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减少腹腔镜子宫全切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优质化护理方法研究

2020-06-24谢玉莹郭玮琦陈小兰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20年21期
关键词:外科血栓下肢

江 璐,谢玉莹,郭玮琦,陈小兰,张 莉

(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科,新疆 乌鲁木齐 830011)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为临床外科一类较为常见的并发症,多给予药物或手术治疗,疗效有待提升。最近几年中,有学者指出[1],针对病因明确及高危诱发因素,对患者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有助于降低DVT的发生率,促进患者疾病转归进程。腹腔镜子宫全切术为妇外科疾病治疗中的常用术式,本文主要观察不同护理方式在预防本术式术后DVT发生的效果,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15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均在2016.7~2018.12期间接受腹腔镜子宫全切术治疗,所有病例均有明确的手术指征,患者及其家属对本次研究知情同意,排除肝肾功能不全、凝血机制异常及严重精神类疾病者。随机分为(A组、B组),A组(n=76)年龄32~54岁,平均(46.74±6.35)岁;体重指数22~25.5kg/m2,平均(23.64±2.30)kg/m2。B组(n=76)年龄31~56岁,平均(47.01±6.50)岁;体重指数23~25.7kg/m2,平均(24.07±2.32)kg/m2。两组患者以上基本资料经对比,均无明显差异(P>0.05)。

1.2 方法

A组给予常规护理,包括术前健康宣教、术后在患者生命体征相对平稳时引导其主动下床活动。B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优质化护理干预,具体如下:

1.2.1 肢体锻炼

于术后4h,护理人员开始协助患者在创伤进行下肢屈身运动,以足背屈、膝关节伸屈等为主。每隔2h协助患者翻身1次并按摩腓肠肌。术后6h内每隔1h对患者进行1次抬臀。针对术后24h无法活动者,可引导其进行深呼吸动作,适时给与肢体气压治疗仪锻炼。在患者术后可下床独立活动时,组织其参与预防下肢静脉血栓操训练等。

1.2.2 卧位护理

术后6h中每隔2h将床头抬高5°最终上升至40,这有利于提升患者术后治疗舒适度与依从性,进而更有效的预防DVT。术后患者生理调节功能均未恢复至正常,可能在活动中产生不良应激与感觉反应,此时建议协助患者取半坐卧位,并密切观察患者的呼吸情况。

1.3 判断标准

术后通过观察下肢肿胀、疼痛、颜色、测量两侧周差等及肢静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判断患者术后是否有DVT。

1.4 统计学处理

用Excel.2007表格与spss20.0软件包分别统计与处理实验数据。经计算,若P<0.05,则提示差异有意义。

2 结 果

术后,B组DVT发生率较低于A组,差异有较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术后DVT发生情况比较[n,(%)]

3 讨 论

DVT属于一类静脉中血凝块阻塞性疾病,是血管外科的常见病,血液流动迟缓、高凝状态与血管内膜结构损伤等通常是诱发DVT的常见因素,病情轻者造成下肢功能异常,重者可发生肺栓塞,对生命安全性构成极大威胁,严重降低患者临床疗效与生活质量。故此,针对行腹腔镜下全切术治疗者,在给予常规抗凝药物治疗基础上,应不断提升护理工作质量,将术后DVT发生的风险降至最低水平。

在本次研究中,B组推行优质化护理干预,A组实施常规护理,结果表明,A组术后DVT发生率较高于B组,差异较为显著,与杨玉凤[2]等部分研究结果相似。这提示了优质化护理在降低腹腔镜下全切术患者术后DVT发生率方面的有效性,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外科血栓下肢
下肢下垂体位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影响的meta分析
术后强化护理预防下肢骨折老年患者便秘及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的研究
高频超声联合彩超在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诊断价值
防栓八段操 让你远离深静脉血栓
《临床外科杂志》2021年重点内容预告
《临床外科杂志》2021年重点内容预告
《临床外科杂志》2021年重点内容预告
《中国整形与重建外科(英文)》
三种血栓各有堵点
阿司匹林对“红血栓”无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