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漳州古城,历史变换的身影

2020-06-23叶子

闽南风 2020年6期
关键词:阿嬷漳州古城

叶子

傍晚的古城和白天一样富有活力,一缕路灯映照在瓦房屋顶,夕阳被拉扯成一线橙色流转的天空,历史就是这样一天一天的新陈代谢,古城的生命也如此流逝了千年。慢悠悠地走在漳州古城的青石板路上,一抬头就会遇到一位乡贤,一跨步就有一个传说,古风古韵在心头荡漾。这里是富有历史悠久的海滨邹鲁文明,民风淳朴万世流传。路边老大伯在喝茶,我凑上前去,他热情地请我喝茶,我听他讲古,度过一个愉悦悠闲的下午。

读师范的时候,我第一次走进古城。那一次,我在古城迷了路。其实,古城的几条街是很好记的:修文西路,香港路,台湾路,北京路,青年路,芳华路等等。修文西路立着一座高阔的文庙,这是漳州古城里现存的最大建筑。漳州人经常会带着孩子来这里朝拜孔夫子:小学一年级刚入学要来,孩童启蒙多么重要;中考时要来,高考时要来,虔诚朝着慈祥的孔夫子石像朝拜,渴望从圣贤身上沾得一丝智慧的恩泽。文庙重檐歇山顶下立着六条五爪龙柱,用料之巨尤为可观,比起满工满彩的民间祠庙,作为古代政治与学术中心代表的文庙更偏朴素宏大。漳州府文庙依造闽南沿海建筑风格,上木下石。大成殿内的天花板上还残存有旧时的彩绘,依稀可以判断出来是背着书的龟和龙凤团鹤一类。大成殿旁有个清凉透风的小小的国学讲堂,经常会飘出“人之初,性本善”的朗朗读书声,偶尔也会教唱红歌。坐在古朴的木桌椅上,感觉好像回到了小学时光。

文庙口是新挖的泮池,水池的栏杆上嵌着几片旧的石雕版,是孔夫子骑马春游的画面,视野非常宽阔。文庙外面有两个古老的石牌坊,“德配天地”“道冠古今”——看到这两座石牌坊让人对孔夫子肃然起敬。德配天地,孔子当得起这个评价。“德配天地,道冠古今”,是颂扬孔子的道和德。德配天地,是说孔子的德与天相齐;道冠古今,是说孔子的道天下第一。孔子培养了三千弟子,七十二贤人,为中华民族培育了读书种子、人才种子,桃李满天下;孔子赞易、序书、删诗、定礼、正乐、作《春秋》,后人奉为“六经”的六部重要经典都与孔子有关系,或是经过孔子的整理,或是经过孔子的注释,而《春秋》一书是孔子亲笔所写,这些经典可以说是中国文化的根和源。《周礼》曰:“德行,内外之称。在心为德,施之为行。”道是自然法则,德是人间法则,孔子可谓尽得天地精华也。

十几岁时,我对“道冠古今”有误解,以为眼前这条平常无奇的青石板路是天下第一大道,心想这口气也未免太大,此条青石板路若说是漳州城第一大道尚且说得过去,若说是“道冠古今”未免太過于夸大其词。原来此道非彼道。这里的道,指的是认识万物认识自己认识世界的“道”,是万事万物的运行轨道或轨迹,或者是事物变化运动的场所。懵懵懂懂过了几十年,今始闻道矣!

漳州古城入选首批“中国历史文化街区”,老街区、慢生活、闽南味、民国风、台侨缘,特色极为鲜明。古城文物古迹众多,现有文庙大成殿、明代石牌坊、林氏宗祠(比干庙)3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共福建临时省委旧址、简大狮避难处以及府衙旧址、侍王府、东西桥亭及宋濠等14处省、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还有世界最小的空中庙宇——伽蓝庙,以及现代作家杨骚故居、教堂和侨村等古街特色建筑等。走在古城中,是在触摸漳州历史的肌理。最能够代表古城荣光的莫过于香港路的三世宰贰坊和尚书探花坊,他们的主人达到了漳州古代知识分子的荣耀巅峰,也就成为了漳州古城的标志。香港路是漳州古城双门顶的所在,现在路两旁是两排骑楼,这两座明代的古牌石坊石工极为精湛,尤其是三世宰贰坊上力扛垂拱的力士栩栩如生。遥想当年的尚书大人林士章,应该吃过香港路美味的莲子圆吧?红糖水里的莲子圆一小个 连着一小个,甜润爽滑。那莲子圆,很Q很美味,一点都不粘牙,丝丝甜在口腔里回旋。加了各种料的莲子圆有一种搭配的美感,莲子圆取悦味蕾犹如一场优美的舞蹈。莲子圆徜徉在甜汤中,吸吮入嘴,轻柔抚触舌尖,像舌头之外另一个舌头。每一颗莲子圆溜进嘴里时,像舌尖上的一场优美的舞蹈,又像一次甜蜜的亲吻。

随意走到台湾路,可以看到鳞次栉比的商铺,骑楼式的店面,与中西合并风格的建筑风格,形成了一种楼下做生意、楼上消闲的骑楼景观。这时,你会有些恍惚,仿佛走进了民国。两侧保书局、牙医馆、鞋行的商号招牌大都保留完整,虽然商务印书局的伙计已无踪影,但通过旧时遗存的商号,仍然可以想象出当年街上的繁华景象。而最有意思的是以灰塑为主的外立面装饰,西式结构搭配中式图腾,最华丽的当属位于天益寿药店旁的一面门头灰塑,中间是一个天真活泼的小男孩,上面飞旋着雄鹰,两侧分布着天马与雄狮,一派欣欣向荣新生活的模样。街道两旁的房子曾在民国时期陈炯明主政漳州时曾作为“迎宾旅馆”接待来宾,因为精心修葺,保存完好,似乎还可以看见宾朋满座、迎来送往的繁华……

临近台湾路不远便是漳州旧时府埕的所在,闽南的埕即大厝前的空地,现在是漳州老城区里老人家的聚集点,埕中树荫遍地,老人们在茶座中泡茶聊天,卷一根土制手卷烟一坐就是一个下午,偷得浮生半日闲。边上就是中山公园,是陈炯明进驻漳州时期所建,记录着陈炯明与孙中山先生的恩怨,原名漳州第一公园,为旧时漳州府衙的所在,宋代理学大师朱嘉任漳州知州时曾在这里办过公,还留下过有关七星池里掷笔止蛙声的美丽传说。公园里除了标配的孙中山像以外,还有陈炯明和何应钦所题字的中山公园纪念亭,与孙中山、陈炯明、章太炎、胡汉民所题写的闽南护法区纪念碑,还有利用寺庙所拆下的龙柱建的龙柱亭,其龙柱亭中本来是为陈炯明治漳的颂德碑,后来何应钦攻克漳州后,换上了孙中山的《建国大纲》。昔日的政客如走马灯换大浪淘沙,唯留下古老的公园作为历史的见证。老人换了一拨又一拨,一切仍然那样宁静安详,淡定从容。

漫步在古城,古老的气息扑面而来。绿树掩映下的古厝宁静安详,洋溢着家园的温厚,是乡音的一种节奏。灰黑色的瓦片夹杂些许碧绿的苔痕,记载着斑驳的历史。空气湿润,燕子在梁间呢喃,厝前的老榕树像长满胡须的老爷爷,孩子们在树下嬉戏,白鹭在水面上飞翔,袅袅炊烟里时光渐行渐远。老街的每一座古厝里,都有一个慈祥的阿嬷。儿时的阿嬷,是一个亲切的存在,会在母亲看不见的时候偷偷塞几颗糖给你,会在母亲生气打你时举起双手将你护在身后,会在你熟睡时细细端详你的小脸……逢年过节,阿嬷会拿着一把木制的尺子,裁量棉布,给你做一身新衣裳。阿嬷的家,是闽南一带的传统民居,打开古厝大门,也就打开了一扇记忆遥远却充满温暖的大门。古厝建筑以砖木为主,除了一块块的红砖,就是屋顶和屋内的木件了,屋顶有斗拱雀替,屋内有门窗桌椅。富贵人家会在木件上雕花描金,普通人家也会简单刻上几笔营造线条之美。木件上的雕花与刻字,寄托了主人的美好愿望:或是高中状元、或是福如东海、岁岁平安。从这些木件中,可以饶有趣味地揣测古厝主人的身份、职业、地位等等。 随意走进一间古厝,古箱的四个箱角,刻有文字:荣归漳浦富贵家,箱中满积金珠宝。可以推测木箱主人年轻时出外打拼,成功后返回家乡。红底描金的斗,外观十分喜庆,或许这里是你的阿公与阿嬷成亲时的新房?对于不同官阶、身份的人来说,家门口“门当”与“户对”的规格都有着不同制式的要求,传统婚姻中的门当户对就由此发展而来。阿公与阿嬷成亲时,想必也是门当户对吧!走进古厝,可以重温儿时与阿嬷的那些平凡日子。桌上的三层木篮勾起了你美好的童年回忆,每天中午,阿嬷总是在厨房煮好饭菜装到篮子里,一手提着木篮,一手牵着你走到店里,送饭给阿公吃。难忘阿嬷慈祥的话语,难忘阿嬷催眠的童谣……

古厝有好些年历史了, 绿色琉璃窗古香古色,门窗墨迹斑驳,梁柱上鎏金木雕早已褪色,褪不尽的是那悠悠的文化气息。雕梁画栋,读不透历史古香古色。镌花刻鸟,缀不尽曾经山水隽永。砖石浮雕,刻不完渊源风采。散不尽的艺术气息,触摸着历史起伏的脉搏。有的经年失修,大人经常会告诫孩子,别去那边玩,危险。孩子们便常常望着与自家仅一墙之隔的空旷的古厝发呆:那么大的地方,可以玩跳格子呢。房子后面有一棵高高的杨桃树,碧绿碧绿的,让人垂涎。孩子们可以在晚上斜躺在高高的屋檐,细数漫天繁星。在所有的古厝中,最吸引我的当属香港路的杨骚故居。杨骚是二十世纪初叶中国现代文学天空里一颗璀璨的星星,他执着地进行革命文学的创作,充满深情的《福建三唱》风靡大江南北,他与白薇浪漫的爱情故事以及曲折坎坷的人生道路都吸引着我前往故居一探故人的踪迹……古城的孩童,有的成了作家,有的成为了金融家、公务员、生意人,一代代人老去,一代代人成长。

漳州古城如今已经成了旅游景点,夜晚的古城灯火辉煌,游人如织,从天街进来有酒吧,休闲吧,各种奶茶店四果汤等,这里适合晚上休闲的好地方。小吃一条街里面的菜头粿,海蛎煎,沙茶面,五香面,牛肉面,肉粽都是漳州驰名的小吃,漳州小吃让你的舌头进入了斑斓的空间,它不断开拓口味的区域,让味蕾拥有更多的乐趣。走在漳州古城小吃街上,只恨自己只有一个肚子。在这条美食街上,每个摊档都有自己的秘方,每个食客也都有自己的最爱。这些小吃,是怀旧食物的壁垒,几代漳州人的美食根基。彩虹桥在古街的街尾,靠近江滨公园,晚上时整个彩虹桥流光溢彩,呈现出一把优美的小提琴形状,仿佛弹奏着动人的小夜曲。在那里吹着江风,看看夜景,惬意至极。

美哉,漳州古城!你是漳州人的老阿嬷,是漳州人古老的摇篮!

猜你喜欢

阿嬷漳州古城
古城西南两座桥
兴城古城:明朝最后的关外孤城
情调漳州
平遥古城旅游纪念品设计
佐贺的超级阿嬷
平遥古城旅游纪念品设计
林语堂的漳州情结
漳州的水
抠门儿的朵阿嬷
小嘎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