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创新探讨

2020-06-22薛飘王雨王君涛

科学导报·学术 2020年72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大学生教育

薛飘 王雨 王君涛

【摘 要】心理健康对于目前的大学学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大学中学生未来的发展必须建立在心理健康的基础之上。大学生每天面对沉重的学业压力,心理素质比较脆弱,因此学校、家庭、社会都要高度关注大学心理教育的实施情况。高中的心理社团是学生自我管理的一个组织,它的存在对于学生缓解学习和生活上的压力,不断增强自身的心理素质等方面都有很重要的积极作用。因此心理社团活动在大学心理教育中的实施情况也是非常值得关注的。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一、大学心理健康教育途径与措施

中科院家庭教育心理学专家王文忠博士指出:孩子的人格形成于家庭,显现于学校,成型于社会。高职院校的大学生,此时他们的人格基本上已经相对稳定。针对筛查出来的需要重点关注的学生,如何做好他们的心理辅导,总结出以下几点做法:

1.关注积极面,用表扬和赞赏及时给与正强化

关注积极面是指对学生的言语和行为的积极面予以关注,相信他们身上有潜力存在,有着一种积极向上的成长动力。通过我们心理健康老师的辅导,他们一定会比现在更好,从而使学生拥有正向价值观。

2.认真倾听,在倾听中关注学生

多倾听学生的心声,倾听本身就有助人的作用。当然,这种倾听是建立在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尊重学生的基础上。只有这样才能从学生的角度理解问题,才不会武断地得出结论。对学生来说,随时有人倾听自己、关注自己,这在心理上是一种莫大的支持,把自己心中的煩恼表达出来,这更是对问题的一种再认和静化。学生心中的烦恼就象一场暴雨后的水库,恰到好处的倾听就像是打开了一道闸门,让孩子心中的洪水缓缓流出,心理达到新的平衡和谐。

3.改变认知方式,培养学生理性思维

笔者通过与学生们交流观察发现,这些问题都是可以通过改变认知方式解决,从而使学生们快乐快乐的生活成长。在面对消极生活事件的时候,辅导员应鼓励学生从多角度看问题,解释原因,引导学生们一果多因的分析问题,这也是由客观现实转变为心理现实,改变认知方式,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的有效途径。

二、关于一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创新途径的建议

1.创新“互联网+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积极构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信息体统,依托丰富的互联网知识,通过线上教育和线下实践相结合的方式,为大学生提供心理沟通与咨询。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大数据分析,适时并全面掌握大学生近期的心理健康状况。还要规范大学生的网络在线时间,合理引导大学生建立正确的互联网观,避免学生沉迷网络。

2.创新“体育活动+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把心理健康教育与体育活动相结合,通过强化大学生的体育教育,培养与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鼓励学生参与户外锻炼,团体项目比赛等,帮助学生建立积极乐观的心态,从而有效预防心理健康疾病

3.创新“师德传递+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教师要努力挖掘自身的课堂教学优势,重塑自身形象,提升人格魅力,继而感染学生。用自身魅力影响学生的行为,帮助学生端正学习行为,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以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当代教师要转变观念,积极适应新形势下教学思路与教学要求,启发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构建完善的教学体系,寻求好的工作途径和方法,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提高政治素养,从而为国家培养更多新一代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

三、教师应努力提升自身职业素养和责任意识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整个大学阶段素质教育中较为核心的一部分,对于学生们的人格品质发育乃至未来人生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为此,从事这一课程教育工作的教师们必须要树立起强烈的责任意识,不断提升自身的职业素养和能力水平。首先,应该加强教师的理论知识讲解能力和教学水平,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包含着许多较为抽象的专业理论知识需要学生们能够深刻把握和理解,教师们必须要不断更新和扩充自身的知识储备,改善自身的教学方法,不仅要在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方面下功夫,还更应该将教学资源与工作重心转向提升学生们的实际心理健康水平方面。其次,教师应当努力提升自身的沟通水平,在为学生们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注意方式方法。此外,学校还应该定期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师们进行考核与培训,组织教师们积极交流讨论,建立严格完善的监督管理体系,调动教师们的工作热情,从而提升心理健康教育效果。

四、创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1.遵循“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正确引导学生思想

遵循“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逐步发挥出课堂主体的作用,正确引导学生思想。教师在授课时,以学生的角度思考教学内容、教学方案、教学模式,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自主性与参与性,使学生参与到心理健康教育活動中,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心态[1]。同时教师根据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创新出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使每位学生都受到良好的教育。例如:对大一新生进行心理问卷调查;对大二、大三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对大四毕业生进行职业生涯的规划。这样根据实际情况将不同年级的学生分开进行教学,会对不同阶段的学生都产生积极的心理影响。

2.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对学生实际情况与教学内容进行综合性分析,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不断提升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學水平与质量,进而对大学生未来的学习与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同时高校需逐步提高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度,引进大批优秀教学人才,组建强大的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既满足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学习需求,又结合高校教育教学现状分析,创新出多样化的教学模式,为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起到促进作用[2]。

五、结语

大学生心理健康标准的制定是一个复杂的课题,与大学生的心理和行为息息相关,同时也离不开大学生所处的社会环境与社会文化。本文提出的六条大学生心理健康积极评价标准是否有助于衡量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是否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增强积极的心理体验、激发积极的内在潜能和优势,是否有助于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完善,都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证实。

参考文献:

[1]马建青.心理卫生学[M].浙江:浙江大学出版,1992.

[2]翟宏,孟庆茂.大学生心理健康多维结构探讨[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2(3):197-199.

[3]魏杰.新时期大学生心理健康标准整合的探索性研究[D].江苏:南京大学,2013.

[4]Marie Jahoda.Current Concepts of Positive Mental Health[M].New York:Basic Books,1958.

[5]孟万金,官群.積极心理健康教育的心理健康观[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6(18):

(作者单位:西安明德理工学院)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大学生教育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大学生就业趋势
基于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课程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
2020未来教育新思维