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许昌新区生态结构与空间格局的构建

2020-06-23吴国玺

美与时代·城市版 2020年3期
关键词:景观格局中央公园生态设计

摘 要:文章通过对许昌新区生态基质、廊道、生态节点和生态网络分析,以许昌新区为研究对象,将自然景观、历史文脉融入城市建设中。以许昌新区生态建设为整体,以生态基质(花卉苗木)为基础,以主干道路绿化为骨架,以农田林网为脉络,构建“郑许一体化”发展轴,构建贯穿城区的生态轴,构建点线面相结合的林海网、水体网,建设许昌新区的生态廊道。以沟、河、路、渠和荒地绿化为重点,构建“两环五湖”、联南贯北的生态节点和生态网络体系,形成许昌新区水体景观、水体工程延续文脉的景观格局。

关键词:生态设计;中央公园;景观格局;许昌新区

生态格局是以生态学原理为基础,按照“斑块-廊道-基质”的模式,以地形地貌、植被、水等生态要素为基础,构建以山水林田为绿地基质,水系、道路为生态廊道,公园、湖泊水体为景观节点的景观。在生态学上,斑块是不同于周围背景的、相对均质的非线性区域,是景观格局的基本单元。廊道是不同于周围景观基质的线状或带状的要素,一般可分为线状廊道、带状廊道和河流廊道。廊道具有通道和阻隔作用,几乎所有的景观都会被廊道所分割,又被廊道连接在一起,对景观将产生重要的影响。基质是面积最大、连通性最好的要素,具有曲度、宽度、连通性和内环境等结构特征,对景观动态起控制作用。研究一个区域的生态特征与景观格局的构建,必须从斑块、廊道、基质等方面进行分析。

一、研究区概况

许昌地处河南省中部,距离省会郑州70公里,距新郑机场40公里,“米字型”高速、高铁穿越而过,交通便利,区位条件优越。本文指的许昌新区位于许昌市建成区的东北部,包括许昌市东城区、城乡一体化示范区、魏都区以及建安区的一部分。其主体部分南起新兴路秋湖湿地,北到建安区政府新元大道,西至京廣铁路包括魏都区“再见三国”主题公园,东达中原路。区内有清潩河、清泥河、饮马河等河流经过,水资源丰富。研究区内土地利用以农业、工业用地为主,居住用地等占据了一定的土地面积,绿地建设及保留面积较少。

二、许昌新区景观结构分析

(一)生态基质分析

由于城市新区的开发,城市郊区的农村被划入开发区的范围,大量的土地被征收用于城市的建设,使农村的自然覆被、景观发生了剧烈变化,原有的自然景观消失,工业区、住宅区以及交通道路等的建设,割裂了自然景观的完整性。新区主中心主要为居住、生活及办公配套区,新区副中心主要为生活及行政文化区,工业区布局集中,主要有中原电气谷产业拓展区、苏桥产业区、河街产业区、城乡一体化推进区、许昌尚集产业园区等。

(二)生态廊道分析

廊道是人们体验周围环境的直接途径,也是城市社会经济活动的纽带。构建107国道、永昌路、魏武大道两侧的防护绿道,在树种配置上以乔、灌、草相结合,可以起到过滤污染物、分隔交通、减少噪音的作用,同时可以提高城市景观的美化效果。境内的水体廊道主要有小黑河、小洪河、清潩河、饮马河、青泥河等。尽量在保持河流的自然属性的前提下,建设和修复沿岸绿带,保证良好的植被覆盖,建设相应的自然缓冲带,保护生态廊道。

(三)生态斑块分析

以生态廊道为纽带连接各个生态节点(斑块),将孤立的景观斑块连接起来,即形成了生态网络,成为城市的自然骨架。通过相互交叉的节点建设重要的生态功能区,可以提高景观的连通程度,增强景观的连续性和整体性,如芙蓉湖、北海、曹魏生态园等。

(四)生态网络分析

在新城区建设过程中,路网建设密集,人为地分割景观带,造成景观破碎。由于一些地区盲目追求发展速度,在建设环节中没有合理地利用土地等资源,很多城市景观跳跃式地填充在原来的乡村景观之间,出现了自然景观、半自然景观,从而使景观破碎化严重,缺乏连续性。基于自然环境以及人文环境的发展趋势,新区生态景观格局以点、片、带绿地环绕组团,带状绿地连接点状、片状绿地,使产业区、居住区及行政、文化办公区协调合理分布,尽量在保护景观完整的前提下,完善景观规划设计,合理地构建城市路网。

(五)生态安全分析

在城市建设中,一些自然河流被人为地截弯取直,河道硬化,自然水系被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土地占而不用,造成土地资源的浪费,而闲置的土地由于无人防护与管理,人为堆积垃圾,造成土壤污染。此外,由于前期规划等因素,自然与人文景观结合不足,生态景观系统空间发展受限,生态安全受到威胁。

三、许昌新区生态景观构建

(一)许昌新区生态格局的思路

按照山水林田湖规划,将许昌新区、魏都区、建安区与城乡一体化示范区连接起来、互为补充,在区域内大规模建设海绵工程,以许昌市建成区为基础,构建“五湖四海畔三川、两环一水润莲城”的生态格局。

以许昌新区生态建设为整体,不断提高森林覆盖率,尽快形成以花卉苗木为基础,以主干道路绿化为骨架,以农田林网为脉络,以沟、河、路、渠和荒地绿化为重点,以城区园林绿化为亮点构建生态防护林体系,打造出“城区绿岛、城郊林带、城外林网、城乡一体”的森林生态景观。中心城区积极构筑生态景观林带,在建安区与长葛市交界地带建设城市森林隔离带;充分利用建筑弃土,统筹建设山地公园,规划建设城市山地公园;增加游园绿地面积,重点打造街头游园、生态绿廊、庭院绿景、空间绿地,增植彩叶树种;持续抓好中央公园、河湖水系的绿化提升工作,巩固提升“四片林海”的建设水平,完善生态水系防护林带。

(二)构建“郑许一体化”发展轴

根据《许昌新区建设总体方案》,规划在许昌市城区北部建设面积达186平方公里城乡一体化推进区,主要范围:南至永昌路,北至建安区与长葛市行政边界,东至中原路,西至规划的安信公路。建设区内按照“一轴、双核、三区”规划建设。“一轴”是指依托京广铁路、京港澳高铁、郑万高铁、郑合高铁、郑许城际铁路和京港澳高速、郑许快速、G107改线工程等,建设综合交通走廊,有序推进城市功能区沿轴带展开,打造郑许一体化发展的“主轴”;“双核”是指郑州中心城区和许昌中心城区;“三区”则是依托郑许一体化“主轴”,突出周边区域特色,构建生态养生功能区、产业转型和都市体验功能区、生态物流融合功能区三个特色功能协同区。生态养生功能区主要位于许昌市东部,以鄢陵为中心向西与许昌中心城区融合发展,发挥花卉苗木、健康养老、生态旅游、体育健身等优势,大力发展生态养生,打通郑州中心城区至鄢陵、许昌中心城区至鄢陵的快速通道,沿线布局若干绿色小镇,提升一体化区域绿色功能。产业转型和都市体验功能区主要依托禹州区域,推进东移北扩,重点发展装备制造、钧瓷文化、中医药、新能源和生态旅游产业,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发展,增强一体化区域文化休闲体验功能。生态物流融合区是以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南边界至大周产业集聚区北边界之间区域为重点,促进现代物流和生态功能融合互动。功能定位是建设“三化”协调发展先导区、现代化复合型功能区、城乡统筹发展先行区、对外开放示范区和装备制造业基地的“四区一基地”。

城乡一体化推进区空间布局是“主副两中心、四区加两翼”。“主”就是主中心,即城乡一体化推进区的复合新城中心,主中心内规划建设有许昌市商务中心区;“副”就是副中心,即建安区的新城区;“四区”包括中原电气谷、尚集产业集聚区、魏都产业集聚区和中国(许昌)中医药产业园;“两翼”是沿京珠高速公路以东至中原路和京广铁路以西至规划的安信公路,形成现代农业和生态廊道的两翼。

(三)构建贯穿城区的生态轴

1.中央公园建设

许昌中央公園位于许昌市的南北中轴线上,核心区连接着芙蓉湖CBD和旧城区,以许都公园的“智慧之源”为起点,由南至北依次形成“科技之星”“幸福之门”“未来之光”等景观节点,全长约7.6公里,总面积约3300亩,80%的用地规划为水域、绿地及市政公共配套。根据《许昌中央公园景观提升设计方案》,总体规划“一轴、三心、多点、一绿道”的总体结构(图1)。

“一轴”是指中央公园核心轴,“三心”是指以美术馆、钧瓷馆、许都公园和科技广场芙蓉湖为主的文化中心、科技中心和教育中心,“多点”是指虹桥卧波、莲花温泉、荷塘月色、秋水长天、世外桃源、岸芷汀兰等景观节点;“一绿道”是指纵贯中央公园南北的绿色廊道。在中央公园建设下沉式绿地、雨水花园等海绵设施,就地吸纳,循环利用,实现地下、地上水源良性循环。

2.景观节点建设

中央公园沿府西街向北,魏都区段由“智慧之源”开始,经许都公园、府西街、“科技之星”到永昌路。城乡一体化示范区段从永昌东路至芙蓉大道,全长1.6公里,主要包括:许都公园、科技广场(图2)、芙蓉广场等开敞空间;芙蓉湖、虹桥卧波、十里水榭、平湖秋月等滨水景观;芝樱花海、曲苑杂坛、莲韵等园林景观节点。滨水建设绿地游园1300亩、绿化面积6500亩,木栈道150多公里。在中央公园中轴线上,分布着滨河游园步道、亲水码头、平台、沙滩及游乐场等,形成林木葱郁、水波盈盈、亭台相间、绿道与驳岸蜿蜒的美景。

(四)构建点线面相结合的水体网

1.构建“两环五湖”水体景观

以清潩河、清泥河和饮马河的外围水系与城内护城河的内环,形成城市水体的外环和内环的“两环”,建设运粮河与清泥河、护城河两条水文化体验游憩环。“五湖”是指北海、鹿鸣湖、芙蓉湖、秋湖湿地公园、灞陵湖等5个调蓄能力较大和景观湖泊,在三条主要河流出入城区处建设四片具有一定规模的生态林带。形成108公里环城河道、5个城市湖泊、4片滨水林海,使市区河湖水系水面面积达到6500亩,蓄水量1000多万立方米。“两环五湖”滨水景观,采用海绵城市理念进行设计(图3)。

在城市区域布局具有一定水质净化能力的湖泊、湿地,通过整治清潩河、清泥河和饮马河两岸,以展示城市景观形象,构建运粮河与清泥河、护城河两条水文化体验游憩环。清理河道,截污清淤,净化湖水水质,在水中养殖荷花,建成荷塘景观,湖岸多建休憩的亭台并加固生态护栏和滨水生态步道(图4),形成自然、人文兼备的景观。

2.联南贯北,构建生态河道

在河流闸坝建设上,清潩河、清泥河利用钢坝闸取代橡胶坝,既可以解决河流水体排蓄问题,又可以形成良好的河道景观。以护城河为中心向外围辐射,联南贯北,构建生态水道。以清潩河、清泥河两条河流为纵轴线,串连城区南北,形成许昌独特的水体空间结构,以建设生态型景观河道为目标,使河道景观与城市景观融为一体,实现生态良性循环。人工河岸可种植喜水植物,在人行步道两侧遍植金叶榆、银杏、栾树、五角枫等多种绿化树木,错落有致的乔木、灌木连成一片,构成河岸景观;自然河岸可以采取石质护坡和草皮护坡相结合的方式,既可保持水土,又可美化河道环境。

3.调洪蓄水,打造水体景观

秋湖湿地位于饮马河水系最下游,玉兰路以东、忠武路以西、新兴路以南,占地面积970亩,其中湖面400亩,蓄水量45万立方米。秋湖湿地东端设有一个翻板水闸,水闸开启时湖水会通过沟渠泄入新沟河。秋湖湿地可以涵养水源,改善区域小气候和小环境,而且可以改善城市水生态与人居环境,打造出新的城市名片,提升城市品质和影响力。

建设水利工程调洪蓄水,首先,加宽河道,提升河流的排水能力;其次,修复河岸带自然环境,改善城市水体的生态功能;再次,营造河湖滨水空间,建设良好的滨水空间。积极推进三国水上游乐园建设,延续曹魏运粮河城市商业文化风情,打造富有生态特色的滨水宜居生活区和商业文化风情区。实施最有效的水污染治理工程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塑造水清岸绿、人水相亲的城市生态水系长廊。随着新区及中心区河湖水系连通工程蓄水成功,“五湖”与城市内水形成“河畅、湖清、水净、岸绿、景美”的“生态许昌,宜居之城”。

(五)构建点线面相结合的林海网

1.构建“四海”生态网

“四海”是围绕“两环一水”和“五湖”水系等重大水利项目,在清潩河上游等地建设的北部林海、西北林海、西南林海和东南林海等4处生态林海。“四海”建设已于2015年全面完成,如沿石梁河往西北方向大约500米就是西北林海。西北林海占地3688亩,栽有丝棉木、香樟、紫薇、栾树等10多个树种,绿树成荫,绿意盎然,置身其中,满眼翠绿,基本形成了城在林中、林在城中、林水相依的生态格局。

2.构建生态景观廊道

构建京港澳高速与高铁之间的生态景观廊道。以京广高铁、京港澳高速公路为控制线,在京港澳高速与京广高铁之间至京广高铁西侧100米内为规划区,涉及魏都区、建安区、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和东城区,设置主题为“树阵花海”园林景观。按照“春花烂漫、夏紫荫浓、秋色绚烂、冬景苍翠”的四季美景打造,广泛栽植雪松、广玉兰、红叶石楠等各类苗木,沿路花木呈现绿、红、黄、粉、蓝5个色系,添植花卉苗木,形成四季常绿、季季有花、“一年四季景不同”的生态廊道。

因地制宜,常绿植物、落叶植物相结合,彩叶植物与四季应时花木相结合,“绿不断线,景不断链”,凸显整体生态景观。道路两旁,乔、灌、花、草相结合,不同花色、叶色组成的植被带绵延数十公里,形成一条浮于绿野之上的彩色飘带。这条生态景观廊道的建成,起到了分隔交通、净化空气、减少噪声的作用,对构筑绿色屏障和景观提升效果显著。

3.构建水体园林景观工程

对部分河道清淤和边坡整治护砌,对年久失修的建筑物进行拆除重建,确保引水线路畅通,提高输水能力。以芙蓉湖、鹿鸣湖、东湖、秋湖湿地和北海为基础建设园林景观工程(图5),調蓄容量,改善生态环境。加快饮马河、清潩河、许扶运河等部分河道河段的疏浚、建筑物配套,构建石梁河与北海、饮马河与芙蓉湖、鹿鸣湖的水体连通工程,确保河湖之间能够引得进、排得出、多源互补。

严格控制高耗水产业,关停重污染企业,全民参与水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在滨水社区和民宅推广普及中小型、家庭型潜流湿地。倡导资源高效、环境友好、产业带动的水生态理念,塑造水文化体系(图6),形成水生态文明引领的新型社会价值观。实施水安全保护计划,将海绵城市建设融入生产、生活,在城市生活中推广雨水收集、中水回用等技术。

以水文化为引领,打造新老文化结合的水上游憩体系。依托清潩河、清泥河,打造以三国曹魏文化为核心的文化产业园;依托运粮河打造以曹魏漕运文化、水生态文化为核心的文化景观带;以护城河为依托,恢复古城墙、城门、城楼,打造具有“曹魏文化、古街古巷、水系环绕、古城新韵”的魏都风景区,彰显许昌作为“三国故都”“北方花都”的历史文化名城风貌(图7)。

参考文献:

[1]吴国玺,段玉莹,原振华.许昌市城市绿地空间分布及评价[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18(6).

[2]吴国玺.论城市生态系统与城市可持续发展[J].生态经济,2003(10).

[3]吴国玺,高渤,杨凯亮.基于生态理念的许昌水生态文明城市构建[J].许昌学院学报,2015(2).

[4]吴国玺.城市生态景观与生态景观设计[J].生态经济,2005(10).

[5]吴国玺,闫慧,杨凯亮.许昌市运粮河“三国风情”景观设计[J].许昌学院学报,2014(5).

[6]吴国玺,潘春彩,申怀飞.许昌新区建设的理念及可持续发展规划[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1(3).

[7]许昌市政府.许昌:打造生态景观廊道平原林海构建点线面相结合的绿色生态网络格局[EB/OL].(2018-03-23)[2020-01-25].https://www.henan.gov.cn/2018/03-22/653637.html.

[8]曹静怡,董文君,任鹏.许昌护城河岸线景观提升与改造初探[J].美与时代(城市版),2015(10).

[9]王丽娜,吴国玺,李满园.基于地方文化的城市公园入口景观设计[J].安徽建筑,2018(6).

作者简介:

吴国玺,硕士,许昌学院城乡规划与园林学院教授。研究方向:城市景观与规划研究。

猜你喜欢

景观格局中央公园生态设计
赣州城市中央公园
胡志明市中央公园
重庆中央公园售楼处
某高层住宅建筑设计构思及相关要素分析
绿色经济背景下的中国生态设计推行现状与建议
近十年我国城市景观生态学研究新进展
鸭绿江口滨海湿地保护区景观变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