±8.0 25.0±5.0 5.0±1.5 t值 11.538 23.725 21.420 7.483 P值 0.000 0.000 0.000 0.000

4.2 术后并发症

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5.0%,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0.0%,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观察组,两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5 分析和讨论

开腹胆囊切除术是临床治疗急性胆囊炎的传统术式,经开腹手术虽可获得满意的术野效果,从而将胆囊剥离切除,但是该手术方式的切口大,出血多,对患者造成的损伤严重,术后的并发症较多,对于一些老年、体弱患者来说,开腹手术的耐受性低。随医学水平的进步,微创理念在外科流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开始逐渐在胆囊炎的治疗中应用,该手术方式无需进行大的切口,通过建立三或四个小的操作孔,即可在腹腔镜的直视下实施胆囊的剥离和切除,具有创伤小、出血少、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的优点,二氧化碳气腹的建立扩大了操作术野,方便进一步实施精确的手术操作,对周围组织损伤小,随着腹腔镜技术的提高,其手术适应症不断加宽,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逐渐成为临床治疗急性胆囊炎的首选手术方式。从本次的结果中可看出观察组在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方面短于对组织,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说明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的优点。但是对于急性发病时间超过72h患者来说,其胆囊的充血水肿严重,胆囊周围纤维蛋白黏连严重,张力大,解剖层次清晰性差,术中剥离胆囊需手术时间长,腹腔镜手术的难度增加,特别是对于一些合并有高血压、糖尿病等严重内科疾病老年患者,一般情况较差,应慎重考虑是否行腹腔镜治疗,可根据患者的情况,酌情行传统的开腹胆囊切除术。

表2 两组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综上所述: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开腹手术治疗急性大囊炎均具有较好的效果,而腹腔镜手术对患者的创伤更小,患者可更快恢复。

猜你喜欢

胆囊炎开腹胆囊
PTGD联合择期LC在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的应用
胆囊切除术后胆囊残株内钛夹超声误诊结石1例
腹腔镜下肝切除术中转开腹的相关因素初步分析
胆囊底缝线牵引两孔免夹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操作体会
蒙药治疗慢性胆囊炎疗效观察
蒙医药治疗慢性胆囊炎65例疗效观察
腹腔镜与开腹术治疗胆囊息肉的对比分析
腹腔镜脾切除术与开腹脾切除术治疗脾脏占位的比较
胆囊切除术中经胆囊管胆道造影的临床意义
腹腔镜与开腹右半结肠癌根治术的效果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