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敌敌畏烟剂防治落叶松球蚜试验

2020-06-23田凌鸿郭赞朱丹贾起翔郭宝珊赵世庆李骥

甘肃林业科技 2020年1期
关键词:烟剂郁闭度虫口

田凌鸿,郭赞,朱丹,贾起翔,郭宝珊,赵世庆,李骥

(甘肃省小陇山林业实验局李子园林场,甘肃 天水 741005)

落叶松球蚜Adetgs laricis是球蚜科昆虫,我国黑龙江、辽宁、吉林、四川、甘肃等地都有分布[1]。在甘肃省小陇山林区的落叶松林中,落叶松球蚜经常发生,是林区主要的森林害虫之一,每年5~6月落叶松球蚜进入危害高峰期。近年来,在小陇山林区落叶松球蚜有蔓延和扩大的趋势[2-3]。落叶松球蚜吸食落叶松幼枝嫩叶,并分泌白色蜡状物先后覆盖受害针叶,导致叶干枯脱落,造成树势衰弱,生长缓慢。落叶松球蚜危害导致针叶干枯脱落,造成树势衰弱、生长缓慢,受害针叶会大面积出现白色蜡状代谢物。如果林分郁闭度高,通风条件不良极易诱发煤污病,严重者可使整株树木枯死[3],给落叶松的引种栽培造成了严重威胁[4]。目前,落叶松球蚜的防治主要为喷药防治和烟剂防治[5-6],喷药防治人工成本高。为此,我们选用具有良好触杀作用和熏蒸作用的敌敌畏配制烟剂开展试验[7-8],以期为今后落叶松球蚜防治提供技术指导。

1 试验地概况

李子园林场位于秦岭山脉西段南坡,105°42′~106°00′E、34° 07′~34°24′N,海拔1 400~2 000 m,属高原山区地形,中山峡谷地貌,高差大,地势陡峭,平均坡度38°左右。区内年均温度19 ℃,极端最高气温39.0 ℃,极端最低气温-23.0 ℃;年降水量700~900 mm,年蒸发量1 290.5 mm,相对湿度68%;年日照2 098.7 h,无霜期180 d,初霜期始于10月中旬,终于翌年4月中旬。

2 研究方法

1.1 试验对象

试验林为日本落叶松Larix kaempferi人工纯林,1996~1997年造林。选取3个小班为试验林,顺序编号。

1号小班为125林班16小班,面积13 hm2,海拔 1 630 m,坡度 18° ,坡向 WS,1996 年造林,平均树高12 m,郁闭度0.6。

2号小班为131林班25小班,面积7.3 hm2,海拔 1 760 m,坡度 16° ,坡向 WS,1996 年造林,平均树高13 m,郁闭度0.7。

3号小班为138林班16小班,面积6.8 hm2,海拔 1 680 m,坡度 16° ,坡向 WS,1996 年造林,平均树高13 m,郁闭度0.8。

1.2 试验材料

供试药剂为2%的敌敌畏烟剂,黑龙江省平山林业制药厂生产,有效成分敌敌畏含量2%。试验用药量 7.5~15.0 kg/hm2。

1.3 试验方法

喷烟作业在2019年7月20日进行,日出前2~3 h。当日天气晴朗,风速 <1 m/s。

试验前,实地勘察根据风向规划喷烟路线。喷烟路线与风向垂直,互相间距20~30 m。从下风向的第1条路线开始放烟,作业人员沿喷烟路线行进,每间隔30 m点燃1个烟雾剂,最后撤出试验林。喷烟时,将出烟口正面朝上或依坡向摆放,保证烟雾散开均匀地分布于林中。以同一小班不喷烟的林地为对照。

喷烟作业后检验防治效果。样地内随机抽取样株3~4株。样株树冠下部随机截取枝梢为样枝,长10 cm。剪取样枝时,下方衬托塑料膜,并用该膜单独包裹样枝,以防虫体掉落丢失。每块样地抽取样枝10个。解剖镜检查统计死虫和活虫数量,包括衬托塑料膜上的虫体,计算死亡率。

2 结果与分析

表1中,对照样地的虫口数量大多高于同一小班的试验样地,作业后48 h对照样地的虫口数量更是高于同一小班的试验样地近1倍;对照样地作业后48 h虫口数量全部高于同一样地24 h、36 h近1倍。其原因在于,为了尽量精确地检测试验期间落叶松球蚜的自然死亡率,对照样地抽样时偏向受害较重的植株,在作业后48 h取样的则特意选取受害最重的植株取样。这种倾向性取样不影响试验有效性分析。

由表1可以看出,喷烟作业后,3块试验样地的落叶松球蚜死亡率均随时间增加,3块对照地的落叶松球蚜死亡率则与时间无关,高低起伏不定。3块试验样地作业后24 h虫体死亡率>65%,48 h虫体死亡率>90%。喷烟作业后,虫体死亡率随时间增加的原因在于,由于个体体质不同,受药后陆续死亡,体质弱的个体最先死亡。因此,试验表明敌敌畏烟雾剂熏杀有效,校正防治率接近或超过80%。

由表1还可以看出,2、3号小班试验样地校正防治率高于1号小班4百分点以上,其原因可能与林分郁闭度有关。据观察,1号郁闭度0.6,喷烟作业后烟雾在林中停留10 min;2号小班郁闭度0.7,喷烟作业后烟雾在林中停留15~20 min;3号试验地郁闭度0.8,喷烟作业后烟雾在林中停留20~30 min。烟雾停留时间长,药效作用期长,毒杀效率因此会更高一些。另一个原因可能与1龄若虫占比有关。试验开始前,抽样调查发现,1号小班枝段虫口密度5.3头/cm,1龄若虫占比40%左右;2号小班枝段虫口密度6头/cm,1龄若虫占比60%左右;3号小班枝段虫口密度6.6头/cm,1龄若虫占比65%左右。1龄若虫比较脆弱,更容易被药剂毒杀。因此,其占比高就会在一定程度上拉升群体死亡率。

由表1还可以看出,3个小班喷烟作业后48 h取样的对照样地,虫口数量多,死亡率低;喷烟作业后24 h、36 h取样的对照样地,虫口数量较少,死亡率则均接近10%,差异较大。由于喷烟作业后48 h对照样地取样植株受害最严重,暗示虫口密度较大有利于落叶松球蚜存活,具有一定的群集效应。

在解剖镜检查统计虫体数量过程中,还发现一个有趣现象。样枝顶端死亡虫体较少,样枝下端则基本全部死亡,也就是说,喷烟作业后存活虫体集中出现在枝梢顶端。造成这种现象的可能原因,一是施药后残存的活虫向梢顶迁移所致,二是梢顶虫体存活较多所致。

表1 敌敌畏烟剂防治效果

3 结论与讨论

2%敌敌畏烟剂防治落叶松球蚜效果良好,防治效率接近或超过80%。用量7.5~15.0 kg/hm2,晴朗无风天气,日出前或日落后施放可以确保防治效果。

林分郁闭有利于发挥2%敌敌畏烟剂防治作用,郁闭度>0.7时效果最好,反之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药效。

试验发现,落叶松球蚜虫口密度大有利于虫体存活,自然死亡率较低,具有一定的群集效应;敌敌畏烟剂防治后残存活虫多出现于枝梢顶端,具有一定的集中现象。这两个现象是属于偶然,还是具有规律性,以及这种规律性现象的内在原因,尚需进一步研究。

敌敌畏烟剂对林中天敌和蜜蜂具有毒害副作用,故在天敌能抑制球蚜大发生的情况下不需进行防治。如果确须防治,应在防治前提前通知当地的蜂农,以免造成经济损失。

猜你喜欢

烟剂郁闭度虫口
虫口夺粮早行动 科学防控保丰收
统防统治“虫口夺粮”保丰收 全省“虫口夺粮”保丰收暨重大病虫统防统治现场观摩会在洪洞召开
山西全力以赴“虫口夺粮”保丰收
全力以赴“虫口夺粮”保丰收,天津植保在行动
不同郁闭度马尾松林下种植射干的生长效果分析
郁闭度与七指毛桃生长的相关性分析
烟剂怎样施用不产生药害
“敌敌畏”烟剂防治板栗淡娇异蝽试验
烟剂农药使用技术要点
烟剂防治棚室蔬菜病虫害高效、经济又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